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研发出脑控汽车】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段峰副教授带领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了“脑控汽车”,在国内首次实现人脑脑电信号与汽车系统的“联结”,有望彻底改变手脚并用的驾车模式,令肢体残疾人士驾驶汽车成为可能。
识别脑电信号给汽车发指令
“人在想不同指令时会发出不同的脑电信号。这项研究就是通过电脑设备,捕捉到人发出的脑电信号,并加以分析识别,再向汽车发送操控指令,以实现人脑控制汽车的目的。”段峰告诉记者。
目前,“脑控”研究在各个领域全面展开,“脑控机器人”“脑控仿生义肢”等产品层出不穷。段峰表示,一般的脑控装置所用的都是标准的脑电波操作图,而南开团队则对大脑地图、大脑驱动的机理进行了全方位研究解析,对脑电波的监测重点也有了新的定位。
用意念操控汽车前进后退
在试验现场,项目团队成员张钊将一台笔记本电脑与汽车相连,电脑的另一端接入脑电读取仪器。经过调试后,一个装有16个采集点的脑电信号采集设备被戴在一位女试验员的头部。随后,女试验员坐在汽车后排座位上,开始用意念“发号施令”,而汽车也在她的指挥下,以大约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完成了匀速前进、后退等动作。
在与汽车、脑电读取器相连的笔记本电脑上,显示有一个悬浮的模块。试验员集中注意力想“向上向上”,只见电脑上的模块随着试验员意念的增强,很快升到最顶部。“这就是电脑设备捕捉到人集中注意力产生的脑电信号。”试验员表示。模块上升到顶部3秒钟后,汽车发动了。
帮残疾人开车 防疲劳驾驶等
据介绍,这是国内首次实现人脑驱动汽车。目前,汽车在人脑的操控下能够准确执行启动、直线前进、直线倒车、刹车、车门上锁或解锁等规定指令。待“脑控汽车”技术成熟后,未来的应用会很广。“比如,肢体残疾人可以通过其实现驾车梦想。此外,普通驾驶人也可以解放手脚,享受更好的驾驶体验。”段峰表示,“脑控汽车”还可以防止疲劳驾驶、酒驾、闯红灯等违规驾驶行为发生,“因为脑电读取设备不仅能读取驾驶者的指令,还能检测驾驶者的驾驶状态,汽车会在驾驶人违规操作时自动停止或减速。”
仍需完善的问题
虽然“脑控汽车”已迈出“启动前行”的关键一步,但离真正投产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段峰介绍,“脑控汽车”的脑控技术部分已经实现,但汽车的电动系统部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改造,以便增强安全性、智能性和人性化程度。此外,“脑控汽车”未来有望应用于肢体残疾人的驾车行驶,但要真正开上马路,还要考虑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此外,“脑控汽车”还可以与现在“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结合。“无人驾驶汽车是利用GPS定位、地图、传感器路面监控等实现汽车自我操控,但大部分汽车还是要为人服务。”段峰说,未来的“脑控汽车”,只要大脑一想,汽车就能按照你的想法为你服务。
2015-07-22 出处:新华社 [转载] 责编:李明徽
【南开大学研发出脑控汽车】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段峰副教授带领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了“脑控汽车”,在国内首次实现人脑脑电信号与汽车系统的“联结”,有望彻底改变手脚并用的驾车模式,令肢体残疾人士驾驶汽车成为可能。
识别脑电信号给汽车发指令
“人在想不同指令时会发出不同的脑电信号。这项研究就是通过电脑设备,捕捉到人发出的脑电信号,并加以分析识别,再向汽车发送操控指令,以实现人脑控制汽车的目的。”段峰告诉记者。
目前,“脑控”研究在各个领域全面展开,“脑控机器人”“脑控仿生义肢”等产品层出不穷。段峰表示,一般的脑控装置所用的都是标准的脑电波操作图,而南开团队则对大脑地图、大脑驱动的机理进行了全方位研究解析,对脑电波的监测重点也有了新的定位。
用意念操控汽车前进后退
在试验现场,项目团队成员张钊将一台笔记本电脑与汽车相连,电脑的另一端接入脑电读取仪器。经过调试后,一个装有16个采集点的脑电信号采集设备被戴在一位女试验员的头部。随后,女试验员坐在汽车后排座位上,开始用意念“发号施令”,而汽车也在她的指挥下,以大约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完成了匀速前进、后退等动作。
在与汽车、脑电读取器相连的笔记本电脑上,显示有一个悬浮的模块。试验员集中注意力想“向上向上”,只见电脑上的模块随着试验员意念的增强,很快升到最顶部。“这就是电脑设备捕捉到人集中注意力产生的脑电信号。”试验员表示。模块上升到顶部3秒钟后,汽车发动了。
帮残疾人开车 防疲劳驾驶等
据介绍,这是国内首次实现人脑驱动汽车。目前,汽车在人脑的操控下能够准确执行启动、直线前进、直线倒车、刹车、车门上锁或解锁等规定指令。待“脑控汽车”技术成熟后,未来的应用会很广。“比如,肢体残疾人可以通过其实现驾车梦想。此外,普通驾驶人也可以解放手脚,享受更好的驾驶体验。”段峰表示,“脑控汽车”还可以防止疲劳驾驶、酒驾、闯红灯等违规驾驶行为发生,“因为脑电读取设备不仅能读取驾驶者的指令,还能检测驾驶者的驾驶状态,汽车会在驾驶人违规操作时自动停止或减速。”
仍需完善的问题
虽然“脑控汽车”已迈出“启动前行”的关键一步,但离真正投产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段峰介绍,“脑控汽车”的脑控技术部分已经实现,但汽车的电动系统部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改造,以便增强安全性、智能性和人性化程度。此外,“脑控汽车”未来有望应用于肢体残疾人的驾车行驶,但要真正开上马路,还要考虑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此外,“脑控汽车”还可以与现在“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结合。“无人驾驶汽车是利用GPS定位、地图、传感器路面监控等实现汽车自我操控,但大部分汽车还是要为人服务。”段峰说,未来的“脑控汽车”,只要大脑一想,汽车就能按照你的想法为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