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来华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同志的陪同下,出席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中德电动汽车充电项目仪式并致辞。
三天的中国之旅中,除了探讨包括知识产权、投资保护等领域的问题外,默克尔最大的任务是向中国推广德国的新能源汽车,促成中德在新能源领域的深远合作。
如果时间倒退一年,德国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似乎还不明朗,相比美国、日本对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热衷”,德系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少有爆炸新闻。
但一年之后的今天,由政府首脑带领的德系新能源汽车推广团队正式来到中国,推销德系新能源汽车技术。正如德国媒体报道,这意味着包括大众、奔驰、宝马等多家德系车企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已经度过“蛰伏期”,开始全面登陆中国。
商机四伏
无论是前任施罗德还是现任默克尔,对于中国的关注从未减弱。原因在于中国市场为德国优势工业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资料显示,德国机械制造行业对华的直接投资从2004年的57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2年的400亿元人民币。中国也成为德国企业在海外分支的最重要舞台。2013年,德国机械设备行业向大中华地区的出口额更是达到1410亿元人民币。
在强大市场诱惑下,上任八年以来,默克尔先后7次到访中国,每一次都会开启中德之间重大经济贸易双边合作,这一次默克尔为中国推销的是新能源汽车。
众所周知,从2008年至今,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可谓费尽心力,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期望借助新能源汽车发展,重振中国汽车产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5月24日考察上汽集团时特别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除了谋求发展壮大汽车产业外,伴随汽车市场的井喷式发展,中国正在面临能源危机、环境污染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对此,今年以来,主管汽车产业的工信部对外表示,将清理一切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屏障,消除地方保护、统一充电设施,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成体系发展。
相比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政府主导推广,德国汽车工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更多出于企业技术革新。“在德国,由于发动机技术的逐渐完善,燃油效率已经基本达到最高值,作为汽车工业闻名的前沿国度,他们考虑的是如何保持技术优势。”罗兰贝格资讯管理有限公司大中华区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以德国大众汽车为例,据大众汽车之前发布的全球新能源汽车战略显示,在2013年之前,大众汽车更多是将其新能源汽车技术运用于示范运营,从2014年开始将逐步扩展到普通车型,其战略规划是自上而下,前期在保时捷、XL1等高端、概念产品上实验运行,逐步将新能源技术普及到高尔夫等量产车型上。
“默克尔此次来华释放出的重大信号是德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不再处于‘试水’阶段”,分析人士称,“基于中国政府急于打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背景下,默克尔来华推销新能源技术,正是为德系车企再次抢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先机争取主动。”
当然,看中了中国汽车转型商机的不只是德国,早在2013年12月,美国副总统拜登在访华期间已经明确表示,未来将帮助中国制定与美国最高汽车排放标准相等的“国Ⅵ”标准。这意味着未来所有在华销售汽车产品,必须达到美国排放标准,这无疑对美国车企是一大利好。国际汽车强国已经开始谋求在新一轮汽车竞争中抢占中国市场先机。
那么德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又是如何?
德系暗涌
提到新能源汽车,人们更多想到的是美国和日本。从通用到当下的特斯拉,从丰田普锐斯到日产聆风,耳熟能详的新能源汽车畅销产品鲜有德系车的身影。
相比之下,德国似乎钟情于自身在发动机与离合器领域的优势,甚至在去年有外媒报道称,大众CEO文德恩表示电动汽车不是大众未来的研发主阵地,这一信息一度让人怀疑,德系车企是否尚未意识到汽车能源转型的重要性?
不过仔细观察德系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的发展,会发现德国并没有放弃新能源汽车,而是另有所谋。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企业都在暗自开辟新能源汽车领地。
2010年,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德国博世通过其在华合资公司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建立的电力驱动业务部,成功启动了两个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先行项目。博世在这家合资公司中持股达51%。到2011年,该业务部的本土员工数增至100多名。
而在2014年,德国西门子将中国区汽车电机事业部提升为核心部门,也彰显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前沿零部件领域的加速拓展。
7月8日,中国普天新能源市场调研部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尽管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规划中已明确表示,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在华发展都要严格执行50:50的股比,但零部件方面在执行上并没有那么严格,例如华晨宝马在零部件方面,零部件技术几乎完全由德方掌握。单纯从零部件方面的布局就能看出,德国不会放弃新能源汽车这一未来市场,而是在避免引起竞争对手的关注,以求低调占领市场。”
这样的猜测也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此前的说法类似,付于武曾向记者坦言:“文德恩曾经告诉我,电动汽车大众一定会搞,我们不希望某一天被彻底超越,但大众的目标是在尽量不被人关注的背景下,尽快拿出适合市场的产品。”
以此来看,此次默克尔率领的众多车企及相关行业人士来华推广新能源汽车,表明德系车企不再蛰伏,在今后将正式向过往美国、日本车企占据的新能源汽车领地展开进攻。
读懂德系玩法
在此次默克尔在华行程中,人们还敏感的发现,一汽-大众成都工厂成为其来华第一站,甚至有人揣测,默克尔此次来华重点是促成大众在华新能源汽车项目。
根据大众汽车2010年公布的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显示,大众将电动汽车规划分为5步,其中特别提到在2013年后将在中国组建一支由高尔夫电动车与朗逸电动车组成的示范运行车队;而首款国产大众电动汽车将于2013和2014年间下线;未来致力于成为中国电动车领导者。
“如果单纯考虑默克尔来华时间与大众新能源汽车在华规划,人们不难猜出在秋季中德多项经济合作方案签约中,大众汽车在华新能源项目将得到落地”,上文提到的普天分析人士称,“不过与大众相比,宝马、奔驰在今年后半年在新能源领域也将会有大的动作。”
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今年后半年至明年,宝马i8将在中国投放8辆产品,分别给予8位中国各行业代表人士使用,以求推进宝马新能源汽车在华推广。奔驰方面,除了现有与比亚迪合作生产的腾势纯电动汽车外,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梅赛德斯汽车集团总裁蔡澈在近期与本报总编辑交流时也表示,未来在华奔驰新能源汽车将有新的举动。
而在新能源汽车路线规划上,德国车企与美国、日本之前的路线大相径庭。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德系三强并没有对新能源汽车路线进行明显划分,而是依据技术特性来进行产品布局。例如宝马i3作为小型产品,路线定位纯电动,而i8则从混动领域着眼,这也看出德系车企在新能源研发上贴近市场的想法。
“或许这正是‘潜伏已久’的德系新能源汽车在研发中寻找到的答案”,普华永道咨询公司分析人士向汽车商报记者表示,与美国特斯拉效应、日系车笃信混动以求尽快占领中国市场相比,德国寻求扎根中国本土、从政府层面达成互利共赢的模式更容易被中国新能源汽车大环境所接受。
以在清华举办的中德电动汽车充电项目统一可以看出,德国车企在步步赢得中国政府和车企的信任,这恰恰是30年前德国大众能够打败克莱斯勒、奔驰、丰田,成为中国第一家合资车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