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厦门官方专车参战:采用电召 目前不赚钱(2)

2015-05-06 08:45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转载]责编:黄河

  乘车体验:电召与专车谁更便宜?

  厦门的电召出租车在乘坐体验上与互联网专车相比究竟有何不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五一”前按照订车的便捷性、车型选择和收费3个指标进行了实地体验。

  首先是订车的便捷性。电召车的订单一般需要1分左右完成下单,首先通过呼叫电话订车,呼叫中心通过三方确认后召车成功。这相对其他互联网+企业的软件专车即时下单较为复杂繁琐。此外在高峰时期,电召车的成功率较低,软件专车的订单成功率要高出许多。记者了解到,目前厦门电召车一共只有200辆车。

  其次是车型。互联网+企业的车型比较多,而目前电召车只有两种车型。在乘坐体验上,目前厦门使用的电召出租内部空间较大,连轮椅车也能够直接上车,对于特殊需求的客人而言较为方便。

  最后是收费。在关键的收费计算上,乍看之下电召车似乎并不占优势,这种电召车的起步价就达到了20元,相比之下,目前滴滴专车主流的舒适性车起步价也才14元,豪华型也才17元。不过,电召车的起步价包含三公里收费,此外其余收费跟普通的士一致,而滴滴则是起步就开始另外计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厦门市区内体验两种打车模式的不同收费,其中记者体验的一款滴滴专车日产天籁车型,起步价为14元,里程费为5.2公里共计14.6元,此外低速费用为4分钟2元,车费共计30.6元;而同样5.2公里乘坐电召出租车,其中3公里起步价为20元(含5元电召费),里程费为2.2公里,每公里2元,共计4.4元,总共支付24.4元。由于目前滴滴专车在推行零元起步促销活动,所以最终记者支付的滴滴专车费用为16.6元,比电召车便宜了不少。

  而在记者另外一次超过8公里的滴滴专车体验中,同样是舒适型的滴滴专车,11.7公里的里程费用为32.8元,额外还要加收3.7公里共计5.2元的远途费用,另外低速费用为12分钟高达9.6元,车费总计61.6元,在抵扣14元起步价之后,也要47.6元。

  对比之下,电召车就便宜一些,同样是3公里20元的起步价,8公里以内的里程费用为16元,超出8公里的里程费用,每公里2.4元,3.7公里共计8.9元,车费共计44.9元。此外,记者了解到,厦门出租车也收取一定的低速费用,时速在低于20公里时,每5分钟收取0.5元低速费用,相比专车也要便宜一些。

  盈利前景:“目前确实是不赚钱”

  “我们目前确实是不赚钱的。”李明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厦门电召车由首月只能日均500多订单到现在日常3000多订单,“高峰期一度达到日均5000多订单。”

  比如现在运行用的一辆英伦TX4的售价在20余万元左右,其一年的运营保险金约18000元,按照普通出租车5年报废的运营年限,假如以车身价22万元计算(参考网络报价),其每月的折旧损耗成本就达到了近5200元。此外,目前电召车的使用率约为90%,折算下来,每月还有20辆车处于不盈利状态。

  不过,李明泰认为,电召车在厦门已经逐步被普通市民认可,尤其是一些特需人群,如需要依靠轮椅上下车辆的乘客等。然而不可否认的一个问题是,受限于车辆的投放规模,电召车在高峰期同样面临无车可调的问题。

  目前,厦门市的出租车辆超过5000辆,岛内约为4800多辆,电召车在其中的占比还不到4%。对此,李明泰表示,厦门市政府明确表示今年将加大对电召车的支持力度,意味着下半年有望继续增加车辆,当电召车数量达到1000辆时才能实现充分有序的调度,当有规模效应之后,盈利的问题也才可能解决。

  相比之下,互联网专车的盈利模式已渐渐清晰,其根本上是通过互联网烧钱的模式,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出卖的是平台。资深IT行业分析师、艾瑞咨询[微博]CEO张毅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在国外,专车服务平台就是一个中介方,在为车辆和用户提供连接时,向双方同时收取服务费,滴滴、快的只是在评估本土市场前景后,借鉴他山之石而已。而打车软件看似烧钱,其实也已经盈利了。派发大量的红包奖励看似在“烧钱”,但打车软件初期实现了培育用户支付方式的目的,“只此一举就赚翻了。”

  林地球认为,眼下私家车混入专车中运营的模式确实存在经营成本过低、不规范的问题,这也是互联网专车模式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电召车这种新模式在管理规范方面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在经营模式上需要贴近市场,一个考量的指标是,电召车司机的收入水平能够符合市场规律。

责任编辑:黄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厦门官方专车参战:采用电召 目前不赚钱(2)

2015-05-06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转载] 责编:黄河

  乘车体验:电召与专车谁更便宜?

  厦门的电召出租车在乘坐体验上与互联网专车相比究竟有何不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五一”前按照订车的便捷性、车型选择和收费3个指标进行了实地体验。

  首先是订车的便捷性。电召车的订单一般需要1分左右完成下单,首先通过呼叫电话订车,呼叫中心通过三方确认后召车成功。这相对其他互联网+企业的软件专车即时下单较为复杂繁琐。此外在高峰时期,电召车的成功率较低,软件专车的订单成功率要高出许多。记者了解到,目前厦门电召车一共只有200辆车。

  其次是车型。互联网+企业的车型比较多,而目前电召车只有两种车型。在乘坐体验上,目前厦门使用的电召出租内部空间较大,连轮椅车也能够直接上车,对于特殊需求的客人而言较为方便。

  最后是收费。在关键的收费计算上,乍看之下电召车似乎并不占优势,这种电召车的起步价就达到了20元,相比之下,目前滴滴专车主流的舒适性车起步价也才14元,豪华型也才17元。不过,电召车的起步价包含三公里收费,此外其余收费跟普通的士一致,而滴滴则是起步就开始另外计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厦门市区内体验两种打车模式的不同收费,其中记者体验的一款滴滴专车日产天籁车型,起步价为14元,里程费为5.2公里共计14.6元,此外低速费用为4分钟2元,车费共计30.6元;而同样5.2公里乘坐电召出租车,其中3公里起步价为20元(含5元电召费),里程费为2.2公里,每公里2元,共计4.4元,总共支付24.4元。由于目前滴滴专车在推行零元起步促销活动,所以最终记者支付的滴滴专车费用为16.6元,比电召车便宜了不少。

  而在记者另外一次超过8公里的滴滴专车体验中,同样是舒适型的滴滴专车,11.7公里的里程费用为32.8元,额外还要加收3.7公里共计5.2元的远途费用,另外低速费用为12分钟高达9.6元,车费总计61.6元,在抵扣14元起步价之后,也要47.6元。

  对比之下,电召车就便宜一些,同样是3公里20元的起步价,8公里以内的里程费用为16元,超出8公里的里程费用,每公里2.4元,3.7公里共计8.9元,车费共计44.9元。此外,记者了解到,厦门出租车也收取一定的低速费用,时速在低于20公里时,每5分钟收取0.5元低速费用,相比专车也要便宜一些。

  盈利前景:“目前确实是不赚钱”

  “我们目前确实是不赚钱的。”李明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厦门电召车由首月只能日均500多订单到现在日常3000多订单,“高峰期一度达到日均5000多订单。”

  比如现在运行用的一辆英伦TX4的售价在20余万元左右,其一年的运营保险金约18000元,按照普通出租车5年报废的运营年限,假如以车身价22万元计算(参考网络报价),其每月的折旧损耗成本就达到了近5200元。此外,目前电召车的使用率约为90%,折算下来,每月还有20辆车处于不盈利状态。

  不过,李明泰认为,电召车在厦门已经逐步被普通市民认可,尤其是一些特需人群,如需要依靠轮椅上下车辆的乘客等。然而不可否认的一个问题是,受限于车辆的投放规模,电召车在高峰期同样面临无车可调的问题。

  目前,厦门市的出租车辆超过5000辆,岛内约为4800多辆,电召车在其中的占比还不到4%。对此,李明泰表示,厦门市政府明确表示今年将加大对电召车的支持力度,意味着下半年有望继续增加车辆,当电召车数量达到1000辆时才能实现充分有序的调度,当有规模效应之后,盈利的问题也才可能解决。

  相比之下,互联网专车的盈利模式已渐渐清晰,其根本上是通过互联网烧钱的模式,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出卖的是平台。资深IT行业分析师、艾瑞咨询[微博]CEO张毅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在国外,专车服务平台就是一个中介方,在为车辆和用户提供连接时,向双方同时收取服务费,滴滴、快的只是在评估本土市场前景后,借鉴他山之石而已。而打车软件看似烧钱,其实也已经盈利了。派发大量的红包奖励看似在“烧钱”,但打车软件初期实现了培育用户支付方式的目的,“只此一举就赚翻了。”

  林地球认为,眼下私家车混入专车中运营的模式确实存在经营成本过低、不规范的问题,这也是互联网专车模式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电召车这种新模式在管理规范方面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在经营模式上需要贴近市场,一个考量的指标是,电召车司机的收入水平能够符合市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