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吴迎秋:汽车行业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2016-09-22 08:55出处:V讯网 [原创]责编:田大鹏

  9月21日,由寰球汽车、汽车商报、V讯网、汽车预言家联合主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研讨会在京举办。

  近期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有着很多的讨论,甚至外媒传出未来新能源汽车政策将导致现有9成新能源车企退出,这在业内引起了很大反响。为更好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持久的发展,寰球汽车传媒集团举办了此次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研讨会,邀请各领域的学者、专家和社会精英,一同探索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现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将从不同角度,对当下我国新能源问题进行独家解读。

  以下是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的发言实录:

  尊敬的杨院士、尊敬的姚总,还有我们媒体的同行,还有企业的代表,感谢大家在金秋的时节,来讨论一个跟这个时节相反的话题。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就是随着发展带来的变化,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所以过去一年我们在报道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取得多少成绩。成绩当然非常重要,也是我们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必须要有的一些正能量。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成绩的背后,可能和问题伴随。而且更多的时候,我们发现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迫切需要理清。那么当今年我们早些时候大家关注了新能源汽车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对问题的认识,对一些原来本来需要理清,但是一直遗留的很多没有答案的问题,可能这些问题暴露的更尖锐。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来,关于新能源汽车管理的办法要开始收紧。这个消息出台,再次把我们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这种关注、认识带到了一个焦点的位置。所以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觉得是时候来进行像今天这样一次小范围的,但是又非常认真、非常细致、非常真挚的研讨一次的时候。

  刚才在休息室里杨院士讲到现在我们这种讨论会,有的时候不太对称。当然他讲话的背后也希望我们这样的声音,我们这样的有利的研讨能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到作用。那么这个作用的背后,就是希望有关决策部门,有关领导能够听到。所以作为今天我们在座的媒体同行们,我们感觉到了参与今天这个论坛的一个意义。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这个论坛的报道,希望能够对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到作用。我想在这里抛砖引玉谈三个方面的观点。

  因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是中国的一个国策,是我们国家创造了一个未来经济建设、产业转型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个问题产生的过程的认识我们需要对今天的论坛进行梳理。

  我讲的第一个观点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管理,无论如何必须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我觉得围绕着现代关于新能源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和认识,包括即将出台的一些管理和办法,之所以引起大家这么大的关注,之所以包括引出了很多企业在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和焦虑原因也在于此。第一个问题需要实事求是,科学求真的态度和精神。

  我岁数不大,但是从事汽车行业的媒体报道时间不算小,30年整。所以说看过了太多,也看过了太多过去包括我们行业管理发展过程当中的方方面面。刚才私底下姚总也在讲。就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管理,一直没有摆脱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老毛病。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所在呢?我希望通过今天这样的论坛大家各抒己见。同时像我这样看到过汽车30年发展变化,看到过合资和自主的变化,也看到了太多的人间百态。我觉得实事求是非常重要,不能忘了初衷,不能忘了过去。所以我们希望经过今天的探讨,我们返璞归真,还原到真是当中去。这样有利于我们得出一个正确的、清晰的、科学的判断。这个非常重要。

  大家可能知道这段时间围绕着自主品牌的发展,大家惊喜地看到很喜人的变化。但是这些喜人的变化背后我们是不是会去考虑这种变化是否是持续的?这种变化是不是本质的?是表面的还是深层次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我来说我看过了30年,至少比很多看过三五年的朋友有更多自己的看法,我也希望今天新能源的探讨上也要尊重实事求是,科学的态度。

  第二个,我认为任何事情的判断都必须要结合时代的特征。中国今天这个时代已经和十年前和三十年前完全不一样了。中国汽车的发展的特定的事实,也和十年前、三十年前不一样。昨天我们和凤凰一起搞的中国品牌论坛上姚总也讲到当年我们的年产量是14万9千台。是我们现在一天的产量。

  那么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移动互联时代。大家谈到互联往+好像+的技术,我觉得+的观念、认识、判断。这些观念必须要深深地要渗透到我们整个方方面面,特别是包括新能源产业的管理,都应该以今天的移动互联时代相结合,这个观念是不一样的。我们确确实实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我们今天可能有些管理的办法,包括我们传说当中的新能源汽车的管理办法,可能和我们现在大家提倡的互联网+这个时代,是有差距的。或者说我们更多的看到的好像还是30年前的那套玩法。我在前两天的文章当中讲,我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可不是30年,那是一次倒退。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观点,无论是政府、行业管理部门,还是企业都必须尊重市场,尊重规律。所以,无论如何管理,无论如何发展,它最根本的要义就是靠市场,靠竞争。这个东西是无论如何跑不掉的。所以当我们伸出一只手想要去管的时候,是否有多一个意识,多一个市场意识,多一点竞争意识呢?

       今天在这里先抛砖引玉,希望接下来杨院士,姚总和胡主任,他们的一些发言,包括媒体一起参与进行讨论,都能够擦除火花来。都能够有益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今天的会很小,但是如果我们传播得好,如果我们大家讨论得好,可能产生的作用很大。今天我们这个会议可能范围、讨论的议题很窄,但是如果我们最后把它形成一个成果,反应到方方面面去,可能发生的作用,可能产生的影响,不一定是那么小,不一定那么窄,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田大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吴迎秋:汽车行业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2016-09-22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田大鹏

  9月21日,由寰球汽车、汽车商报、V讯网、汽车预言家联合主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研讨会在京举办。

  近期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有着很多的讨论,甚至外媒传出未来新能源汽车政策将导致现有9成新能源车企退出,这在业内引起了很大反响。为更好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持久的发展,寰球汽车传媒集团举办了此次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研讨会,邀请各领域的学者、专家和社会精英,一同探索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现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将从不同角度,对当下我国新能源问题进行独家解读。

  以下是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的发言实录:

  尊敬的杨院士、尊敬的姚总,还有我们媒体的同行,还有企业的代表,感谢大家在金秋的时节,来讨论一个跟这个时节相反的话题。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就是随着发展带来的变化,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所以过去一年我们在报道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取得多少成绩。成绩当然非常重要,也是我们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必须要有的一些正能量。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成绩的背后,可能和问题伴随。而且更多的时候,我们发现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迫切需要理清。那么当今年我们早些时候大家关注了新能源汽车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对问题的认识,对一些原来本来需要理清,但是一直遗留的很多没有答案的问题,可能这些问题暴露的更尖锐。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来,关于新能源汽车管理的办法要开始收紧。这个消息出台,再次把我们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这种关注、认识带到了一个焦点的位置。所以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觉得是时候来进行像今天这样一次小范围的,但是又非常认真、非常细致、非常真挚的研讨一次的时候。

  刚才在休息室里杨院士讲到现在我们这种讨论会,有的时候不太对称。当然他讲话的背后也希望我们这样的声音,我们这样的有利的研讨能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到作用。那么这个作用的背后,就是希望有关决策部门,有关领导能够听到。所以作为今天我们在座的媒体同行们,我们感觉到了参与今天这个论坛的一个意义。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这个论坛的报道,希望能够对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到作用。我想在这里抛砖引玉谈三个方面的观点。

  因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是中国的一个国策,是我们国家创造了一个未来经济建设、产业转型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个问题产生的过程的认识我们需要对今天的论坛进行梳理。

  我讲的第一个观点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管理,无论如何必须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我觉得围绕着现代关于新能源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和认识,包括即将出台的一些管理和办法,之所以引起大家这么大的关注,之所以包括引出了很多企业在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和焦虑原因也在于此。第一个问题需要实事求是,科学求真的态度和精神。

  我岁数不大,但是从事汽车行业的媒体报道时间不算小,30年整。所以说看过了太多,也看过了太多过去包括我们行业管理发展过程当中的方方面面。刚才私底下姚总也在讲。就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管理,一直没有摆脱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老毛病。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所在呢?我希望通过今天这样的论坛大家各抒己见。同时像我这样看到过汽车30年发展变化,看到过合资和自主的变化,也看到了太多的人间百态。我觉得实事求是非常重要,不能忘了初衷,不能忘了过去。所以我们希望经过今天的探讨,我们返璞归真,还原到真是当中去。这样有利于我们得出一个正确的、清晰的、科学的判断。这个非常重要。

  大家可能知道这段时间围绕着自主品牌的发展,大家惊喜地看到很喜人的变化。但是这些喜人的变化背后我们是不是会去考虑这种变化是否是持续的?这种变化是不是本质的?是表面的还是深层次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我来说我看过了30年,至少比很多看过三五年的朋友有更多自己的看法,我也希望今天新能源的探讨上也要尊重实事求是,科学的态度。

  第二个,我认为任何事情的判断都必须要结合时代的特征。中国今天这个时代已经和十年前和三十年前完全不一样了。中国汽车的发展的特定的事实,也和十年前、三十年前不一样。昨天我们和凤凰一起搞的中国品牌论坛上姚总也讲到当年我们的年产量是14万9千台。是我们现在一天的产量。

  那么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移动互联时代。大家谈到互联往+好像+的技术,我觉得+的观念、认识、判断。这些观念必须要深深地要渗透到我们整个方方面面,特别是包括新能源产业的管理,都应该以今天的移动互联时代相结合,这个观念是不一样的。我们确确实实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我们今天可能有些管理的办法,包括我们传说当中的新能源汽车的管理办法,可能和我们现在大家提倡的互联网+这个时代,是有差距的。或者说我们更多的看到的好像还是30年前的那套玩法。我在前两天的文章当中讲,我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可不是30年,那是一次倒退。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观点,无论是政府、行业管理部门,还是企业都必须尊重市场,尊重规律。所以,无论如何管理,无论如何发展,它最根本的要义就是靠市场,靠竞争。这个东西是无论如何跑不掉的。所以当我们伸出一只手想要去管的时候,是否有多一个意识,多一个市场意识,多一点竞争意识呢?

       今天在这里先抛砖引玉,希望接下来杨院士,姚总和胡主任,他们的一些发言,包括媒体一起参与进行讨论,都能够擦除火花来。都能够有益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今天的会很小,但是如果我们传播得好,如果我们大家讨论得好,可能产生的作用很大。今天我们这个会议可能范围、讨论的议题很窄,但是如果我们最后把它形成一个成果,反应到方方面面去,可能发生的作用,可能产生的影响,不一定是那么小,不一定那么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