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遍说客文章,关于“面对电商,奔驰厂商颤抖了吗?”,里面找了北京、太原、江门三个地方的经销商老总来聊对电商的看法,大意是:1、你电商是取代不了我经销商的;2、电商可以存在但要为我经销商服务;3、未来我们自己也做网络平台,而且比你快比你有更多厂家资源。反正告诉你我们经销商是不会颤抖的,厂商是站在我们经销商一边的。
姑且不谈到底会不会颤抖,主要看看未来群众的电商能否解决买车人群对经销商的不满,消费者会决定让谁颤抖。(这里的电商是指独立大型且被客户认可中立的电商)
第一、经销商运营成本太高,却转嫁给消费者。一个中档品牌的经销商一年运营成本少则几百万,豪华甚至多则上千万(点击查阅传送门),地皮租赁、员工工资、贷款利息等,这些运营成本凭啥要我们客户来承担?而电商则可以提供厂家城市区域物流中心直接到客户手中,甚至你下班后,物流商已经把你的爱车运到你的府上,这样直接砍掉大量对客户不需要的成本。
第二、经销商价格不透明。有经销商的朋友抱怨现在客户太精明其实是被他们自己自己培养,一个城市多家店报价优惠都不一样,电话里和实际都不一样,客户怕的是被当傻X,而不是多几千少几千块钱。你想想统一售价小米,还有客户去讨价还价吗?电商则可以同样一个产品减少价格差异化,避免买家和卖家将大量精力用于讨价还价。
第三、消费者到经销商那不能很好的感受车的性能特点。有一个朋友买一部涡轮增压车,在试驾过程中不告知这里时速不得超过60,那里刹车不得急刹,所选择的路面均是附近很好的路面,这样客户根本就感受不了车辆的底盘、动力、噪音、舒适性等关键内容,结果是只能被销售顾问忽悠,搞笑的就是吉利和沃尔沃竟然试驾流程都一样,感受当然也只能差不多了。
电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可以在一个城市设立归属于电商或者第三方的城市主售车型体验馆,体验馆只负责提供最佳状态且有保险的车辆,交给客户充分体验试驾,甚至可以付费长期试驾,要的就是客观真实方便,这样的中心相信消费者更会选择后者,因为他就像京东的使用评论一样,有优评也有差评,如果都是优评你的客观性就没有了。
第四、部分维修价格高,不透明,甚至过度维修。相信这并不是汽车厂商的初衷,但难免会在经销商体系队伍中东施效颦。今年央视315报道的过度维修正是这种信息不对称不对等造成的结果,其实这种思维就是,嗨,要想车正常开你就得花大价钱保养维修。
电商怎么应对这个问题,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三包法已经解决了核心部件三包的问题,且核心部件故障率也非常低,而大量的一般性维修保养可以在电商指定的若干个大型高效口碑好的维修中心进行,实行先下单预约,再体检维修,最后评价支付的体系,将售后评价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以上这些其实并不是让经销商下岗,而是经销商集团自己要真正拿起刀革自己历史的命,转变成为价值创造者,不能只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始终抱着我为主你为辅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互联网汽车市场中成为信息中心、物流中心、试驾体验中心、维修中心等创造价值的各个环节里的一个部分。
最后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厂商如果发现经销商没有价值了,还会站在经销商那一边吗?
2015-07-14 出处:汽车之家 [转载] 责编:石腾
最近看了一遍说客文章,关于“面对电商,奔驰厂商颤抖了吗?”,里面找了北京、太原、江门三个地方的经销商老总来聊对电商的看法,大意是:1、你电商是取代不了我经销商的;2、电商可以存在但要为我经销商服务;3、未来我们自己也做网络平台,而且比你快比你有更多厂家资源。反正告诉你我们经销商是不会颤抖的,厂商是站在我们经销商一边的。
姑且不谈到底会不会颤抖,主要看看未来群众的电商能否解决买车人群对经销商的不满,消费者会决定让谁颤抖。(这里的电商是指独立大型且被客户认可中立的电商)
第一、经销商运营成本太高,却转嫁给消费者。一个中档品牌的经销商一年运营成本少则几百万,豪华甚至多则上千万(点击查阅传送门),地皮租赁、员工工资、贷款利息等,这些运营成本凭啥要我们客户来承担?而电商则可以提供厂家城市区域物流中心直接到客户手中,甚至你下班后,物流商已经把你的爱车运到你的府上,这样直接砍掉大量对客户不需要的成本。
第二、经销商价格不透明。有经销商的朋友抱怨现在客户太精明其实是被他们自己自己培养,一个城市多家店报价优惠都不一样,电话里和实际都不一样,客户怕的是被当傻X,而不是多几千少几千块钱。你想想统一售价小米,还有客户去讨价还价吗?电商则可以同样一个产品减少价格差异化,避免买家和卖家将大量精力用于讨价还价。
第三、消费者到经销商那不能很好的感受车的性能特点。有一个朋友买一部涡轮增压车,在试驾过程中不告知这里时速不得超过60,那里刹车不得急刹,所选择的路面均是附近很好的路面,这样客户根本就感受不了车辆的底盘、动力、噪音、舒适性等关键内容,结果是只能被销售顾问忽悠,搞笑的就是吉利和沃尔沃竟然试驾流程都一样,感受当然也只能差不多了。
电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可以在一个城市设立归属于电商或者第三方的城市主售车型体验馆,体验馆只负责提供最佳状态且有保险的车辆,交给客户充分体验试驾,甚至可以付费长期试驾,要的就是客观真实方便,这样的中心相信消费者更会选择后者,因为他就像京东的使用评论一样,有优评也有差评,如果都是优评你的客观性就没有了。
第四、部分维修价格高,不透明,甚至过度维修。相信这并不是汽车厂商的初衷,但难免会在经销商体系队伍中东施效颦。今年央视315报道的过度维修正是这种信息不对称不对等造成的结果,其实这种思维就是,嗨,要想车正常开你就得花大价钱保养维修。
电商怎么应对这个问题,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三包法已经解决了核心部件三包的问题,且核心部件故障率也非常低,而大量的一般性维修保养可以在电商指定的若干个大型高效口碑好的维修中心进行,实行先下单预约,再体检维修,最后评价支付的体系,将售后评价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以上这些其实并不是让经销商下岗,而是经销商集团自己要真正拿起刀革自己历史的命,转变成为价值创造者,不能只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始终抱着我为主你为辅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互联网汽车市场中成为信息中心、物流中心、试驾体验中心、维修中心等创造价值的各个环节里的一个部分。
最后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厂商如果发现经销商没有价值了,还会站在经销商那一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