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销售遇冷企业热捧 新能源车遭遇大写的尴尬

2016-08-12 08:54出处:羊城晚报 [转载]责编:刘天鸣

  对于国内各大车企来说,新能源车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对象,不管愿不愿意。根据近日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执行情况年度报告显示,虽然国产车型的各系品牌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仍有31家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未达标。很明显,要完成2020年国内乘用车企百公里平均油耗目标低于5升的要求,新能源车将成为突围的关键。而另一方面,根据中汽协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仅实现了今年初所预测的24%销量。可以说,各方对新能源车的期望都很高,但现实能否跟上?

  期望与现实并不相符

  新能源车近年来持续火热,无论是投资还是销量上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现象,但其增长速度并不一定跟预期相符。根据近日中汽协发布的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17.7万辆,销售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26.9%。

  如果仅从增速来看,今年上半年以来新能源车的表现可谓不俗,但跟预期相比却还远没有完成一半。要知道,中汽协曾在年初预测今年全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70万辆,但今年上半年仅完成了预测销量的24%。不过,中汽协目前并没有改变对今年全年新能源车的销量预期。

  大限将到

  新能源车重任在肩

  相对中汽协的销量预测,各大车企目前更要紧的任务,或许是已经不远的燃油消耗限值“大考”。近日,工信部将企业递交的2015年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执行情况年度报告进行公示。通过测算,2015年国产和进口车在中国销售车型的生产企业平均油耗为7.04升,优于年度指标7.57升的目标达7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显示,虽然国产车型的各系品牌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仍有31家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未达标,其中进口车企占据9个席位。早在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就提出要求: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而如果届时没有达标,未达标企业或遭限产、停产。所以说,各大车企们离最后“时限”已经不远,任务艰巨。

  而要降低平均油耗平均值,车企可以采取的技术方式也有不少,如采用小排量发动机、涡轮增压、轻量化车身等技术,而这些已经是主要潮流和趋势。但要说到最有效的办法,仍然还是开发和推广新能源车,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油电混合动力等车型。如果能够成功大量推广投放新能源车,那么车企就能够事半功倍。可见,无论目前市场是否已经广泛接受、是否已经成熟,车企已经有研发新能源车的“现实”需求。此外,目前全国许多一、二线城市都有新能源车推广的任务。以广州为例,根据已公布的数据显示,广州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近几年来均超额完成任务。其中,第一轮(2009-2012年),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067辆;第二轮(2013-2015年),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4597辆,超额完成1万辆任务。或许可以说,新能源车目前的火热,更多的是政策、任务方面的“功劳”?

  火热的投入

  与跟不上的设施

  不管如何,新能源车仍然很忙。从目前各大车企公布的目标来说,仍然会继续加大对新能源车的投入,而且都有颇为激进的目标。如北汽新能源推出“十三五”规划,计划到2020年,年产销将达到50万辆,而且计划在“十三五”规划末期产能达到80万辆,年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市值达到1000亿元,打造3款明星车型(年销量突破10万辆)。

  一汽方面,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是要到2020年完成关键总成资源布局,实现6个新能源整车平台、16款车型全系列产业化准备,具备批量投放市场能力;市场份额15%以上。广汽也提出“十三五”规划,其中新能源规划到2020年,广汽集团及广汽传祺新能源汽车将实现10万-20万辆规模,涵盖轿车、SUV等车型,计划为新能源车型投入20亿元。

  除此之外,各大跨国车企的合资、进口品牌都纷纷导入新能源车型,有的也实现了国产化。可见目前新能源车可以说是汽车市场上最火热的投资细分领域之一。

  但与上述火热的投入相比,新能源车的社会公共设施投入却还跟不上。一个很简单的对比就可以看出来,根据《2015~2020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1.2万座充换电站、480万台充电桩。但根据数字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基础公共设施数量还严重不足。总体来看,无论是政府政策层面方面的鼓励,还是各大车企的投入,都说明新能源车的市场前景还很光明。但如果新能源车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仍然跟不上来,新能源车的火热就算可以延续下去,又可以烧多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刘天鸣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销售遇冷企业热捧 新能源车遭遇大写的尴尬

2016-08-12 出处:羊城晚报 [转载] 责编:刘天鸣

  对于国内各大车企来说,新能源车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对象,不管愿不愿意。根据近日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执行情况年度报告显示,虽然国产车型的各系品牌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仍有31家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未达标。很明显,要完成2020年国内乘用车企百公里平均油耗目标低于5升的要求,新能源车将成为突围的关键。而另一方面,根据中汽协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仅实现了今年初所预测的24%销量。可以说,各方对新能源车的期望都很高,但现实能否跟上?

  期望与现实并不相符

  新能源车近年来持续火热,无论是投资还是销量上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现象,但其增长速度并不一定跟预期相符。根据近日中汽协发布的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17.7万辆,销售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26.9%。

  如果仅从增速来看,今年上半年以来新能源车的表现可谓不俗,但跟预期相比却还远没有完成一半。要知道,中汽协曾在年初预测今年全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70万辆,但今年上半年仅完成了预测销量的24%。不过,中汽协目前并没有改变对今年全年新能源车的销量预期。

  大限将到

  新能源车重任在肩

  相对中汽协的销量预测,各大车企目前更要紧的任务,或许是已经不远的燃油消耗限值“大考”。近日,工信部将企业递交的2015年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执行情况年度报告进行公示。通过测算,2015年国产和进口车在中国销售车型的生产企业平均油耗为7.04升,优于年度指标7.57升的目标达7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显示,虽然国产车型的各系品牌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仍有31家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未达标,其中进口车企占据9个席位。早在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就提出要求: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而如果届时没有达标,未达标企业或遭限产、停产。所以说,各大车企们离最后“时限”已经不远,任务艰巨。

  而要降低平均油耗平均值,车企可以采取的技术方式也有不少,如采用小排量发动机、涡轮增压、轻量化车身等技术,而这些已经是主要潮流和趋势。但要说到最有效的办法,仍然还是开发和推广新能源车,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油电混合动力等车型。如果能够成功大量推广投放新能源车,那么车企就能够事半功倍。可见,无论目前市场是否已经广泛接受、是否已经成熟,车企已经有研发新能源车的“现实”需求。此外,目前全国许多一、二线城市都有新能源车推广的任务。以广州为例,根据已公布的数据显示,广州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近几年来均超额完成任务。其中,第一轮(2009-2012年),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067辆;第二轮(2013-2015年),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4597辆,超额完成1万辆任务。或许可以说,新能源车目前的火热,更多的是政策、任务方面的“功劳”?

  火热的投入

  与跟不上的设施

  不管如何,新能源车仍然很忙。从目前各大车企公布的目标来说,仍然会继续加大对新能源车的投入,而且都有颇为激进的目标。如北汽新能源推出“十三五”规划,计划到2020年,年产销将达到50万辆,而且计划在“十三五”规划末期产能达到80万辆,年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市值达到1000亿元,打造3款明星车型(年销量突破10万辆)。

  一汽方面,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是要到2020年完成关键总成资源布局,实现6个新能源整车平台、16款车型全系列产业化准备,具备批量投放市场能力;市场份额15%以上。广汽也提出“十三五”规划,其中新能源规划到2020年,广汽集团及广汽传祺新能源汽车将实现10万-20万辆规模,涵盖轿车、SUV等车型,计划为新能源车型投入20亿元。

  除此之外,各大跨国车企的合资、进口品牌都纷纷导入新能源车型,有的也实现了国产化。可见目前新能源车可以说是汽车市场上最火热的投资细分领域之一。

  但与上述火热的投入相比,新能源车的社会公共设施投入却还跟不上。一个很简单的对比就可以看出来,根据《2015~2020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1.2万座充换电站、480万台充电桩。但根据数字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基础公共设施数量还严重不足。总体来看,无论是政府政策层面方面的鼓励,还是各大车企的投入,都说明新能源车的市场前景还很光明。但如果新能源车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仍然跟不上来,新能源车的火热就算可以延续下去,又可以烧多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