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至30日,2015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在此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为“一带一路”汽车产业新机遇。来自国家汽车产业主管部门领导、汽车行业资深研究专家和老领导、国内经济领域著名专家、国内主流整车零部件企业相关负责人、地方汽车产业主管机构领导、重点汽车产业集聚区负责同志300余人。
其中,原机械工业部部长,耄耋之年的何光远老爷子发言刷新了我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
加入汽车媒体这个行当不多久,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字眼早在高中时代就有所耳闻。后来随着大气污染加剧,国家对新能源的呼吁,使得新能源汽车炙手可热。
在常人的惯性思维中,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稍微专业一点的可能还会想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车,人们也都欣以为然。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国家也是这么认为的,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主要政策,在2012年沿用新能源汽车名词,分类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主要特征是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
在峰会上,何光远明确表示:“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不可科学,电是能源,是很干净的能源,但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第一台动力系统是瓦特的蒸汽系统,但是因为太笨重不方便。后来出现了电动车,但是电动车也有它的局限性,行驶里程短,电瓶很重,后来就被边缘化了,电动车比汽油车还更早的出现。”
“甲醇部长”不遗余力推动中国甲醇汽车的前进发展
在峰会上,何部长这样说道:“今天的讲话可能要得罪很多人,特别是电动汽车的爱好者们。电动车是可以改善局部环境,原则上不反对电动车的发展。但是不能所有的优惠政策全都给予电动车,其他的没有任何优惠政策,不能让电动车一统天下吧。”
何部长在公开场所为甲醇汽车正名这已经不是头一次了,在2005年11月时候,何光远就为推广甲醇汽车上书党中央、国务院。之后,在发改委的组织下,5个专家组经过1年反复论证后,提出报告:甲醇可以作为替代燃料在富煤地区推广,并加快制定标准。
在2009年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何光远就公开发言再次为甲醇汽车正名。何光远还有一个外号,就是别人送给他的“甲醛部长”。因为在诸多公开场合中,何光远都积极为甲醛汽车发展建言献策。在何光远的办公室,有厚厚的甲醇资料,这都是他多年的积攒下来的。
甲醇汽车究竟为何物?
甲醇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以甲醇为燃料的汽车。甲醇是主要由煤经过汽化加氢而生成的液体,其性能与汽油接近。甲醇的化学式分子式为 C-H4-O,甲醇的燃烧要比汽油车燃烧产生的排气对空气污染更少。
自2012年,工信部正式启动在山西省、上海市和陕西省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后又将贵州和甘肃纳入全国甲醇汽车试点,直至目前已形成“四省一市”的试点态势。
“根据对试点地区车辆数据采集和整车的检测,甲醇对汽车尾气排放比汽油优越,现在应该说基本上接近欧盟或者有的超过欧盟。检测车辆7万公里和13万公里的两种车,经过检测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均符合国家多次排放标准的要求,人们关心的甲醛问题,甲醛的排放量只是工信部给定数值的7%和16%,远远低于其他的车排放量。跑了13万公里的车检测以后,在1.6毫克,工信部给的标准是10毫克,每公里10毫克,跑了13公里以后每公里才1.6。这是甲醇的非常规开放。甲醇的不比汽油高,跟汽油接近,但是比柴油要经济环保的多。”何光远在会上讲到。
为何甲醇汽车推广举步维艰?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甲醇汽车有如此的优点,但甲醇燃料对橡胶、树脂等零部件的溶胀和腐蚀,有毒性。甲醇燃料冷启动困难、非常规排放有害物多、掺烧分层、热值低、生产时耗水量大等问题,使得在推广层面举步维艰。但在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年会上,何光远明确表示:制约甲醇汽车发展的问题都已经解决,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政策上的滞后。
推广甲醇汽车,目前仅仅依靠地方政府和几个车企的积极性,实在是能力有限。目前只有5家企业生产的7款甲醇汽车获得了产品公告,市场需求少,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难以普及,反过来又对甲醇汽车推广产生制约。由于得不到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持,目前只有工信部在2012年1月印发的《关于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的通知》和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中要求开展甲醇燃料的试点工作。在国家层面,甲醇燃料并未被纳入相关补贴政策之中,很少像关注新能源那样的受人关注。
除了得不到政策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推广甲醇汽车相应的标准规范缺失,这使得甲醇汽车无法市场化的推进,目前,仅有《车用燃料甲醇》和《M85甲醇汽油》两项标准,在具体操作层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标准体系,如空气中甲醇含量的检测方法等国家标准,为添加剂的使用、试点数据采集提供技术保障。
何光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多次表示:“无论是政策上还是资金上,如果我们能够拿出像支持‘电动汽车’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力度,来支持甲醇汽车试点,我估计情况会比现在好很多。”言谈中也透露出一丝遗憾和无奈。
关于甲醇汽车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工信部发布《车用甲醇燃料加注站建设规范》和《车用甲醇燃料作业安全规范》2项甲醇燃料加注规范,已经2014年扩大的甲醇汽车试点,工信部指定了上海华普、奇瑞、一汽靖烨等甲醇燃料汽车生产企业,成功试制了纯甲醇燃料汽车,对于燃料汽车产业而言都是“积极信号”,相信何光远老部长推广甲醇汽车的心愿将会更早的实现。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5-11-05 出处:田大鹏 [原创] 责编:田大鹏
2015年10月29日至30日,2015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在此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为“一带一路”汽车产业新机遇。来自国家汽车产业主管部门领导、汽车行业资深研究专家和老领导、国内经济领域著名专家、国内主流整车零部件企业相关负责人、地方汽车产业主管机构领导、重点汽车产业集聚区负责同志300余人。
其中,原机械工业部部长,耄耋之年的何光远老爷子发言刷新了我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
加入汽车媒体这个行当不多久,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字眼早在高中时代就有所耳闻。后来随着大气污染加剧,国家对新能源的呼吁,使得新能源汽车炙手可热。
在常人的惯性思维中,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稍微专业一点的可能还会想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车,人们也都欣以为然。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国家也是这么认为的,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主要政策,在2012年沿用新能源汽车名词,分类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主要特征是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
在峰会上,何光远明确表示:“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不可科学,电是能源,是很干净的能源,但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第一台动力系统是瓦特的蒸汽系统,但是因为太笨重不方便。后来出现了电动车,但是电动车也有它的局限性,行驶里程短,电瓶很重,后来就被边缘化了,电动车比汽油车还更早的出现。”
“甲醇部长”不遗余力推动中国甲醇汽车的前进发展
在峰会上,何部长这样说道:“今天的讲话可能要得罪很多人,特别是电动汽车的爱好者们。电动车是可以改善局部环境,原则上不反对电动车的发展。但是不能所有的优惠政策全都给予电动车,其他的没有任何优惠政策,不能让电动车一统天下吧。”
何部长在公开场所为甲醇汽车正名这已经不是头一次了,在2005年11月时候,何光远就为推广甲醇汽车上书党中央、国务院。之后,在发改委的组织下,5个专家组经过1年反复论证后,提出报告:甲醇可以作为替代燃料在富煤地区推广,并加快制定标准。
在2009年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何光远就公开发言再次为甲醇汽车正名。何光远还有一个外号,就是别人送给他的“甲醛部长”。因为在诸多公开场合中,何光远都积极为甲醛汽车发展建言献策。在何光远的办公室,有厚厚的甲醇资料,这都是他多年的积攒下来的。
甲醇汽车究竟为何物?
甲醇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以甲醇为燃料的汽车。甲醇是主要由煤经过汽化加氢而生成的液体,其性能与汽油接近。甲醇的化学式分子式为 C-H4-O,甲醇的燃烧要比汽油车燃烧产生的排气对空气污染更少。
自2012年,工信部正式启动在山西省、上海市和陕西省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后又将贵州和甘肃纳入全国甲醇汽车试点,直至目前已形成“四省一市”的试点态势。
“根据对试点地区车辆数据采集和整车的检测,甲醇对汽车尾气排放比汽油优越,现在应该说基本上接近欧盟或者有的超过欧盟。检测车辆7万公里和13万公里的两种车,经过检测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均符合国家多次排放标准的要求,人们关心的甲醛问题,甲醛的排放量只是工信部给定数值的7%和16%,远远低于其他的车排放量。跑了13万公里的车检测以后,在1.6毫克,工信部给的标准是10毫克,每公里10毫克,跑了13公里以后每公里才1.6。这是甲醇的非常规开放。甲醇的不比汽油高,跟汽油接近,但是比柴油要经济环保的多。”何光远在会上讲到。
为何甲醇汽车推广举步维艰?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甲醇汽车有如此的优点,但甲醇燃料对橡胶、树脂等零部件的溶胀和腐蚀,有毒性。甲醇燃料冷启动困难、非常规排放有害物多、掺烧分层、热值低、生产时耗水量大等问题,使得在推广层面举步维艰。但在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年会上,何光远明确表示:制约甲醇汽车发展的问题都已经解决,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政策上的滞后。
推广甲醇汽车,目前仅仅依靠地方政府和几个车企的积极性,实在是能力有限。目前只有5家企业生产的7款甲醇汽车获得了产品公告,市场需求少,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难以普及,反过来又对甲醇汽车推广产生制约。由于得不到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持,目前只有工信部在2012年1月印发的《关于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的通知》和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中要求开展甲醇燃料的试点工作。在国家层面,甲醇燃料并未被纳入相关补贴政策之中,很少像关注新能源那样的受人关注。
除了得不到政策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推广甲醇汽车相应的标准规范缺失,这使得甲醇汽车无法市场化的推进,目前,仅有《车用燃料甲醇》和《M85甲醇汽油》两项标准,在具体操作层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标准体系,如空气中甲醇含量的检测方法等国家标准,为添加剂的使用、试点数据采集提供技术保障。
何光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多次表示:“无论是政策上还是资金上,如果我们能够拿出像支持‘电动汽车’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力度,来支持甲醇汽车试点,我估计情况会比现在好很多。”言谈中也透露出一丝遗憾和无奈。
关于甲醇汽车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工信部发布《车用甲醇燃料加注站建设规范》和《车用甲醇燃料作业安全规范》2项甲醇燃料加注规范,已经2014年扩大的甲醇汽车试点,工信部指定了上海华普、奇瑞、一汽靖烨等甲醇燃料汽车生产企业,成功试制了纯甲醇燃料汽车,对于燃料汽车产业而言都是“积极信号”,相信何光远老部长推广甲醇汽车的心愿将会更早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