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商道 > 电商观察 > 正文

探寻二手车电商“百项检测”背后的秘密

2016-11-18 09:09出处:中国汽车报 [转载]责编:郭岩

  近日,有不少消费者或登门或致电《中国汽车报》记者,反映他们通过二手车电商购买二手车后出现了问题并得不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其中问题较为集中的是二手车电商所宣称的上百项检测形同虚设,致使消费者所购二手车出现里程表调表、变速器漏油,甚至最终发现所购车辆为泡水车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促使各行各业都做上了“互联网+”,二手车行业也不例外,各种模式的二手车电商应运而生,并且每家都在谈创意新、谈融资。基于这种大环境,部分二手车电商趁机浑水摸鱼、混淆概念,抛出车检数百项以保障二手车质量的“美丽”谎言,让消费者如同雾里看花。

  日前,《中国汽车报》记者就这一现象走访了多位业内知名专家,与他们共同探寻目前二手车电商所吆喝的上百项检测背后的实质。在此,为尊重被访专家的要求,稿件中隐去他们的真实姓名,仅以甲、乙、丙代表。

   

  ■被有意混淆的概念

  近日,《中国汽车报》记者暗访了部分二手车电商,并亲身体验了其车辆检测环节,结果发现,正如此前各大媒体所述,大部分二手车电商平台宣传中的数百项车辆检测几乎为“走过场”,对于车况的“严格把关”亦是形同虚设。

  对《中国汽车报》的调查结论,在二手车电商行业从事多年的某二手车电商负责人甲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电商所言的‘百项检测’也不能一概被视为形同虚设,‘百项检测’确实存在,遗憾的是部分二手车电商有意混淆‘百项检测’标准这一概念。实际上二手车检测有两个标准,一是销售标准,二是收购标准,即‘百项检测’标准。销售标准是给消费者看的,收购标准则是给商家看的。这两个标准所涉及的检测项目和检测要求完全不一样。”

  据记者了解,不单是二手车电商,目前在整个二手车行业经常使用的都是两套标准:一套是为消费C端提供检测报告,比如现在的各品牌认证二手车,为消费者提供报告,让消费者放心在此购车;还有一套是为收购B端提供检测报告,如车易拍,目的是让商家通过报告就可以知道,这辆车竞拍购得后再达到出售状态的整备成本,以确认收购价格。

  除此之外,现实中还有一种比较模糊的、能够掩人耳目的检测报告,就如《中国汽车报》记者体验的经历,消费者在二手车电商平台买卖车辆,电商提供检测,并宣称为“百项检测”,这个检测究竟是给谁看的?对象其实很模糊,或者说是部分电商为趋利而为之,故意将其模糊化,目的是混淆销售标准和收购标准的概念。

   ■“挂羊头卖狗肉”

  部分二手车电商利用被混淆了的概念做噱头,达到营销目的,其行为与“挂羊头卖狗肉”无异。

  乙先生,一位在二手车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如今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互联网大伽,鉴于乙先生的影响力,全国各地很多被不良二手车电商欺骗的消费者,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他并寻求帮助,这就使他手中积攒了不少消费者被坑案例。

  记者日前与其谈起目前有消费者被部分二手车电商利用混淆的“百项车检”标准忽悠时,乙先生感慨道:“目前在二手车交易中还没能有谁借给消费者一双‘慧眼’,这就要求二手车经销商,特别是当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二手车电商,一定要自律,以诚信为本。否则,不但商家无法树立自己的品牌,同时也会使消费者蒙受损失,甚至给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他给记者讲了一个案例:孙先生不久前在某二手车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辆2015款北汽绅宝D50自动标准版二手车,当时该网站标注:“准新车,2015年上牌,里程9000公里。”但是,孙先生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车辆发动机异响,油耗居高不下(1.5L排量,油耗11.5L/百公里),在高速公路上110公里/小时时速巡航下,变速器突发故障,急速降至60公里/小时。后来,孙先生将车开至4S店检测,查询维修保养记录得知,此车在2016年4月15日最后一次保养里程为54294公里。里程表被人为篡改,孙先生找到购车平台维权,却因为车辆过了保质期,只能自己花钱做5万公里的大保养,并更换了压缩机及部分零部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诸如此类事件在二手车电商交易平台中并非个案,且由此也引发了业内外人士的普遍质疑,有业内专家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检测项目并不是越多越好,无论是二手车电商还是传统经销商,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多少后期服务和兑现多少承诺才是关键。被混淆了的“百项车检”已经变相为二手车电商“挂羊头卖狗肉”的护身符。

   ■电商给出的伪命题

  关注汽车后市场十几年的资深投资人丙先生,对于二手车电商宣称的“百项检测”,则直截了当地将其归结为伪命题。

  丙先生告诉记者:“首先从检测技术的难度上,国内二手车电商目前所拥有的技术手段很难把一辆车的真实车况及技术数据全部还原。没有相应的指标、数据作为支撑,谈检测结果就是纸上谈兵。”

  他指出,二手车电商极力宣称,对车辆进行的检测项目可以达到两百多项,有的二手车电商更进一宣称可检测三百多项,甚至四百多项,其实无论多少检测项目,它解决不了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车的品质与二手车的价值如何建立关联性,把真实车况和车价对等起来,这才是根本问题。

  目前,大部分检测所能检出的问题,都是一些表面的项目,这部分项目占据整体项目的80%,属于弹性检测。而真正有可能产生重大事故的20%的项目,是检测不出来的。这就使得即使是“万项检测”也只是伪检测,而伪检测就是二手车电商给出伪命题的先决条件。

  最后丙先生强调,二手车检测涉及综合车况检测和事故检测两部分,其中最难的部分在事故检测。其除了设备要求外,还对参考数据有很高要求。目前二手车电商中仅有寥寥几家能达到这个水平,但其针对的对象都是商家,而非终端消费者。

责任编辑:郭岩 

探寻二手车电商“百项检测”背后的秘密

2016-11-18 出处:中国汽车报 [转载] 责编:郭岩

  近日,有不少消费者或登门或致电《中国汽车报》记者,反映他们通过二手车电商购买二手车后出现了问题并得不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其中问题较为集中的是二手车电商所宣称的上百项检测形同虚设,致使消费者所购二手车出现里程表调表、变速器漏油,甚至最终发现所购车辆为泡水车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促使各行各业都做上了“互联网+”,二手车行业也不例外,各种模式的二手车电商应运而生,并且每家都在谈创意新、谈融资。基于这种大环境,部分二手车电商趁机浑水摸鱼、混淆概念,抛出车检数百项以保障二手车质量的“美丽”谎言,让消费者如同雾里看花。

  日前,《中国汽车报》记者就这一现象走访了多位业内知名专家,与他们共同探寻目前二手车电商所吆喝的上百项检测背后的实质。在此,为尊重被访专家的要求,稿件中隐去他们的真实姓名,仅以甲、乙、丙代表。

   

  ■被有意混淆的概念

  近日,《中国汽车报》记者暗访了部分二手车电商,并亲身体验了其车辆检测环节,结果发现,正如此前各大媒体所述,大部分二手车电商平台宣传中的数百项车辆检测几乎为“走过场”,对于车况的“严格把关”亦是形同虚设。

  对《中国汽车报》的调查结论,在二手车电商行业从事多年的某二手车电商负责人甲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电商所言的‘百项检测’也不能一概被视为形同虚设,‘百项检测’确实存在,遗憾的是部分二手车电商有意混淆‘百项检测’标准这一概念。实际上二手车检测有两个标准,一是销售标准,二是收购标准,即‘百项检测’标准。销售标准是给消费者看的,收购标准则是给商家看的。这两个标准所涉及的检测项目和检测要求完全不一样。”

  据记者了解,不单是二手车电商,目前在整个二手车行业经常使用的都是两套标准:一套是为消费C端提供检测报告,比如现在的各品牌认证二手车,为消费者提供报告,让消费者放心在此购车;还有一套是为收购B端提供检测报告,如车易拍,目的是让商家通过报告就可以知道,这辆车竞拍购得后再达到出售状态的整备成本,以确认收购价格。

  除此之外,现实中还有一种比较模糊的、能够掩人耳目的检测报告,就如《中国汽车报》记者体验的经历,消费者在二手车电商平台买卖车辆,电商提供检测,并宣称为“百项检测”,这个检测究竟是给谁看的?对象其实很模糊,或者说是部分电商为趋利而为之,故意将其模糊化,目的是混淆销售标准和收购标准的概念。

   ■“挂羊头卖狗肉”

  部分二手车电商利用被混淆了的概念做噱头,达到营销目的,其行为与“挂羊头卖狗肉”无异。

  乙先生,一位在二手车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如今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互联网大伽,鉴于乙先生的影响力,全国各地很多被不良二手车电商欺骗的消费者,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他并寻求帮助,这就使他手中积攒了不少消费者被坑案例。

  记者日前与其谈起目前有消费者被部分二手车电商利用混淆的“百项车检”标准忽悠时,乙先生感慨道:“目前在二手车交易中还没能有谁借给消费者一双‘慧眼’,这就要求二手车经销商,特别是当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二手车电商,一定要自律,以诚信为本。否则,不但商家无法树立自己的品牌,同时也会使消费者蒙受损失,甚至给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他给记者讲了一个案例:孙先生不久前在某二手车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辆2015款北汽绅宝D50自动标准版二手车,当时该网站标注:“准新车,2015年上牌,里程9000公里。”但是,孙先生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车辆发动机异响,油耗居高不下(1.5L排量,油耗11.5L/百公里),在高速公路上110公里/小时时速巡航下,变速器突发故障,急速降至60公里/小时。后来,孙先生将车开至4S店检测,查询维修保养记录得知,此车在2016年4月15日最后一次保养里程为54294公里。里程表被人为篡改,孙先生找到购车平台维权,却因为车辆过了保质期,只能自己花钱做5万公里的大保养,并更换了压缩机及部分零部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诸如此类事件在二手车电商交易平台中并非个案,且由此也引发了业内外人士的普遍质疑,有业内专家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检测项目并不是越多越好,无论是二手车电商还是传统经销商,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多少后期服务和兑现多少承诺才是关键。被混淆了的“百项车检”已经变相为二手车电商“挂羊头卖狗肉”的护身符。

   ■电商给出的伪命题

  关注汽车后市场十几年的资深投资人丙先生,对于二手车电商宣称的“百项检测”,则直截了当地将其归结为伪命题。

  丙先生告诉记者:“首先从检测技术的难度上,国内二手车电商目前所拥有的技术手段很难把一辆车的真实车况及技术数据全部还原。没有相应的指标、数据作为支撑,谈检测结果就是纸上谈兵。”

  他指出,二手车电商极力宣称,对车辆进行的检测项目可以达到两百多项,有的二手车电商更进一宣称可检测三百多项,甚至四百多项,其实无论多少检测项目,它解决不了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车的品质与二手车的价值如何建立关联性,把真实车况和车价对等起来,这才是根本问题。

  目前,大部分检测所能检出的问题,都是一些表面的项目,这部分项目占据整体项目的80%,属于弹性检测。而真正有可能产生重大事故的20%的项目,是检测不出来的。这就使得即使是“万项检测”也只是伪检测,而伪检测就是二手车电商给出伪命题的先决条件。

  最后丙先生强调,二手车检测涉及综合车况检测和事故检测两部分,其中最难的部分在事故检测。其除了设备要求外,还对参考数据有很高要求。目前二手车电商中仅有寥寥几家能达到这个水平,但其针对的对象都是商家,而非终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