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在中国有着最为激进的电动车战略,但如今它对纯电动车的热切盼望正在降温。
“我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考虑到目前蓄电池制造工艺的问题,我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是一个更为可行且明确的方向。”2013年3月的日内瓦车展上,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告诉媒体。
之前大众曾不遗余力的推进电气化,比如聘请电动车专家倪凯铭担任某一地区最高管理者,为中国专门制定电动车战略等。
但海兹曼的最新表态显然说明,大众新能源战略已经转向,它正在向更加务实的趋势靠拢,将精力放在混合动力车型、优化传统内燃机技术的小型车、使用天然气等其他代用燃料的传统汽车等。
大众在日内瓦车展发布的车型传递了这种变化。在日内瓦车展的多款全球首发车型中,蓝驱车型(高尔夫TDI蓝驱等)及混合动力车型(包括Jetta混合动力以及XL1混合动力车型)占据了主要的位置。
原定于在一汽-大众佛山生产基地投产的电动高尔夫计划也被推迟,“如果进行国产,我们还是可能比较倾向于插电式的混合动力车。”海兹曼说。
不过,大众并未放弃纯电动车计划。他透露,纯电动版高尔夫依然会在2014年到2015年之间引入国内,但尚未确定国产还是进口。
抢来的题目
2009年,大众汽车在全球共销售630万辆,丰田的销量为781万辆。即便一直将丰田视作竞争对手,大众当时仍将重点放在动力总成计划上,对电动车并无特殊的青睐。
当时世界上掀起一股电动汽车热潮,各品牌的竞争白热化。虽然日本汽车品牌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上占有优势,但北美制造商也紧随其后,大众终于也加入了这场战争。
2010年3月,大众发布了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计划,定下了“在2011年之前试推500辆大众高尔夫电动车”的目标。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政府一步步透露支持电动车的计划,中国简直成为电动汽车的天堂年底,大众在一个月后举办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发布了中国电动车战略。
根据这一战略,大众汽车集团将把先进的混合动力及电动车技术引入中国。在2013至2014年间,首款国产的大众汽车电动车型将从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下线。
“今年3月,大众汽车启动了全球电动车战略,并且将很快把电动车技术应用于量产。将来,大众汽车的心脏也将借助电力而跳动。我们的目标是到2018年成为电动车领域的市场领导者,”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主席文德恩表示,“中国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在中国取得成功对于大众汽车实现全球电动车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大众集团的目标,到2020年,大众集团的全球销量的3%将是纯电动车。
“未来超越对手的主要将是电动车,这些车型将是汽车制造企业的销售支柱。”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文德恩如此大胆预测汽车未来发展的趋势。这无疑是当时大众意图超过丰田的策略。
曾雄心勃勃
由于中国政府对电动车事业的大力宣传,聪明的大众当然知道抓住这个机会。9月,时任大众汽车集团电动车业务负责人的倪凯铭接任范安德,成为大众中国总裁兼CEO。
此举不但表明了是向中国政府示好,希望得到更多利益,也期望可以通过专业优势,以中国为中心,将电动车推广到全球。大众更高级别的电动车战略布局已经启动。
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文德恩博士表示,截止到2013年,大众公司将大量生产高尔夫和捷达混合动力车及电动车。他说,目标是在2018年左右把大众打造成“电动车市场的领头羊”。大众集团的全球销量3%是纯电动车得以实现的关键,就是倪凯铭要在 2013年启动中国的电动车生产,竭尽所能地抢占中国市场的先机。
“我们不是第一个将电动车带入中国的(企业),”5个月后到任的大众中国总裁兼CEO倪凯铭承认:“(在电动车领域),所有的厂家处于同一起跑线。”
倪凯铭在任期间,在各个场合说明大众电动车的技术、阐述大众的电动车战略及其在中国的铺展。“大众集团在中国的电动车战略分三步走,今年,我们的电动车示范车队开始在北京上路;从2013年起,我们将首次在中国本土投产电动汽车;2018年后,我们希望能够真正实现电动汽车大规模量产。”倪凯铭在2011年的一个公开场合如是发言。
向现实妥协
不过,理想总是要向现实妥协。倪凯铭的黯然离职,除了大众在中国爆发的DSG风波,更因为有着现实的制约。这在倪凯铭的继任者海兹曼的公开表态中可以找到答案。
“我们不仅要考虑现有的蓄电池制造工艺和技术,另一方面还要看能源密度以及重量问题。目前在纯电动模式下,一辆车的续航里程基本上不会超过150公里。”海兹曼在2013年日内瓦车展上告诉中国媒体。
“从本届日内瓦车展上展出车型来看,你不难发现在电动车技术方面,尤其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方面,我认为这项技术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是一个非常准确且适合的方向。在中国,大众汽车集团未来技术研发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我们也计划向中国市场会推出带有这种技术的车型并将其国产化。”
事实上,早在一个月前,大众中国在三亚举行的高尔夫电动车试驾会上,大众中国技术中心电动车项目负责人透露,大众汽车将在2014年实现在核心车型上搭载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插电式混动正是大众目前针对中国电动战略的主要方向。
“在电动车批量上市之前,我们还面临着许多挑战——电池价格、充电基础设施不足、车辆的行驶里程等等,而这些在全行业正在着力解决的种种重大障碍中还只是冰山一角。”倪凯铭曾经透露过大众在进行纯电动车市场化方面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除了这些,大众发生如此转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欧盟的碳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尽快符合欧盟排放标准的达标,企业首先得有更易被市场接受的低排放产品投放,再进行纯电动汽车的研发。
在日内瓦车展上,大众发布了一款百公里油耗仅有0.9L的XL1车型,这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补单排放达标,或许更易被市场接受。
2013-04-02 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 责编:周冬乐
大众在中国有着最为激进的电动车战略,但如今它对纯电动车的热切盼望正在降温。
“我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考虑到目前蓄电池制造工艺的问题,我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是一个更为可行且明确的方向。”2013年3月的日内瓦车展上,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告诉媒体。
之前大众曾不遗余力的推进电气化,比如聘请电动车专家倪凯铭担任某一地区最高管理者,为中国专门制定电动车战略等。
但海兹曼的最新表态显然说明,大众新能源战略已经转向,它正在向更加务实的趋势靠拢,将精力放在混合动力车型、优化传统内燃机技术的小型车、使用天然气等其他代用燃料的传统汽车等。
大众在日内瓦车展发布的车型传递了这种变化。在日内瓦车展的多款全球首发车型中,蓝驱车型(高尔夫TDI蓝驱等)及混合动力车型(包括Jetta混合动力以及XL1混合动力车型)占据了主要的位置。
原定于在一汽-大众佛山生产基地投产的电动高尔夫计划也被推迟,“如果进行国产,我们还是可能比较倾向于插电式的混合动力车。”海兹曼说。
不过,大众并未放弃纯电动车计划。他透露,纯电动版高尔夫依然会在2014年到2015年之间引入国内,但尚未确定国产还是进口。
抢来的题目
2009年,大众汽车在全球共销售630万辆,丰田的销量为781万辆。即便一直将丰田视作竞争对手,大众当时仍将重点放在动力总成计划上,对电动车并无特殊的青睐。
当时世界上掀起一股电动汽车热潮,各品牌的竞争白热化。虽然日本汽车品牌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上占有优势,但北美制造商也紧随其后,大众终于也加入了这场战争。
2010年3月,大众发布了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计划,定下了“在2011年之前试推500辆大众高尔夫电动车”的目标。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政府一步步透露支持电动车的计划,中国简直成为电动汽车的天堂年底,大众在一个月后举办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发布了中国电动车战略。
根据这一战略,大众汽车集团将把先进的混合动力及电动车技术引入中国。在2013至2014年间,首款国产的大众汽车电动车型将从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下线。
“今年3月,大众汽车启动了全球电动车战略,并且将很快把电动车技术应用于量产。将来,大众汽车的心脏也将借助电力而跳动。我们的目标是到2018年成为电动车领域的市场领导者,”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主席文德恩表示,“中国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在中国取得成功对于大众汽车实现全球电动车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大众集团的目标,到2020年,大众集团的全球销量的3%将是纯电动车。
“未来超越对手的主要将是电动车,这些车型将是汽车制造企业的销售支柱。”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文德恩如此大胆预测汽车未来发展的趋势。这无疑是当时大众意图超过丰田的策略。
曾雄心勃勃
由于中国政府对电动车事业的大力宣传,聪明的大众当然知道抓住这个机会。9月,时任大众汽车集团电动车业务负责人的倪凯铭接任范安德,成为大众中国总裁兼CEO。
此举不但表明了是向中国政府示好,希望得到更多利益,也期望可以通过专业优势,以中国为中心,将电动车推广到全球。大众更高级别的电动车战略布局已经启动。
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文德恩博士表示,截止到2013年,大众公司将大量生产高尔夫和捷达混合动力车及电动车。他说,目标是在2018年左右把大众打造成“电动车市场的领头羊”。大众集团的全球销量3%是纯电动车得以实现的关键,就是倪凯铭要在 2013年启动中国的电动车生产,竭尽所能地抢占中国市场的先机。
“我们不是第一个将电动车带入中国的(企业),”5个月后到任的大众中国总裁兼CEO倪凯铭承认:“(在电动车领域),所有的厂家处于同一起跑线。”
倪凯铭在任期间,在各个场合说明大众电动车的技术、阐述大众的电动车战略及其在中国的铺展。“大众集团在中国的电动车战略分三步走,今年,我们的电动车示范车队开始在北京上路;从2013年起,我们将首次在中国本土投产电动汽车;2018年后,我们希望能够真正实现电动汽车大规模量产。”倪凯铭在2011年的一个公开场合如是发言。
向现实妥协
不过,理想总是要向现实妥协。倪凯铭的黯然离职,除了大众在中国爆发的DSG风波,更因为有着现实的制约。这在倪凯铭的继任者海兹曼的公开表态中可以找到答案。
“我们不仅要考虑现有的蓄电池制造工艺和技术,另一方面还要看能源密度以及重量问题。目前在纯电动模式下,一辆车的续航里程基本上不会超过150公里。”海兹曼在2013年日内瓦车展上告诉中国媒体。
“从本届日内瓦车展上展出车型来看,你不难发现在电动车技术方面,尤其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方面,我认为这项技术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是一个非常准确且适合的方向。在中国,大众汽车集团未来技术研发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我们也计划向中国市场会推出带有这种技术的车型并将其国产化。”
事实上,早在一个月前,大众中国在三亚举行的高尔夫电动车试驾会上,大众中国技术中心电动车项目负责人透露,大众汽车将在2014年实现在核心车型上搭载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插电式混动正是大众目前针对中国电动战略的主要方向。
“在电动车批量上市之前,我们还面临着许多挑战——电池价格、充电基础设施不足、车辆的行驶里程等等,而这些在全行业正在着力解决的种种重大障碍中还只是冰山一角。”倪凯铭曾经透露过大众在进行纯电动车市场化方面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除了这些,大众发生如此转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欧盟的碳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尽快符合欧盟排放标准的达标,企业首先得有更易被市场接受的低排放产品投放,再进行纯电动汽车的研发。
在日内瓦车展上,大众发布了一款百公里油耗仅有0.9L的XL1车型,这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补单排放达标,或许更易被市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