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一汽-大众“长身体”的25年中12个拐点

2016-09-07 09:00出处:田大鹏 [原创]责编:田大鹏

  25年跨越的不止是时代的进程,更是迈向未来的坚实足迹。25年梦想从未停歇。

  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展历史中,2016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它是一汽-大众第一个合资合同届满,第二个合资合同开启之年。同时也是公司成立25周年。一汽-大众成立的25周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是中国汽车同国际先进汽车工业成功合作的缩影。

  一汽-大众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企业。目前一汽-大众已拥有东北长春、西南成都、华南佛山以及正在建设的华东青岛和华北天津五大整车基地。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00万辆产能规模。

  从建厂初的一个品牌一款产品,发展到现在的两大品牌,12大系列产品,到现在一汽大众产品覆盖A、B、C级的现代化乘用车企业。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大众品牌公关总监李鹏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汽-大众前25年是“长身体”,下一个25年是“长能力”。这25年不妨看看一汽大众是如何长身体。

  1991年2月6日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是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乘用车工业基地

  1991年2月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公司颁发营业执照,标志着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月8日,一汽-大众公司在长春召开第一次董事会,会上任命了经营管理委员会成员:林敢为任公司总经理、沃尔夫(Wulf)先生任第一副总经理、黄金河任人事副总经理、韩尼西(Hennig)先生任技术副总经理、展万金任商务副总经理。

  此后,公司每年两次董事会分别在中德两地轮流召开。

  1991年12月5日

  第一辆国产试装捷达A2组装下线 “中国第一家轿”捷达生产

  1991年12月5日第一辆国产试装捷达A2车型在一汽-大众轿车厂组装下线。这里为什么要说“组装”呢?因为当时国内还是比较缺乏生产汽车零配件的能力,所以就将整车零部件全进口到国内,以CKD的方式将捷达A2车型组装生产。

  2004年12月7日

  一汽-大众轿车二厂正式建成投产 产能扩至年产轿车33万辆

  一汽大众轿车二厂于2003年7月15日开始建设,2004年7月1日,第一辆PVS“开迪”多功能车下线,10月12日“开迪”实现零系列生产,12月7日正式建成投产,历时一年零五个月。主要建筑为冲压、焊装、油漆、总装四大车间,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年产轿车33万辆。

  2008年6月6日

  一汽-大众奥迪总装车间奠基 具有同时制造多款车型的能力

  此次奠基的一汽-大众奥迪总装车间规划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投资约10亿元,建成后主要用于生产包括新一代奥迪A4、奥迪Q5及其衍生车型在内的奥迪全新一代车型,堪称奥迪在全球最理想、最先进的工厂;同时,奥迪在中国的年总装产能将达到20万辆,并具有同时制造多款车型的能力。

  2011年8月25日

  一汽-大众举行成立20周年庆典 已成为国内唯一成熟全系列轿车生产基地

  20年间,一汽-大众累计生产轿车500万辆,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数超过30万人,截至到2011年上半年累计向国家缴纳税金1507亿元。一汽-大众两大品牌旗下的经销商已超过600家,服务半径达到50公里以内。国际标准的4S销售模式、数以万计的营销人员,高效率、人性化的服务,形成了一汽-大众强大的市场前沿。

  2013年01月16日

  一汽-大众成都基地三期项目竣工和“成都造”全新捷达正式下线

  2013年01月16日,随着一汽-大众成都基地三期项目竣工和“成都造”全新捷达的正式下线,包括整车工厂、发动机厂、零部件配套园区和物流配套园区在内的一汽-大众成都基地全面建成。一汽-大众成都基地总投资163亿元,历时3年建成,目前已具有年产54万辆的产能。在一汽-大众等龙头企业的助推下,成都经开区的整车年产能已突破100万辆,比预计目标提前整整两年。

  2013年12月

  一汽-大众2013年产销量双双突破150万辆

  2013年12月一汽-大众国产车型终端销量达147,164辆,其中大众品牌达到107,269辆,奥迪品牌达到39,895辆。至此,2013年一汽-大众两大品牌国产车型全年终端销量突破15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大众品牌终端销量达到111.9万辆,三款车型年销量超过20万辆,奥迪品牌终端销量突破40万辆大关,奥迪进口车型的销量也超过了8万辆。

  2014年11月3日

  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奠基 将形成年产30万辆整车的能力

  11月3日,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华东基地奠基仪式在青岛隆重举行。该基地的建设,标志着一汽集团“立足东北、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发展格局的进一步完善,也体现出一汽-大众公司朝着“2020年,实现产销300万辆”的战略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填补了青岛乃至山东省大规模生产高品质轿车的空白。

  按照规划,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建设周期为36个月。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万辆整车的能力,生产轿车和SUV产品。

  2014年12月2日

  一汽-大众第1000万辆整车下线 最快速度迈进千万辆级汽车俱乐部

  2014年12月2日,一汽-大众“第100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在长春、成都、佛山三地同时举行。

  当天晚上,一辆捷达作为一汽-大众生产的第9,999,998辆整车,在一汽-大众成都轿车三厂下线,与此同时,一辆车身标识为一汽-大众第9,999,999辆整车的高尔夫在一汽-大众佛山轿车四厂下线,随后,一汽-大众第1000万辆整车——全新奥迪A6L缓缓驶下长春轿车一厂总装车间生产线,成都、佛山和长春三地的与会者通过网络连线,一起分享了这份荣耀和喜悦。

  2015年4月29日

  一汽-大众成都发动机厂第100万台EA211发动机下线 为“2020战略”助力

  2015年4月29日下午,一汽-大众西南基地又迎来了一个关键的里程碑:成都EA211发动机工厂第100万台发动机正式下线。

  100万台EA211绝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作为一款广泛应用于一汽-大众捷达、高尔夫、新速腾及奥迪A3等车型的新一代发动机,EA211百万台下线是一汽-大众两年来不断提升体系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成果,更标志着100万用户对一汽-大众高品质产品和高品质动力总成的信赖和喜爱。

  下线仪式上,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丕杰宣布了另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长春EA211发动机项目一期也将于2015年5月全面建成。也将为一汽-大众稳步推进“2020战略”提供强大的助力。

  2015年5月18日

  一汽-大众长春EA211发动机项目一期正式建成投产 为“2020战略”奠定基石

  2015年5月18日,一汽-大众长春EA211发动机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仪式在长春举行。今年,这里将成为年产能45万台的优质发动机生产基地。随着未来二期、三期的陆续建设,一汽-大众整个长春发动机工厂的投资金额将超过27.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7年全部建设完成实现投产,届时,这里的年产能将达到90万台。

  在投产仪式上,一 汽 - 大 众 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丕杰表示:"一 汽 - 大 众长春EA211发动机项目一期的建成投产,将有效缓解目前一汽-大众的动力总成产能瓶颈,同时优化一汽-大众整体产业链和全国布局,也为全面推进一汽-大众2020战略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2016年5月18日

  一汽-大众华北基地正式开工 一汽-大众五大基地格局逐渐形成

  2016年5月18日,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在天津正式开工。基地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108.1万平方米,投产后年产轿车30万辆,可吸纳6000名员工就业。预计到2020年,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将与长春基地、成都西南基地、佛山基地、青岛华东基地共同形成一汽-大众五大基地。这对一汽-大众到2020年实现年产300万辆的战略愿景有支撑作用,并能通过物流效率的提高、产品覆盖速度的提升和对产能的有效利用,更好地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责任编辑:田大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V讯网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汽-大众“长身体”的25年中12个拐点

2016-09-07 出处:田大鹏 [原创] 责编:田大鹏

  25年跨越的不止是时代的进程,更是迈向未来的坚实足迹。25年梦想从未停歇。

  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展历史中,2016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它是一汽-大众第一个合资合同届满,第二个合资合同开启之年。同时也是公司成立25周年。一汽-大众成立的25周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是中国汽车同国际先进汽车工业成功合作的缩影。

  一汽-大众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企业。目前一汽-大众已拥有东北长春、西南成都、华南佛山以及正在建设的华东青岛和华北天津五大整车基地。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00万辆产能规模。

  从建厂初的一个品牌一款产品,发展到现在的两大品牌,12大系列产品,到现在一汽大众产品覆盖A、B、C级的现代化乘用车企业。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大众品牌公关总监李鹏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汽-大众前25年是“长身体”,下一个25年是“长能力”。这25年不妨看看一汽大众是如何长身体。

  1991年2月6日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是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乘用车工业基地

  1991年2月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公司颁发营业执照,标志着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月8日,一汽-大众公司在长春召开第一次董事会,会上任命了经营管理委员会成员:林敢为任公司总经理、沃尔夫(Wulf)先生任第一副总经理、黄金河任人事副总经理、韩尼西(Hennig)先生任技术副总经理、展万金任商务副总经理。

  此后,公司每年两次董事会分别在中德两地轮流召开。

  1991年12月5日

  第一辆国产试装捷达A2组装下线 “中国第一家轿”捷达生产

  1991年12月5日第一辆国产试装捷达A2车型在一汽-大众轿车厂组装下线。这里为什么要说“组装”呢?因为当时国内还是比较缺乏生产汽车零配件的能力,所以就将整车零部件全进口到国内,以CKD的方式将捷达A2车型组装生产。

  2004年12月7日

  一汽-大众轿车二厂正式建成投产 产能扩至年产轿车33万辆

  一汽大众轿车二厂于2003年7月15日开始建设,2004年7月1日,第一辆PVS“开迪”多功能车下线,10月12日“开迪”实现零系列生产,12月7日正式建成投产,历时一年零五个月。主要建筑为冲压、焊装、油漆、总装四大车间,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年产轿车33万辆。

  2008年6月6日

  一汽-大众奥迪总装车间奠基 具有同时制造多款车型的能力

  此次奠基的一汽-大众奥迪总装车间规划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投资约10亿元,建成后主要用于生产包括新一代奥迪A4、奥迪Q5及其衍生车型在内的奥迪全新一代车型,堪称奥迪在全球最理想、最先进的工厂;同时,奥迪在中国的年总装产能将达到20万辆,并具有同时制造多款车型的能力。

  2011年8月25日

  一汽-大众举行成立20周年庆典 已成为国内唯一成熟全系列轿车生产基地

  20年间,一汽-大众累计生产轿车500万辆,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数超过30万人,截至到2011年上半年累计向国家缴纳税金1507亿元。一汽-大众两大品牌旗下的经销商已超过600家,服务半径达到50公里以内。国际标准的4S销售模式、数以万计的营销人员,高效率、人性化的服务,形成了一汽-大众强大的市场前沿。

  2013年01月16日

  一汽-大众成都基地三期项目竣工和“成都造”全新捷达正式下线

  2013年01月16日,随着一汽-大众成都基地三期项目竣工和“成都造”全新捷达的正式下线,包括整车工厂、发动机厂、零部件配套园区和物流配套园区在内的一汽-大众成都基地全面建成。一汽-大众成都基地总投资163亿元,历时3年建成,目前已具有年产54万辆的产能。在一汽-大众等龙头企业的助推下,成都经开区的整车年产能已突破100万辆,比预计目标提前整整两年。

  2013年12月

  一汽-大众2013年产销量双双突破150万辆

  2013年12月一汽-大众国产车型终端销量达147,164辆,其中大众品牌达到107,269辆,奥迪品牌达到39,895辆。至此,2013年一汽-大众两大品牌国产车型全年终端销量突破15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大众品牌终端销量达到111.9万辆,三款车型年销量超过20万辆,奥迪品牌终端销量突破40万辆大关,奥迪进口车型的销量也超过了8万辆。

  2014年11月3日

  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奠基 将形成年产30万辆整车的能力

  11月3日,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华东基地奠基仪式在青岛隆重举行。该基地的建设,标志着一汽集团“立足东北、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发展格局的进一步完善,也体现出一汽-大众公司朝着“2020年,实现产销300万辆”的战略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填补了青岛乃至山东省大规模生产高品质轿车的空白。

  按照规划,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建设周期为36个月。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万辆整车的能力,生产轿车和SUV产品。

  2014年12月2日

  一汽-大众第1000万辆整车下线 最快速度迈进千万辆级汽车俱乐部

  2014年12月2日,一汽-大众“第100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在长春、成都、佛山三地同时举行。

  当天晚上,一辆捷达作为一汽-大众生产的第9,999,998辆整车,在一汽-大众成都轿车三厂下线,与此同时,一辆车身标识为一汽-大众第9,999,999辆整车的高尔夫在一汽-大众佛山轿车四厂下线,随后,一汽-大众第1000万辆整车——全新奥迪A6L缓缓驶下长春轿车一厂总装车间生产线,成都、佛山和长春三地的与会者通过网络连线,一起分享了这份荣耀和喜悦。

  2015年4月29日

  一汽-大众成都发动机厂第100万台EA211发动机下线 为“2020战略”助力

  2015年4月29日下午,一汽-大众西南基地又迎来了一个关键的里程碑:成都EA211发动机工厂第100万台发动机正式下线。

  100万台EA211绝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作为一款广泛应用于一汽-大众捷达、高尔夫、新速腾及奥迪A3等车型的新一代发动机,EA211百万台下线是一汽-大众两年来不断提升体系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成果,更标志着100万用户对一汽-大众高品质产品和高品质动力总成的信赖和喜爱。

  下线仪式上,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丕杰宣布了另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长春EA211发动机项目一期也将于2015年5月全面建成。也将为一汽-大众稳步推进“2020战略”提供强大的助力。

  2015年5月18日

  一汽-大众长春EA211发动机项目一期正式建成投产 为“2020战略”奠定基石

  2015年5月18日,一汽-大众长春EA211发动机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仪式在长春举行。今年,这里将成为年产能45万台的优质发动机生产基地。随着未来二期、三期的陆续建设,一汽-大众整个长春发动机工厂的投资金额将超过27.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7年全部建设完成实现投产,届时,这里的年产能将达到90万台。

  在投产仪式上,一 汽 - 大 众 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丕杰表示:"一 汽 - 大 众长春EA211发动机项目一期的建成投产,将有效缓解目前一汽-大众的动力总成产能瓶颈,同时优化一汽-大众整体产业链和全国布局,也为全面推进一汽-大众2020战略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2016年5月18日

  一汽-大众华北基地正式开工 一汽-大众五大基地格局逐渐形成

  2016年5月18日,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在天津正式开工。基地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108.1万平方米,投产后年产轿车30万辆,可吸纳6000名员工就业。预计到2020年,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将与长春基地、成都西南基地、佛山基地、青岛华东基地共同形成一汽-大众五大基地。这对一汽-大众到2020年实现年产300万辆的战略愿景有支撑作用,并能通过物流效率的提高、产品覆盖速度的提升和对产能的有效利用,更好地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