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语录:
汽车智能化发展刻不容缓的时候,我们除了提到这是我们已经明确的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之外,我们讲它也是汽车进一步发展的消费者的需求,也是我们汽车行业应该履行的使命。在汽车安全高效、节能行驶方面,智能化汽车的发展将起到一个提升效能,并且提升我们整体的安全高效节能水平的这样一个巨大的作用。
10月14日-1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即墨市汽车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汽车智能化峰会”在青岛即墨举行,有来自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媒体的300余位业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论辩“汽车智能化变革”,本次峰会将有50余位演讲嘉宾,来聚焦“产业变革时代,汽车智能化的未来”“汽车走向智能移动终端的路径探索”“汽车E时代的一切可能”“汽车网联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汽车智能化技术纵览”等多个智能汽车相关高关注度话题,为行业、企业布局规划发展路线、优化产品布局等传递政策导向及发展方向。
以下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发言实录:
大家知道,汽车智能化是当前全球汽车重要的技术发展趋势之一,如何在这个新技术到来的时候,我们不是亦步亦趋地跟随,而是在其中取得主动,形成我们自己的生意,同时把握发展方向,积极地跟随并且创造出我们自己有特点的技术,这是我们这次论坛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和要求。我想在这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认识。
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交流的东西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第一个方面就是关于加快汽车智能化发展刻不容缓。第二是分析一下智能化发展在我国现在的现状以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个方面是谈谈智能化发展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大家知道,今年5月19号,国务院正式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把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作为我们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将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从现在到2025年,中国要跻身于世界制造强国的序列,再经过十年,我们的技术发展、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制造业处在一个更加靠前的位置,从2035年到2045年,中国制造业经过三个十年的奋斗,中国制造业要站在世界制造强国之列。在中国制造2025中非常明确把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面对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给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原则和要求,在确定优先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中,汽车也在其中,其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排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考虑、重点发展的十大行业之中。
在中国制造2025中,智能汽车、汽车智能化发展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且树立了标尺。其中提到了两个方面的目标,一个是到2020年,要掌握智能辅助驾驶的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另外要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大家注意,这个五年的目标,我们是对现在认识的汽车发展方向方面,一个是辅助驾驶方面能够有所前进,同时初步建立起智能汽车的自主研发体系。到2025年,也就是中国制造2025第一个十年实现的时间,我们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提出要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一个是智能辅助驾驶,一个是自动驾驶,这样两个步骤是我们现在已经看清的汽车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的两个重要步骤,对于这两个步骤的提出和形成,实际上从我们现在开始,我们汽车企业、汽车研究机构就应该有所动作。
在中国制造2025中,就汽车智能化确定了四个方面的重要工作,这四个方面的工作也是听取了汽车产业领域的制造企业、研究部门,综合了国内外对汽车发展方向的一些认识,这个其中请大家关注这样四个系统。
第一个是基于车联网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以汽车作为平台;
第二是公交及运营车辆的网联化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个方面是装备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
第四个方面是装备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这点大家也要注意,就是我们实际上提到的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和汽车自动驾驶系统,这两个系统是一个有关联又不完全一样的系统,应该说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最高标准是达到汽车的全自动驾驶,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智能化的辅助驾驶系统实际上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而且在智能化发展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讲到汽车智能化发展刻不容缓的时候,我们除了提到这是我们已经明确的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之外,我们讲它也是汽车进一步发展的消费者的需求,也是我们汽车行业应该履行的使命。在汽车安全高效、节能行驶方面,智能化汽车的发展将起到一个提升效能,并且提升我们整体的安全高效节能水平的这样一个巨大的作用。这个作用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给予一个简单的阐述。
一个就是所谓的智能化汽车和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有所不同,就是我们这个智能化汽车要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另外我们这个智能化汽车是以汽车的技术为基础,同时充分地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再就是这个智能化汽车的发展要具备对复杂环境的感知、智能化决策、自动化控制功能,这也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一个最高要求。另外要使车辆与外部节点间实现信息共享与控制协同,要对道路危险预警、行人及非机动车预警,要通过控制器实施经济型驾驶策略,也就是我们讲的我们要在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在已经形成了汽车社会的过程中,把零排放、零事故作为我们下一步汽车产业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智能化发展应该是其中最主要的技术路径之一。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汽车智能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应该说汽车智能化发展这样的一个题目提出来以后,中国的汽车制造企业和我们研究机构对它就表示出了非常大的关注,而且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应该说在这些方面,我们有一些方面认识上应该是一点不落后的,对于我们讲到当前汽车发展的方向来说,我们已经讲到我们确定了两个阶段的发展方向,第一个阶段就是在初级阶段,汽车的辅助驾驶在尚未达到完全自动化驾驶的过程中,能够对我们汽车驾驶提供很多的帮助和提供很大的便利。最后的阶段是真正地实现无人驾驶的阶段,应该说近一段时期,关于汽车智能化发展呢,不论是从国际上还是从国内上,大家对这方面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升,对它的考虑也在不断地丰富,关于汽车智能化方面,实际上我们看到新一代的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一步与汽车制造企业的渗透,使这项工作将以比我们想象还要快的速度往前推进。
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基本上明确了,但是这条路如何走,实际上还是在多方的探索之中。目前汽车智能化发展或者说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进展比较快,或者取得了更多的共识,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我们所谓的军用型,也就是激光测距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各种报道和各种实验性的行驶,见到的已经比较多了,它是用激光测距雷达,对汽车前面遇到的障碍和汽车行驶的路线进行判断,然后通过车载计算机进行尽快的分析处理,以确定自动安全驾驶。像这种形式,谷歌已经在媒体上都发布了他们在大街上行驶的图片,另外我们国家的军事交通学院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尝试,这种现在是推动智能驾驶进展比较快的领域。但是这种方式也遇到一些障碍,这个障碍和现在的技术路线和技术路径来说,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另外驾驶过程中还会有一些防不胜防的问题,如果都是智能化汽车驾驶的过程中,它的优势会体现的更充分一些,在非智能化汽车中间,它碰到的一些障碍也是很大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民用型,所谓的民用型,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图片的演示,实际上它是基于我们现在最热门的所谓的V2V和V2I,这样的一个车联网技术,说直白了就是应用WIFI,然后对车与车之间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做出指令。另外对汽车和路边的设施进行判断。像这样的一种形式应该说它采用的传感器是比较低廉的,另外它对于信息融合可以比较有效,目前在商用化的过程中,这种方案进展也比较快。像美国的曼哈顿已经在进行试点,对试点汽车装了传感器和相应的可以通信的设备,另外在路边、在红绿灯、在信号灯和一些电线杆都装了传感器,这样对于相对稳定的结构化道路,就是对有车道线、路岩、路标比较明显的道路,利用这些特征可降低对环境感知系统的要求,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辅助驾驶在尚不能全自动化进行的过程中,成为最新的一种,并且可能能够较快推进的技术路线。
现在社会上对智能汽车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这样的一个关注是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第一个方面是汽车企业,像我们在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像我们今天在座的徐董事长的北汽,还有像长安、上汽、广汽、东风等等,他们都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设计。另外,我们发展很快的自主品牌的民营企业,像比亚迪、奇瑞、吉利等等,也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主动的尝试。另外除了汽车企业之外,有一些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加入到互联网汽车的行业,像当前比较高调的,或者大家更多关注的乐视汽车,乐视网把打造智能汽车的发展作为他们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另外像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也都在这方面开始了他们的研究。除了我们的汽车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之外,互联网企业和汽车企业之间形成一个新的战略联盟的形式,也是这一轮智能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形式。
虽然我们现在大家都在开始设计,甚至开始动手推动智能化汽车的发展,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刚刚开始的智能化汽车发展呢,我们除了碰到一般的技术性的障碍之外,标准之后也是使得我们推动这个汽车发展碰到了一个问题,目前我们尚缺乏全局性的政策和完善的标准体系,特别是对于我们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传感系统、车载终端、V2V/V2I等,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知道汽车的自动化驾驶有赖于车与车之间的信息的互通互连,如果我们不能采取统一的标准,只是单一的汽车厂,如果你不是百分之百的垄断,完全由一家提供汽车的话,大家标准不一就使得智能化的推动、自动驾驶或者说自动化辅助驾驶碰到了很多的问题和障碍。
我们在讲智能汽车进展的第三个方面,我们考虑到现在智能化发展还不是从一开始,应该说我们有一些基础初步具备,但是短板还是很明显,之所以说具备,就是说我们现在经过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后的快速发展,我们汽车企业已经具备了一个比较扎实的制造基础,在这个方面呢,我们的知识积累使我们向互联网汽车或者向智能汽车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另外,我们互联网企业也是风起云涌,互联网企业在许多方面形成了我们具有自己优势的一些重要发展方向。那在这些方面呢,都使得我们在发展智能汽车方面,我们可以在这个方面有所进展,而且可以顺着世界智能汽车发展方向继续快速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一些短腿和短板,我们最为集中地体现在,就是我们作为一个智能汽车的基础性部分,我们的一些重要电子元器件,像传感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我们还要依赖国外,依赖跨国公司。另外像车联网V2V、V2I技术,这些都是和我们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V2V、V2I技术,使我们智能辅助驾驶往前大大推动一步,但是这个技术发展路径还要比较多地依赖发达国家,或者说这些汽车制造大国确定的方向,在这个方面,我们和他们还有一定的差距。车载终端技术与先进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需求差距还比较大,汽车无论怎么发展,或者说现在有一些超前的认识,因为汽车就是一个网络的终端或者是网络的平台,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汽车最基本的功能还是把物体从这个地方运到那个地方,把人从A地运到B地,这是汽车的基本功能,在这个方面实际上安全是汽车发展,特别是智能汽车发展的首要考虑的一个方面,达不到这个要求,别的方面都谈不上,而这个方面还有赖于我们去进一步地攻关。
第四个方面是各方集聚共识,力量非常分散。在2013年麦肯锡公布的“展望2025决定未来经济12大颠覆技术”研究报告中,智能汽车排名第6,并预估其在2025年的潜在经济影响为2000亿到1.9万亿美元。因此我们讲这样的一个发展呢,我们看起来好像还很遥远,实际上它已经一步步地向我们走来,如果我们在这个阶段中表示出了犹豫和踌躇的话,我们有可能错失一个重要的机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知道我们的力量还是非常分散,分散的力量使我们智能汽车发展的速度和发展效率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个方面我们想既缺乏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我们比较多地寄希望于政府在这方面能加以推动,但是我想特别说明的是,政府它不是神仙,真正的顶层设计一定是取决和依赖于我们汽车企业形成了共识,并且在这个方面有所实践,而不是我们依赖于有一个比我们聪明的人一下提出一个发展方向,而我们照这个方向去走,这个方向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第二是我们的基础设施比较滞后。中国道路环境复杂度高,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导致智能驾驶技术难以实现。第三是缺乏协同发展,我们知道一个新技术的发展,它有赖于持续不断的投入和在这方面进行共同的研究探讨,在网络化扁平化的时候,这个更是我们互联网时期科技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个方面呢,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战略联盟已经形成,在我们各个企业和我们有关科研单位的积极支持下,我们形成了战略联盟,但是这只是我们协同发展的第一步,还远远不够,我们在一些重要的领域里要确定一些重要的方向,由我们大家共同施力,在这个方面加以推动,这才是我们进一步发展最为有力的一个推动力。
第三个方面我想谈一谈促进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是加快智能汽车战略和发展路线图的研究制定,在这个方面,如果我们大家在这个方面形成共识,我们充分地吸取国际上智能汽车发展的经验和已经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我们有可能提出我们智能化汽车发展的战略,并且进一步明确我们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在这里面,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制造2025讲到四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实际上这些还有赖于我们不断的实践,加以补充和完善。我们现在提出来的方向,提出来的目标和提出来的路径并不是要一蹴而就,而是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修正,然后能够达到我们理想的目标。再就是我们智能汽车发展的配套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使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体系建设相辅相成,并实现协同发展,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和智能交通的发展,因为智能交通,所谓智能交通它不仅仅是一个交通的管理,它和交通的运行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智能汽车发展的过程中,辅助智能化系统实际上并不需要等到我们完全地实现高度自动化、高度网络化、高度智能化以后才能推动实施,而是在大家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我们实际上有了共识,我们在车和车、车和路、车和路边的设施的交互过程中,我们每走一步都会对我们的安全、高效和绿色有很大的帮助,而这个方面呢,单靠制造领域是远远做不到的,应该形成制造领域和交通领域,也包括交通管理领域的一个充分沟通、结合。再就是汽车发展路线图的研究制定和颁布,我们知道最近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的发展路线图已经在中国工程院组织专家研究的基础上对外公布了,这个路线图的提出,我想对我们下一步智能汽车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个路线图涉及到智能汽车发展的目标、实施路径、产品、相关的核心技术,这些都会为我们在下一步发展智能汽车过程中提供一个航标或者提供一个有所帮助的信号。
第二个就是我们讲到智能汽车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标准法规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在这个方面我们也提出要加快与汽车行业为中心、信息电子交通和互联网等不同行业,协同进行的智能汽车的标准体系。我们知道标准体系的提出和实施,它和我们过去对于标准的制定还会有一些不同,过去我们是先通过企业制定企业发展的标准,然后上升到行业标准,进而上升到国家标准。在这个方面,它是以企业为基础,以行业为重要领域,最后由国家进行认可。但是智能汽车这样的一个标准,它实际上在很多地方需要的不只是一个企业、单个企业,它需要各个企业共同的实施和加以认可,汽车行业是一个主要行业,但远远不是汽车一个行业的事,它包括通信电子以及互联网领域共同的实施和共同认可,才能把这个标准形成。这也是我们制定标准过程中需要更加注意,以及在这个方面更多着力的。再就是以软硬件接口、数据通信格式与协议、平台、安全等共性基础标准以及其他共性的关键技术标准为重点,有了这样一个通信格式和技术标准的话,我们车路、车车的通信才能实现,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大家都有成果报出但是实际中很难推动的问题。习总书记讲到国家治理体系有关的问题,国家治理体系有总的原则、总的方针和总的目标,但是它也是我们各个方面的治理体系相会而成,而这个方面呢,我们要更多的唱国际歌,要和全球的主要发展方向一致,并且在这个方向取得我们的一个共识,我们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发展和国际接轨标准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另外要尽快开展有关智能汽车的法规体系建设和完善,这里大家讲得很多了,比如自动驾驶车辆撞了人由谁负责,或者别人撞了你之后责任的界定,这是理论探讨的问题又是现实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在这方面没有进展和突破的话,实际上智能汽车的发展还只能是在纸上谈兵。
第三个是多方合作加快智能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及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在这个方面我们特别讲到在关键零部件方面,我们必须有所突破,才能推动我们汽车自动驾驶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发展。我们前面讲到了V2V、V2I,就是车车相连和车路相连的这样一种可行的方式,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但是在这样一个方式中,我们也要注意到在现在我们大力推动和普及的通信技术4G标准之下,这样一个技术还难以实现,为什么呢?因为在4G的环境下,器件响应反应的速度还是秒级,我们知道秒级实际上对于人的行走来说可能是一个可见的范围,而对于自动驾驶的汽车来说,秒级可能就是几米甚至几十米的距离产生了,在目前的通信技术下还难以解决。但是我们已经知道,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一些重点的技术突破,我们最近了解到我们有一家新的互联网技术公司,他们形成了一个新的汽车技术标准UHT,已经能够在高速铁路上实现信号的上下行,在时速超过160公里,达到300公里的时速上,能够保证信号的运行,而且它响应时间只有毫秒级,这样的一些新技术的提出和发展,我想为我们智能汽车的发展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但是如何打破原来的行业障碍,更多的实现企业和企业、行业和行业之间的这种协同、融合,取得我们智能汽车的发展,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四个是加快推动实施智能汽车试点示范运行项目,这个工作我们也在积极推进过程之中。在九月份,工信部和浙江省政府已经签订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合作框架协议》,我们相信在各个方面共同关注、共同推动、共同投入的情况下,我们的智能汽车技术发展将会稳步向前推进,也使得我们汽车产业尽快地形成我们独具特色,而且具有我们自己一定实力的中国汽车智能化发展路径。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5-10-15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田大鹏
精彩语录:
汽车智能化发展刻不容缓的时候,我们除了提到这是我们已经明确的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之外,我们讲它也是汽车进一步发展的消费者的需求,也是我们汽车行业应该履行的使命。在汽车安全高效、节能行驶方面,智能化汽车的发展将起到一个提升效能,并且提升我们整体的安全高效节能水平的这样一个巨大的作用。
10月14日-1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即墨市汽车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汽车智能化峰会”在青岛即墨举行,有来自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媒体的300余位业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论辩“汽车智能化变革”,本次峰会将有50余位演讲嘉宾,来聚焦“产业变革时代,汽车智能化的未来”“汽车走向智能移动终端的路径探索”“汽车E时代的一切可能”“汽车网联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汽车智能化技术纵览”等多个智能汽车相关高关注度话题,为行业、企业布局规划发展路线、优化产品布局等传递政策导向及发展方向。
以下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发言实录:
大家知道,汽车智能化是当前全球汽车重要的技术发展趋势之一,如何在这个新技术到来的时候,我们不是亦步亦趋地跟随,而是在其中取得主动,形成我们自己的生意,同时把握发展方向,积极地跟随并且创造出我们自己有特点的技术,这是我们这次论坛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和要求。我想在这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认识。
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交流的东西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第一个方面就是关于加快汽车智能化发展刻不容缓。第二是分析一下智能化发展在我国现在的现状以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个方面是谈谈智能化发展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大家知道,今年5月19号,国务院正式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把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作为我们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将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从现在到2025年,中国要跻身于世界制造强国的序列,再经过十年,我们的技术发展、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制造业处在一个更加靠前的位置,从2035年到2045年,中国制造业经过三个十年的奋斗,中国制造业要站在世界制造强国之列。在中国制造2025中非常明确把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面对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给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原则和要求,在确定优先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中,汽车也在其中,其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排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考虑、重点发展的十大行业之中。
在中国制造2025中,智能汽车、汽车智能化发展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且树立了标尺。其中提到了两个方面的目标,一个是到2020年,要掌握智能辅助驾驶的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另外要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大家注意,这个五年的目标,我们是对现在认识的汽车发展方向方面,一个是辅助驾驶方面能够有所前进,同时初步建立起智能汽车的自主研发体系。到2025年,也就是中国制造2025第一个十年实现的时间,我们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提出要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一个是智能辅助驾驶,一个是自动驾驶,这样两个步骤是我们现在已经看清的汽车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的两个重要步骤,对于这两个步骤的提出和形成,实际上从我们现在开始,我们汽车企业、汽车研究机构就应该有所动作。
在中国制造2025中,就汽车智能化确定了四个方面的重要工作,这四个方面的工作也是听取了汽车产业领域的制造企业、研究部门,综合了国内外对汽车发展方向的一些认识,这个其中请大家关注这样四个系统。
第一个是基于车联网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以汽车作为平台;
第二是公交及运营车辆的网联化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个方面是装备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
第四个方面是装备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这点大家也要注意,就是我们实际上提到的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和汽车自动驾驶系统,这两个系统是一个有关联又不完全一样的系统,应该说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最高标准是达到汽车的全自动驾驶,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智能化的辅助驾驶系统实际上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而且在智能化发展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讲到汽车智能化发展刻不容缓的时候,我们除了提到这是我们已经明确的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之外,我们讲它也是汽车进一步发展的消费者的需求,也是我们汽车行业应该履行的使命。在汽车安全高效、节能行驶方面,智能化汽车的发展将起到一个提升效能,并且提升我们整体的安全高效节能水平的这样一个巨大的作用。这个作用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给予一个简单的阐述。
一个就是所谓的智能化汽车和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有所不同,就是我们这个智能化汽车要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另外我们这个智能化汽车是以汽车的技术为基础,同时充分地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再就是这个智能化汽车的发展要具备对复杂环境的感知、智能化决策、自动化控制功能,这也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一个最高要求。另外要使车辆与外部节点间实现信息共享与控制协同,要对道路危险预警、行人及非机动车预警,要通过控制器实施经济型驾驶策略,也就是我们讲的我们要在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在已经形成了汽车社会的过程中,把零排放、零事故作为我们下一步汽车产业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智能化发展应该是其中最主要的技术路径之一。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汽车智能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应该说汽车智能化发展这样的一个题目提出来以后,中国的汽车制造企业和我们研究机构对它就表示出了非常大的关注,而且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应该说在这些方面,我们有一些方面认识上应该是一点不落后的,对于我们讲到当前汽车发展的方向来说,我们已经讲到我们确定了两个阶段的发展方向,第一个阶段就是在初级阶段,汽车的辅助驾驶在尚未达到完全自动化驾驶的过程中,能够对我们汽车驾驶提供很多的帮助和提供很大的便利。最后的阶段是真正地实现无人驾驶的阶段,应该说近一段时期,关于汽车智能化发展呢,不论是从国际上还是从国内上,大家对这方面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升,对它的考虑也在不断地丰富,关于汽车智能化方面,实际上我们看到新一代的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一步与汽车制造企业的渗透,使这项工作将以比我们想象还要快的速度往前推进。
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基本上明确了,但是这条路如何走,实际上还是在多方的探索之中。目前汽车智能化发展或者说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进展比较快,或者取得了更多的共识,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我们所谓的军用型,也就是激光测距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各种报道和各种实验性的行驶,见到的已经比较多了,它是用激光测距雷达,对汽车前面遇到的障碍和汽车行驶的路线进行判断,然后通过车载计算机进行尽快的分析处理,以确定自动安全驾驶。像这种形式,谷歌已经在媒体上都发布了他们在大街上行驶的图片,另外我们国家的军事交通学院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尝试,这种现在是推动智能驾驶进展比较快的领域。但是这种方式也遇到一些障碍,这个障碍和现在的技术路线和技术路径来说,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另外驾驶过程中还会有一些防不胜防的问题,如果都是智能化汽车驾驶的过程中,它的优势会体现的更充分一些,在非智能化汽车中间,它碰到的一些障碍也是很大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民用型,所谓的民用型,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图片的演示,实际上它是基于我们现在最热门的所谓的V2V和V2I,这样的一个车联网技术,说直白了就是应用WIFI,然后对车与车之间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做出指令。另外对汽车和路边的设施进行判断。像这样的一种形式应该说它采用的传感器是比较低廉的,另外它对于信息融合可以比较有效,目前在商用化的过程中,这种方案进展也比较快。像美国的曼哈顿已经在进行试点,对试点汽车装了传感器和相应的可以通信的设备,另外在路边、在红绿灯、在信号灯和一些电线杆都装了传感器,这样对于相对稳定的结构化道路,就是对有车道线、路岩、路标比较明显的道路,利用这些特征可降低对环境感知系统的要求,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辅助驾驶在尚不能全自动化进行的过程中,成为最新的一种,并且可能能够较快推进的技术路线。
现在社会上对智能汽车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这样的一个关注是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第一个方面是汽车企业,像我们在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像我们今天在座的徐董事长的北汽,还有像长安、上汽、广汽、东风等等,他们都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设计。另外,我们发展很快的自主品牌的民营企业,像比亚迪、奇瑞、吉利等等,也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主动的尝试。另外除了汽车企业之外,有一些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加入到互联网汽车的行业,像当前比较高调的,或者大家更多关注的乐视汽车,乐视网把打造智能汽车的发展作为他们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另外像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也都在这方面开始了他们的研究。除了我们的汽车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之外,互联网企业和汽车企业之间形成一个新的战略联盟的形式,也是这一轮智能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形式。
虽然我们现在大家都在开始设计,甚至开始动手推动智能化汽车的发展,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刚刚开始的智能化汽车发展呢,我们除了碰到一般的技术性的障碍之外,标准之后也是使得我们推动这个汽车发展碰到了一个问题,目前我们尚缺乏全局性的政策和完善的标准体系,特别是对于我们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传感系统、车载终端、V2V/V2I等,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知道汽车的自动化驾驶有赖于车与车之间的信息的互通互连,如果我们不能采取统一的标准,只是单一的汽车厂,如果你不是百分之百的垄断,完全由一家提供汽车的话,大家标准不一就使得智能化的推动、自动驾驶或者说自动化辅助驾驶碰到了很多的问题和障碍。
我们在讲智能汽车进展的第三个方面,我们考虑到现在智能化发展还不是从一开始,应该说我们有一些基础初步具备,但是短板还是很明显,之所以说具备,就是说我们现在经过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后的快速发展,我们汽车企业已经具备了一个比较扎实的制造基础,在这个方面呢,我们的知识积累使我们向互联网汽车或者向智能汽车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另外,我们互联网企业也是风起云涌,互联网企业在许多方面形成了我们具有自己优势的一些重要发展方向。那在这些方面呢,都使得我们在发展智能汽车方面,我们可以在这个方面有所进展,而且可以顺着世界智能汽车发展方向继续快速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一些短腿和短板,我们最为集中地体现在,就是我们作为一个智能汽车的基础性部分,我们的一些重要电子元器件,像传感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我们还要依赖国外,依赖跨国公司。另外像车联网V2V、V2I技术,这些都是和我们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V2V、V2I技术,使我们智能辅助驾驶往前大大推动一步,但是这个技术发展路径还要比较多地依赖发达国家,或者说这些汽车制造大国确定的方向,在这个方面,我们和他们还有一定的差距。车载终端技术与先进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需求差距还比较大,汽车无论怎么发展,或者说现在有一些超前的认识,因为汽车就是一个网络的终端或者是网络的平台,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汽车最基本的功能还是把物体从这个地方运到那个地方,把人从A地运到B地,这是汽车的基本功能,在这个方面实际上安全是汽车发展,特别是智能汽车发展的首要考虑的一个方面,达不到这个要求,别的方面都谈不上,而这个方面还有赖于我们去进一步地攻关。
第四个方面是各方集聚共识,力量非常分散。在2013年麦肯锡公布的“展望2025决定未来经济12大颠覆技术”研究报告中,智能汽车排名第6,并预估其在2025年的潜在经济影响为2000亿到1.9万亿美元。因此我们讲这样的一个发展呢,我们看起来好像还很遥远,实际上它已经一步步地向我们走来,如果我们在这个阶段中表示出了犹豫和踌躇的话,我们有可能错失一个重要的机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知道我们的力量还是非常分散,分散的力量使我们智能汽车发展的速度和发展效率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个方面我们想既缺乏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我们比较多地寄希望于政府在这方面能加以推动,但是我想特别说明的是,政府它不是神仙,真正的顶层设计一定是取决和依赖于我们汽车企业形成了共识,并且在这个方面有所实践,而不是我们依赖于有一个比我们聪明的人一下提出一个发展方向,而我们照这个方向去走,这个方向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第二是我们的基础设施比较滞后。中国道路环境复杂度高,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导致智能驾驶技术难以实现。第三是缺乏协同发展,我们知道一个新技术的发展,它有赖于持续不断的投入和在这方面进行共同的研究探讨,在网络化扁平化的时候,这个更是我们互联网时期科技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个方面呢,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战略联盟已经形成,在我们各个企业和我们有关科研单位的积极支持下,我们形成了战略联盟,但是这只是我们协同发展的第一步,还远远不够,我们在一些重要的领域里要确定一些重要的方向,由我们大家共同施力,在这个方面加以推动,这才是我们进一步发展最为有力的一个推动力。
第三个方面我想谈一谈促进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是加快智能汽车战略和发展路线图的研究制定,在这个方面,如果我们大家在这个方面形成共识,我们充分地吸取国际上智能汽车发展的经验和已经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我们有可能提出我们智能化汽车发展的战略,并且进一步明确我们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在这里面,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制造2025讲到四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实际上这些还有赖于我们不断的实践,加以补充和完善。我们现在提出来的方向,提出来的目标和提出来的路径并不是要一蹴而就,而是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修正,然后能够达到我们理想的目标。再就是我们智能汽车发展的配套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使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体系建设相辅相成,并实现协同发展,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和智能交通的发展,因为智能交通,所谓智能交通它不仅仅是一个交通的管理,它和交通的运行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智能汽车发展的过程中,辅助智能化系统实际上并不需要等到我们完全地实现高度自动化、高度网络化、高度智能化以后才能推动实施,而是在大家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我们实际上有了共识,我们在车和车、车和路、车和路边的设施的交互过程中,我们每走一步都会对我们的安全、高效和绿色有很大的帮助,而这个方面呢,单靠制造领域是远远做不到的,应该形成制造领域和交通领域,也包括交通管理领域的一个充分沟通、结合。再就是汽车发展路线图的研究制定和颁布,我们知道最近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的发展路线图已经在中国工程院组织专家研究的基础上对外公布了,这个路线图的提出,我想对我们下一步智能汽车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个路线图涉及到智能汽车发展的目标、实施路径、产品、相关的核心技术,这些都会为我们在下一步发展智能汽车过程中提供一个航标或者提供一个有所帮助的信号。
第二个就是我们讲到智能汽车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标准法规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在这个方面我们也提出要加快与汽车行业为中心、信息电子交通和互联网等不同行业,协同进行的智能汽车的标准体系。我们知道标准体系的提出和实施,它和我们过去对于标准的制定还会有一些不同,过去我们是先通过企业制定企业发展的标准,然后上升到行业标准,进而上升到国家标准。在这个方面,它是以企业为基础,以行业为重要领域,最后由国家进行认可。但是智能汽车这样的一个标准,它实际上在很多地方需要的不只是一个企业、单个企业,它需要各个企业共同的实施和加以认可,汽车行业是一个主要行业,但远远不是汽车一个行业的事,它包括通信电子以及互联网领域共同的实施和共同认可,才能把这个标准形成。这也是我们制定标准过程中需要更加注意,以及在这个方面更多着力的。再就是以软硬件接口、数据通信格式与协议、平台、安全等共性基础标准以及其他共性的关键技术标准为重点,有了这样一个通信格式和技术标准的话,我们车路、车车的通信才能实现,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大家都有成果报出但是实际中很难推动的问题。习总书记讲到国家治理体系有关的问题,国家治理体系有总的原则、总的方针和总的目标,但是它也是我们各个方面的治理体系相会而成,而这个方面呢,我们要更多的唱国际歌,要和全球的主要发展方向一致,并且在这个方向取得我们的一个共识,我们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发展和国际接轨标准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另外要尽快开展有关智能汽车的法规体系建设和完善,这里大家讲得很多了,比如自动驾驶车辆撞了人由谁负责,或者别人撞了你之后责任的界定,这是理论探讨的问题又是现实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在这方面没有进展和突破的话,实际上智能汽车的发展还只能是在纸上谈兵。
第三个是多方合作加快智能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及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在这个方面我们特别讲到在关键零部件方面,我们必须有所突破,才能推动我们汽车自动驾驶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发展。我们前面讲到了V2V、V2I,就是车车相连和车路相连的这样一种可行的方式,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但是在这样一个方式中,我们也要注意到在现在我们大力推动和普及的通信技术4G标准之下,这样一个技术还难以实现,为什么呢?因为在4G的环境下,器件响应反应的速度还是秒级,我们知道秒级实际上对于人的行走来说可能是一个可见的范围,而对于自动驾驶的汽车来说,秒级可能就是几米甚至几十米的距离产生了,在目前的通信技术下还难以解决。但是我们已经知道,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一些重点的技术突破,我们最近了解到我们有一家新的互联网技术公司,他们形成了一个新的汽车技术标准UHT,已经能够在高速铁路上实现信号的上下行,在时速超过160公里,达到300公里的时速上,能够保证信号的运行,而且它响应时间只有毫秒级,这样的一些新技术的提出和发展,我想为我们智能汽车的发展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但是如何打破原来的行业障碍,更多的实现企业和企业、行业和行业之间的这种协同、融合,取得我们智能汽车的发展,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四个是加快推动实施智能汽车试点示范运行项目,这个工作我们也在积极推进过程之中。在九月份,工信部和浙江省政府已经签订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合作框架协议》,我们相信在各个方面共同关注、共同推动、共同投入的情况下,我们的智能汽车技术发展将会稳步向前推进,也使得我们汽车产业尽快地形成我们独具特色,而且具有我们自己一定实力的中国汽车智能化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