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TPP协议基本达成 汽车,中国何惧美国何忧

2015-10-15 08:46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责编:黄河

  10月5日,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终于在包括美国在内的12个成员国中达成了协议。自此,这个从2002年发起的、历经了5年半谈判过程的史上最大贸易协定,终于“基本落听”,虽然接下来仍需要各国立法机构的最后批准,但外界普遍认为变数不大。

  其实,TPP能如此快的达成协议,外界是有些出乎意料的,毕竟几个月前在夏威夷召开的TPP部长级会议上,与会各国闹得并不算愉快,美日墨三国还互掐了一番。正当大家都以为这次会议也会和以前一样矛盾重重时,与会12国居然“偃息旗鼓”达成共识了。

  何惧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汽车制造将会成为中国受到主要冲击的产业,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可能受到影响——原来进口中国汽车的东南亚国家,会转而直接购买没有关税的日本车或美国车。

  根据TPP协议规定,成员国最终的目标是在相互间达成互利互惠、零关税的贸易协议。在12个成员国中,美国和日本都是汽车制造大国,而其余东南亚国家则长期是日系车的市场,互相间的贸易壁垒一旦被打破,可以预见的是,美国车可以大开东南亚国家的大门,日本车在该市场的优势也会进一步加强。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行业是以内需拉动为主,整车出口贸易量则相对较小。据海关总署汽车商品出口数据显示,2014年汽车整车出口量降幅比上年趋缓,出口金额结束下降,有所增长,其中,共出口94.73万辆,同比下降0.08%,增幅比上年减缓6.51个百分点;出口金额138.06亿美元,同比增长6.95%。

  另一方面,据了解,TPP成员国跟中国目前的汽车出口市场重合度较低,而我国的汽车出口主要集中在拉美、俄罗斯、中东和北非等地区,并且主要是低端市场。因此在短时间内,我国的汽车行业受TPP影响可能不大。

  不过,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分析认为,受到TPP的不利影响较大的可能会是中国的汽车配件制造业,因为TPP可能会影响到轮胎和玻璃等劳动密集型的中国出口商品,未来中资汽车配件制造商可能将被迫把制造厂转向越南等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地区,可能也会鼓励更多汽车配件制造商在美国开设制造业务。

  内讧

  在明眼人看来,中国汽车行业现在所面临的状况是美国一直想看到的,因为对于美国来说,通过推动TPP协议达成从而参与亚洲经济只是其中一个目的,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将中国“孤立”出来。殊不知,这“孤立”的方案还没有理清,自家的后院又着起火来。

  就在TPP协议达成的第二天,美国国内的批评家和以美国劳工总会与产业劳工组织为首的民主党与工会就开始发表言论,认为该协议将让更多的工作与商业机会转移到国外,是对美国劳工的一种伤害,因为美国企业一直寻求利用新兴市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美国2016年总统候选人Bernie Sanders则称:“华尔街与大公司又赢了,我们应该阻止跨国企业为追求利润而让我们做出牺牲。”

  而福特汽车也在TPP协议签署后迅速回应表示,建议美国国会拒绝TPP贸易协议,因为协议未能解决汇率操纵问题。福特汽车公司企业事务与社区关系集团副总裁Ziad Ojakl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两党共识是美国国会有效解决汇率操纵问题的必要条件。今年夏天,美国国会议员采取了空前的行动来设定一个明确的谈判目标,目的就是在所有未来的贸易协议中解决汇率操纵问题。然而,TPP却未能达到这一目标。因此,为了确保未来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我们建议国会拒绝批准TPP目前的协议,并要求政府重新谈判,并确立强有力且可执行的货币规则,因为这在21世纪对于实现自由贸易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汽车新闻的亚洲版主编Hans Greimel则认为:“底特律的三巨头(注: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没有从TPP里获得任何好处,虽然美国希望能尽量拖延对日本汽车进口关税的年限,但日本并不想等待几十年,除了操纵汇率获得的行业优势,日本人还有对微型车的特殊癖好,也让美国车很难迅速打开日本市场;另一方面,尽管日本市场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但这只是看上去很诱人,因为该市场从1990年以来就一直呈下降趋势。”

  效应

  “泛太平洋”效应还未诞生,事实上,美国也不知道其会对汽车行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一些参与TPP协议又较为依赖汽车行业的小成员国,已经有些忧心忡忡了。

  根据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三国间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在汽车行业需要有62.5%属于本国——即超过一半的车辆及其零部件需要在本国制造,而TPP协议将本国制造的比例降低至45%,以及针对日本汽车行业和监管机构单独计算的55%比例。华盛顿经济战略研究所主席Clyde Prestowitz表示:“除了美国以外,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汽车工业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不过,加拿大总理Stephen Harper却对加拿大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颇有信心,他并不认为TPP协议会对本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力产生影响。尽管Stephen Harper是这么对外宣称的,分析人士认为他只是为了安抚一下加拿大民众,因为据了解,他已经表示要在接下来的10年中,拨款10亿加元(相当于7.63亿美元)来支持本国汽车行业,借以吸引外界在加拿大汽车行业投资,而Stephen Harper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他很快要竞选连任,因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已经导致了当地汽车行业的工作机会减少,而TPP协议会加剧这一现象,所以新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汽车从业者的就业率,以避免惹怒当地选民。

  而墨西哥方面,业内人士大都认为,TPP协议的达成,让其在过去20年中持续繁荣的,如今价值600亿美元的汽车产业风光难在。Manuel Montoya是墨西哥新莱昂州一家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的干事,他表示:“墨西哥市场开放以后,我们无法与亚洲公司竞争。” HS咨询公司的Mike Wall认为,虽然墨西哥的汽车行业生产结构是“落后的”,但由于其占据了“北美后花园”、和可将其生产的汽车免税出口到北美、南美、欧洲和日本的优势,实力不容小觑。但TPP会解除成员国的贸易壁垒,包括日本和美国,墨西哥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责任编辑:黄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TPP协议基本达成 汽车,中国何惧美国何忧

2015-10-15 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 责编:黄河

  10月5日,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终于在包括美国在内的12个成员国中达成了协议。自此,这个从2002年发起的、历经了5年半谈判过程的史上最大贸易协定,终于“基本落听”,虽然接下来仍需要各国立法机构的最后批准,但外界普遍认为变数不大。

  其实,TPP能如此快的达成协议,外界是有些出乎意料的,毕竟几个月前在夏威夷召开的TPP部长级会议上,与会各国闹得并不算愉快,美日墨三国还互掐了一番。正当大家都以为这次会议也会和以前一样矛盾重重时,与会12国居然“偃息旗鼓”达成共识了。

  何惧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汽车制造将会成为中国受到主要冲击的产业,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可能受到影响——原来进口中国汽车的东南亚国家,会转而直接购买没有关税的日本车或美国车。

  根据TPP协议规定,成员国最终的目标是在相互间达成互利互惠、零关税的贸易协议。在12个成员国中,美国和日本都是汽车制造大国,而其余东南亚国家则长期是日系车的市场,互相间的贸易壁垒一旦被打破,可以预见的是,美国车可以大开东南亚国家的大门,日本车在该市场的优势也会进一步加强。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行业是以内需拉动为主,整车出口贸易量则相对较小。据海关总署汽车商品出口数据显示,2014年汽车整车出口量降幅比上年趋缓,出口金额结束下降,有所增长,其中,共出口94.73万辆,同比下降0.08%,增幅比上年减缓6.51个百分点;出口金额138.06亿美元,同比增长6.95%。

  另一方面,据了解,TPP成员国跟中国目前的汽车出口市场重合度较低,而我国的汽车出口主要集中在拉美、俄罗斯、中东和北非等地区,并且主要是低端市场。因此在短时间内,我国的汽车行业受TPP影响可能不大。

  不过,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分析认为,受到TPP的不利影响较大的可能会是中国的汽车配件制造业,因为TPP可能会影响到轮胎和玻璃等劳动密集型的中国出口商品,未来中资汽车配件制造商可能将被迫把制造厂转向越南等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地区,可能也会鼓励更多汽车配件制造商在美国开设制造业务。

  内讧

  在明眼人看来,中国汽车行业现在所面临的状况是美国一直想看到的,因为对于美国来说,通过推动TPP协议达成从而参与亚洲经济只是其中一个目的,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将中国“孤立”出来。殊不知,这“孤立”的方案还没有理清,自家的后院又着起火来。

  就在TPP协议达成的第二天,美国国内的批评家和以美国劳工总会与产业劳工组织为首的民主党与工会就开始发表言论,认为该协议将让更多的工作与商业机会转移到国外,是对美国劳工的一种伤害,因为美国企业一直寻求利用新兴市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美国2016年总统候选人Bernie Sanders则称:“华尔街与大公司又赢了,我们应该阻止跨国企业为追求利润而让我们做出牺牲。”

  而福特汽车也在TPP协议签署后迅速回应表示,建议美国国会拒绝TPP贸易协议,因为协议未能解决汇率操纵问题。福特汽车公司企业事务与社区关系集团副总裁Ziad Ojakl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两党共识是美国国会有效解决汇率操纵问题的必要条件。今年夏天,美国国会议员采取了空前的行动来设定一个明确的谈判目标,目的就是在所有未来的贸易协议中解决汇率操纵问题。然而,TPP却未能达到这一目标。因此,为了确保未来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我们建议国会拒绝批准TPP目前的协议,并要求政府重新谈判,并确立强有力且可执行的货币规则,因为这在21世纪对于实现自由贸易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汽车新闻的亚洲版主编Hans Greimel则认为:“底特律的三巨头(注: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没有从TPP里获得任何好处,虽然美国希望能尽量拖延对日本汽车进口关税的年限,但日本并不想等待几十年,除了操纵汇率获得的行业优势,日本人还有对微型车的特殊癖好,也让美国车很难迅速打开日本市场;另一方面,尽管日本市场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但这只是看上去很诱人,因为该市场从1990年以来就一直呈下降趋势。”

  效应

  “泛太平洋”效应还未诞生,事实上,美国也不知道其会对汽车行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一些参与TPP协议又较为依赖汽车行业的小成员国,已经有些忧心忡忡了。

  根据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三国间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在汽车行业需要有62.5%属于本国——即超过一半的车辆及其零部件需要在本国制造,而TPP协议将本国制造的比例降低至45%,以及针对日本汽车行业和监管机构单独计算的55%比例。华盛顿经济战略研究所主席Clyde Prestowitz表示:“除了美国以外,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汽车工业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不过,加拿大总理Stephen Harper却对加拿大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颇有信心,他并不认为TPP协议会对本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力产生影响。尽管Stephen Harper是这么对外宣称的,分析人士认为他只是为了安抚一下加拿大民众,因为据了解,他已经表示要在接下来的10年中,拨款10亿加元(相当于7.63亿美元)来支持本国汽车行业,借以吸引外界在加拿大汽车行业投资,而Stephen Harper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他很快要竞选连任,因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已经导致了当地汽车行业的工作机会减少,而TPP协议会加剧这一现象,所以新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汽车从业者的就业率,以避免惹怒当地选民。

  而墨西哥方面,业内人士大都认为,TPP协议的达成,让其在过去20年中持续繁荣的,如今价值600亿美元的汽车产业风光难在。Manuel Montoya是墨西哥新莱昂州一家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的干事,他表示:“墨西哥市场开放以后,我们无法与亚洲公司竞争。” HS咨询公司的Mike Wall认为,虽然墨西哥的汽车行业生产结构是“落后的”,但由于其占据了“北美后花园”、和可将其生产的汽车免税出口到北美、南美、欧洲和日本的优势,实力不容小觑。但TPP会解除成员国的贸易壁垒,包括日本和美国,墨西哥的优势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