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网约车地方新政:为提价铺垫 份子钱或重现江湖

2016-10-10 08:50出处:V讯网 [原创]责编:周燕妮

  10月8日,在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联合颁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将实施之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分别出台本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

  面对四大一线城市在同一天内发布出差别无几的网约车实施细则,我们不禁惊叹:这真是一个“巧合”!

  对此,汽车预言家大胆刨底网约车新规,解读各地此举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新规的实施又将给网约车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同时,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更需要警惕,需要提出相关意见,而不是无动于衷更或是为政府“鼓掌”。

  ·注意:网约车新政实则为变相提价做铺垫

  仔细阅读网约车新规我们不难发现,在首先出台细则的一线相关城市中,北京、深圳两大城市不约而同的限制了网约车的燃油车排气量需大于等于2.0L或1.8T,并符合相关城市的排放标准。

  众所周知,凡是符合上述排气量的车型大多属于中级车,而这对于打着经济标志的网约车而言,应该可以称之为是一个笑话了。

  我们暂且不论网约车是否该走实惠的路线,但就当下的中国汽车销售数据来看,1.2T—1.6T的A级车凭借它方便、环保、经济的特点已成为普通消费者的购车首选。另外,近年来国家政府也不是在大力号召新能源汽车和1.6T以下车型的使用吗?这样来看,地方政府的网约车新规不是与国家整体意向背道而驰?

  另外,对于地方上所“推崇”的这类1.8T中级车网约车,它们不仅能源消耗、污染环境严重,而且较大的尺寸必定会增加城市交通的拥堵程度,这也与交通部最初的目的形成了对立。最终落消费者身上,此类车“正位”后,其必将排除掉网约车中的经济类车型。而网约车也将打着“高档次”的旗号,名正言顺的提升专车价格,从而做到真正的网约车市场垄断。

  所以,网约车新政的出现,对消费者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变相抬高出行价格。

  ·出租车都未限制户籍 网约车凭什么为原籍?

  作为一个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网约车血液里流淌的是互联网思维,而这也是司机和乘客间一种隐形的联系。今天,我们却在网约车新规中见到了一条驾驶员需为“本市户籍”的要求。

  出租车驾驶员都未限制户籍,网约车凭什么为原籍?这样的要求在我们看来,当属一个极大的讽刺了吧。

  现在,我们暂时简单的理解当地部门作出此等要求或是为保证当地的群众的工作岗位,控制城市的人口数量,亦或是为交通出行减压,控制汽车数量……

  但周而复始,在不久的几年后,我们就应该会见到这样一种“壮观”景象:网约车在城市中形成垄断,当地居民人人成为网约车“车主”,结果同样需控制数量以及网约车平台资质的随时终止,网约车出现与出租车相一致的提交“份子钱”和循租泛滥。

  以北京为例,当本地居民手握网约车“权利”,其若无继续经营网约车之意,便可将其进行转租,坐等“收租”,由此也将在网约车中形成循租模式。

  如此而来,我们要问:网约车新规的原籍要求的意义究竟何在?这难道不就是在为它滋生“份子钱”制造一个温床吗?

  ·飞机场、火车站成禁行区 网约车最后的“方便”关上了大门

  曾经,网约车因便利在这个时代而“诞生”。而火车站和机场也是网约车最大的“用武之地”,而今,在上海的网约车新规中却出现了此两地订单不被允许的额外要求。

  在候车量最大的区域将网约车剔除,这难道不是在明目张胆的置群众便利而不顾,“袒护”出租车垄断者吗?

  是的,在这样新规之下的网约车最后的方便确实将关上大门。在我们最需要一辆车快速出行的情况下,这样的便利却“消失”了。

  其实,不论是车辆供给数目的大量骤减,还是合法司机的大幅减少,亦或是网约车的车费增长翻倍,这都将导致广大消费者出行效率的降低,最终再现司机挑乘客的情况。

  一则会将网约车的便利与实惠一笔抹掉的新规,我们需要吗?这样为网约车不良发展创造条件的新规,还要它做什么?

责任编辑:周燕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V讯网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约车地方新政:为提价铺垫 份子钱或重现江湖

2016-10-10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周燕妮

  10月8日,在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联合颁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将实施之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分别出台本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

  面对四大一线城市在同一天内发布出差别无几的网约车实施细则,我们不禁惊叹:这真是一个“巧合”!

  对此,汽车预言家大胆刨底网约车新规,解读各地此举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新规的实施又将给网约车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同时,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更需要警惕,需要提出相关意见,而不是无动于衷更或是为政府“鼓掌”。

  ·注意:网约车新政实则为变相提价做铺垫

  仔细阅读网约车新规我们不难发现,在首先出台细则的一线相关城市中,北京、深圳两大城市不约而同的限制了网约车的燃油车排气量需大于等于2.0L或1.8T,并符合相关城市的排放标准。

  众所周知,凡是符合上述排气量的车型大多属于中级车,而这对于打着经济标志的网约车而言,应该可以称之为是一个笑话了。

  我们暂且不论网约车是否该走实惠的路线,但就当下的中国汽车销售数据来看,1.2T—1.6T的A级车凭借它方便、环保、经济的特点已成为普通消费者的购车首选。另外,近年来国家政府也不是在大力号召新能源汽车和1.6T以下车型的使用吗?这样来看,地方政府的网约车新规不是与国家整体意向背道而驰?

  另外,对于地方上所“推崇”的这类1.8T中级车网约车,它们不仅能源消耗、污染环境严重,而且较大的尺寸必定会增加城市交通的拥堵程度,这也与交通部最初的目的形成了对立。最终落消费者身上,此类车“正位”后,其必将排除掉网约车中的经济类车型。而网约车也将打着“高档次”的旗号,名正言顺的提升专车价格,从而做到真正的网约车市场垄断。

  所以,网约车新政的出现,对消费者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变相抬高出行价格。

  ·出租车都未限制户籍 网约车凭什么为原籍?

  作为一个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网约车血液里流淌的是互联网思维,而这也是司机和乘客间一种隐形的联系。今天,我们却在网约车新规中见到了一条驾驶员需为“本市户籍”的要求。

  出租车驾驶员都未限制户籍,网约车凭什么为原籍?这样的要求在我们看来,当属一个极大的讽刺了吧。

  现在,我们暂时简单的理解当地部门作出此等要求或是为保证当地的群众的工作岗位,控制城市的人口数量,亦或是为交通出行减压,控制汽车数量……

  但周而复始,在不久的几年后,我们就应该会见到这样一种“壮观”景象:网约车在城市中形成垄断,当地居民人人成为网约车“车主”,结果同样需控制数量以及网约车平台资质的随时终止,网约车出现与出租车相一致的提交“份子钱”和循租泛滥。

  以北京为例,当本地居民手握网约车“权利”,其若无继续经营网约车之意,便可将其进行转租,坐等“收租”,由此也将在网约车中形成循租模式。

  如此而来,我们要问:网约车新规的原籍要求的意义究竟何在?这难道不就是在为它滋生“份子钱”制造一个温床吗?

  ·飞机场、火车站成禁行区 网约车最后的“方便”关上了大门

  曾经,网约车因便利在这个时代而“诞生”。而火车站和机场也是网约车最大的“用武之地”,而今,在上海的网约车新规中却出现了此两地订单不被允许的额外要求。

  在候车量最大的区域将网约车剔除,这难道不是在明目张胆的置群众便利而不顾,“袒护”出租车垄断者吗?

  是的,在这样新规之下的网约车最后的方便确实将关上大门。在我们最需要一辆车快速出行的情况下,这样的便利却“消失”了。

  其实,不论是车辆供给数目的大量骤减,还是合法司机的大幅减少,亦或是网约车的车费增长翻倍,这都将导致广大消费者出行效率的降低,最终再现司机挑乘客的情况。

  一则会将网约车的便利与实惠一笔抹掉的新规,我们需要吗?这样为网约车不良发展创造条件的新规,还要它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