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由寰球汽车、汽车商报、V讯网、汽车预言家联合主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研讨会在京举办。
在论坛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向大家做了精彩演讲,在主旨演讲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表示,新能源汽车需要采取补贴+积分制的方式,一方面补贴有退坡机制,一方面通过积分制对企业有约束。现在征求意见的碳配额模式与积分制本质相同。
在他演讲会场,来自华夏时报编委赵云、21世纪经济报道汽车版主编何芳和车瞳肖波进行了沟通交流
赵云:根据杨院士的PPT讲座,真的满满干货。所以我觉得光消化杨院士的东西就够我们领会的。但是刚才在杨院士讲之前,他说一个话,说跟政府官员沟通交流的时候,经常开完会就走了。杨院士总觉得是单方面的交流。我说杨院士要相信我们今天坐在这儿的媒体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媒体的作用和力量在于报的事情让更多的大众或政府机关知道、了解这个事情。所以您要做的是这些东西尽管说,剩下的交给媒体。有可能今天的会议就是改变中国新能源汽车一个转折点。所以我谈这么一个认识。其他的后面我们具体来交流。
杨裕生:如果真是像你说的这样那是太好了。我拭目以待。
赵云:我们各尽其职,如果您不去说,我们不写报道,永远不会有人知道这个事情。我们尽管去做,至于效果如何,我们等着看。
主持人:好,那么何老师。
何芳:我带着问题和杨院士交流,我刚才特别仔细听了报告,其中有一个问题骗补的事出来了之后,业内一片哗然,现在很关键的问题是碳配额、积分制如何落地。刚才您谈了加州的模式可能跟中国不能完全的复制,在发改委碳配额管理办法出来之后,汽车行业内也引起了一些讨论,主要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是在这之前汽车企业已经受到了工信部的管理办法,企业平均油耗的约束,在于排放和新能源的方面。所以现在大家比较关心的是未来发改委推行的和工信部推行的是不同的平台和一个平台管理?如果一个平台进行管理,很多大集团的企业是比较愿意的。但是,可能会对纯电动车新创的车企带来一个影响,对他们的补充力度和支持力度不会这么大。但是在单独的平台上管理,那传统汽车企业他们又会面临双重的压力。一个是工信部的油耗,另一个就是碳交易,您觉得哪个最好?
杨裕生:工信部是油耗不断下降,而碳排放有一个对比的标准。这个对比的标准就是燃油车的实际燃油的情况。如果燃油量下降的话,碳配额的标准要提高。所以这两个是一致的。我注意到我刚才的一个建议里面,第四条就是希望工信部和发改委能统一一致,不要各唱各的调。我已经感到有这个问题,我都想干事情,积极性都挺高,但是还是应该拿出一个统一的观点和办法出来为好。
肖波:杨院士,今天听到您讲的确实给我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在您的第一个观点上。因为我看您重点说的是对低速电动车。低速电动车的问题我们长期追过,但实际上在低速电动车一直有一个争议。有人质疑他的安全,工艺比较简单,会不会造成一些环保问题?很少有支持低速电动车的,而且是不主张提倡的,您觉得低速电动车未来如何发展?
杨裕生:我今天整个的报告里面关于低速电动车就是最后那么几行。95%以上讲的内容,跟低速电动车没有关系,所以重点不在低速电动车。这是第一点我要说的。
第二个低速电动车安全的问题,我到山东考察过多次。因为,国家没有定标准,低速电动车企业生产的因素很多,但是最近两年山东省进行了整顿之后,只有十几家是鼓励生产的。其他的相当一部分已经关掉了。所以现在生产的低速电动车应该是说他的性能是能够保证安全的。
过去所谓不安全是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有一部分的车厂生产的车子不规范。第二个是不要求驾驶的人员考驾照。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所以我的观点是低速电动车驾驶员要考驾照,要学交通规则。它的可以和现在的驾驶本不一样,但是要有本。这样管理起来低速电动车的安全性就可以保证。应该是车子的速度越高越不安全,不会车子速度越低越不安全,这是违反常识的。所以说低速电动车不安全,这个说法是不可信的。
主持人:三位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赵云:刚才杨院士有一个PPT讲到企业必须改变的几个习惯。高配制的高利润的电动车要比汽油车利润高,有这么一些习惯要改变。但是我觉得企业是一个市场的企业,必然要追求利润。我们希望企业有企业的道德和良心操守主动遵守规则,但是更多的恰恰是我们需要用政策、法规去规范它的。既然政策有漏洞,那我就追求高利润。车配置太低了,是节能减排了,我觉得开出去不好看,市场上的销售未必好。更多的在于政策的引导,政策定成什么样,企业才会去遵循。您觉得是这样吗?
杨裕生:这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在过去有高补贴条件之下,汽车企业它如何安排企业的汽车生产。另外一个是在补贴不断退坡直到没有补贴情况下,企业应该如何安排企业的生产问题。
我觉得过去在高补贴的情况下,由于不完善的政策,甚至是错误的政策误导了方向,所以现在必须要改变。由过高的补贴所形成的一些习惯,必须要改掉。在今后要向市场化,也就是说你生产出来的车子要卖得出去,要有市场。也就是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你把车子的价定得很高,那肯定人家不接受。所以,这是两个问题。所以我在市场化过程当中,汽车企业要把在高补贴条件之下养成的这些习惯或者习惯性的一些观点,必须要改变掉。要按照市场的规律,按照市场的要求,来安排汽车的生产和方向。
主持人:好,感谢各位。谢谢大家。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6-09-22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田大鹏
9月21日,由寰球汽车、汽车商报、V讯网、汽车预言家联合主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研讨会在京举办。
在论坛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向大家做了精彩演讲,在主旨演讲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表示,新能源汽车需要采取补贴+积分制的方式,一方面补贴有退坡机制,一方面通过积分制对企业有约束。现在征求意见的碳配额模式与积分制本质相同。
在他演讲会场,来自华夏时报编委赵云、21世纪经济报道汽车版主编何芳和车瞳肖波进行了沟通交流
赵云:根据杨院士的PPT讲座,真的满满干货。所以我觉得光消化杨院士的东西就够我们领会的。但是刚才在杨院士讲之前,他说一个话,说跟政府官员沟通交流的时候,经常开完会就走了。杨院士总觉得是单方面的交流。我说杨院士要相信我们今天坐在这儿的媒体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媒体的作用和力量在于报的事情让更多的大众或政府机关知道、了解这个事情。所以您要做的是这些东西尽管说,剩下的交给媒体。有可能今天的会议就是改变中国新能源汽车一个转折点。所以我谈这么一个认识。其他的后面我们具体来交流。
杨裕生:如果真是像你说的这样那是太好了。我拭目以待。
赵云:我们各尽其职,如果您不去说,我们不写报道,永远不会有人知道这个事情。我们尽管去做,至于效果如何,我们等着看。
主持人:好,那么何老师。
何芳:我带着问题和杨院士交流,我刚才特别仔细听了报告,其中有一个问题骗补的事出来了之后,业内一片哗然,现在很关键的问题是碳配额、积分制如何落地。刚才您谈了加州的模式可能跟中国不能完全的复制,在发改委碳配额管理办法出来之后,汽车行业内也引起了一些讨论,主要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是在这之前汽车企业已经受到了工信部的管理办法,企业平均油耗的约束,在于排放和新能源的方面。所以现在大家比较关心的是未来发改委推行的和工信部推行的是不同的平台和一个平台管理?如果一个平台进行管理,很多大集团的企业是比较愿意的。但是,可能会对纯电动车新创的车企带来一个影响,对他们的补充力度和支持力度不会这么大。但是在单独的平台上管理,那传统汽车企业他们又会面临双重的压力。一个是工信部的油耗,另一个就是碳交易,您觉得哪个最好?
杨裕生:工信部是油耗不断下降,而碳排放有一个对比的标准。这个对比的标准就是燃油车的实际燃油的情况。如果燃油量下降的话,碳配额的标准要提高。所以这两个是一致的。我注意到我刚才的一个建议里面,第四条就是希望工信部和发改委能统一一致,不要各唱各的调。我已经感到有这个问题,我都想干事情,积极性都挺高,但是还是应该拿出一个统一的观点和办法出来为好。
肖波:杨院士,今天听到您讲的确实给我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在您的第一个观点上。因为我看您重点说的是对低速电动车。低速电动车的问题我们长期追过,但实际上在低速电动车一直有一个争议。有人质疑他的安全,工艺比较简单,会不会造成一些环保问题?很少有支持低速电动车的,而且是不主张提倡的,您觉得低速电动车未来如何发展?
杨裕生:我今天整个的报告里面关于低速电动车就是最后那么几行。95%以上讲的内容,跟低速电动车没有关系,所以重点不在低速电动车。这是第一点我要说的。
第二个低速电动车安全的问题,我到山东考察过多次。因为,国家没有定标准,低速电动车企业生产的因素很多,但是最近两年山东省进行了整顿之后,只有十几家是鼓励生产的。其他的相当一部分已经关掉了。所以现在生产的低速电动车应该是说他的性能是能够保证安全的。
过去所谓不安全是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有一部分的车厂生产的车子不规范。第二个是不要求驾驶的人员考驾照。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所以我的观点是低速电动车驾驶员要考驾照,要学交通规则。它的可以和现在的驾驶本不一样,但是要有本。这样管理起来低速电动车的安全性就可以保证。应该是车子的速度越高越不安全,不会车子速度越低越不安全,这是违反常识的。所以说低速电动车不安全,这个说法是不可信的。
主持人:三位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赵云:刚才杨院士有一个PPT讲到企业必须改变的几个习惯。高配制的高利润的电动车要比汽油车利润高,有这么一些习惯要改变。但是我觉得企业是一个市场的企业,必然要追求利润。我们希望企业有企业的道德和良心操守主动遵守规则,但是更多的恰恰是我们需要用政策、法规去规范它的。既然政策有漏洞,那我就追求高利润。车配置太低了,是节能减排了,我觉得开出去不好看,市场上的销售未必好。更多的在于政策的引导,政策定成什么样,企业才会去遵循。您觉得是这样吗?
杨裕生:这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在过去有高补贴条件之下,汽车企业它如何安排企业的汽车生产。另外一个是在补贴不断退坡直到没有补贴情况下,企业应该如何安排企业的生产问题。
我觉得过去在高补贴的情况下,由于不完善的政策,甚至是错误的政策误导了方向,所以现在必须要改变。由过高的补贴所形成的一些习惯,必须要改掉。在今后要向市场化,也就是说你生产出来的车子要卖得出去,要有市场。也就是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你把车子的价定得很高,那肯定人家不接受。所以,这是两个问题。所以我在市场化过程当中,汽车企业要把在高补贴条件之下养成的这些习惯或者习惯性的一些观点,必须要改变掉。要按照市场的规律,按照市场的要求,来安排汽车的生产和方向。
主持人:好,感谢各位。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