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冠名呈现 订阅

程远有话就说

首页 > 程远专栏 > 程远有话就说 > 正文

不公布细节三公经费公开就是个花架子

2011年07月21日 出处:V讯网总编 [程远] [原创] 下载
  又是赶在一个周末,七个部委“悄然”公布了 “三公”经费报告,看来周末是个好日子,不仅是银行加息、提高存贷款准备金,连同汽油涨价,这些好事都喜欢选在周末,或者临近周末发布。所谓“三公”消费,就是公车、出国、接待的三种公费消费开支。这里我们主要谈公车消费问题。

  按照国务院要求,中央98个部委局办要在今年6月底前“晒”账本,即公开各自的“三公”消费,但在期限内仅有科技部一家如约而至。现在距国务院要求的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还有70%的单位按兵不动,不知是国务院的要求不切实际,还是这些部委有难言之隐,不能,或者不便公开。几年前,媒体有评论,“中央政策出不了中南海”,此之谓也。

  据原财政部长项怀诚介绍,早在1993年国家进行财政改革时,就提出“财政的支出要公开化、要透明化”。按照他的说法,“财政本来是一种公共管理,财政支出花的是纳税人缴纳的税款,纳税人有知情权,所以支出一定要公开化、透明化,让老百姓知道”。这件本该是18年前就要开始做的事,在国务院明令要求下,现在总算有了个开头,不过还仅仅限于“三公”消费,而且这些人民的“公仆”们,还扭扭捏捏,一副极其不情愿的样子。

  无容讳言,从目前已公布的账单看,大多含糊其辞,让在下这等门外汉看了,真有天上人间、云山雾罩的感觉,看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是大约觉得,公车消费在“三公”消费中所占比例相当不小,所以这些年来,人们总是抓着公车不放,看来群众还真的是真正的“英雄”。

  不久前,经财政部汇总的中央政府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支出情况公布,结果显示: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61.69亿元,占“三公”消费近2/3。

  从已经公布三公消费的单位情况看,花到公车上的款项,多数达到或超过了“三公”消费比例的一半,比如农业部、审计署、中国工程院等,水利部的比例甚至高达80%以上,相对吃喝、出国,公车消费是公款支出中当之无愧的头号“大户”,的确到了让纳税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

  最让大家称赞的审计署的报告中,每辆公车一年的运行费用竟高达5.4万元,这里面还不包括专职司机的工资,依据各地标准,大约在3万到-5万元。仅此两项,每辆公车一年的运行费用就接近十万元,足可以够一般白领人士买一辆很不错的自主品牌轿车了。一般私家车一年的运行费用一两万元就算高的,而公车却要高出数倍,数字是很惊人的,也是大家始料不及的,如此大大方方地花纳税人上缴的税款,怎能不让他们感到愤慨?这可能也是“公仆”们不愿,或者不敢公开“三公”数据,特别是不拿出细目的原因之一。

  大家知道,官员一般换车比较勤,公车更新率较高,很少见官员坐一辆今天坏、明天修的老破车,这么高的运行费用,究竟花到了哪里?据知情人介绍,公车的运行费用主要是花在烧油和过桥过路费上,不知确否,作为纳税人,我们特别想知道开销的细节,才能知道这些开销合理不合理。此外,由于各个单位人数、工作性质不同,需要车子的数量和种类也不一样,笼统地公布一个单位公车支出的总数,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即使公开了所谓人均花费,也说明不了问题,因为有的单位可能普通职员多,人均起来“分母”比较大,也就掩盖了车子的真实开销,自然也难以看出其合理性在哪里。

  当然,公布公车消费,是一个不小的进步,给公车改革提供了基础条件,大家知道,有多少车,花了多少钱,就可以讨论到底一个车的运行费用多少是正当的,花多少钱是合理的。没有这些基本数据,公车改革就只能是空口论道,也很难说怎么改。所以,公布公车消费,最重要的是要公布车子的数量,而且要公布每辆车的维护费用,根据各家的工作性质,范围,确定合理不合理。如果只是公布花了多少钱、车均多少费用,那岂不是买的车越多越好,那样每辆车平摊的维护费用就越低? 所以不公布开支细节,“三公”公布仍然只是摆花架子。







1
转发长微博
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