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讯网 政策法规]酝酿已久的汽车有毒有害物质控制管理办法,有望于不久的将来面世。在8月28日举行的2013中国汽车回收利用国际论坛上,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介绍,该司正推动《汽车产品限制使用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办法》(简称《办法》)的制定,最快将于今年年内对外发布,公开征求意见。与之相配套的《<汽车产品限制使用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也在制定中。《办法》实施后,车用有害物质管控将纳入新车型式认证管理。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主遭遇车用有害物质超标,公众对车用材料环保安全性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然而,与国外先进的材料法规、标准相比,国内配套汽车材料法规、标准还很不健全。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质量保证部总监杨如松介绍,全球汽车申报物质清单(GADSL)中列出了禁限用类物质共45项,共包含1372种物质。随着技术的革新,禁用物质数量还在逐年递增,石棉、氯化氢类、多环芳烃、联苯胺及其盐类等均包含在内。
反观中国,汽车禁限用物质管理起步较晚,涉及物质种类较少,管控也不够严格。
今年上半年,多家车企产品被曝检测出环芳烃,这种呼吸、皮肤接触就能致癌的物质引发消费者普遍恐慌。目前,国内对多环芳烃在汽车上的应用尚无标准、法规限制,而欧美发达国家对多环芳烃的在汽车上的用量有严格规定。据悉,即将出台的《办法》以《汽车禁用物质要求》标准为依据,仅对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6种禁用物质用量做出要求,仍未涉及多环芳烃。这意味着,多环芳烃在我国汽车上的应用,仍不受限制。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汽车有害物质的管理仍相对宽松,毕竟我国汽车工业起步晚,不能要求一步迈太大,”杨如松说。
《办法》还对汽车可回收利用率做出了详细规定。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资源综合利用处副处长雷文透露,《办法》施行之日起,M1、N1类汽车新车型的可回收利用率要达到90%,其中可再用率不低于80%;《办法》施行两年后,M1、N1类汽车新车型的可回收利用率要达到95%,其中可再用率不低于85%;在产车型延迟3年达到上述目标。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3-08-29 出处:新浪汽车 [转载] 责编:王思
[V讯网 政策法规]酝酿已久的汽车有毒有害物质控制管理办法,有望于不久的将来面世。在8月28日举行的2013中国汽车回收利用国际论坛上,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介绍,该司正推动《汽车产品限制使用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办法》(简称《办法》)的制定,最快将于今年年内对外发布,公开征求意见。与之相配套的《<汽车产品限制使用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也在制定中。《办法》实施后,车用有害物质管控将纳入新车型式认证管理。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主遭遇车用有害物质超标,公众对车用材料环保安全性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然而,与国外先进的材料法规、标准相比,国内配套汽车材料法规、标准还很不健全。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质量保证部总监杨如松介绍,全球汽车申报物质清单(GADSL)中列出了禁限用类物质共45项,共包含1372种物质。随着技术的革新,禁用物质数量还在逐年递增,石棉、氯化氢类、多环芳烃、联苯胺及其盐类等均包含在内。
反观中国,汽车禁限用物质管理起步较晚,涉及物质种类较少,管控也不够严格。
今年上半年,多家车企产品被曝检测出环芳烃,这种呼吸、皮肤接触就能致癌的物质引发消费者普遍恐慌。目前,国内对多环芳烃在汽车上的应用尚无标准、法规限制,而欧美发达国家对多环芳烃的在汽车上的用量有严格规定。据悉,即将出台的《办法》以《汽车禁用物质要求》标准为依据,仅对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6种禁用物质用量做出要求,仍未涉及多环芳烃。这意味着,多环芳烃在我国汽车上的应用,仍不受限制。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汽车有害物质的管理仍相对宽松,毕竟我国汽车工业起步晚,不能要求一步迈太大,”杨如松说。
《办法》还对汽车可回收利用率做出了详细规定。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资源综合利用处副处长雷文透露,《办法》施行之日起,M1、N1类汽车新车型的可回收利用率要达到90%,其中可再用率不低于80%;《办法》施行两年后,M1、N1类汽车新车型的可回收利用率要达到95%,其中可再用率不低于85%;在产车型延迟3年达到上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