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C-NCAP之外谁会是下一个中国版的「Euro NCAP」

2015-10-27 09:12出处:车云网 [转载]责编:石腾

  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社会进化,除了形成健全的法律体系之外,还产生了大量有影响力的各种汽车相关的汽车俱乐部、消费者公益组织、汽车保险机构、汽车媒体等各种组织。其中有一类组织格外被消费者倚重:如Euro NCAP、美国汽车保险协会(IIHS)、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熟悉这几个机构的人都知道,它们有些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做新车评价,且评价标准非常权威,评价结果影响广泛。

  我们暂且把这类机构称为“汽车消费者评价机构”。它们的通常做法是,花钱在市场上购买新车,拿到自己的实验室里做各种实验,然后把评价结论公诸于世,以帮助消费者更好的了解该车的性能及安全度。  

  如果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市场,我们会发现这方面机构的欠缺,目前只有一个C-NCAP是远远不够。那么,哪些力量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的Euro NCAP呢?

  第一支力量,保险公司。从欧美的情况看,保险公司一直是汽车消费者评价的重要支持力量。由于保险公司与汽车制造商及汽车售后服务商有着天然的巨大矛盾。尤其是中国的保险公司近年来在车险方面盈利艰难,因此它们对汽车评价的兴趣越来越大。甚至去年开始就频繁的与国内外各检测机构交流,其目的是希望建立能由保险行业主导的,能够给车企施压的评价体系,但由于在技术和设施都没有基础,所以进展缓慢。

  第二支力量,互联网传媒企业。这对于要急切进入汽车行业的互联网巨头来说,也许是个好消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不缺钱,不缺胆量和魄力,不缺颠覆创新,缺的只是发现机会。诸如汽车之家和其他汽车网站的尝试非常有益,相信未来它们会把自己这方面的业务不断扩大。但是要出类拔萃,还是需要转变目前的盈利模式。

  第三支力量,高校和科研院所。中汽研的早期形态就是科研院。东南亚的ASEAN NCAP就是高校为主要组织者的机构。在欧美,这类机构是很容易诞生独立的评价机构的,但是在中国有点特殊。由于中国有实力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基本都是政府事业单位或者国企,行事比较保守,缺乏容错机制,因此,中汽研的C-NCAP能做到如今的成绩,已经着实令人佩服了。希望以后随着新兴力量的崛起和政府的改革能够诞生优秀机构。

  如今中国的汽车消费已经越来越理性。消费者对专业评价的需求自然越来越显著。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目前,不论是汽车之家的“AH-100”,还是易车网的“儿童座椅测试”评价,都是其中的积极尝试。

  相信未来中国一定会成长起一大批为消费者谋利益的汽车消费者评价机构,但谁能最后做成中国的 “Euro NCAP”,也许是上文提及的某些机构,也可能是它们的大联盟。

责任编辑:石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C-NCAP之外谁会是下一个中国版的「Euro NCAP」

2015-10-27 出处:车云网 [转载] 责编:石腾

  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社会进化,除了形成健全的法律体系之外,还产生了大量有影响力的各种汽车相关的汽车俱乐部、消费者公益组织、汽车保险机构、汽车媒体等各种组织。其中有一类组织格外被消费者倚重:如Euro NCAP、美国汽车保险协会(IIHS)、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熟悉这几个机构的人都知道,它们有些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做新车评价,且评价标准非常权威,评价结果影响广泛。

  我们暂且把这类机构称为“汽车消费者评价机构”。它们的通常做法是,花钱在市场上购买新车,拿到自己的实验室里做各种实验,然后把评价结论公诸于世,以帮助消费者更好的了解该车的性能及安全度。  

  如果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市场,我们会发现这方面机构的欠缺,目前只有一个C-NCAP是远远不够。那么,哪些力量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的Euro NCAP呢?

  第一支力量,保险公司。从欧美的情况看,保险公司一直是汽车消费者评价的重要支持力量。由于保险公司与汽车制造商及汽车售后服务商有着天然的巨大矛盾。尤其是中国的保险公司近年来在车险方面盈利艰难,因此它们对汽车评价的兴趣越来越大。甚至去年开始就频繁的与国内外各检测机构交流,其目的是希望建立能由保险行业主导的,能够给车企施压的评价体系,但由于在技术和设施都没有基础,所以进展缓慢。

  第二支力量,互联网传媒企业。这对于要急切进入汽车行业的互联网巨头来说,也许是个好消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不缺钱,不缺胆量和魄力,不缺颠覆创新,缺的只是发现机会。诸如汽车之家和其他汽车网站的尝试非常有益,相信未来它们会把自己这方面的业务不断扩大。但是要出类拔萃,还是需要转变目前的盈利模式。

  第三支力量,高校和科研院所。中汽研的早期形态就是科研院。东南亚的ASEAN NCAP就是高校为主要组织者的机构。在欧美,这类机构是很容易诞生独立的评价机构的,但是在中国有点特殊。由于中国有实力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基本都是政府事业单位或者国企,行事比较保守,缺乏容错机制,因此,中汽研的C-NCAP能做到如今的成绩,已经着实令人佩服了。希望以后随着新兴力量的崛起和政府的改革能够诞生优秀机构。

  如今中国的汽车消费已经越来越理性。消费者对专业评价的需求自然越来越显著。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目前,不论是汽车之家的“AH-100”,还是易车网的“儿童座椅测试”评价,都是其中的积极尝试。

  相信未来中国一定会成长起一大批为消费者谋利益的汽车消费者评价机构,但谁能最后做成中国的 “Euro NCAP”,也许是上文提及的某些机构,也可能是它们的大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