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海外机构如何看世界500强中的中企

2015-07-30 08:59出处:汽车商报 [原创]责编:田大鹏

  北京时间7月22日,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上榜公司数量继续增长,今年达到了106家。其中,中石化在榜上排名上升至第二位;5家中国内地公司首次上榜,分别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中国光大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保利集团、海航集团。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权威榜单,被誉为“终极榜单”,由《财富》杂志每年发布一次。今年,世界500强的入围门槛提高至237.2亿美元;总收入达31.2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0.49%;但总利润比去年减少了14.76%,为1.67万亿美元。

  在500强排放榜发布后,针对中国企业以及中国企业中的国有企业日益突出的表现,不少外国媒体和专业人士也表达了他们的看法,并且大多数认为,未来中国企业必然会更多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财富》:数量高于以往 但多为国有

  看看今年的《财富》全球500强中中国企业所占的数量,很难不让人觉得惊讶——包括总部建立在香港、台湾的企业在内,共有106家企业上榜。这使得中国仅次于美国——128家企业上榜,位列第二。如果按照时间检索中国企业在榜单上的出现数量,你更会觉得中国的崛起十分惊人——2010年有46家中国企业,而2000年仅有10家中国企业;而美国则是向一个相反的方向发展——2010年的139家和2000年的179家。

  另一方面,上榜的中国企业中,只有22家是私有企业。显然,有政府作为最大股东的国有企业,享受到国家的巨大支持,缺少竞争的环境促使他们快速增长;而且中国企业缺少响亮的国际品牌,在外界看来,他们大多专注国内市场,以至于难以拓展本国以外的业务范围。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表示:“想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遇到的阻碍,是他们对目标市场的消费者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也没有对品牌建设的领先经验。”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几年,出现在500强名单中的中国企业应该会继续增长,因为这代表着政府排名的上升。

  波士顿咨询公司:劣势与优势并存

  多元化的中国企业在500强榜单上的排名变化,凸显了一些有趣的趋势。例如,只有几个大型的中国工业、资源和大宗商品贸易公司,能成为真正的全球顶尖企业,并取得重大的发展。目前,在榜单上的生产钢铁、汽车、或者天然资源的少数中国企业,大多数在中国国内的优势来源于垄断地位。

  另一方面,来自中国的耐用消费品公司在榜单上是稀缺的,这也可能意味着,低成本战略的追随者越来越少,而未来成为类似市场的领导者,只能逐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薄利多销的观点可能会被抛弃。还有一种趋势,来自于中国私营企业的重要性在上升。在2009年,500强榜单上67%的中国大型企业都带国有色彩,而现在这一比例略有下降。

  迄今为止,中国企业之所以能走入国际舞台,最主要的还是中国国内市场和较低的生产成本,然而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过程并不顺利,以及难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原因。

  不过,当今的中国也有独特的优势,比如中国迅速扩大的中产阶级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必要的人才;而且中国企业能够快速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体现在价格和质量两个方面,然后再次发展壮大,比如吉利和沃尔沃、联想和IBM的ThinkPad业务。

  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中国企业可以依靠创建品牌优势、更好的观察目标消费者需求,改善企业的国际文化和加强国际并购能力等诸多方面来增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改革的关键

  中国的国有企业在今天仍对中国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贡献着近三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并且依然能优先获得国内信贷。中央政府自身就拥有一百多家企业,主要集中在国防、石油和电力等战略行业。这些企业已成为国际上的重要企业,在海外控制着6900亿美元的巨额资产,仅在2014年就有47家央企登上《财富》(Fortune)世界500强榜单。

  2003年,央企的数量为196家,现在是112家。但实际上,“消失”的央企中,除了三家以外,其他的全都是并入了其他央企。根据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新出炉的一份报告,央企子公司平均数量从2003年的82家激增到2010年的191家。但政府的国有产业“大扫除”明显缺一个“垃圾桶”——对表现最差的企业进行私有化或让其破产的标准化流程。

  提倡以合并方式进行改革的人认为,合并结合了国有企业的互补能力,从而提高了它们的效率和竞争力。然而,国有企业的合并产生不了中国迫切渴望的全球产业冠军,反而可能加大现有的运营效率低下问题,并制造更难解决的监管挑战。

  中国政府的行为将影响国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以及它们与国外政府、企业等合作伙伴关系。而国企改革新计划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政府是否能将控制权交给市场力量。在政策持续瘫痪之际拒绝放开改革的缰绳,将进一步拖累中国正在放缓的经济。这也绝不仅仅是国内结构调整的狭隘问题。

责任编辑:田大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海外机构如何看世界500强中的中企

2015-07-30 出处:汽车商报 [原创] 责编:田大鹏

  北京时间7月22日,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上榜公司数量继续增长,今年达到了106家。其中,中石化在榜上排名上升至第二位;5家中国内地公司首次上榜,分别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中国光大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保利集团、海航集团。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权威榜单,被誉为“终极榜单”,由《财富》杂志每年发布一次。今年,世界500强的入围门槛提高至237.2亿美元;总收入达31.2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0.49%;但总利润比去年减少了14.76%,为1.67万亿美元。

  在500强排放榜发布后,针对中国企业以及中国企业中的国有企业日益突出的表现,不少外国媒体和专业人士也表达了他们的看法,并且大多数认为,未来中国企业必然会更多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财富》:数量高于以往 但多为国有

  看看今年的《财富》全球500强中中国企业所占的数量,很难不让人觉得惊讶——包括总部建立在香港、台湾的企业在内,共有106家企业上榜。这使得中国仅次于美国——128家企业上榜,位列第二。如果按照时间检索中国企业在榜单上的出现数量,你更会觉得中国的崛起十分惊人——2010年有46家中国企业,而2000年仅有10家中国企业;而美国则是向一个相反的方向发展——2010年的139家和2000年的179家。

  另一方面,上榜的中国企业中,只有22家是私有企业。显然,有政府作为最大股东的国有企业,享受到国家的巨大支持,缺少竞争的环境促使他们快速增长;而且中国企业缺少响亮的国际品牌,在外界看来,他们大多专注国内市场,以至于难以拓展本国以外的业务范围。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表示:“想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遇到的阻碍,是他们对目标市场的消费者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也没有对品牌建设的领先经验。”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几年,出现在500强名单中的中国企业应该会继续增长,因为这代表着政府排名的上升。

  波士顿咨询公司:劣势与优势并存

  多元化的中国企业在500强榜单上的排名变化,凸显了一些有趣的趋势。例如,只有几个大型的中国工业、资源和大宗商品贸易公司,能成为真正的全球顶尖企业,并取得重大的发展。目前,在榜单上的生产钢铁、汽车、或者天然资源的少数中国企业,大多数在中国国内的优势来源于垄断地位。

  另一方面,来自中国的耐用消费品公司在榜单上是稀缺的,这也可能意味着,低成本战略的追随者越来越少,而未来成为类似市场的领导者,只能逐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薄利多销的观点可能会被抛弃。还有一种趋势,来自于中国私营企业的重要性在上升。在2009年,500强榜单上67%的中国大型企业都带国有色彩,而现在这一比例略有下降。

  迄今为止,中国企业之所以能走入国际舞台,最主要的还是中国国内市场和较低的生产成本,然而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过程并不顺利,以及难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原因。

  不过,当今的中国也有独特的优势,比如中国迅速扩大的中产阶级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必要的人才;而且中国企业能够快速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体现在价格和质量两个方面,然后再次发展壮大,比如吉利和沃尔沃、联想和IBM的ThinkPad业务。

  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中国企业可以依靠创建品牌优势、更好的观察目标消费者需求,改善企业的国际文化和加强国际并购能力等诸多方面来增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改革的关键

  中国的国有企业在今天仍对中国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贡献着近三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并且依然能优先获得国内信贷。中央政府自身就拥有一百多家企业,主要集中在国防、石油和电力等战略行业。这些企业已成为国际上的重要企业,在海外控制着6900亿美元的巨额资产,仅在2014年就有47家央企登上《财富》(Fortune)世界500强榜单。

  2003年,央企的数量为196家,现在是112家。但实际上,“消失”的央企中,除了三家以外,其他的全都是并入了其他央企。根据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新出炉的一份报告,央企子公司平均数量从2003年的82家激增到2010年的191家。但政府的国有产业“大扫除”明显缺一个“垃圾桶”——对表现最差的企业进行私有化或让其破产的标准化流程。

  提倡以合并方式进行改革的人认为,合并结合了国有企业的互补能力,从而提高了它们的效率和竞争力。然而,国有企业的合并产生不了中国迫切渴望的全球产业冠军,反而可能加大现有的运营效率低下问题,并制造更难解决的监管挑战。

  中国政府的行为将影响国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以及它们与国外政府、企业等合作伙伴关系。而国企改革新计划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政府是否能将控制权交给市场力量。在政策持续瘫痪之际拒绝放开改革的缰绳,将进一步拖累中国正在放缓的经济。这也绝不仅仅是国内结构调整的狭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