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言论 > 正文

相关媒体

严罚油耗超标与造假为何说易做难

2014-05-19 11:24出处:凌然 [原创]责编:赵颖

        近日,由工信部推出了关于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的管理通知,并同时推出了六项严厉的处罚措施。而针对油耗造假现象,又传出相关领导对其要严厉惩罚的表态。那就是针对越来越普遍的油耗超标与造假问题,已经到了非重点治理不可的阶段!应该说,关于油耗造价的问题被曝光,相关部门能够延迟数月推出管理办法,这本身就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方面说明国内汽车管理应对问题的反应过慢,这就给行业内存在的造假问题有了不小的回旋余地;另一方面针对油耗造价问题,早已经是国际上的许多产品的或多或少瑕疵,所以,在这样一个问题上,关键的是治理与惩罚的程度,这恐怕才是有效管理油耗超标以及严惩油耗造价的关键所在。

        其实,针对油耗的造假问题,从深层次来讲,这绝不是企业有意想忽悠消费者、而是想借此手段提升品牌优势的问题。如果不是国内所制定的油耗指标过于理想,一些管理者对制造的预期过于想当然,恐怕企业也不会为简单的油耗指标而伤透脑筋。从这个意义上看国内针对油耗造假所推出的处罚,显然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油耗问题的。而更多的是用一个规矩掩饰另一个问题而已,这才是最令企业无法信服的关键。毕竟,油耗造假已是长期而广泛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两句要严罚所能够改进的。所以,纵然就是需要严惩,也需要有明文规定以及细化的解决方案才成。否则,就很可能形成浮在表面可吓唬老实企业的行规了。

        严惩油耗造假首先要体现规定的科学与合理

        针对越来越有蔓延趋势的油耗造假问题,无论是叱咤国际的品牌、还是初出茅庐的自主汽车,只要业内存在人所共知的漏洞,就很可能会形成这样与那样的造假结果。否则,也就不会出现一些国际品牌频繁造假的消息了。而国内,这一次要严惩油耗超标与造假现象,真不知道是说说而已的一阵风、还是要动真格的在这一领域刹住蔓延的风气,总之,对于已经近似于普遍化的问题,如果没有制度的严谨以及一视同仁的执行力的话,不仅解决不了下有对策的敷衍问题、还会对管理的权威性形成拖累,这才是谁也不愿看到的。 

        对于汽车油耗的造假问题,如果要认真的解决,不仅仅要立好规矩、更需要用具体有效的执行力来保障人人遵守。像今年3.15晚会上,央视的确爆出了车企造假的问题,但由于所涉及的范围过窄,甚至给人一种只曝出“苍蝇”、不曝出“老虎”的局限。这样,在媒体曝光的范围内可以有局部反映整体问题的操作,但如果在具体管理执行层面上,再出现只敢“打苍蝇”、不敢“碰老虎”的现象,那就无法面对市场的公平了。而如果相应的严厉规矩,却在具体的执行中出现虎头蛇尾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对未来的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在国内汽车制造转型的阶段,这一点就更至关重要了。

        强化执行力为何先要从“打老虎”开始

        涉及到具体的油耗造假与严惩的问题,很显然先要立规矩、再要有具体执行力,这两点可谓是缺一不可。如果忽略了哪个方面的话,不是容易出现不公平的问题、就是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这恐怕才是对规定本身最不利的。像油耗造假,很可能就存在着品牌的不同以及造假程度的不同,这样如果用同一标准处罚,显然是难以服众的。为此,既然先将严厉处罚定了调,那么就需要在处罚上与品牌本身挂钩、与市场的影响力挂钩,这才能够使处罚真正罚到不良企业的痛处。如果不痛不痒、或者采用多重标准的话,显然是无助于行业发展的。

        所谓在处罚中的不疼不痒问题,很显然就是简单的拉一根处罚线,虽然也口口声声叫作处罚,但对于财大气粗的企业,由于他们根本对处罚的款项不在乎,很可能就会使这样的处罚变成了另类的广告!这恐怕才是不疼不痒处罚的最大弊端。而具体到多重标准,这就要看被处罚的对象是不是主流制造还是其他车企,如果对前者一套、后者又一套的话,不仅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会为今后的管理平添上更多的变数,这恐怕才是费力不讨好的问题呢。所以,既然决定了处罚油耗造假者,那么就需要先考虑“打老虎”的问题、并在细化的执行层面不放过任何的“苍蝇”,这恐怕才是最令行业折服的关键。

        客观的讲,真对国内汽车发展,越是到转型的关键时期、就越需要体现规则的重要性。这才是不至于让汽车制造与竞争处于混乱状态的关键。无论是在召回问题上、还是在治理造假方面,管理与处罚的严格,显然是比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要的。这些看似是为了净化市场秩序、或者为了消费者福祉,但从根本上来说,却是为了重新树立汽车管理的权威!只有汽车行业人人信服管理权威、人人遵守法规制度,那么,汽车行业的发展才能够更好地得以实现。

 

责任编辑:赵颖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