|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商道 > 电商观察 > 正文

网售二手车车检走过场“问题车”层出不穷

2016-10-19 09:33出处:羊城晚报 [转载]责编:郭岩

  二手车电商近年很火。不过,却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通过二手车电商买到了问题车!记者暗访部分二手车电商发现,宣传中号称数百项的车辆检测大多“走过场”,对于车况的“严格把关”形同虚设。

  号称“检测合格”却是问题车

  郑女士今年5月份在某电商优x二手车看中了一辆售价为16万元的锐志二手车,随后付了款。当他们在办理过户手续时,才发现这辆车此前竟被过户了6次。郑女士与家人将车开至4S店检测,又发现该车发动机被拆过,且存在发动机盖漏油的问题。郑女士认为这是一辆发生过事故的问题车,遂联系二手车电商工作人员投诉,但工作人员却告诉他们,发动机漏油不在检测范围内,不属于重大事故,不予以退车赔偿。

  无独有偶,李先生通过某电商平台,看中了一辆外地售卖的二手奔驰车。不过提车回家才发现竟是一辆泡水车,不仅底盘油封漏油、电机生锈,中控台等各处也都有水泡痕迹。与电商平台多番交涉,再找相关部门介入后,电商平台才答应“开绿灯”给他退车。但李先生依然纳闷,二手车电商平台号称不出售事故车的承诺,到底是以什么为标准?

  10分钟完成“专业检测”

  为了检验二手车电商号称的数百项检测项目是否真的“专业可靠”,记者9月底将一辆空调不制冷,大约有5年车龄的小轿车尝试通过电商平台出售。

 

  记者在xx信二手车APP直营店看到,有一名工作人员拿着据称是“自主研发的专业检测工具”,打开引擎盖检查了水箱、大梁、发动机螺丝等后,又绕着车身看了一圈,检测漆面等内外饰。不到15分钟,工作人员表示车况没问题,并给记者报出了一个评估价格。让记者大跌眼镜的是,工作人员费时更多的“检测”是将车辆开到棚内将位置摆正,用他们的广告牌遮挡车牌,用单反相机给车辆全身上下拍照。

  随后,记者再来到另外一个车xx二手车电商的服务点进行检测出售。同样地,这里的工作人员拿着手电筒、漆面检测仪、平板电脑等简单工具,大约10分钟左右,就快速简洁地进行了“专业检测”。面对记者的疑惑,工作人员表示:“二手车检测评估,经验远比仪器重要。”在检测报告上,记者的这辆车获得了“检测合格”的认证,且标示无任何质量问题。

 

  最让记者意外的是,记者尝试在第三家二手车平台上填写车辆信息,故意输错了配置和公里数等几项车辆信息,但结果却显示通过。出现在平台上的车辆信息,后台审核如此简单,车源信息真假实在让人难辨。

  “事故车”界限模糊

  记者留意到,二手车商对“重大事故车辆”的不同定义往往成为消费者维权争议的焦点,甚至部分二手车电商自定义“重大事故损伤车辆”类型来规避责任。如某二手车电商的客服表示:只要不涉及重大事故、结构性损伤、火烧、水泡,其他的车辆状况不属于可退车赔偿范畴。

责任编辑:郭岩 

网售二手车车检走过场“问题车”层出不穷

2016-10-19 出处:羊城晚报 [转载] 责编:郭岩

  二手车电商近年很火。不过,却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通过二手车电商买到了问题车!记者暗访部分二手车电商发现,宣传中号称数百项的车辆检测大多“走过场”,对于车况的“严格把关”形同虚设。

  号称“检测合格”却是问题车

  郑女士今年5月份在某电商优x二手车看中了一辆售价为16万元的锐志二手车,随后付了款。当他们在办理过户手续时,才发现这辆车此前竟被过户了6次。郑女士与家人将车开至4S店检测,又发现该车发动机被拆过,且存在发动机盖漏油的问题。郑女士认为这是一辆发生过事故的问题车,遂联系二手车电商工作人员投诉,但工作人员却告诉他们,发动机漏油不在检测范围内,不属于重大事故,不予以退车赔偿。

  无独有偶,李先生通过某电商平台,看中了一辆外地售卖的二手奔驰车。不过提车回家才发现竟是一辆泡水车,不仅底盘油封漏油、电机生锈,中控台等各处也都有水泡痕迹。与电商平台多番交涉,再找相关部门介入后,电商平台才答应“开绿灯”给他退车。但李先生依然纳闷,二手车电商平台号称不出售事故车的承诺,到底是以什么为标准?

  10分钟完成“专业检测”

  为了检验二手车电商号称的数百项检测项目是否真的“专业可靠”,记者9月底将一辆空调不制冷,大约有5年车龄的小轿车尝试通过电商平台出售。

 

  记者在xx信二手车APP直营店看到,有一名工作人员拿着据称是“自主研发的专业检测工具”,打开引擎盖检查了水箱、大梁、发动机螺丝等后,又绕着车身看了一圈,检测漆面等内外饰。不到15分钟,工作人员表示车况没问题,并给记者报出了一个评估价格。让记者大跌眼镜的是,工作人员费时更多的“检测”是将车辆开到棚内将位置摆正,用他们的广告牌遮挡车牌,用单反相机给车辆全身上下拍照。

  随后,记者再来到另外一个车xx二手车电商的服务点进行检测出售。同样地,这里的工作人员拿着手电筒、漆面检测仪、平板电脑等简单工具,大约10分钟左右,就快速简洁地进行了“专业检测”。面对记者的疑惑,工作人员表示:“二手车检测评估,经验远比仪器重要。”在检测报告上,记者的这辆车获得了“检测合格”的认证,且标示无任何质量问题。

 

  最让记者意外的是,记者尝试在第三家二手车平台上填写车辆信息,故意输错了配置和公里数等几项车辆信息,但结果却显示通过。出现在平台上的车辆信息,后台审核如此简单,车源信息真假实在让人难辨。

  “事故车”界限模糊

  记者留意到,二手车商对“重大事故车辆”的不同定义往往成为消费者维权争议的焦点,甚至部分二手车电商自定义“重大事故损伤车辆”类型来规避责任。如某二手车电商的客服表示:只要不涉及重大事故、结构性损伤、火烧、水泡,其他的车辆状况不属于可退车赔偿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