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在位于郑州绿地千玺广场的“2015向上马拉松中国公开赛”郑州赛区活动现场,本报记者从主办方之一的吉利汽车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市场表现一路向上。前7个月吉利汽车累计销量282301辆,同比增长34.25%,完成全年销售目标45万辆的63%,其中轿车销量达到244013辆,占整体份额的86.44%。
在轿车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吉利轿车销量在中国品牌中表现一枝独秀。除了经典优势车型帝豪平均月销2万辆已成为现象级产品外,今年4月上市的吉利博瑞,截至7月累计销量达到了8983辆,仅7月单月销量就达到了3200辆,成为中国品牌B级车销量最好的车型。
在自主品牌靠SUV活着的当下,吉利却靠轿车领域打出了一片天地,成为当之无愧的“黑马”。此外,本报记者在郑州市场调查了解到,目前博瑞并非所有经销商都有销售,并且消费者订车需要提前半月,个别颜色车型甚至加价5000元才能订到。
博瑞是否继帝豪之后成为吉利又一现场级经典产品,吉利在轿车领域通过品牌逐步向上的“B级车”给中国自主品牌又带来什么启发?本期汽车商报邀请了数位汽车专家及媒体从业人士谈一谈他们对目前吉利现象的理解。
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薛旭
品质的提升对自主品牌发展至关重要
吉利在轿车市场一枝独秀的表现我认为与其品质的良好提升密不可分。从博瑞这一款车型来说,首先外观设计比较大气,博瑞的设计师以前是沃尔沃的设计总监,其在博瑞整体的外观设计中加入了很多中国人的审美元素,这是吉利作为自主品牌代表很好的突破,融入了中国本土的文化体现民族自信,尤其是目前广受好评的“水滴涟漪”前脸波浪设计,给人非常安静和有无限想象空间的感觉。
其次,我认为博瑞的定价策略也有很好的突破(编者按:博瑞官方指导售价11.98万-22.98万元),配置方面,如自适应巡航系统车载互联系统,性价比突出,用了国产B级车的品质打入A+级的市场,销量提升速度快可以预见。
从博瑞整体的开发流程来看,它是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首款战略车型,起点高、速度快(编者按:博瑞整体开发用时四年),集中了国际设计团队的智慧,但仍然保留了国内的审美理念。同时观察其营销策略来说,也是非常务实的,并非所有经销商都能卖博瑞这款车型,而是具备条件的经销商才能拿到这款车,并且厂家会对服务和销售满意度有考核。在渠道方面严加把控,我认为这是自主品牌品质提升的突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罗磊
吉利实现自主品牌产品力跨越
吉利在整体轿车“熊市”的环境下逆增长,说明吉利的整个产品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是一个自主品牌的跨越。吉利博瑞产品力的提升,或许与沃尔沃不无关系,吉利现在是沃尔沃的“老板”。在其旗舰B级车型上运用沃尔沃在技术、人才、质量、管理等各个领域内的成果,对于吉利整体提升产品力有很大的帮助。
我认为吉利不单单是沿袭沃尔沃的成就,从博瑞的设计来看,这是一个中国元素很浓郁的车型。博瑞在B级车上占据一席之地,赢得销量和口碑,是中国品牌向上走的体现。但吉利是不是未来主打做中高端市场呢?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毕竟其本身的沃尔沃品牌在做中高端产品,吉利再做会定位重叠产生同业竞争。不过,博瑞车型的试水成功增强了自主品牌的自信。
目前,有媒体反映博瑞车型在市面上少有现车,需要提前半月预订,我认为饥饿营销的可能性不大,主要还是排产紧张,产品力上去了消费者关注多了,市场供需关系自然发生了改变。
凤凰网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胡津南
产品力和用户定位促生“博瑞现象”
博瑞在自主品牌轿车市场表现明显,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博瑞的产品高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容纳沃尔沃的设计团队,超过目前所有自主品牌的高度,成为了中国人期待的自主品牌里的“豪车”,这样一款好车在中国市场表现突出是可预见的。
另外,从用户定位的角度来讲,吉利一直在用心做品牌,从“帝豪现象”便开始了,帝豪此前最多的用户群体集中在二三线城市,用户职业特征以教师、医生等正向、积极的社会身份为主。对比某品牌A级车会发现,虽然后者短期内会有销量的突出,但时常出现在“黑车”车型中,我认为从用户群体角度来说会对品牌有所折损。吉利能够厚积薄发的原因,与其用户定位有一定关系,消费人群在买车时或多或少都会考虑哪一部分人群会与自己选择一样。而吉利在品牌的用户营销上突出的这一点,比如博瑞在面世初期,外交部采购了这款车,正式对自主品牌造车技术的肯定,可见博瑞的实力,由此激发了不少消费群众对这款车的关注。
目前有某自主品牌认为轿车无利可图,押宝SUV,我认为这是相对短视和很危险的做法。此前我对此市场调研的结果显示,这部分企业的SUV虽然价格上占据优势,但二次购买率较低、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不高,这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反而培育了用户对合资品牌SUV的认可。吉利从轿车出发将品质口碑在消费者中进行的传播,对其后续全面发展SUV有益无害。
V讯网执行副总编 王鑫
博瑞澄清了中国消费者选车价值观
无论在何时何地,中国人只要谈到买车,似乎印象中首先想到的是在合资品牌中搜索一圈,很少有人直接考虑自主品牌。
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说合资在中国市场布局早,抢得先机,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自主在资金、品牌、技术等各方面与他们存在差距,所以消费者不待见自主品牌,这个观点我不认同,我认为自主品牌受冷落的核心是自己把自己搞砸了。
从2002年中国入世后带来的汽车市场疯狂增长开始,中国自主品牌也开始崛起。在大市场的增长下,自主车企也被大环境带到了一定量的级别。一家自主车企年销量过20万辆,这是当时几年前从没有人想到的,在不真实的数据面前自主品牌开始乱了阵脚、夜郎自大,盲目扩张产能,制定多品牌战略,甚至喊出赶超大众的雄壮口号。
但随着合资车企新一轮产品更新,以及对中国市场战略的深度布局,突然人们发现自主车企的好日子到头了。原来闭着眼随便造车就可以赚钱的时代过去了。
可以说从2008年后中国自主车企一直在被动调整,从品牌布局到收购,尝试了很多方法,但真正成功的不多,原因在于对市场的把握不够,更深层是对短期利益的放不下,一些战略初期制定得很好,但在落实中却因为利益的难以割舍最终放弃,这些都实实在在地伤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心。
所以中国消费者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在市场的检验中得到了教训经验,试想一辆车从技术到保养,再到品牌都无法得到保障,这样的产品谁还敢买?
不过从去年至今,自主品牌的几款车似乎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进行了正名,尤其是当下被称为最美中国车的吉利博瑞,都在市场上取得很好的反馈,这绝不是巧合。
一直以来,中级轿车市场从来没有自主品牌的身影,和合资品牌相比,吉利仍旧欠缺品牌等多元素支撑,但博瑞2015年7月却取得了3000多辆的成绩,这不得不让人从中有些思考。
所以从这一层面来看,人们对于品牌的重视源自于产品带来的信心,一款厚道的产品如果能够经得起市场检验,那么产品背后的品牌力也会逐渐提升,当然这是一条漫长道路,但这一步值得自主品牌迈出,吉利博瑞已经做出了表率。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5-08-27 出处:汽车商报 [原创] 责编:石腾
8月22日,在位于郑州绿地千玺广场的“2015向上马拉松中国公开赛”郑州赛区活动现场,本报记者从主办方之一的吉利汽车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市场表现一路向上。前7个月吉利汽车累计销量282301辆,同比增长34.25%,完成全年销售目标45万辆的63%,其中轿车销量达到244013辆,占整体份额的86.44%。
在轿车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吉利轿车销量在中国品牌中表现一枝独秀。除了经典优势车型帝豪平均月销2万辆已成为现象级产品外,今年4月上市的吉利博瑞,截至7月累计销量达到了8983辆,仅7月单月销量就达到了3200辆,成为中国品牌B级车销量最好的车型。
在自主品牌靠SUV活着的当下,吉利却靠轿车领域打出了一片天地,成为当之无愧的“黑马”。此外,本报记者在郑州市场调查了解到,目前博瑞并非所有经销商都有销售,并且消费者订车需要提前半月,个别颜色车型甚至加价5000元才能订到。
博瑞是否继帝豪之后成为吉利又一现场级经典产品,吉利在轿车领域通过品牌逐步向上的“B级车”给中国自主品牌又带来什么启发?本期汽车商报邀请了数位汽车专家及媒体从业人士谈一谈他们对目前吉利现象的理解。
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薛旭
品质的提升对自主品牌发展至关重要
吉利在轿车市场一枝独秀的表现我认为与其品质的良好提升密不可分。从博瑞这一款车型来说,首先外观设计比较大气,博瑞的设计师以前是沃尔沃的设计总监,其在博瑞整体的外观设计中加入了很多中国人的审美元素,这是吉利作为自主品牌代表很好的突破,融入了中国本土的文化体现民族自信,尤其是目前广受好评的“水滴涟漪”前脸波浪设计,给人非常安静和有无限想象空间的感觉。
其次,我认为博瑞的定价策略也有很好的突破(编者按:博瑞官方指导售价11.98万-22.98万元),配置方面,如自适应巡航系统车载互联系统,性价比突出,用了国产B级车的品质打入A+级的市场,销量提升速度快可以预见。
从博瑞整体的开发流程来看,它是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首款战略车型,起点高、速度快(编者按:博瑞整体开发用时四年),集中了国际设计团队的智慧,但仍然保留了国内的审美理念。同时观察其营销策略来说,也是非常务实的,并非所有经销商都能卖博瑞这款车型,而是具备条件的经销商才能拿到这款车,并且厂家会对服务和销售满意度有考核。在渠道方面严加把控,我认为这是自主品牌品质提升的突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罗磊
吉利实现自主品牌产品力跨越
吉利在整体轿车“熊市”的环境下逆增长,说明吉利的整个产品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是一个自主品牌的跨越。吉利博瑞产品力的提升,或许与沃尔沃不无关系,吉利现在是沃尔沃的“老板”。在其旗舰B级车型上运用沃尔沃在技术、人才、质量、管理等各个领域内的成果,对于吉利整体提升产品力有很大的帮助。
我认为吉利不单单是沿袭沃尔沃的成就,从博瑞的设计来看,这是一个中国元素很浓郁的车型。博瑞在B级车上占据一席之地,赢得销量和口碑,是中国品牌向上走的体现。但吉利是不是未来主打做中高端市场呢?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毕竟其本身的沃尔沃品牌在做中高端产品,吉利再做会定位重叠产生同业竞争。不过,博瑞车型的试水成功增强了自主品牌的自信。
目前,有媒体反映博瑞车型在市面上少有现车,需要提前半月预订,我认为饥饿营销的可能性不大,主要还是排产紧张,产品力上去了消费者关注多了,市场供需关系自然发生了改变。
凤凰网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胡津南
产品力和用户定位促生“博瑞现象”
博瑞在自主品牌轿车市场表现明显,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博瑞的产品高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容纳沃尔沃的设计团队,超过目前所有自主品牌的高度,成为了中国人期待的自主品牌里的“豪车”,这样一款好车在中国市场表现突出是可预见的。
另外,从用户定位的角度来讲,吉利一直在用心做品牌,从“帝豪现象”便开始了,帝豪此前最多的用户群体集中在二三线城市,用户职业特征以教师、医生等正向、积极的社会身份为主。对比某品牌A级车会发现,虽然后者短期内会有销量的突出,但时常出现在“黑车”车型中,我认为从用户群体角度来说会对品牌有所折损。吉利能够厚积薄发的原因,与其用户定位有一定关系,消费人群在买车时或多或少都会考虑哪一部分人群会与自己选择一样。而吉利在品牌的用户营销上突出的这一点,比如博瑞在面世初期,外交部采购了这款车,正式对自主品牌造车技术的肯定,可见博瑞的实力,由此激发了不少消费群众对这款车的关注。
目前有某自主品牌认为轿车无利可图,押宝SUV,我认为这是相对短视和很危险的做法。此前我对此市场调研的结果显示,这部分企业的SUV虽然价格上占据优势,但二次购买率较低、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不高,这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反而培育了用户对合资品牌SUV的认可。吉利从轿车出发将品质口碑在消费者中进行的传播,对其后续全面发展SUV有益无害。
V讯网执行副总编 王鑫
博瑞澄清了中国消费者选车价值观
无论在何时何地,中国人只要谈到买车,似乎印象中首先想到的是在合资品牌中搜索一圈,很少有人直接考虑自主品牌。
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说合资在中国市场布局早,抢得先机,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自主在资金、品牌、技术等各方面与他们存在差距,所以消费者不待见自主品牌,这个观点我不认同,我认为自主品牌受冷落的核心是自己把自己搞砸了。
从2002年中国入世后带来的汽车市场疯狂增长开始,中国自主品牌也开始崛起。在大市场的增长下,自主车企也被大环境带到了一定量的级别。一家自主车企年销量过20万辆,这是当时几年前从没有人想到的,在不真实的数据面前自主品牌开始乱了阵脚、夜郎自大,盲目扩张产能,制定多品牌战略,甚至喊出赶超大众的雄壮口号。
但随着合资车企新一轮产品更新,以及对中国市场战略的深度布局,突然人们发现自主车企的好日子到头了。原来闭着眼随便造车就可以赚钱的时代过去了。
可以说从2008年后中国自主车企一直在被动调整,从品牌布局到收购,尝试了很多方法,但真正成功的不多,原因在于对市场的把握不够,更深层是对短期利益的放不下,一些战略初期制定得很好,但在落实中却因为利益的难以割舍最终放弃,这些都实实在在地伤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心。
所以中国消费者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在市场的检验中得到了教训经验,试想一辆车从技术到保养,再到品牌都无法得到保障,这样的产品谁还敢买?
不过从去年至今,自主品牌的几款车似乎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进行了正名,尤其是当下被称为最美中国车的吉利博瑞,都在市场上取得很好的反馈,这绝不是巧合。
一直以来,中级轿车市场从来没有自主品牌的身影,和合资品牌相比,吉利仍旧欠缺品牌等多元素支撑,但博瑞2015年7月却取得了3000多辆的成绩,这不得不让人从中有些思考。
所以从这一层面来看,人们对于品牌的重视源自于产品带来的信心,一款厚道的产品如果能够经得起市场检验,那么产品背后的品牌力也会逐渐提升,当然这是一条漫长道路,但这一步值得自主品牌迈出,吉利博瑞已经做出了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