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牵手宁德时代组建“梦之队” 吉利加速新能源布局

2018-12-26 07:09出处:V讯网 [原创]责编:周燕妮

  过去几年,与宁德时代这个动力电池“独角兽”,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全球整车企业不在少数,宝马、大众、上汽、北汽、吉利和东风等都是行业内的“前哨兵”。如今,吉利也效仿上汽和广汽,将双方的合作定格在组建合资公司这个新起点。

1545614692399385.png

  12月20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子公司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资经营合同,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拟共同出资10亿元,其中宁德时代持股比例为51%,浙江吉润持股比例为49%,未来主要从事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研发和动力电池的生产、制造和销售。

  一个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供应商,一个是近几年扶摇直上的自主品牌车企,双方此次携手正是基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的大背景。

  2018年是新能源车增长动力从限购和补贴政策推动转向市场拉动的转型之年。从中汽协11月公布的统计数据看,目前国内乘用车市场上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上升至一个全新阶段。因而,虽然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在逐年退坡,但其销量依然处于快速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一线限购的城市。究其原因,除了政策拉动之外,销量上涨也与车企不断向该领域倾注资金和技术研发实力等密不可分。

  以宁德时代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为例,从吉利一方看,合资公司成立后将有助于其电气化车型核心部件的稳定供应。而从宁德时代一方来看,新能源企业补贴退坡叠加下游原材料上涨,上下挤压了利润空间,影响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与整车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后,不但能够保证动力电池的出货量,同时可摊薄工厂的建设成本。达成合作后,有助于双方优势互补,整合资源,提升规模效应,为新能源“后补贴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为什么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做出战略部署,并由此计划成立合资公司时,宁德时代成为了一个绕不过去“最佳选项”?

0NZD7vbNIKe.jpg

  这要从近几年宁德时代迅猛地“起势”说起。据了解,自2011年注册成立以来,宁德时代目前已具备了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完整的研发、制造能力,拥有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2015年~2017年,宁德时代电池系统销量分别为2.19GWh、6.8GWh和11.84GWh。根据GGII统计,公司动力电池系统销量连续三年在全球动力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前三,2017年销量更是排名全球第一。从另一组直观数字看,截止2017年年底,在工信部公布的12 批新能源车型目录共3200 余款车型中,搭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车型有500余款,占比约16%,是配套车型最多的动力电池厂商。

  得益于宁德时代在市场份额上占据的绝对优势,2017年5月,宁德时代就率先与上汽集团成立了两家合资企业: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和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前者注册资本达20亿元,上汽拟持股49%,宁德时代拟持股51%;后者注册资本3亿元,上汽拟持股51%,宁德时代持股49%。

  不过宁德时代与上汽的合作在当时并非首创,国外早有特斯拉与松下共同建立电池厂,通用新能源车型雪佛兰Bolt与韩国LG合作的范例在先。可以说,整车企业与动力电池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开展深度合作的模式,已经成为新能源行业未来发展的前沿趋势。

  有鉴于此,时隔一年后宁德时代的“朋友圈”再次扩大,这次纳入合作的分别是东风和广汽两家乘用车集团。具体来看,东风时代由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成立于2018年4月,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此外,宁德时代与广汽的合资则效仿了之前与上汽的合作,2018年7月双方共同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分别是广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和时代广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前者注册资本为1亿元,由广汽持股51%,宁德时代持股49%;后者注册资本10亿元,宁德时代持股51%,广汽集团持股49%。

  从时间上不难看出,宁德时代与车企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从上汽到东风、广汽,时间相隔一年多,而从广汽到吉利,时间则缩短为半年。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产能瓶颈,简单来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逐年铺展扩大,这个时候如果动力电池产能无法跟上,与之匹配,必然导致‘电池危机’,进而影响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度。”业内人士对动力电池重要性的一番论述,恰好也是吉利担忧的问题所在。

  2018年以来,吉利加快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谋篇布局,包括帝豪EV、350/450、博瑞GE、博瑞GE PHEV、帝豪GSe和领克01 PHEV等在内的多款新能源车陆续投放市场,且市场规模初见成效。在刚刚过去的11月,吉利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销量再次破万,实现环比31%的增长。与此同时,根据吉利汽车此前提出的“蓝色吉利行动” (新能源战略),到2020年吉利将有多达30款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上市,届时新能源车型占比可达90%以上。

  如此庞大的新能源产品序列,以及到2020年实现2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销目标,迫使吉利必须要做好相应地准备,这其中就包括解决动力电池的产能问题。

  作为汽车收益和盈利能力的关键一环,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近一半,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制造商而言,动力电池有着较强的技术壁垒,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立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绑定技术雄厚实力的第三方电池供应商。可以确定的是,在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后,吉利将优先获得电池供应,确保了后续电池产能。


责任编辑:周燕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V讯网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牵手宁德时代组建“梦之队” 吉利加速新能源布局

2018-12-26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周燕妮

  过去几年,与宁德时代这个动力电池“独角兽”,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全球整车企业不在少数,宝马、大众、上汽、北汽、吉利和东风等都是行业内的“前哨兵”。如今,吉利也效仿上汽和广汽,将双方的合作定格在组建合资公司这个新起点。

1545614692399385.png

  12月20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子公司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资经营合同,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拟共同出资10亿元,其中宁德时代持股比例为51%,浙江吉润持股比例为49%,未来主要从事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研发和动力电池的生产、制造和销售。

  一个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供应商,一个是近几年扶摇直上的自主品牌车企,双方此次携手正是基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的大背景。

  2018年是新能源车增长动力从限购和补贴政策推动转向市场拉动的转型之年。从中汽协11月公布的统计数据看,目前国内乘用车市场上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上升至一个全新阶段。因而,虽然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在逐年退坡,但其销量依然处于快速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一线限购的城市。究其原因,除了政策拉动之外,销量上涨也与车企不断向该领域倾注资金和技术研发实力等密不可分。

  以宁德时代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为例,从吉利一方看,合资公司成立后将有助于其电气化车型核心部件的稳定供应。而从宁德时代一方来看,新能源企业补贴退坡叠加下游原材料上涨,上下挤压了利润空间,影响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与整车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后,不但能够保证动力电池的出货量,同时可摊薄工厂的建设成本。达成合作后,有助于双方优势互补,整合资源,提升规模效应,为新能源“后补贴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为什么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做出战略部署,并由此计划成立合资公司时,宁德时代成为了一个绕不过去“最佳选项”?

0NZD7vbNIKe.jpg

  这要从近几年宁德时代迅猛地“起势”说起。据了解,自2011年注册成立以来,宁德时代目前已具备了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完整的研发、制造能力,拥有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2015年~2017年,宁德时代电池系统销量分别为2.19GWh、6.8GWh和11.84GWh。根据GGII统计,公司动力电池系统销量连续三年在全球动力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前三,2017年销量更是排名全球第一。从另一组直观数字看,截止2017年年底,在工信部公布的12 批新能源车型目录共3200 余款车型中,搭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车型有500余款,占比约16%,是配套车型最多的动力电池厂商。

  得益于宁德时代在市场份额上占据的绝对优势,2017年5月,宁德时代就率先与上汽集团成立了两家合资企业: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和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前者注册资本达20亿元,上汽拟持股49%,宁德时代拟持股51%;后者注册资本3亿元,上汽拟持股51%,宁德时代持股49%。

  不过宁德时代与上汽的合作在当时并非首创,国外早有特斯拉与松下共同建立电池厂,通用新能源车型雪佛兰Bolt与韩国LG合作的范例在先。可以说,整车企业与动力电池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开展深度合作的模式,已经成为新能源行业未来发展的前沿趋势。

  有鉴于此,时隔一年后宁德时代的“朋友圈”再次扩大,这次纳入合作的分别是东风和广汽两家乘用车集团。具体来看,东风时代由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成立于2018年4月,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此外,宁德时代与广汽的合资则效仿了之前与上汽的合作,2018年7月双方共同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分别是广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和时代广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前者注册资本为1亿元,由广汽持股51%,宁德时代持股49%;后者注册资本10亿元,宁德时代持股51%,广汽集团持股49%。

  从时间上不难看出,宁德时代与车企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从上汽到东风、广汽,时间相隔一年多,而从广汽到吉利,时间则缩短为半年。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产能瓶颈,简单来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逐年铺展扩大,这个时候如果动力电池产能无法跟上,与之匹配,必然导致‘电池危机’,进而影响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度。”业内人士对动力电池重要性的一番论述,恰好也是吉利担忧的问题所在。

  2018年以来,吉利加快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谋篇布局,包括帝豪EV、350/450、博瑞GE、博瑞GE PHEV、帝豪GSe和领克01 PHEV等在内的多款新能源车陆续投放市场,且市场规模初见成效。在刚刚过去的11月,吉利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销量再次破万,实现环比31%的增长。与此同时,根据吉利汽车此前提出的“蓝色吉利行动” (新能源战略),到2020年吉利将有多达30款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上市,届时新能源车型占比可达90%以上。

  如此庞大的新能源产品序列,以及到2020年实现2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销目标,迫使吉利必须要做好相应地准备,这其中就包括解决动力电池的产能问题。

  作为汽车收益和盈利能力的关键一环,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近一半,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制造商而言,动力电池有着较强的技术壁垒,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立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绑定技术雄厚实力的第三方电池供应商。可以确定的是,在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后,吉利将优先获得电池供应,确保了后续电池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