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由寰球汽车、汽车商报、V讯网、汽车预言家联合主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研讨会在京举办。
在分论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做了精彩演讲,在主旨演讲中,侯云春认为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高标准、严监管、宽进出的管理办法。此外也分享了新能源汽车需要供需两端发力,两手并用,推动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
在现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吴迎秋、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一品汽车创始人周树远进行了沟通交流,以下是详细内容:
吴迎秋:刚才侯主任把前面几位姚总和杨院士讲的意见非常一致。我一直在想侯主任讲的两头要管,两手要抓。这确实是两个点。
我刚才在听的过程中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因为今天的会题是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研讨。首先肯定是存在问题的。过去这两年当中新能源汽车发展出现了问题。我们首先要判断的是这些问题是什么?
今天我们可能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管理部门,现在正在执行管理的部门这些同志们看的角度可能是不一样的。或者有些可能就是他坐这个位置上看不到,我觉得今天讲得恰恰是在这个方面给了很大的体会。
我听完大家的发言,我感觉就是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一个忽略了,就是原因在哪里?这个原因可能是管理本身带来的。
这也就是说我们可能有些管理部门看不到的或者不愿意去深入思考的问题。前面的包括姚总他们在讲,我们中国企业的产业管理,特别是汽车行业,我说我见证了30年的从业经历,一直摆脱不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确确实实新能源汽车这次出现的问题,再次说明了这一点。汽车行业管理一直是备受行业各界的议论,焦点。最重要的是刚才侯主任讲的叫两头发力,两手要抓。就是两手出了问题。姚总讲别让有形的手把无形的手管了,现在的问题可能出现的是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匹配出现了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新能源汽车的管理时间不长。它提的一些具体的要求,不可为不细,非常细,非常具体。比如说关于骗补,刚才杨院士讲到了这样一种补贴的管理办法,本身就导致了很多有私心或不法人士钻空子,不出问题才怪。
我们再退回来讲到了电耗问题。我们搞新能源车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是节能减排,而不是说加长里程。刚才杨院士讲到他反对推崇特斯拉或者照特斯拉的方向做,这样一个长里程,但是加大了排放压力的现象,我也同意。我们应更多的从节能减排的方面考虑。吨百公里电耗的事情就不会出现。分母越大,分子越小,基数越小。对于小车节能减排本身好的车就不合理。而且这种导向对整个国家的大政方针是相违背的。我们为什么要增收大排量车?我们中国的市场大排量盛行,SUV盛行。这是我们值得去思考和引导的。政府应该加以引导,在节能减排的问题上导向本身就可能存在着问题。所以如果说传说当中的吨百公里油耗这个事是真的,我倒觉得真的要重新认真思考。
第二个就是说汽车行业的管理,就是因为我们过去的管理管得太细,管得变化太大。所以造成汽车产业汽车企业很多的时候,无从干起。刚才主任也在讲这个事,你得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计划表,告诉你什么时候干。因为汽车行业的特殊性,包括新能源汽车是一样的。
过去这些指标,这些性能指标和要求是国家制定的,也是通过管理办法来的,突然之间政策变了,这种朝令夕改,企业是受不了了。更何况我讲的第三个感慨,我说我们现在国务院中央有关领导,天天在讲管理,政府部门的精兵简政问题。我们现在做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复杂,如何做精兵简政?我们开这个会必须要开,不得不开。我们如果不把这种声音,把这种担忧讲出去,传递出去,如果说我们这个产业新能源汽车管理在接下来的修改的办法出来,那是一个笑话,那是一次行业的倒退。今天是移动互联时代,是讲究轻资产、高效率、低成本的年代。如果按照现在传说当中的思维改下去,绝对是重资产,低效率,高成本。把中国新能源的产业搞死。所以我有感而发。
特别是当着主任和院士的面说得有点大。
主持人:吴老师刚才提到了特斯拉,这可能是很多人提到电动车都会提到的。我请教一下杨院士,里程长不一定是衡量新能源汽车的好标准,反倒是不利的标准。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制定,包括市场的实践者,大家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标杆就是特斯拉,从您的专业角度或从业经历讲,是不是应该做特斯拉的车?特斯拉是不是电动车的范例,值得大家追捧的产品?
杨裕生:电动车出来之前对比亚迪的E6,我已经提过不少看法。在不同的场合应该说是批评过。这个车大家可能知道它690几公斤的电池,每百公里的耗电是19.度。可以说是背着一个大的饭袋去跑马拉松。这是不合算的,是耗能的。特斯拉出来之后我感到更奇怪,我在好多场合也讲过。我们的工信部长、科技部长在接见他们的CEO,把特斯拉捧上去,这是很错误的做法。我们中国有几个汽车企业的老总受过这样的接待?
特斯拉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技术集成得比较好。实际上它的东西并不很高档,它的耗电量很高,它的电池按照最关键的技术,它的电池是松下的电池,不是他自己的。它的电动机质量也不是很高,能量效率也并不很高。那么,就这样一个车子受到那样的追捧,我认为有点崇洋媚外的思想在作怪。
如果大家都去做特斯拉,都为富人去服务,我们这个电动车真是要走死路。他一辆车卖几十万,到中国来价格也很高。什么人买得起?
所以我说我们中国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中国推动电动汽车的市场发展,不是走特斯拉的路,而是要走适合中国市场、中国的民众所能够接受的汽车。按照毛主席过去讲的,要有群众观念。不是味少数富人服务。
我希望我们媒体也能够来正视这个问题,不能靠特斯拉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
主持人:杨院士把我们对电动车的认识梳理了一下。您作为新媒体中国汽车新媒体的代表,消费者包括厂商,您觉得新一代汽车消费者中,大家认为新能源汽车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或者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对于新能源的政策有什么渴望?
周树远:我不说建议了。我说说自己的想法。一个是政策,一个是企业。政策这块我一直想说一句话,就是中国的汽车市场的发展有序性,被我们的政策无序性打得粉碎。2004年有个汽车品牌管理办法,那个时候刚刚出来。就是要改变脏乱差的局面。但是有一条让外资企业扯了大旗,把行业垄断了。但是现在反垄断不是那么容易反的。
再说到新能源汽车也是这样,我们鼓励燃料车。后来包括长安、东风很多所谓的燃油车全封库,没有任何用途了。我感觉像当时杨院士说我们的政策出台之前缺乏一定得论证。我的建议是多一些论证,少一些独断。
我也不觉得特斯拉是个好车,特斯拉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反过来看看红旗身上多少零部件是自己产的?红旗宣称自己百分之百的知识产权,但是又如何?新能源车上也需要传统上上的创新意识。这种创新不仅仅在技术上,也可以在商业模式,也可以在模块化管理,开发的前期的一些程序上。但是这个创新我是觉得还远远不够。
杨裕生:关于补贴的问题,补贴有必要,但是过高的补贴是有害的。现在补贴要退坡,去年四部委讲的十三五期间从明年开始每两年减少20%,是这样一个退坡办法,是逐渐退。我觉得这样的退是一种办法,但是退的速度还不够。我这里把数据给大家说一说。
在电动汽车开始补贴的时候,1瓦时的动力电池卖8块钱。有一些可能卖到6-7块。到现在为止动力电池1瓦时2块2。我们电动汽车贵就贵在电池上。既然电池占到三分之一左右甚至不到,为什么补贴不能降呢?
所以补贴要根据补贴的对象,补贴什么东西,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电池贵,电池价格降下来,补贴就应该及时降。否则的话,就造成很多弊端,就是刚才我分析的很多弊端。
我们媒体要反应群众的呼声,也要反应汽车企业的呼声。我觉得我们也要有所分辨。当补贴高的时候,他们躺在那里吃肉的时候,肯定是不会有反对的呼声。现在要稍微收紧一点,各种呼声就出来了。如果我们马上跟着他们那样一个呼声去说,收得太快了,降得太多了,补贴减得太快了,我说就值得推敲。快或慢的标准是什么?把电池的价格来做比较,现在的补贴必须要降。这是我对补贴的看法,或对媒体反映一些意见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谢谢大家
主持人:杨院士提到了补贴,其实我们在座的媒体最近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骗补。那么吴老师从您从业的媒体角度来说,新能源汽车骗补在外界的眼中是集体。但似乎是个误区,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发现90多家,其中只报了5家,其他的都没有报,大家觉得新能源汽车仿佛出现了像牛奶出现了三鹿,其他牛奶都不能喝的那种舆论。您觉得骗补的重灾区在哪儿?
吴迎秋:前面的几家骗补的企业要严惩。但是不是因为他一家违法,而把整个的新能源汽车这水都倒了。
杨院士讲得我很有感慨。他认为补贴的太高,3900亿。第二个大车的补贴太高,甚至高于了成本,1块钱。所以在这样的所谓的管理下,某种程度上诱发了犯罪行为。这是管理的缺失带来的,我不能说完全是它。
侯云春:骗补被骗有责任。
杨裕生:但是也不能各打50板。政策有问题是政府要来反映的。
侯云春:你是主观故意。被骗的是误以为管理的疏忽。
吴迎秋:这里出台一个很有意思的,刚才院士说一定要呼吁退坡,要呼吁加快退坡。我接触的企业有不少不需要补贴,那好啊,让他们去活嘛。
侯云春:前提是大家都不要补贴,我就有竞争力。我不要补贴,他有补贴,那就是不平等竞争。
吴迎秋:特别是前面姚总讲的一句话我很体会,说你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到企业生死的一些管理,你真是要慎之又慎。管人家行业,不要管企业。现在是行业、企业一块管。与前生男生女都管是如出一辙。
我们退回去了,这个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我不知道主任您怎么看?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可能侯主任从多年的调研经历也好,包括在国务院发展衷心的高度,有很多想说的。可能说大家认为企业和市场的平衡度,侯主任有更高的观点。我们最后有请侯主任做一个总结式的发言。
侯云春:总结谈不上,杨院士在做报告很充分,很简捷很系统。刚才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我们现在的地球不是我们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而是我们从下一代人那里借来的。我们只有比上一代人为下一代留下更多更好的东西的义务,没有说给他们留下更多麻烦和问题、包括污染的权利。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怎么样节能,怎么样有利环保,怎么样有利于大家的出行和使用方便,就怎么发展。我觉得在这儿其他的对生产企业,政府部门,讲了很多。很多媒体在这儿,我觉得大家应该也向消费者、向社会发出呼吁,观念要转变。低耗能的应受到社会尊重,欧洲豪华车加油不敢开出去,到自己庄园开可以,开到外面大路上跑大家对你投来鄙视的眼光,你占用道路资源,消耗能源带来了污染。让大家都能转变观念,像微型的电动汽车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代步上下班买东西绝对是可以的。应该让节能环保、低消耗受到大家的尊重。而不是说开出去让大家笑话。
有可能的话,每个人发一部分的碳排放票,谁用得少谁就节省了社会的资源。别人想多用的话,你可以在市场上销售。
总之社会上提倡一种观念,这样一种习惯,一种时尚。这样的话我们的微型车,新能源车才能够发展起来。而不是说就算是新能源车也追求豪华车。观念不转变,生产者是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走的。你怎么投票他怎么生产,所以我说的两端发力包括需求端。谢谢。
主持人:感谢四位老师,感谢各位媒体在白忙之中共同探讨未来得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感谢大家,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各位。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6-09-22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田大鹏
9月21日,由寰球汽车、汽车商报、V讯网、汽车预言家联合主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研讨会在京举办。
在分论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做了精彩演讲,在主旨演讲中,侯云春认为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高标准、严监管、宽进出的管理办法。此外也分享了新能源汽车需要供需两端发力,两手并用,推动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
在现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吴迎秋、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一品汽车创始人周树远进行了沟通交流,以下是详细内容:
吴迎秋:刚才侯主任把前面几位姚总和杨院士讲的意见非常一致。我一直在想侯主任讲的两头要管,两手要抓。这确实是两个点。
我刚才在听的过程中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因为今天的会题是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研讨。首先肯定是存在问题的。过去这两年当中新能源汽车发展出现了问题。我们首先要判断的是这些问题是什么?
今天我们可能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管理部门,现在正在执行管理的部门这些同志们看的角度可能是不一样的。或者有些可能就是他坐这个位置上看不到,我觉得今天讲得恰恰是在这个方面给了很大的体会。
我听完大家的发言,我感觉就是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一个忽略了,就是原因在哪里?这个原因可能是管理本身带来的。
这也就是说我们可能有些管理部门看不到的或者不愿意去深入思考的问题。前面的包括姚总他们在讲,我们中国企业的产业管理,特别是汽车行业,我说我见证了30年的从业经历,一直摆脱不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确确实实新能源汽车这次出现的问题,再次说明了这一点。汽车行业管理一直是备受行业各界的议论,焦点。最重要的是刚才侯主任讲的叫两头发力,两手要抓。就是两手出了问题。姚总讲别让有形的手把无形的手管了,现在的问题可能出现的是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匹配出现了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新能源汽车的管理时间不长。它提的一些具体的要求,不可为不细,非常细,非常具体。比如说关于骗补,刚才杨院士讲到了这样一种补贴的管理办法,本身就导致了很多有私心或不法人士钻空子,不出问题才怪。
我们再退回来讲到了电耗问题。我们搞新能源车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是节能减排,而不是说加长里程。刚才杨院士讲到他反对推崇特斯拉或者照特斯拉的方向做,这样一个长里程,但是加大了排放压力的现象,我也同意。我们应更多的从节能减排的方面考虑。吨百公里电耗的事情就不会出现。分母越大,分子越小,基数越小。对于小车节能减排本身好的车就不合理。而且这种导向对整个国家的大政方针是相违背的。我们为什么要增收大排量车?我们中国的市场大排量盛行,SUV盛行。这是我们值得去思考和引导的。政府应该加以引导,在节能减排的问题上导向本身就可能存在着问题。所以如果说传说当中的吨百公里油耗这个事是真的,我倒觉得真的要重新认真思考。
第二个就是说汽车行业的管理,就是因为我们过去的管理管得太细,管得变化太大。所以造成汽车产业汽车企业很多的时候,无从干起。刚才主任也在讲这个事,你得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计划表,告诉你什么时候干。因为汽车行业的特殊性,包括新能源汽车是一样的。
过去这些指标,这些性能指标和要求是国家制定的,也是通过管理办法来的,突然之间政策变了,这种朝令夕改,企业是受不了了。更何况我讲的第三个感慨,我说我们现在国务院中央有关领导,天天在讲管理,政府部门的精兵简政问题。我们现在做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复杂,如何做精兵简政?我们开这个会必须要开,不得不开。我们如果不把这种声音,把这种担忧讲出去,传递出去,如果说我们这个产业新能源汽车管理在接下来的修改的办法出来,那是一个笑话,那是一次行业的倒退。今天是移动互联时代,是讲究轻资产、高效率、低成本的年代。如果按照现在传说当中的思维改下去,绝对是重资产,低效率,高成本。把中国新能源的产业搞死。所以我有感而发。
特别是当着主任和院士的面说得有点大。
主持人:吴老师刚才提到了特斯拉,这可能是很多人提到电动车都会提到的。我请教一下杨院士,里程长不一定是衡量新能源汽车的好标准,反倒是不利的标准。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制定,包括市场的实践者,大家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标杆就是特斯拉,从您的专业角度或从业经历讲,是不是应该做特斯拉的车?特斯拉是不是电动车的范例,值得大家追捧的产品?
杨裕生:电动车出来之前对比亚迪的E6,我已经提过不少看法。在不同的场合应该说是批评过。这个车大家可能知道它690几公斤的电池,每百公里的耗电是19.度。可以说是背着一个大的饭袋去跑马拉松。这是不合算的,是耗能的。特斯拉出来之后我感到更奇怪,我在好多场合也讲过。我们的工信部长、科技部长在接见他们的CEO,把特斯拉捧上去,这是很错误的做法。我们中国有几个汽车企业的老总受过这样的接待?
特斯拉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技术集成得比较好。实际上它的东西并不很高档,它的耗电量很高,它的电池按照最关键的技术,它的电池是松下的电池,不是他自己的。它的电动机质量也不是很高,能量效率也并不很高。那么,就这样一个车子受到那样的追捧,我认为有点崇洋媚外的思想在作怪。
如果大家都去做特斯拉,都为富人去服务,我们这个电动车真是要走死路。他一辆车卖几十万,到中国来价格也很高。什么人买得起?
所以我说我们中国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中国推动电动汽车的市场发展,不是走特斯拉的路,而是要走适合中国市场、中国的民众所能够接受的汽车。按照毛主席过去讲的,要有群众观念。不是味少数富人服务。
我希望我们媒体也能够来正视这个问题,不能靠特斯拉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
主持人:杨院士把我们对电动车的认识梳理了一下。您作为新媒体中国汽车新媒体的代表,消费者包括厂商,您觉得新一代汽车消费者中,大家认为新能源汽车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或者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对于新能源的政策有什么渴望?
周树远:我不说建议了。我说说自己的想法。一个是政策,一个是企业。政策这块我一直想说一句话,就是中国的汽车市场的发展有序性,被我们的政策无序性打得粉碎。2004年有个汽车品牌管理办法,那个时候刚刚出来。就是要改变脏乱差的局面。但是有一条让外资企业扯了大旗,把行业垄断了。但是现在反垄断不是那么容易反的。
再说到新能源汽车也是这样,我们鼓励燃料车。后来包括长安、东风很多所谓的燃油车全封库,没有任何用途了。我感觉像当时杨院士说我们的政策出台之前缺乏一定得论证。我的建议是多一些论证,少一些独断。
我也不觉得特斯拉是个好车,特斯拉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反过来看看红旗身上多少零部件是自己产的?红旗宣称自己百分之百的知识产权,但是又如何?新能源车上也需要传统上上的创新意识。这种创新不仅仅在技术上,也可以在商业模式,也可以在模块化管理,开发的前期的一些程序上。但是这个创新我是觉得还远远不够。
杨裕生:关于补贴的问题,补贴有必要,但是过高的补贴是有害的。现在补贴要退坡,去年四部委讲的十三五期间从明年开始每两年减少20%,是这样一个退坡办法,是逐渐退。我觉得这样的退是一种办法,但是退的速度还不够。我这里把数据给大家说一说。
在电动汽车开始补贴的时候,1瓦时的动力电池卖8块钱。有一些可能卖到6-7块。到现在为止动力电池1瓦时2块2。我们电动汽车贵就贵在电池上。既然电池占到三分之一左右甚至不到,为什么补贴不能降呢?
所以补贴要根据补贴的对象,补贴什么东西,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电池贵,电池价格降下来,补贴就应该及时降。否则的话,就造成很多弊端,就是刚才我分析的很多弊端。
我们媒体要反应群众的呼声,也要反应汽车企业的呼声。我觉得我们也要有所分辨。当补贴高的时候,他们躺在那里吃肉的时候,肯定是不会有反对的呼声。现在要稍微收紧一点,各种呼声就出来了。如果我们马上跟着他们那样一个呼声去说,收得太快了,降得太多了,补贴减得太快了,我说就值得推敲。快或慢的标准是什么?把电池的价格来做比较,现在的补贴必须要降。这是我对补贴的看法,或对媒体反映一些意见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谢谢大家
主持人:杨院士提到了补贴,其实我们在座的媒体最近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骗补。那么吴老师从您从业的媒体角度来说,新能源汽车骗补在外界的眼中是集体。但似乎是个误区,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发现90多家,其中只报了5家,其他的都没有报,大家觉得新能源汽车仿佛出现了像牛奶出现了三鹿,其他牛奶都不能喝的那种舆论。您觉得骗补的重灾区在哪儿?
吴迎秋:前面的几家骗补的企业要严惩。但是不是因为他一家违法,而把整个的新能源汽车这水都倒了。
杨院士讲得我很有感慨。他认为补贴的太高,3900亿。第二个大车的补贴太高,甚至高于了成本,1块钱。所以在这样的所谓的管理下,某种程度上诱发了犯罪行为。这是管理的缺失带来的,我不能说完全是它。
侯云春:骗补被骗有责任。
杨裕生:但是也不能各打50板。政策有问题是政府要来反映的。
侯云春:你是主观故意。被骗的是误以为管理的疏忽。
吴迎秋:这里出台一个很有意思的,刚才院士说一定要呼吁退坡,要呼吁加快退坡。我接触的企业有不少不需要补贴,那好啊,让他们去活嘛。
侯云春:前提是大家都不要补贴,我就有竞争力。我不要补贴,他有补贴,那就是不平等竞争。
吴迎秋:特别是前面姚总讲的一句话我很体会,说你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到企业生死的一些管理,你真是要慎之又慎。管人家行业,不要管企业。现在是行业、企业一块管。与前生男生女都管是如出一辙。
我们退回去了,这个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我不知道主任您怎么看?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可能侯主任从多年的调研经历也好,包括在国务院发展衷心的高度,有很多想说的。可能说大家认为企业和市场的平衡度,侯主任有更高的观点。我们最后有请侯主任做一个总结式的发言。
侯云春:总结谈不上,杨院士在做报告很充分,很简捷很系统。刚才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我们现在的地球不是我们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而是我们从下一代人那里借来的。我们只有比上一代人为下一代留下更多更好的东西的义务,没有说给他们留下更多麻烦和问题、包括污染的权利。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怎么样节能,怎么样有利环保,怎么样有利于大家的出行和使用方便,就怎么发展。我觉得在这儿其他的对生产企业,政府部门,讲了很多。很多媒体在这儿,我觉得大家应该也向消费者、向社会发出呼吁,观念要转变。低耗能的应受到社会尊重,欧洲豪华车加油不敢开出去,到自己庄园开可以,开到外面大路上跑大家对你投来鄙视的眼光,你占用道路资源,消耗能源带来了污染。让大家都能转变观念,像微型的电动汽车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代步上下班买东西绝对是可以的。应该让节能环保、低消耗受到大家的尊重。而不是说开出去让大家笑话。
有可能的话,每个人发一部分的碳排放票,谁用得少谁就节省了社会的资源。别人想多用的话,你可以在市场上销售。
总之社会上提倡一种观念,这样一种习惯,一种时尚。这样的话我们的微型车,新能源车才能够发展起来。而不是说就算是新能源车也追求豪华车。观念不转变,生产者是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走的。你怎么投票他怎么生产,所以我说的两端发力包括需求端。谢谢。
主持人:感谢四位老师,感谢各位媒体在白忙之中共同探讨未来得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感谢大家,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