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2015年,中国汽车产能是否真的过剩?

2015-04-16 09:55出处:汽车商报 [原创]责编:石腾

  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乘用车整体产能已达2306万辆,产能利用率为66.39%;2013年中国汽车产能2914万辆,全年汽车销量2211万辆,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4%,其中自主品牌产能利用率只有65%,已低于70%的安全线;2014年年底国内汽车产能达到2586.56万辆,产能利用率为76.34%,其中,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8.36%和49.48%。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今年国内汽车销量为2513万辆左右,而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总产能可能达到3600万辆。不少媒体和业内人士因此得出“2015年产能过剩”的结论,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产能过剩不过是中国车市的又一次“狼来了”。

  每一次对产能过剩的担心,都被证明是错误的

  董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我一直认为汽车行业不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而且自改革开放30年来对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心,每一次都被证明是错误的、不准确的。但当前汽车企业库存肯定是高的,应该引起行业的重视和警惕。

  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情况,有的企业库存积压严重,但有的合资品牌企业产能还严重不足,还在不断建新厂,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借用李克强总理的的一句话,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中国汽车行业亦是如此。

  不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或合资企业,大多使用的是自有资金进行产能扩张,谁也不能再拿到完全的国家投入,不存在那种国家的钱不花白不花的情况。而当前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往往给企业形成压力,大量的政府优惠、补贴有可能对产能形成扭曲。

  产能严重过剩才是车市正常现象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联合会副秘书长

  国内汽车市场产能相对过剩,自主品牌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为50%~60%左右,合资品牌产能相对不足或基本够用,其产能利用率基本达到80%~100%左右。

  作为一个高利润行业,产能稍有不足,就会损失巨大,因为车企所投入的成本和销售利润相比,选择销售利润更合适些,因此各大车企都希望将产能扩大,防止市场丢失,同时也补齐产品线。而目前,汽车行业仍然存在产能不足的情况,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一个行业如果利润丰厚,应当各大企业拼命进来,产能严重过剩,这才是一种正常现象。只有汽车产能过剩,汽车市场才能成为一个买方市场,企业才能真正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诉求。

  对合资而言,由于国家管控很严,导致其产能受阻,如北京现代产能已经明显不足,去年产量和产能基本接近。产能必须要有一个富余量,主流车企产能利用率达到70%~80%左右是一个合理范围,可以应对市场风险。目前合资企业急需扩大产能,像自主品牌销售淡季销量非常差,但销售旺季销量又非常好,旺季销量高出淡季销量一倍。与此相反,合资品牌没有这么大的产能,在旺季也很难达到一定销量,会出现加价现象,而淡季也卖不动,体现了合资品牌产能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导致库存积压严重,必须淡季生产,为旺季做准备。

  就目前而言,只有产能竞争充分,才能促进行业发展。

  产能和需求不匹配,才叫过剩

  颜景辉 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副总经理

  在前两年汽车市场高歌猛进的时候,基本都是同比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厂家都进行了一些投入,因此这两年都是完工以后释放产能,产量一定会上去。但目前汽车市场由于宏观经济、行业政策等等方面因素的叠加,在汽车市场的表象上来看,需求是减弱了。这样一来,在经销商层面,其进车节奏和原来并没有多大区别,有些可能还有所改善,但是由于需求减弱,销售周期延长,因此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出来了,如财务费用增加、资金压力增大,另外打价格战之后,量上去了,但实际效益下降了。因此不能完全说是产能过剩,最根本的还是需求减弱了,从目前车市的发展状态和整个发展趋势来看,相对于需求市场,要解决的是产能是否匹配的问题。

  至于目前释放的产能与市场是否匹配,不能一概而论,有一些品牌和车型还是不错的,产能尚且不足,但有一些则产能过剩,如自主品牌轿车。总体而言,SUV属于一个比较好的市场,产能匹配比较适合,有些品牌车型甚至供不应求,而中低档轿车销售不畅、库存量很大,产能匹配存在过剩迹象。

  因此,看中国汽车市场产能是否过剩,在整体状态描述之下,还要进行结构性分析,结果会更加客观。

  进口车库存最高,厂商产能布局不“和拍”

  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产能是否过剩,是相对于需求而言的,当生产能力高于市场需求的时候就是过剩。目前市场上很多汽车经销商压了很多库存,很多车型又供不应求,同时自主品牌存在产能不足现象,而合资品牌也有很多过剩,现在库存最高的并不是自主或者合资,而是进口车。

  车企现有的产能布局并非现在才做的决策,而是在中国汽车市场第二波井喷(2009年、2010年)的时候,大多车企意识到产能不足,因此加大马力进行产能布局,这段时间产能陆续释放,但产能的集中释放并未跟上市场需求的节奏,因此出现产能相对过剩现象。产能过剩最大的问题就是货物积压,造成经销商压库、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当产能跟整个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时候,就是一个良性发展的过程,如何匹配则是根据上一阶段整个市场的需求,包括以往整个市场季节波动规律、市场对各车型需求状况做出判断,从而布局产能。目前很多厂商并没有根据市场节拍进行布局,包括产品的开发和投放等,造成产能相对过剩。

责任编辑:石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5年,中国汽车产能是否真的过剩?

2015-04-16 出处:汽车商报 [原创] 责编:石腾

  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乘用车整体产能已达2306万辆,产能利用率为66.39%;2013年中国汽车产能2914万辆,全年汽车销量2211万辆,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4%,其中自主品牌产能利用率只有65%,已低于70%的安全线;2014年年底国内汽车产能达到2586.56万辆,产能利用率为76.34%,其中,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8.36%和49.48%。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今年国内汽车销量为2513万辆左右,而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总产能可能达到3600万辆。不少媒体和业内人士因此得出“2015年产能过剩”的结论,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产能过剩不过是中国车市的又一次“狼来了”。

  每一次对产能过剩的担心,都被证明是错误的

  董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我一直认为汽车行业不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而且自改革开放30年来对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心,每一次都被证明是错误的、不准确的。但当前汽车企业库存肯定是高的,应该引起行业的重视和警惕。

  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情况,有的企业库存积压严重,但有的合资品牌企业产能还严重不足,还在不断建新厂,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借用李克强总理的的一句话,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中国汽车行业亦是如此。

  不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或合资企业,大多使用的是自有资金进行产能扩张,谁也不能再拿到完全的国家投入,不存在那种国家的钱不花白不花的情况。而当前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往往给企业形成压力,大量的政府优惠、补贴有可能对产能形成扭曲。

  产能严重过剩才是车市正常现象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联合会副秘书长

  国内汽车市场产能相对过剩,自主品牌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为50%~60%左右,合资品牌产能相对不足或基本够用,其产能利用率基本达到80%~100%左右。

  作为一个高利润行业,产能稍有不足,就会损失巨大,因为车企所投入的成本和销售利润相比,选择销售利润更合适些,因此各大车企都希望将产能扩大,防止市场丢失,同时也补齐产品线。而目前,汽车行业仍然存在产能不足的情况,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一个行业如果利润丰厚,应当各大企业拼命进来,产能严重过剩,这才是一种正常现象。只有汽车产能过剩,汽车市场才能成为一个买方市场,企业才能真正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诉求。

  对合资而言,由于国家管控很严,导致其产能受阻,如北京现代产能已经明显不足,去年产量和产能基本接近。产能必须要有一个富余量,主流车企产能利用率达到70%~80%左右是一个合理范围,可以应对市场风险。目前合资企业急需扩大产能,像自主品牌销售淡季销量非常差,但销售旺季销量又非常好,旺季销量高出淡季销量一倍。与此相反,合资品牌没有这么大的产能,在旺季也很难达到一定销量,会出现加价现象,而淡季也卖不动,体现了合资品牌产能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导致库存积压严重,必须淡季生产,为旺季做准备。

  就目前而言,只有产能竞争充分,才能促进行业发展。

  产能和需求不匹配,才叫过剩

  颜景辉 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副总经理

  在前两年汽车市场高歌猛进的时候,基本都是同比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厂家都进行了一些投入,因此这两年都是完工以后释放产能,产量一定会上去。但目前汽车市场由于宏观经济、行业政策等等方面因素的叠加,在汽车市场的表象上来看,需求是减弱了。这样一来,在经销商层面,其进车节奏和原来并没有多大区别,有些可能还有所改善,但是由于需求减弱,销售周期延长,因此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出来了,如财务费用增加、资金压力增大,另外打价格战之后,量上去了,但实际效益下降了。因此不能完全说是产能过剩,最根本的还是需求减弱了,从目前车市的发展状态和整个发展趋势来看,相对于需求市场,要解决的是产能是否匹配的问题。

  至于目前释放的产能与市场是否匹配,不能一概而论,有一些品牌和车型还是不错的,产能尚且不足,但有一些则产能过剩,如自主品牌轿车。总体而言,SUV属于一个比较好的市场,产能匹配比较适合,有些品牌车型甚至供不应求,而中低档轿车销售不畅、库存量很大,产能匹配存在过剩迹象。

  因此,看中国汽车市场产能是否过剩,在整体状态描述之下,还要进行结构性分析,结果会更加客观。

  进口车库存最高,厂商产能布局不“和拍”

  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产能是否过剩,是相对于需求而言的,当生产能力高于市场需求的时候就是过剩。目前市场上很多汽车经销商压了很多库存,很多车型又供不应求,同时自主品牌存在产能不足现象,而合资品牌也有很多过剩,现在库存最高的并不是自主或者合资,而是进口车。

  车企现有的产能布局并非现在才做的决策,而是在中国汽车市场第二波井喷(2009年、2010年)的时候,大多车企意识到产能不足,因此加大马力进行产能布局,这段时间产能陆续释放,但产能的集中释放并未跟上市场需求的节奏,因此出现产能相对过剩现象。产能过剩最大的问题就是货物积压,造成经销商压库、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当产能跟整个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时候,就是一个良性发展的过程,如何匹配则是根据上一阶段整个市场的需求,包括以往整个市场季节波动规律、市场对各车型需求状况做出判断,从而布局产能。目前很多厂商并没有根据市场节拍进行布局,包括产品的开发和投放等,造成产能相对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