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对于汽车主要是炫耀车,而不是安全性,这是中国人安全意识的淡薄。——刘晓科
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已是非常瞩目,为什么技术在进步,但大众的理念和观点却跟不上。汽车安全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民众对于安全意识的发展速度。90年代民众对于汽车的安全意识更多的是要保护车辆,对人的注重更少一些,现在很多民众仍然存在这样的观点,究其原因,中国汽车高速发展的近十年,民众对于汽车认知的积累仍然是非常薄弱的,对于汽车主要是炫耀车,讲究奢华的配置,而不是安全性的设备。目前仍有很多人把行驶的安全寄托于车辆本身,而不是主动的安全意识,包括行人也是如此。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政府、媒体,还是车主,都有责任向公众普及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汽车安全3.0时代我认为是尽量减低认得作用,而最大限度保证认得安全。
发达的汽车社会应该是人车和谐。汽车生产企业的安全设施直接掌握人的生命。——高巍
我前一段时间在美国读书,这期间我体会到了中美在安全意识理解方面的巨大差异。美国保有量比中国保有量大得多,但是中国每年6万的交通死亡事故,美国的安全意识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就以我在美国考驾照的例子来说,在国内我自认为已经很有驾驶的安全意识了,结果在美国考了三次驾照均因安全意识薄弱考试不及格并险些没有资格再次参与考试:第一次考试因为不按规定道路行驶,原应上高速右转,我却往中间拐,并且并道没有打灯、不回头看而看后视镜;第二次考试因为不按当地交通警告牌考试不合格,我以往在中国马路上碰到很多让的牌子,并没有意识到要等眼前的车辆全部走完,视野里完全没有障碍后才可以走;第三次考试因为过路口没有按要求停车等对面老人牵着狗完全走过后再行驶而不合格。这几次考试的经历让我深刻地发现中国日常开车所指导的驾车意识显然不能叫做安全意识,为什么美国人考驾照一开始就开着车去,这与美国人人都会开车有关系,真正想考的是人对于车辆的驾驶带来的东西。最后我通过向州政府写信申请考试机会后终于合格了,这次考试上车前我将后视镜调节到完全看不见的位置,这逼得我不得不回头看后面,这让我回国之后有了很深的触动,发达的汽车社会一定是人车和谐,我想3.0时代的安全意识以及汽车安全的核心还是汽车生产企业要付出更多的研发或者是意识的努力,他们将在人车驾驶或者互动环节中有更多的比例,这些安全的设施直接掌握人的生命,而责任的划分也是未来3.0汽车安全时代要考虑的东西。
2013-12-17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陈冬菊
民众对于汽车主要是炫耀车,而不是安全性,这是中国人安全意识的淡薄。——刘晓科
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已是非常瞩目,为什么技术在进步,但大众的理念和观点却跟不上。汽车安全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民众对于安全意识的发展速度。90年代民众对于汽车的安全意识更多的是要保护车辆,对人的注重更少一些,现在很多民众仍然存在这样的观点,究其原因,中国汽车高速发展的近十年,民众对于汽车认知的积累仍然是非常薄弱的,对于汽车主要是炫耀车,讲究奢华的配置,而不是安全性的设备。目前仍有很多人把行驶的安全寄托于车辆本身,而不是主动的安全意识,包括行人也是如此。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政府、媒体,还是车主,都有责任向公众普及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汽车安全3.0时代我认为是尽量减低认得作用,而最大限度保证认得安全。
发达的汽车社会应该是人车和谐。汽车生产企业的安全设施直接掌握人的生命。——高巍
我前一段时间在美国读书,这期间我体会到了中美在安全意识理解方面的巨大差异。美国保有量比中国保有量大得多,但是中国每年6万的交通死亡事故,美国的安全意识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就以我在美国考驾照的例子来说,在国内我自认为已经很有驾驶的安全意识了,结果在美国考了三次驾照均因安全意识薄弱考试不及格并险些没有资格再次参与考试:第一次考试因为不按规定道路行驶,原应上高速右转,我却往中间拐,并且并道没有打灯、不回头看而看后视镜;第二次考试因为不按当地交通警告牌考试不合格,我以往在中国马路上碰到很多让的牌子,并没有意识到要等眼前的车辆全部走完,视野里完全没有障碍后才可以走;第三次考试因为过路口没有按要求停车等对面老人牵着狗完全走过后再行驶而不合格。这几次考试的经历让我深刻地发现中国日常开车所指导的驾车意识显然不能叫做安全意识,为什么美国人考驾照一开始就开着车去,这与美国人人都会开车有关系,真正想考的是人对于车辆的驾驶带来的东西。最后我通过向州政府写信申请考试机会后终于合格了,这次考试上车前我将后视镜调节到完全看不见的位置,这逼得我不得不回头看后面,这让我回国之后有了很深的触动,发达的汽车社会一定是人车和谐,我想3.0时代的安全意识以及汽车安全的核心还是汽车生产企业要付出更多的研发或者是意识的努力,他们将在人车驾驶或者互动环节中有更多的比例,这些安全的设施直接掌握人的生命,而责任的划分也是未来3.0汽车安全时代要考虑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