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讯网 行业新闻]8月20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4款官方打车软件,包括易达、摇摇、滴滴、移步四家打车软件都改姓“96106”,与出租汽车调度中心绑定服务,实行联合交互调派车辆。
相关部门透露,目前公布的只是首批官方打车软件,接下来还将陆续有企业获得运营许可。有IT行业人士认为:打车软件正在经历一场“国进民退”的游戏。
“转正”
7月1日,北京市交通委公布《北京出租汽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其中提到,目前市面上的打车软件可通过备案方式“转正”成为官方打车软件,不与官方平台合作的软件将被叫停。
紧接着,官方酝酿已久的“96106”打车软件上线,并严格规定了非官方软件不得收取电召费,官方打车软件可收取至少5元的电召费。
对于官方打车软件的收费行为,网友反应激烈。有人表示:难道不应该是官方的免费,商业化的收费吗?以往用打车软件本来是可以不收电召费的,现在“收编”后反而全收费,不符合老百姓的意愿。某关注打车软件市场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是政府的垄断行为”。
北京一家打车软件“打车小秘”运营总监胡绪雷向汽车商报记者介绍说,“非官方”的软件目前确实是不收取电召费,但是为了迎合政府的市场化管理,也在做相应的准备。
据胡透露,打车小秘将于第二批被纳入北京市统一电召平台。同时,胡绪雷并不认为政府存在垄断。
“出租车价格调整后,一些价格敏感者选择了其他交通方式。据我统计,用手机软件打车的人减少了20%。目前规定的5元电召费还没有上升到分利阶段,但打车软件的确需要盈利。相信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会有解决方案。”胡称,“政府垄断是一个伪命题。”
但法律界人士却不这么认为。
触犯《反垄断法》?
“北京反垄断律师”联盟发布消息称,北京出租车监管当局强行将手机电召服务运营商与出租车调度中心“96106”签署合作协议,绑定服务、联合调派属于违法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八条“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规定。
根据其解释,出租车服务属于垄断经营,但手机打车软件运营商的电召服务属于开放竞争的服务市场,监管部门利用行政权力强力捆绑手机打车软件与调度平台,限制了手机打车软件运营商之间的出租车电召服务市场的自由竞争。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晔教授7月末在中国竞争政策论坛上指出,在中国反垄断执法面临的第一项挑战就是行政垄断。今年3月份,发改委、信息产业部、中国联通公司三家联合围剿腾讯微信,已经上演过“逼迫民营企业收费”的闹剧。
目前,首批上线的4款官方打车软件已经上线,它们将顺利“垄断”原本百家争鸣的打车软件市场却并未有明确征兆。在不少司机、打车软件作者和软件用户看来,一场“好戏”正在上演。
垄而难断
“未来乘客不论通过手机APP还是通过96106呼叫中心进行车辆预订,数据请求都将首先上传至‘平台’,再由平台进行统一调度。” 首批4家官方打车软件之一摇摇招车CEO王炜建向媒体介绍称。还未加入统一电召平台的“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则表示:“数据资源提供给统一电招平台,品牌再绑到别的品牌上,我们就相当于给别人打工了。”
显然,是否接受“招安”对打车软件企业来说牵动的是核心利益——自己的品牌可能被溶解了。也有人并不那么悲观,打车小秘的胡绪雷就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官方打车软件是否符合大众市场需求,还得消费者说了算。
此前,本报记者体验官方打车软件上线遭遇尴尬:等待45分钟无车应召,下载软件体验不佳。
据了解,目前这4款官方打车软件仅在“安卓”系统手机上被纳入运行,然而在安卓手机上的应用商店以及电脑上的安卓市场和安智市场都没有这4款软件,只能通过手机登录96106北京出租汽车联合电召服务平台下载。
金建出租汽车公司的司机肖师傅表示,不少司机同行更偏向于未加入统一电召平台的其他手机软件,因为这些非官方叫车软件加价收益全部归司机,而接入平台后明确只有5元电召费的分利不明确。
易观智库分析师尹晶雪认为,监管机构直接插手软件具体功能,让商业化的想象空间变小。尹晶雪判断,打车软件企业有可能会采取“双版本模式”——北京的96106官方版本以及外地的现有版本。“互联网是共通的,实际上很难阻止北京用户下载外地版本”。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3-08-30 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 责编:王思
[V讯网 行业新闻]8月20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4款官方打车软件,包括易达、摇摇、滴滴、移步四家打车软件都改姓“96106”,与出租汽车调度中心绑定服务,实行联合交互调派车辆。
相关部门透露,目前公布的只是首批官方打车软件,接下来还将陆续有企业获得运营许可。有IT行业人士认为:打车软件正在经历一场“国进民退”的游戏。
“转正”
7月1日,北京市交通委公布《北京出租汽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其中提到,目前市面上的打车软件可通过备案方式“转正”成为官方打车软件,不与官方平台合作的软件将被叫停。
紧接着,官方酝酿已久的“96106”打车软件上线,并严格规定了非官方软件不得收取电召费,官方打车软件可收取至少5元的电召费。
对于官方打车软件的收费行为,网友反应激烈。有人表示:难道不应该是官方的免费,商业化的收费吗?以往用打车软件本来是可以不收电召费的,现在“收编”后反而全收费,不符合老百姓的意愿。某关注打车软件市场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是政府的垄断行为”。
北京一家打车软件“打车小秘”运营总监胡绪雷向汽车商报记者介绍说,“非官方”的软件目前确实是不收取电召费,但是为了迎合政府的市场化管理,也在做相应的准备。
据胡透露,打车小秘将于第二批被纳入北京市统一电召平台。同时,胡绪雷并不认为政府存在垄断。
“出租车价格调整后,一些价格敏感者选择了其他交通方式。据我统计,用手机软件打车的人减少了20%。目前规定的5元电召费还没有上升到分利阶段,但打车软件的确需要盈利。相信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会有解决方案。”胡称,“政府垄断是一个伪命题。”
但法律界人士却不这么认为。
触犯《反垄断法》?
“北京反垄断律师”联盟发布消息称,北京出租车监管当局强行将手机电召服务运营商与出租车调度中心“96106”签署合作协议,绑定服务、联合调派属于违法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八条“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规定。
根据其解释,出租车服务属于垄断经营,但手机打车软件运营商的电召服务属于开放竞争的服务市场,监管部门利用行政权力强力捆绑手机打车软件与调度平台,限制了手机打车软件运营商之间的出租车电召服务市场的自由竞争。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晔教授7月末在中国竞争政策论坛上指出,在中国反垄断执法面临的第一项挑战就是行政垄断。今年3月份,发改委、信息产业部、中国联通公司三家联合围剿腾讯微信,已经上演过“逼迫民营企业收费”的闹剧。
目前,首批上线的4款官方打车软件已经上线,它们将顺利“垄断”原本百家争鸣的打车软件市场却并未有明确征兆。在不少司机、打车软件作者和软件用户看来,一场“好戏”正在上演。
垄而难断
“未来乘客不论通过手机APP还是通过96106呼叫中心进行车辆预订,数据请求都将首先上传至‘平台’,再由平台进行统一调度。” 首批4家官方打车软件之一摇摇招车CEO王炜建向媒体介绍称。还未加入统一电召平台的“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则表示:“数据资源提供给统一电招平台,品牌再绑到别的品牌上,我们就相当于给别人打工了。”
显然,是否接受“招安”对打车软件企业来说牵动的是核心利益——自己的品牌可能被溶解了。也有人并不那么悲观,打车小秘的胡绪雷就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官方打车软件是否符合大众市场需求,还得消费者说了算。
此前,本报记者体验官方打车软件上线遭遇尴尬:等待45分钟无车应召,下载软件体验不佳。
据了解,目前这4款官方打车软件仅在“安卓”系统手机上被纳入运行,然而在安卓手机上的应用商店以及电脑上的安卓市场和安智市场都没有这4款软件,只能通过手机登录96106北京出租汽车联合电召服务平台下载。
金建出租汽车公司的司机肖师傅表示,不少司机同行更偏向于未加入统一电召平台的其他手机软件,因为这些非官方叫车软件加价收益全部归司机,而接入平台后明确只有5元电召费的分利不明确。
易观智库分析师尹晶雪认为,监管机构直接插手软件具体功能,让商业化的想象空间变小。尹晶雪判断,打车软件企业有可能会采取“双版本模式”——北京的96106官方版本以及外地的现有版本。“互联网是共通的,实际上很难阻止北京用户下载外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