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 > 正文

徐长明:中国汽车发展需遵从需求侧、供给侧和市场

2016-11-02 13:34出处:V讯网 [原创]责编:田大鹏

  11月2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与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寰球汽车,V讯网,汽车预言家协办的第四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会议将以汽车性能品质为主题,探讨中韩汽车发展中品牌升级面临的关键问题。国际信息中心信息相关领导、中国业内专家及高校学术代表、本土汽车品牌代表等约150人将出席本次研讨会。

  在论坛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 徐长明从需求侧、供给侧和市场数据这三个方面来总结,指出了我国自主品牌迎接高性能汽车发展方向。此外他对我国自主品牌的性能品质创新提出建议,第一要尽快提升正向研发和平台研发的能力和水平;第二个加大研发投入;第三个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最后一点性能品质提升没有限度,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而不是以工程师的观念为中心。

  以下是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 徐长明发言实录:

  我想从三个角度,需求侧、供给侧和市场数据这三个方面来看,迎接高性能汽车发展未来的道路,另外就是几点建议。

  这张图先从需求侧的角度看一下,这张图去年会上跟大家分享,市场研究角度来讲把汽车品质分为三个角度,一个是可靠性包括耐久性,就是3到6个月,用了三年之后可靠性还很好,就是我们第一个。刚才看了许敏院长管这叫实物的品质。第二个维度是感官品质,去年请奇瑞给我们分享了一下感官品质,包括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和心理感觉,外观漂不漂亮,内饰漂不漂亮,都在感官品质里。第三个维度就是结合性,包括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操控NH等等这些方面。我们去年说这品质三个维度是递进的,大家最早买车的时候关注可靠性,十年前我们只要车可靠,或者十五年前刚进入家庭,只要不坏这个车就有很多人需求。最近三四年以来大家对感官品质要求就高了,车开起来可靠性高耐久性强不行,感官品质要好,刚才我们讲五觉要好。再往后发展应该是性能,它们三个递进的关系。去年我们还分享一张图,人均GDP,纵向代表的是需求结构,当人均GDP在一千美元的时候,大致在2000年,这时候生存型消费,在消费上可靠性关注最高。到八千美元的时候发展型消费,对感官品质要求比较高。到一万二千美元以后进到高收入人群,他们消费就是一种享受型消费,这时候开始对性能品质提高了。

  而我们现在的人均GDP到去年刚刚是八千美元,7999美元,理论上讲去年到现在还处在八千美元,大家对感官品质比较关注。为什么我们说现在的性能又提到了一个高度因为理论上按照图形预测到2020年,或者是2021年,才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对性能提升的高度。但是我们分析了一下我们国家的结构,我们国家的收入的差距比较大,收入差距大的结果就部分人先富了,少部分人还没富,这是一个。这个收入差距,全世界来衡量它有两个指标,我稍微解释一下,我们这里学经济学的不用解释,不是学经济学的大概说一下这个意思。

  都是五等分,横着代表人口的比例,20%、40%、60%、80%、100%纵向代表累计收入百分比,20%那个点有个对角线,对角线数据是绝对收入平均的一个状况,20%的人占了20%财富。第二个点对角线的点40%人占了40%财富,这是绝对平均,没有一个国家是这样的,大部分都要往下拉这个曲线,曲线数据是洛仑兹曲线,可以研究很多问题,它就不是这样了,第一个图大概是接近百分之三十五六的人占了20%不够这么多。再往后,越往下曲线代表的是收入差距越大,这是一个,这是一个洛仑兹曲线,大家可以看一看,有一个人基于这个数据做了基尼系数,大家听的这个数据,基尼系数是A,实线和虚线围着这个的面积,除以对角线下面的这个左边,就是A+B。这就叫基尼系数,这个数越大,收入差距就越大,因为这个曲线越往下拉,给大家看一下这个形象。第二个这个曲线,大家可以简单看,交差点,横着点到了60%,而纵向的财富累计数字是20%,就是6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时候收入就不均等了。再往上走发一个点,80%的人拥有了40%财富,红色曲线大概的交差点。如果收入再不均等差距再大,再往下发展,这个图更可怕,80%的人口只占了20%的财富,右边这20%的人占了上面80%的财富,下面这个线差不多南美洲这些国家,最上面这根线大概是欧洲,特别是北欧,中间这个线没有度量过,大概差不多我们国家应该在中间这个水平,但不是很准确,这个曲线越拉,基尼系数围着那个面积,除以这个总面积越大,这个数越大,国际之间就很好度量了,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差距。这是形象的图,红色颜色越深代表基尼系数越大,南美洲这个地方0.6以上,差距小代表北欧这些国家。

  我们看具体数据,1995年-2015年20多年的数据,我们看基本上欧洲国家收入差距比较小,基尼系数在0.25到0.35之间,这是非常高的一段。丹麦是北欧基尼系数更低,现在略有提升,这都非常好。0.4是警戒点,超过0.4就认为收入差距比较大,数学上可以做出来的。美国原来收入差距比较小,最近这几年收入差距变大了,0.4以上了,这是美国。我们国家比发达国家最高的还要高一些,我们国家早就超过0.4了,其中有几年国家统计局都没有发布数据了,那个数据一直往上走,后来看往下走又发布了,现在有这个数据,但还是比较高。这两年我们收入差距有所改善,从0.49降到了现在0.469,往下走,这两年还是有积极变化。但总的来讲我们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这是2014年横向比较发达国家里收入差距最大的是美国,0.45,我们比美国高一点0.469,其它国家很低在0.3几。这是几个基本的情况。

  这种收入差距存在用三个特征,递减反应,全国平均7990美元,如果我们把300多个地级市分一下类,一级城市15000多美元,但是到了六级城市是4254美元,一、二、三级城市高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地方就低了。买车上就会有差异,一、二线城市注重性能品质的人越来越高,但五、六线城市相对比较低一些,这是收入差距。这是分省,天津人均GDP最高,1600美元,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最低是甘肃和贵州,大概4000美元左右,全国平均7999美元,比这个高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的地方对性能品质要求就会比较高。

  如果再把单独15个城市拉出来看一下,深圳已经到了22280美元,更高的,这些地方买车的人应该绝大多数的人注重性能,这就是我们收入差距,第一个。

  第二个差距是城乡差,我们的城市人均GDP的收入是黑色的线,蓝色是农村居民,都在提高但差距还是比较大,这是按人民币来衡量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相当于农村居民家庭的倍数,大概在2.5-3,前几年快到3.5,这两年略有下降,说明农村居民收入略有好转,跟这几年我们一线工人收入增长有很大关系,劳动力短缺了,这些人涨了,农村人大部分是农民工的收入,这是很大一块这两年略有改善,但还是一样。我们低价位车基本上卖到农村地区县城以下,高价位车就在城里面,这是因为我们国家收入差异大带的。

  第三个差距是阶层差,是按照大家上班族的行业做的一个收入分布。全国平均大概人均的工资水平是六万多一点,在这之上的几个行业,金融、信息产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包括电力、热力、燃气、水气、文化体育、租赁等等,卫生,这都是高的,高于平均水平,从批发零售往下走,包括制造业,比这个平均水平低一点,居民服务这些就更低了,这就有差距。

  这是社科院做的调研,前几天刚刚请了一个全国研究这个问题最权威的机构中国科学研究院做了十大阶层的划分,前十几年发布的报告,这个数据是最新的2014年,中间数据隐藏了,比较敏感。我们看最高层的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和私营企业主,这三个是在我们国家收入最高的,最上层,十大阶层里第一个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者,第二个是经理人员,第三个是私营企业主他们比例是最高的,大概占到15%左右,三个合起来。下面几个专业技术人员、半事业和个体工商户,这就是狭义的中产阶级,大概是占18%左右,这两个合起来是25%,广义的中产阶层。实际上最上面这三个阶层实际是高层,上层社会。再下走就是工人阶层,占全国25%,农民阶层43,还有底层农业实业的。我们想上面15%买车是更高段,中间18%和起来,应该说中产阶级对性能都会有比较大的追求,这就是收入差距带来的一个变化。我们从供给侧角度跟大家分享,全国范围来看,我们大概五年左右达到性能品质全方位的需求高增长的阶段,但由于收入差距比较大,带来我们国家在现阶段或者前几年,已经有一批人在关注性能,而且比例越来越大。我们看这张图,中产阶层比重越来越高越来越高,因为GDP每年还要增长百分之6点几,很多人进到这个阶层。这是从需求侧观察我们进到这个契机。

  第二个从供给侧角度观察,我们产业自身的。最近几年汽车产业自身变化有两大变化。第一个变化反向研发向正向研发,几个比较优势的本土品牌企业基本上都已经是正向研发。第二个研发是单位产研发到平台研发,最近两年刚刚开始,正向开发有些企业已经十年历史,有的五六年,平台最近一两年大家开始做。这两个变化,会对我们性能品质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可以叫飞跃式的,如果没有这两个变化,我们从供给的角度,本土品牌供给角度没办法满足性能品质提升。

  反向研发什么概念,就是到全世界各个车展去挑,觉得这个车比较好,心目中理想车型拿过来做拆解,拆完了之后做测试,测定完了之后各种的仿,仿完了之后装在一起做实验,然后就开始制造就卖车。这时候能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可靠性,感官品质主要是外观上面,好解决。性能提不上,人家是什么样你就是什么样,大概只能这么做,这是一个,这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我们的企业都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后来慢慢学会正向研发。而正向研发就不一样了,这是V字形,最开始市场对消费者,最后还是对消费者,通过对消费者的研究给产品做定义,定义完之后设置各种目标,百公里油耗是多少,百公里加速是多少,各种扭矩等等各种指标定下来,定下来之后做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完了之后就拆分更细,目标做拆解,拆借完了之后这个V字另外一边开始做各种各样的实验,零部件级的实验,系统级的实验,整车级的实验,最后测试再生产,再做整体,最后投放到市场。

  我们现在几个优秀的企业,占优势的企业基本上是V字型的正向研发,长安、奇瑞、吉利、广汽等等若干个企业,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有比较完整的正向研发能力。其它本土品牌我没列举到的,研发能力也在迅速提高,这给我们性能提升带来供给方面重大的变化。

  我们说平台研发,现在做不到像大众这么先进,大众这个平台研发,这应该在全世界是最先进的,在全球一共就四个平台,这四个平台下来大众几十款车,我标右边那个图,绿色的部分都是可以变化的,轴距可以拉长,轴之间的距离轮距之间可以加,宽度、长度都可以变,很多地方,大众它的研发那是非常先进。这种平台战略,我们起个叫模块化平台,它的要求是整个产量,我估计得达到千万辆级才能适应这个,一个平台的成本一定是极高极高的,什么都可以变,你想想多高?都得做实验还满足要求,但一旦研发出来之后车型就无数了。大众以前没有多少车型,但现在看大众奥迪有多少车型?这就是它的平台战略。而我们平台战略可能还达不到这么高的高度,大众的目标通过罗特尔(音)平台战略把大众的销售收入利润率,由2%到4%,最近是3%左右,好的年份4,差的年份是2,准备提升到6%左右,全球最好是丰田,目前在8%,我们国内这几个优秀企业利润率比他们还高一点。它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平台化大幅度降低成本。

  国内还达不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了解,比如说一款三厢轿车开发为例,以前开发一款三厢轿车,然后再开发一款两厢轿车,再开发一款SUV,一个车一个车开发。目前我了解几个企业,长安、奇瑞、吉利都已经做平台化战略了,像奇瑞IS65,这就是在平台下开发的,第一个开发的成本比较高,再往后开发成本就会迅速下降。我们了解长安也是在做平台战略,吉利也在做平台战略,大家都做。但目前水平,我们大概度量了一下应该是A级三厢轿车,这样一个长度上做一个两厢A级类轿车,A级SUV、A级MPV,大概还在A级车上4米6左右,加长一点点在4米7,缩短一点到4米5,应该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而大众这个水平它可以从A0级发展到C级车,这是大众的平台。AO的POLO到奥迪A6在一个平台上开发,这相当厉害了,就是变形车比较多,但是我觉得这个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我去过的几个企业,奇瑞、长安、吉利都具备了,前两天我开会碰到广汽老总,你赶紧到我们来看看,我们也研发上进步不小,我没去过的我不敢说,几个领先的企业,奇瑞现在它确实是在正向研发平台战略上都已经有重大进步了,而且奇瑞的产品质量有明显改进。去年J.D.Power调查数据,百车故障合资品牌是98,自主品牌是120,中间的是100不到,奇瑞是105,已经比这个低了。我想它下一步的平台研发,也会带来它一系列的重大变化,现在艾瑞泽这个车一个月已经卖到1万左右,我们轿车卖1万多的不多,在国内国产SUV,这个车也是一样,奇瑞在研发上有重大的进步。吉利进步加速度就更大,奇瑞做的比较早,现在总体基础比较好,吉利属于进步非常快的企业,特别是收购了沃尔沃之后,最近从几个层面感觉,吉利跟沃尔沃相互学习,更多是吉利从沃尔沃学习,至少技术上做了大量工作。前几天我在上海开会,有个全球汽车精英组织在那开会,院长沃尔沃中国区的院长沈峰(音)讲了一下,吉利从沃尔沃学了很多东西,大批派人员去学东西,不懂什么就可以问,沃尔沃也派了很多人,特别是研发中心派了一个副总裁,是沃尔沃那边在全球非常有名的人在这边做。现在吉利已经从沃尔沃的完整的开发流程,已经拿过来了。所以我们说这种大的变化,博瑞和博越这个车型,应该从2009年、2010我收购成功,到现在已经5、6年,已经把大量沃尔沃的东西移植到这边来。当然他们自己说跟沃尔沃同平台开发这个车,估计是明年或者是后年要出台,要上市。那个车的品质,可能比博越跟博瑞又要上一个层面,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变化。

  然后是长安,长安是自己已经有十年,一起步就做的正向研发,全面学习了福特汽车公司,现在号称研发五国八地的研发中心,国外四个国家加中国五国八地,在美国专攻地盘这个东西,英国专攻动力系统,在日本专攻内外饰的设计,在意大利是造型,把全球能力往这走,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在长安。跟其它公司相比,长安可能有点更大的变化,就是它在软件方面,两大平台,一个叫数据平台,一个叫项目管理体系,这是它们做的。现在已经积累了比较完整的数据,每开发一款车对标什么车型,数据定位在什么水平上,全都定义好,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就把产品目标设定了,这个目标每次进步多少,全是做之前就设计好了,在这个基础上做。这是在国内本土品牌里,我们感觉这是最领先的,在数据平台上,经常听工程师讲汽车研发就是数据库,最近到几个企业访完以后才明白数据库是什么意思。在设计之前根据消费者的调研就把目标设定,百公里油耗是多少,0-100米加速是多少,这些指标都是之前设定的。那就有数据库,没有数据库自己随便做不行,跟成本还有关系。

  第二个项目管理,主要结点上都管理得非常严。他们自己讲现在叫可视化管理,那么多项目,零部件也好,系统也好,整车也好,在什么结点达到什么样的任务全,都可以从数据进行管理,这个是非常难的事情。我们讲合资公司现在都做到这点,但是我们本土品牌企业做到这一点是相当不容易的,我们那么多业务,可能这个10月份完成,大家都规定10月31号完成,有的6月30号完成,有的到明年1月份,这个跨度完全可能的。现在长安公司已经完全做到可视化,这是非常不错的,就是它的体系能力强,标杆产品就比较多,这是长安1-9月份,CS75卖14.3万台,我们说10万辆以上年销量就是标杆产品,CS35到12万4,这是也标杆产品,E6今年估计这是轿车也能到10万辆左右,轿车能到10万辆的企业就两三个企业有,这是竞争力的体现。我们现在SUV外资品牌还没有做那么低价位的,一旦做成功是什么样不知道,但轿车现在大家都在做,奇瑞、吉利和长城都有10万以上的轿车,这几个企业现在来讲竞争力应该是更强。它还有两款像长安CS15,目前月销量也到了9千辆,还有个致胜月销量也到了将近一万台。还有一款我没写上,长安CS70,这个我觉得不是高性能的车,是对农村微面升级的车,销量很大一个月一万多辆连续几个月,上的比较晚,标杆产品比较多,这是体系能力强带来的结果。有的体系能力不强,一个月突然卖到一万多辆不知道怎么回事。如果你提前设定的了目标,各种参数设计好,你就知道,要求什么样性能的车,就不一样了。这是我们从供给角度上一个重大的变化。

  我想长安、奇瑞、吉利和广汽都具备了正向加平台的能力,长城最近我没有去,制造参观了研发还没去,是否具备我不清楚这四个都具备了。这些领先企业跟这些高层交流,普遍的意识,只有正向研发才能稳定提升产品力,只有正向研发才能稳定提升产品力,如果再想把成本也能做下来,性能提升成本还下降就得平台战略平台开发,这才行,这是大家意识到的,特别是性能品质,一个要提升性能,提升性能意味着成本的上涨,性能提得更好一点成本就更大了,越往上提升性能,成本更大上涨。你要想解决,又要性能提升,又要消费者接受你的车,成本还比较好,那你就要正向研发,还得平台战略。

  我们说现在几个企业,今年1-9月份,长安和长城差不多并列第一,一个61.6%,一个61.4%,有两个企业差不多是并列第二,吉利,第三、第四,上汽、通用,这两个企业。1-9月份48%,再往下走广汽传奇这是一匹黑马,很值得关注。

  这些优秀企业,长安、吉利、长城和上海通用五菱,两到三年之内基本上可以到一百万辆的行业,有的可能明年,有的需要两年,有的需要三年,大概百万两水平。百万辆对自主品牌来讲是非常重大的变化,它会带来很多方面的好处,使你的成本优势迅速产生,当营运能力快速提升,研发投入就有钱了,投入强度就比较高,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网络能力就会比较强。试想,你的供应商采购五万辆和采购三十万辆,五十万辆甚至一百万辆绝对不一样,五万辆开发一个模具,这个模具成本多少,如果我们是正向平台战略,那么多车都是一个平台开发的,看得见的零部件不一样,看不见都一样,这种情况下规模就会更大。以前我们没有平台战略的时候,也是五十万辆汽车,可能有十个车型每个车型规模量相对小。如果是平台战略就不一样了,一个平台可以那么多规模,会带来供应上大的变化,而且是网络会带来很好的变化。

  最近我调研,8月份到无锡做调研,原来有自主品牌,这几年情况不好把自主品牌卖了。今年看见吉利的博越这个车到底是市场上卖出去,还是厂家压给经销商变一个月一万辆。最后调研之后就知道,我们旁边有个卖博越的店,羡慕的不得了,一个车差价大概八千块左右,算6%,13万返回来7千8,这八千块钱全都能拿到手,还能卖到厂家指导价,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在这种情况下据说吉利是原有经销商里挑优秀的才可以卖博越这款车,大家都赚钱都提高水平不提高水平不让你卖好车,就把需求提高了,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它带来的很多的变化,包括品牌力。其实这两年我觉得吉利品牌提升就这两款车,一个博瑞一个博越,就带来品牌力的提升,这是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带来正向的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营运的钱了,它会带来产品和性能的提升,消费者的口碑也在提升,反过来之后销量就扩大,右边这几个又会进一步,这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是几个达到百万规模的,奇瑞跟广汽传奇,我觉得近期也能六七十万、七八十万的销量,这就是自主品牌的一个变化,这种变化我觉得就是我们性能上提升,这是供给侧带来的一个推动。

  第三个数据表现大家可以看一看,基本上高价位车卖的比较好,本土品牌,高性能车卖的比较好。大家看数据本土品牌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0年到2008年,38.1%的增长,跟合资品牌分享的增长,大家卖低价位,合资品牌卖高价位,两个都高增长。第二个阶段就是合资品牌低增长8.2,一下子下降了30个百分点,大家感觉非常痛苦,就是因为合资品牌规模扩大带来规模效益,成本不断下降,低价位车就把本土品牌的低价位轿车打怕了,基本上不行。现在回到第三阶段高增长,去年到今年9月份,去年24.4%,今年27.7,平均26,这又是一次高增长。这次高增长含义不一样,2010年之前的高增长都是低价位车的高增长,这一轮增长明显在价位上提升。大家看看这个图,这是2005年、2008年、2010年的增长,这下面是2005年不同价位车的销量,横着代表价位,越往右边走价位越高,越往上面走代表销量数量越大。2005年这是一个销量,大家来看主要在低价位车,3万、4万、5万、6万。到2008年的时候总体增加的不多,但是增的是5万、6万的车增得比较多,2010年更是5-8万的车主要增长,靠我们国家鼓励政策带来的。低价位5-8万的车卖的比较多,增长比较快。

  再看去年以来的增长,2014年比2010年,最下面2010年每个价位销量都增长。第二个2014年不同价位车的销量,然后是2015年。2015年比2014年增长价位区间扩展到7万-13万这个价位,大家可以看看那个图,7万-13万销量,2015年比2014年有一个增长。我们再看看今年的数据,今年数据更加喜人,价位又往上提了1万,今年跟去年9月份相比,蓝色曲线去年1-9月份不同价位的销量,紫色线是2016年今年1-9月份不同价位的销量,大家可以看一看7万以下的车销量基本上没增长,而总量增长27.7,增到哪儿去了?增到8万到13万的车,越高价位增长的越好。今年还有一个变化,14-16万车的销量也有抬头,去年之前我们说15万的车基本上不要。这说明消费者对我们价位的接受程度在提高了,这是一个变化。

  我们说如果以本土品牌自己的价位为100的话,5万以下的比例,最下面的数字已经从23.7掉到3.1,中间5-8万的车从47.1占到了33.1百分比,8-10万的车本土品牌为100的情况下,从11.1提到了28.2,上面10-15万的车,自主品牌为100的话,它占14.9,现在占到29.2,这是以自身为100能够看出来价位的变化。这是刚才那张图的另一个表示。

  再看我们几个主要的车型,这是连续三年都叫标杆产品了,最大销量是H6,平均在3万到4万之间,9月份达到5万多一点,这是H6连续几年比较好。第二个是长安的CS75这个车,也是连续的销量都在1万辆多一点的水平,连续三年基本上我们判断就是可以站得住脚,很多品牌,这已经连续3年了,还有一个长安CS35这个量更大一点,还有一个哈弗的H2,唯一的轿车的帝豪三厢,应该说它和哈弗H2,我们调查下来它的品质都是比较高的,特别是长城,可以看出来,中间这个柱子是自主品牌三个维度的均值,都是越大越好,一个是感官性,一个是技术性能,一个是可靠性,中间灰色的是均值,外框是最大值。长城车在这几个维度上,可靠性上不是最大值,比最大值稍微低一点点,但感官品质就是最大值,技术上也是最大值。这是根据J.D.Power的消费者调查数据,不是专家评价的,专家评价不一定这样,但消费者我觉得更重要,消费者认为你性能好你性能真好,性能很好消费者不认同就白花钱了,后面提建议的时候会提这一点。这个是长城的车H6能卖到这个程度,跟这个有关系。

  另外最近两年新投放市场,传奇GC4,2015年5月份到今天的9月份销量总体提高,传奇GS4。下面这个是挨瑞泽、博越、帝豪GS4.5,大家看一看,一个基本数据说明,这就是所有本土品牌标杆产品都列出来了,连续几年好的在这,今年上市就好了在这,月销量基本上过万的,一年销量10万大概这么几个车,基本上这三四家比较优秀的企业做出来的,长安、长城、吉利、奇瑞,这几个。什么车我没统计,上汽通用的这个车对微车的升级,这个我没有统计,还有两款车销量也相当好,没在这里面做统计。我们看这些热销好的车型,都在技术上做了重大变化的,都是有性能感比较好的,传奇GS4这个车我对它非常看好,因为我们J.D.Power调查的质量的数据,广汽传奇的品质在所有本土品牌上第一位,把所有合资加一块它也排在前几名,它的可靠性历史几年证明是行的,像它这个就不存在可靠性的问题,就是感官品质好、驾驶感不错,可靠性经得住检验,所以这个车未来还会一直比较好。

  我们其它企业的车,我们就得看,比如说吉利的车,现在感官品质和驾驶感博越、博瑞比较好了。下一步就看可靠性,用上三年之后用不用得住,用得住就永远变好了,用不住就会掉下去。吉利驾驶感已经很好,感官品质也很好,就看下一步可靠性。传奇这个车可靠性,根据历史推未来,历史是不错的,这么多年都排在前几名,这是一个。

  我们根据汽车之家的数据做了一个调研,这些车型,销量比较高的标杆车型拿过来看看消费者的口碑我们做了对比,汽车之家的认证博越排在第一位,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按理说不绝对可比,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但也能说明一个问题。它是最高,然后帝豪GS,然后是艾瑞泽5、传奇GS4、长安CS75、哈弗H2,这一路走过去的,已经比一些合资品牌消费者的满意,自己对自己评价,绝对评价不一定,自己对自己是这么个评价。

  满意方面动力系统,博越、长安这些东西,橙色的本土品牌,蓝色的合资品牌。几个方面满意度不说了。

  后面我们说还有一些车型,大家对本土品牌最有代表性,现在大家认同的吉利两款车,一个博越一个博瑞,这次特意开这个轮胎,把吉利老总,本来上午应该他讲,我下午有事,两款车大家对本土品牌的看法这两个最有代表性。可靠性我不敢说,但感官、品质、性能都有跨越性的进步,商品力在提升,现在可以说本土品牌里顶级的水平。感官视觉上大家可以看看真车,建议大家回去开一开这些车试一试。还有性能方面也有很大改进,我开过,但时间比较短,再开两个星期看一看,开了十几分钟,感觉比较不错。从沃尔沃请来副总裁,他曾经是福特跟沃尔沃历任设计高管职务,以设计车型独到著称,赋予沃尔沃车型独到的风格和动态而成名设计界,非常有名,这个理念跟他有直接关系。这是一个变化,吉利几款车,博越这款车9月份卖到1万4,10月份还要高一点。

  还有帝豪GS,很漂亮,卖的怎么样不知道。博越这款车上市几年现在还能卖到四千多,这是B级车,十六七万的B级车我们国内没有四五千辆级别,一年能到5万台,相当不容易,这是一个大的变化。月销量上个月到了8万台,估计今年吉利的量差不多,1-9月份48万多,后面还有三个月,如果一个月8万台的话,应该是72万。我看冯总自己材料写68万,我估计比那个高一点,这是大的进步。

  市场数据角度观察,性能品质高的车,当然我们说可靠性跟感官品质必须满足消费者预期,那两个满足不了,特别是感官,感官品质一定在性能品质之前,看起来就不想要的车,驾驶感再好也没有人要,网上叫颜值,当然感官品质比颜值丰富大很多内容,这些车型市场表现越来越好。

  从单产品看如此,从整个企业看也是如此,这是我说我们本土品牌最近的积极变化,很多优秀的东西集中到这么四五个五六个企业去,这种将来对我们整体发展就不一样。如果20个企业带分享这样的成果,竞争力就不行,五六个企业每个一百万,将来有两百万的企业,那是不一样的。

  最后再说几点建议。第一个本土品牌必须从现在起极度重视性能的提升,性能品质提升。吉利、长城、长安、广汽他们带头,带头之后表现出市场数据是好的,这个证明行得通。

  所以下面几个建议,第一要尽快提升正向研发和平台研发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具备这个,性能上去成本还可控,因为即使性能做得跟合资一样,如果卖得跟合资一样的价格没人要,还必须售价比它低,售价低情况下成本就必须低,否则不可持续,那怎么办?就这两个能力必须提高。

  第二个加大研发投入,这几个企业研发投入都是比较高的,没有研发投入肯定不行。

  第三个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这几个企业都利用国际资源,在国际上做了那么多事情。关键现在国际上企业产业叫夕阳产业,我们国家汽车工艺是朝阳产业,有大量的人力产能过剩,等待我们去利用,供给是充分的,关键要找到很的模式,兼并了也不一定就行,兼并企业70%到80%是失败的,只有20%是成功的,这是国际建立的经验。也不是成立一个公司挖几个人过来,就变成你的能力,所以要找到合适的方式,特别是文化。

  最后一点性能品质提升是没有限度的,前面我讲没有限度,你要找什么?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能说以工程师的观念为中心。这是我去吉利之后一个巨大的体会,以客户为中心,如果以工程师为中心,就一定要把产品造成一个工艺品,越好越好,这是我开发的车,这是我的牌子必须非常好才行,但是无限好成本无限多,消费者不认,你原来卖的8万现在15万,市场卖不出去,得8万、9万、10万、11万,这么卖。就得是以客户为中心,所以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方向和程度,哪个方向做性能,程度做多少,否则成本无法控制。为此我觉得以后我们的配置也不是无限广了。最近发现卖得好的几款车不是以前的,以前配置想要的不想要的全都装上去,这两个维度本土品牌竞争,现在发现卖得好的车不是这样的,不是越大越好,不是配置越多越好,配置多有个度,必须减,不想要的减下来转到性能上。亿

  基本上是这样,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观点,当然前途是可靠性和感官品质,这个必须要到位,否则不行。另外提醒一点,我们现在本土跟合资的竞争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举一个例子,以8万-10万的车,这是合资跟自主加起来100,本土的百分比,本土品牌占比从28.4提到了55.5,这是质变,原来是次要地位现在变主体地位了,10-13万的车也占到了33.9%了,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我想下一步合资公司一定会想办法,也会出台相应价位的,稍微高一点,特别是SUV领域里一定会搞,这时候怎么应对也必须考虑,这几年没有来得及,但三四年连续涨大家就会有动作。我想从明年开始,几个合资公司都会在SUV我们卖的好的价位上投放产品,模式不一样,那怎么应对?下一步就是发展。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发表的观点,总的来讲我们说全国范围内达到性能提升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但这个阶段已经来临了,因为需求上收入差距,供给上这么多企业这两年良性竞争,有重大进步,在研发和平台战略上,好的数据的表现必须是这样的车才能卖得好。下一步中国到了这样的阶段,也是今天为什么以这个为主题论坛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田大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V讯网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徐长明:中国汽车发展需遵从需求侧、供给侧和市场

2016-11-02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田大鹏

  11月2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与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寰球汽车,V讯网,汽车预言家协办的第四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会议将以汽车性能品质为主题,探讨中韩汽车发展中品牌升级面临的关键问题。国际信息中心信息相关领导、中国业内专家及高校学术代表、本土汽车品牌代表等约150人将出席本次研讨会。

  在论坛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 徐长明从需求侧、供给侧和市场数据这三个方面来总结,指出了我国自主品牌迎接高性能汽车发展方向。此外他对我国自主品牌的性能品质创新提出建议,第一要尽快提升正向研发和平台研发的能力和水平;第二个加大研发投入;第三个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最后一点性能品质提升没有限度,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而不是以工程师的观念为中心。

  以下是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 徐长明发言实录:

  我想从三个角度,需求侧、供给侧和市场数据这三个方面来看,迎接高性能汽车发展未来的道路,另外就是几点建议。

  这张图先从需求侧的角度看一下,这张图去年会上跟大家分享,市场研究角度来讲把汽车品质分为三个角度,一个是可靠性包括耐久性,就是3到6个月,用了三年之后可靠性还很好,就是我们第一个。刚才看了许敏院长管这叫实物的品质。第二个维度是感官品质,去年请奇瑞给我们分享了一下感官品质,包括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和心理感觉,外观漂不漂亮,内饰漂不漂亮,都在感官品质里。第三个维度就是结合性,包括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操控NH等等这些方面。我们去年说这品质三个维度是递进的,大家最早买车的时候关注可靠性,十年前我们只要车可靠,或者十五年前刚进入家庭,只要不坏这个车就有很多人需求。最近三四年以来大家对感官品质要求就高了,车开起来可靠性高耐久性强不行,感官品质要好,刚才我们讲五觉要好。再往后发展应该是性能,它们三个递进的关系。去年我们还分享一张图,人均GDP,纵向代表的是需求结构,当人均GDP在一千美元的时候,大致在2000年,这时候生存型消费,在消费上可靠性关注最高。到八千美元的时候发展型消费,对感官品质要求比较高。到一万二千美元以后进到高收入人群,他们消费就是一种享受型消费,这时候开始对性能品质提高了。

  而我们现在的人均GDP到去年刚刚是八千美元,7999美元,理论上讲去年到现在还处在八千美元,大家对感官品质比较关注。为什么我们说现在的性能又提到了一个高度因为理论上按照图形预测到2020年,或者是2021年,才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对性能提升的高度。但是我们分析了一下我们国家的结构,我们国家的收入的差距比较大,收入差距大的结果就部分人先富了,少部分人还没富,这是一个。这个收入差距,全世界来衡量它有两个指标,我稍微解释一下,我们这里学经济学的不用解释,不是学经济学的大概说一下这个意思。

  都是五等分,横着代表人口的比例,20%、40%、60%、80%、100%纵向代表累计收入百分比,20%那个点有个对角线,对角线数据是绝对收入平均的一个状况,20%的人占了20%财富。第二个点对角线的点40%人占了40%财富,这是绝对平均,没有一个国家是这样的,大部分都要往下拉这个曲线,曲线数据是洛仑兹曲线,可以研究很多问题,它就不是这样了,第一个图大概是接近百分之三十五六的人占了20%不够这么多。再往后,越往下曲线代表的是收入差距越大,这是一个,这是一个洛仑兹曲线,大家可以看一看,有一个人基于这个数据做了基尼系数,大家听的这个数据,基尼系数是A,实线和虚线围着这个的面积,除以对角线下面的这个左边,就是A+B。这就叫基尼系数,这个数越大,收入差距就越大,因为这个曲线越往下拉,给大家看一下这个形象。第二个这个曲线,大家可以简单看,交差点,横着点到了60%,而纵向的财富累计数字是20%,就是6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时候收入就不均等了。再往上走发一个点,80%的人拥有了40%财富,红色曲线大概的交差点。如果收入再不均等差距再大,再往下发展,这个图更可怕,80%的人口只占了20%的财富,右边这20%的人占了上面80%的财富,下面这个线差不多南美洲这些国家,最上面这根线大概是欧洲,特别是北欧,中间这个线没有度量过,大概差不多我们国家应该在中间这个水平,但不是很准确,这个曲线越拉,基尼系数围着那个面积,除以这个总面积越大,这个数越大,国际之间就很好度量了,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差距。这是形象的图,红色颜色越深代表基尼系数越大,南美洲这个地方0.6以上,差距小代表北欧这些国家。

  我们看具体数据,1995年-2015年20多年的数据,我们看基本上欧洲国家收入差距比较小,基尼系数在0.25到0.35之间,这是非常高的一段。丹麦是北欧基尼系数更低,现在略有提升,这都非常好。0.4是警戒点,超过0.4就认为收入差距比较大,数学上可以做出来的。美国原来收入差距比较小,最近这几年收入差距变大了,0.4以上了,这是美国。我们国家比发达国家最高的还要高一些,我们国家早就超过0.4了,其中有几年国家统计局都没有发布数据了,那个数据一直往上走,后来看往下走又发布了,现在有这个数据,但还是比较高。这两年我们收入差距有所改善,从0.49降到了现在0.469,往下走,这两年还是有积极变化。但总的来讲我们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这是2014年横向比较发达国家里收入差距最大的是美国,0.45,我们比美国高一点0.469,其它国家很低在0.3几。这是几个基本的情况。

  这种收入差距存在用三个特征,递减反应,全国平均7990美元,如果我们把300多个地级市分一下类,一级城市15000多美元,但是到了六级城市是4254美元,一、二、三级城市高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地方就低了。买车上就会有差异,一、二线城市注重性能品质的人越来越高,但五、六线城市相对比较低一些,这是收入差距。这是分省,天津人均GDP最高,1600美元,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最低是甘肃和贵州,大概4000美元左右,全国平均7999美元,比这个高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的地方对性能品质要求就会比较高。

  如果再把单独15个城市拉出来看一下,深圳已经到了22280美元,更高的,这些地方买车的人应该绝大多数的人注重性能,这就是我们收入差距,第一个。

  第二个差距是城乡差,我们的城市人均GDP的收入是黑色的线,蓝色是农村居民,都在提高但差距还是比较大,这是按人民币来衡量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相当于农村居民家庭的倍数,大概在2.5-3,前几年快到3.5,这两年略有下降,说明农村居民收入略有好转,跟这几年我们一线工人收入增长有很大关系,劳动力短缺了,这些人涨了,农村人大部分是农民工的收入,这是很大一块这两年略有改善,但还是一样。我们低价位车基本上卖到农村地区县城以下,高价位车就在城里面,这是因为我们国家收入差异大带的。

  第三个差距是阶层差,是按照大家上班族的行业做的一个收入分布。全国平均大概人均的工资水平是六万多一点,在这之上的几个行业,金融、信息产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包括电力、热力、燃气、水气、文化体育、租赁等等,卫生,这都是高的,高于平均水平,从批发零售往下走,包括制造业,比这个平均水平低一点,居民服务这些就更低了,这就有差距。

  这是社科院做的调研,前几天刚刚请了一个全国研究这个问题最权威的机构中国科学研究院做了十大阶层的划分,前十几年发布的报告,这个数据是最新的2014年,中间数据隐藏了,比较敏感。我们看最高层的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和私营企业主,这三个是在我们国家收入最高的,最上层,十大阶层里第一个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者,第二个是经理人员,第三个是私营企业主他们比例是最高的,大概占到15%左右,三个合起来。下面几个专业技术人员、半事业和个体工商户,这就是狭义的中产阶级,大概是占18%左右,这两个合起来是25%,广义的中产阶层。实际上最上面这三个阶层实际是高层,上层社会。再下走就是工人阶层,占全国25%,农民阶层43,还有底层农业实业的。我们想上面15%买车是更高段,中间18%和起来,应该说中产阶级对性能都会有比较大的追求,这就是收入差距带来的一个变化。我们从供给侧角度跟大家分享,全国范围来看,我们大概五年左右达到性能品质全方位的需求高增长的阶段,但由于收入差距比较大,带来我们国家在现阶段或者前几年,已经有一批人在关注性能,而且比例越来越大。我们看这张图,中产阶层比重越来越高越来越高,因为GDP每年还要增长百分之6点几,很多人进到这个阶层。这是从需求侧观察我们进到这个契机。

  第二个从供给侧角度观察,我们产业自身的。最近几年汽车产业自身变化有两大变化。第一个变化反向研发向正向研发,几个比较优势的本土品牌企业基本上都已经是正向研发。第二个研发是单位产研发到平台研发,最近两年刚刚开始,正向开发有些企业已经十年历史,有的五六年,平台最近一两年大家开始做。这两个变化,会对我们性能品质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可以叫飞跃式的,如果没有这两个变化,我们从供给的角度,本土品牌供给角度没办法满足性能品质提升。

  反向研发什么概念,就是到全世界各个车展去挑,觉得这个车比较好,心目中理想车型拿过来做拆解,拆完了之后做测试,测定完了之后各种的仿,仿完了之后装在一起做实验,然后就开始制造就卖车。这时候能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可靠性,感官品质主要是外观上面,好解决。性能提不上,人家是什么样你就是什么样,大概只能这么做,这是一个,这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我们的企业都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后来慢慢学会正向研发。而正向研发就不一样了,这是V字形,最开始市场对消费者,最后还是对消费者,通过对消费者的研究给产品做定义,定义完之后设置各种目标,百公里油耗是多少,百公里加速是多少,各种扭矩等等各种指标定下来,定下来之后做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完了之后就拆分更细,目标做拆解,拆借完了之后这个V字另外一边开始做各种各样的实验,零部件级的实验,系统级的实验,整车级的实验,最后测试再生产,再做整体,最后投放到市场。

  我们现在几个优秀的企业,占优势的企业基本上是V字型的正向研发,长安、奇瑞、吉利、广汽等等若干个企业,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有比较完整的正向研发能力。其它本土品牌我没列举到的,研发能力也在迅速提高,这给我们性能提升带来供给方面重大的变化。

  我们说平台研发,现在做不到像大众这么先进,大众这个平台研发,这应该在全世界是最先进的,在全球一共就四个平台,这四个平台下来大众几十款车,我标右边那个图,绿色的部分都是可以变化的,轴距可以拉长,轴之间的距离轮距之间可以加,宽度、长度都可以变,很多地方,大众它的研发那是非常先进。这种平台战略,我们起个叫模块化平台,它的要求是整个产量,我估计得达到千万辆级才能适应这个,一个平台的成本一定是极高极高的,什么都可以变,你想想多高?都得做实验还满足要求,但一旦研发出来之后车型就无数了。大众以前没有多少车型,但现在看大众奥迪有多少车型?这就是它的平台战略。而我们平台战略可能还达不到这么高的高度,大众的目标通过罗特尔(音)平台战略把大众的销售收入利润率,由2%到4%,最近是3%左右,好的年份4,差的年份是2,准备提升到6%左右,全球最好是丰田,目前在8%,我们国内这几个优秀企业利润率比他们还高一点。它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平台化大幅度降低成本。

  国内还达不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了解,比如说一款三厢轿车开发为例,以前开发一款三厢轿车,然后再开发一款两厢轿车,再开发一款SUV,一个车一个车开发。目前我了解几个企业,长安、奇瑞、吉利都已经做平台化战略了,像奇瑞IS65,这就是在平台下开发的,第一个开发的成本比较高,再往后开发成本就会迅速下降。我们了解长安也是在做平台战略,吉利也在做平台战略,大家都做。但目前水平,我们大概度量了一下应该是A级三厢轿车,这样一个长度上做一个两厢A级类轿车,A级SUV、A级MPV,大概还在A级车上4米6左右,加长一点点在4米7,缩短一点到4米5,应该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而大众这个水平它可以从A0级发展到C级车,这是大众的平台。AO的POLO到奥迪A6在一个平台上开发,这相当厉害了,就是变形车比较多,但是我觉得这个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我去过的几个企业,奇瑞、长安、吉利都具备了,前两天我开会碰到广汽老总,你赶紧到我们来看看,我们也研发上进步不小,我没去过的我不敢说,几个领先的企业,奇瑞现在它确实是在正向研发平台战略上都已经有重大进步了,而且奇瑞的产品质量有明显改进。去年J.D.Power调查数据,百车故障合资品牌是98,自主品牌是120,中间的是100不到,奇瑞是105,已经比这个低了。我想它下一步的平台研发,也会带来它一系列的重大变化,现在艾瑞泽这个车一个月已经卖到1万左右,我们轿车卖1万多的不多,在国内国产SUV,这个车也是一样,奇瑞在研发上有重大的进步。吉利进步加速度就更大,奇瑞做的比较早,现在总体基础比较好,吉利属于进步非常快的企业,特别是收购了沃尔沃之后,最近从几个层面感觉,吉利跟沃尔沃相互学习,更多是吉利从沃尔沃学习,至少技术上做了大量工作。前几天我在上海开会,有个全球汽车精英组织在那开会,院长沃尔沃中国区的院长沈峰(音)讲了一下,吉利从沃尔沃学了很多东西,大批派人员去学东西,不懂什么就可以问,沃尔沃也派了很多人,特别是研发中心派了一个副总裁,是沃尔沃那边在全球非常有名的人在这边做。现在吉利已经从沃尔沃的完整的开发流程,已经拿过来了。所以我们说这种大的变化,博瑞和博越这个车型,应该从2009年、2010我收购成功,到现在已经5、6年,已经把大量沃尔沃的东西移植到这边来。当然他们自己说跟沃尔沃同平台开发这个车,估计是明年或者是后年要出台,要上市。那个车的品质,可能比博越跟博瑞又要上一个层面,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变化。

  然后是长安,长安是自己已经有十年,一起步就做的正向研发,全面学习了福特汽车公司,现在号称研发五国八地的研发中心,国外四个国家加中国五国八地,在美国专攻地盘这个东西,英国专攻动力系统,在日本专攻内外饰的设计,在意大利是造型,把全球能力往这走,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在长安。跟其它公司相比,长安可能有点更大的变化,就是它在软件方面,两大平台,一个叫数据平台,一个叫项目管理体系,这是它们做的。现在已经积累了比较完整的数据,每开发一款车对标什么车型,数据定位在什么水平上,全都定义好,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就把产品目标设定了,这个目标每次进步多少,全是做之前就设计好了,在这个基础上做。这是在国内本土品牌里,我们感觉这是最领先的,在数据平台上,经常听工程师讲汽车研发就是数据库,最近到几个企业访完以后才明白数据库是什么意思。在设计之前根据消费者的调研就把目标设定,百公里油耗是多少,0-100米加速是多少,这些指标都是之前设定的。那就有数据库,没有数据库自己随便做不行,跟成本还有关系。

  第二个项目管理,主要结点上都管理得非常严。他们自己讲现在叫可视化管理,那么多项目,零部件也好,系统也好,整车也好,在什么结点达到什么样的任务全,都可以从数据进行管理,这个是非常难的事情。我们讲合资公司现在都做到这点,但是我们本土品牌企业做到这一点是相当不容易的,我们那么多业务,可能这个10月份完成,大家都规定10月31号完成,有的6月30号完成,有的到明年1月份,这个跨度完全可能的。现在长安公司已经完全做到可视化,这是非常不错的,就是它的体系能力强,标杆产品就比较多,这是长安1-9月份,CS75卖14.3万台,我们说10万辆以上年销量就是标杆产品,CS35到12万4,这是也标杆产品,E6今年估计这是轿车也能到10万辆左右,轿车能到10万辆的企业就两三个企业有,这是竞争力的体现。我们现在SUV外资品牌还没有做那么低价位的,一旦做成功是什么样不知道,但轿车现在大家都在做,奇瑞、吉利和长城都有10万以上的轿车,这几个企业现在来讲竞争力应该是更强。它还有两款像长安CS15,目前月销量也到了9千辆,还有个致胜月销量也到了将近一万台。还有一款我没写上,长安CS70,这个我觉得不是高性能的车,是对农村微面升级的车,销量很大一个月一万多辆连续几个月,上的比较晚,标杆产品比较多,这是体系能力强带来的结果。有的体系能力不强,一个月突然卖到一万多辆不知道怎么回事。如果你提前设定的了目标,各种参数设计好,你就知道,要求什么样性能的车,就不一样了。这是我们从供给角度上一个重大的变化。

  我想长安、奇瑞、吉利和广汽都具备了正向加平台的能力,长城最近我没有去,制造参观了研发还没去,是否具备我不清楚这四个都具备了。这些领先企业跟这些高层交流,普遍的意识,只有正向研发才能稳定提升产品力,只有正向研发才能稳定提升产品力,如果再想把成本也能做下来,性能提升成本还下降就得平台战略平台开发,这才行,这是大家意识到的,特别是性能品质,一个要提升性能,提升性能意味着成本的上涨,性能提得更好一点成本就更大了,越往上提升性能,成本更大上涨。你要想解决,又要性能提升,又要消费者接受你的车,成本还比较好,那你就要正向研发,还得平台战略。

  我们说现在几个企业,今年1-9月份,长安和长城差不多并列第一,一个61.6%,一个61.4%,有两个企业差不多是并列第二,吉利,第三、第四,上汽、通用,这两个企业。1-9月份48%,再往下走广汽传奇这是一匹黑马,很值得关注。

  这些优秀企业,长安、吉利、长城和上海通用五菱,两到三年之内基本上可以到一百万辆的行业,有的可能明年,有的需要两年,有的需要三年,大概百万两水平。百万辆对自主品牌来讲是非常重大的变化,它会带来很多方面的好处,使你的成本优势迅速产生,当营运能力快速提升,研发投入就有钱了,投入强度就比较高,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网络能力就会比较强。试想,你的供应商采购五万辆和采购三十万辆,五十万辆甚至一百万辆绝对不一样,五万辆开发一个模具,这个模具成本多少,如果我们是正向平台战略,那么多车都是一个平台开发的,看得见的零部件不一样,看不见都一样,这种情况下规模就会更大。以前我们没有平台战略的时候,也是五十万辆汽车,可能有十个车型每个车型规模量相对小。如果是平台战略就不一样了,一个平台可以那么多规模,会带来供应上大的变化,而且是网络会带来很好的变化。

  最近我调研,8月份到无锡做调研,原来有自主品牌,这几年情况不好把自主品牌卖了。今年看见吉利的博越这个车到底是市场上卖出去,还是厂家压给经销商变一个月一万辆。最后调研之后就知道,我们旁边有个卖博越的店,羡慕的不得了,一个车差价大概八千块左右,算6%,13万返回来7千8,这八千块钱全都能拿到手,还能卖到厂家指导价,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在这种情况下据说吉利是原有经销商里挑优秀的才可以卖博越这款车,大家都赚钱都提高水平不提高水平不让你卖好车,就把需求提高了,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它带来的很多的变化,包括品牌力。其实这两年我觉得吉利品牌提升就这两款车,一个博瑞一个博越,就带来品牌力的提升,这是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带来正向的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营运的钱了,它会带来产品和性能的提升,消费者的口碑也在提升,反过来之后销量就扩大,右边这几个又会进一步,这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是几个达到百万规模的,奇瑞跟广汽传奇,我觉得近期也能六七十万、七八十万的销量,这就是自主品牌的一个变化,这种变化我觉得就是我们性能上提升,这是供给侧带来的一个推动。

  第三个数据表现大家可以看一看,基本上高价位车卖的比较好,本土品牌,高性能车卖的比较好。大家看数据本土品牌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0年到2008年,38.1%的增长,跟合资品牌分享的增长,大家卖低价位,合资品牌卖高价位,两个都高增长。第二个阶段就是合资品牌低增长8.2,一下子下降了30个百分点,大家感觉非常痛苦,就是因为合资品牌规模扩大带来规模效益,成本不断下降,低价位车就把本土品牌的低价位轿车打怕了,基本上不行。现在回到第三阶段高增长,去年到今年9月份,去年24.4%,今年27.7,平均26,这又是一次高增长。这次高增长含义不一样,2010年之前的高增长都是低价位车的高增长,这一轮增长明显在价位上提升。大家看看这个图,这是2005年、2008年、2010年的增长,这下面是2005年不同价位车的销量,横着代表价位,越往右边走价位越高,越往上面走代表销量数量越大。2005年这是一个销量,大家来看主要在低价位车,3万、4万、5万、6万。到2008年的时候总体增加的不多,但是增的是5万、6万的车增得比较多,2010年更是5-8万的车主要增长,靠我们国家鼓励政策带来的。低价位5-8万的车卖的比较多,增长比较快。

  再看去年以来的增长,2014年比2010年,最下面2010年每个价位销量都增长。第二个2014年不同价位车的销量,然后是2015年。2015年比2014年增长价位区间扩展到7万-13万这个价位,大家可以看看那个图,7万-13万销量,2015年比2014年有一个增长。我们再看看今年的数据,今年数据更加喜人,价位又往上提了1万,今年跟去年9月份相比,蓝色曲线去年1-9月份不同价位的销量,紫色线是2016年今年1-9月份不同价位的销量,大家可以看一看7万以下的车销量基本上没增长,而总量增长27.7,增到哪儿去了?增到8万到13万的车,越高价位增长的越好。今年还有一个变化,14-16万车的销量也有抬头,去年之前我们说15万的车基本上不要。这说明消费者对我们价位的接受程度在提高了,这是一个变化。

  我们说如果以本土品牌自己的价位为100的话,5万以下的比例,最下面的数字已经从23.7掉到3.1,中间5-8万的车从47.1占到了33.1百分比,8-10万的车本土品牌为100的情况下,从11.1提到了28.2,上面10-15万的车,自主品牌为100的话,它占14.9,现在占到29.2,这是以自身为100能够看出来价位的变化。这是刚才那张图的另一个表示。

  再看我们几个主要的车型,这是连续三年都叫标杆产品了,最大销量是H6,平均在3万到4万之间,9月份达到5万多一点,这是H6连续几年比较好。第二个是长安的CS75这个车,也是连续的销量都在1万辆多一点的水平,连续三年基本上我们判断就是可以站得住脚,很多品牌,这已经连续3年了,还有一个长安CS35这个量更大一点,还有一个哈弗的H2,唯一的轿车的帝豪三厢,应该说它和哈弗H2,我们调查下来它的品质都是比较高的,特别是长城,可以看出来,中间这个柱子是自主品牌三个维度的均值,都是越大越好,一个是感官性,一个是技术性能,一个是可靠性,中间灰色的是均值,外框是最大值。长城车在这几个维度上,可靠性上不是最大值,比最大值稍微低一点点,但感官品质就是最大值,技术上也是最大值。这是根据J.D.Power的消费者调查数据,不是专家评价的,专家评价不一定这样,但消费者我觉得更重要,消费者认为你性能好你性能真好,性能很好消费者不认同就白花钱了,后面提建议的时候会提这一点。这个是长城的车H6能卖到这个程度,跟这个有关系。

  另外最近两年新投放市场,传奇GC4,2015年5月份到今天的9月份销量总体提高,传奇GS4。下面这个是挨瑞泽、博越、帝豪GS4.5,大家看一看,一个基本数据说明,这就是所有本土品牌标杆产品都列出来了,连续几年好的在这,今年上市就好了在这,月销量基本上过万的,一年销量10万大概这么几个车,基本上这三四家比较优秀的企业做出来的,长安、长城、吉利、奇瑞,这几个。什么车我没统计,上汽通用的这个车对微车的升级,这个我没有统计,还有两款车销量也相当好,没在这里面做统计。我们看这些热销好的车型,都在技术上做了重大变化的,都是有性能感比较好的,传奇GS4这个车我对它非常看好,因为我们J.D.Power调查的质量的数据,广汽传奇的品质在所有本土品牌上第一位,把所有合资加一块它也排在前几名,它的可靠性历史几年证明是行的,像它这个就不存在可靠性的问题,就是感官品质好、驾驶感不错,可靠性经得住检验,所以这个车未来还会一直比较好。

  我们其它企业的车,我们就得看,比如说吉利的车,现在感官品质和驾驶感博越、博瑞比较好了。下一步就看可靠性,用上三年之后用不用得住,用得住就永远变好了,用不住就会掉下去。吉利驾驶感已经很好,感官品质也很好,就看下一步可靠性。传奇这个车可靠性,根据历史推未来,历史是不错的,这么多年都排在前几名,这是一个。

  我们根据汽车之家的数据做了一个调研,这些车型,销量比较高的标杆车型拿过来看看消费者的口碑我们做了对比,汽车之家的认证博越排在第一位,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按理说不绝对可比,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但也能说明一个问题。它是最高,然后帝豪GS,然后是艾瑞泽5、传奇GS4、长安CS75、哈弗H2,这一路走过去的,已经比一些合资品牌消费者的满意,自己对自己评价,绝对评价不一定,自己对自己是这么个评价。

  满意方面动力系统,博越、长安这些东西,橙色的本土品牌,蓝色的合资品牌。几个方面满意度不说了。

  后面我们说还有一些车型,大家对本土品牌最有代表性,现在大家认同的吉利两款车,一个博越一个博瑞,这次特意开这个轮胎,把吉利老总,本来上午应该他讲,我下午有事,两款车大家对本土品牌的看法这两个最有代表性。可靠性我不敢说,但感官、品质、性能都有跨越性的进步,商品力在提升,现在可以说本土品牌里顶级的水平。感官视觉上大家可以看看真车,建议大家回去开一开这些车试一试。还有性能方面也有很大改进,我开过,但时间比较短,再开两个星期看一看,开了十几分钟,感觉比较不错。从沃尔沃请来副总裁,他曾经是福特跟沃尔沃历任设计高管职务,以设计车型独到著称,赋予沃尔沃车型独到的风格和动态而成名设计界,非常有名,这个理念跟他有直接关系。这是一个变化,吉利几款车,博越这款车9月份卖到1万4,10月份还要高一点。

  还有帝豪GS,很漂亮,卖的怎么样不知道。博越这款车上市几年现在还能卖到四千多,这是B级车,十六七万的B级车我们国内没有四五千辆级别,一年能到5万台,相当不容易,这是一个大的变化。月销量上个月到了8万台,估计今年吉利的量差不多,1-9月份48万多,后面还有三个月,如果一个月8万台的话,应该是72万。我看冯总自己材料写68万,我估计比那个高一点,这是大的进步。

  市场数据角度观察,性能品质高的车,当然我们说可靠性跟感官品质必须满足消费者预期,那两个满足不了,特别是感官,感官品质一定在性能品质之前,看起来就不想要的车,驾驶感再好也没有人要,网上叫颜值,当然感官品质比颜值丰富大很多内容,这些车型市场表现越来越好。

  从单产品看如此,从整个企业看也是如此,这是我说我们本土品牌最近的积极变化,很多优秀的东西集中到这么四五个五六个企业去,这种将来对我们整体发展就不一样。如果20个企业带分享这样的成果,竞争力就不行,五六个企业每个一百万,将来有两百万的企业,那是不一样的。

  最后再说几点建议。第一个本土品牌必须从现在起极度重视性能的提升,性能品质提升。吉利、长城、长安、广汽他们带头,带头之后表现出市场数据是好的,这个证明行得通。

  所以下面几个建议,第一要尽快提升正向研发和平台研发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具备这个,性能上去成本还可控,因为即使性能做得跟合资一样,如果卖得跟合资一样的价格没人要,还必须售价比它低,售价低情况下成本就必须低,否则不可持续,那怎么办?就这两个能力必须提高。

  第二个加大研发投入,这几个企业研发投入都是比较高的,没有研发投入肯定不行。

  第三个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这几个企业都利用国际资源,在国际上做了那么多事情。关键现在国际上企业产业叫夕阳产业,我们国家汽车工艺是朝阳产业,有大量的人力产能过剩,等待我们去利用,供给是充分的,关键要找到很的模式,兼并了也不一定就行,兼并企业70%到80%是失败的,只有20%是成功的,这是国际建立的经验。也不是成立一个公司挖几个人过来,就变成你的能力,所以要找到合适的方式,特别是文化。

  最后一点性能品质提升是没有限度的,前面我讲没有限度,你要找什么?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能说以工程师的观念为中心。这是我去吉利之后一个巨大的体会,以客户为中心,如果以工程师为中心,就一定要把产品造成一个工艺品,越好越好,这是我开发的车,这是我的牌子必须非常好才行,但是无限好成本无限多,消费者不认,你原来卖的8万现在15万,市场卖不出去,得8万、9万、10万、11万,这么卖。就得是以客户为中心,所以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方向和程度,哪个方向做性能,程度做多少,否则成本无法控制。为此我觉得以后我们的配置也不是无限广了。最近发现卖得好的几款车不是以前的,以前配置想要的不想要的全都装上去,这两个维度本土品牌竞争,现在发现卖得好的车不是这样的,不是越大越好,不是配置越多越好,配置多有个度,必须减,不想要的减下来转到性能上。亿

  基本上是这样,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观点,当然前途是可靠性和感官品质,这个必须要到位,否则不行。另外提醒一点,我们现在本土跟合资的竞争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举一个例子,以8万-10万的车,这是合资跟自主加起来100,本土的百分比,本土品牌占比从28.4提到了55.5,这是质变,原来是次要地位现在变主体地位了,10-13万的车也占到了33.9%了,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我想下一步合资公司一定会想办法,也会出台相应价位的,稍微高一点,特别是SUV领域里一定会搞,这时候怎么应对也必须考虑,这几年没有来得及,但三四年连续涨大家就会有动作。我想从明年开始,几个合资公司都会在SUV我们卖的好的价位上投放产品,模式不一样,那怎么应对?下一步就是发展。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发表的观点,总的来讲我们说全国范围内达到性能提升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但这个阶段已经来临了,因为需求上收入差距,供给上这么多企业这两年良性竞争,有重大进步,在研发和平台战略上,好的数据的表现必须是这样的车才能卖得好。下一步中国到了这样的阶段,也是今天为什么以这个为主题论坛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