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互联网能否革汽车的命?

2015-04-07 13:01出处:陶梦兰 [原创]责编:田大鹏

  2015年,中国智能汽车领域迎来互联网企业追随者:3月23日,腾讯与富士康、和谐汽车共同签订了关于“互联网+智能电动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几乎同一天,乐视又宣布将与中国大型汽车厂商之一北京汽车联手生产智能电动汽车,并将在4月的上海车展展示其首辆智能汽车。百度CEO李彦宏在今年两会期间回应媒体有关百度智能汽车的进程表示:百度智能汽车有望今年推出。

  国内互联网企业都纷纷“磨刀霍霍”对准汽车行业,造成一大波互联网企业袭来要变革汽车行业的景象,这就绕不开一个老话题:互联网能否革汽车的命?

  “互联网”汽车概念先行

  对于国内这三家互联网企业的智能汽车计划,大多是停留在“雾里看花”炒作概念的局面。

  百度是这三家互联网公司中最早宣布智能汽车计划的。据了解,百度在2014年9月便宣布了与宝马公司携手研发无人驾驶技术。李彦宏日前也明确对外表示,百度不会自己做硬件,肯定是与第三方汽车厂商合作。但是否与宝马合作,百度暂时并未透露。

  乐视在2014年年底宣布了“超级汽车”智能汽车计划,2015年1月又发布了智能汽车LeUI系统,“乐视的目标不仅要制造智能电动汽车,还要打造一套垂直整合的汽车互联网生态系统。”乐视智能终端事业群COO梁军认为乐视造车的底气在生态系统的打造。

  腾讯与富士康、和谐汽车联手进军智能汽车领域,根据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来看,并未明确透露是打算生产无人驾驶汽车还是仅仅加入诸多互联网连接元素。

  “从现在的消费人群来看,年轻消费者依然成了购车主力,而这部分人群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互联网化’。他们每天的工作、休闲、消费几乎都离不开互联网。所以‘互联网+汽车’将是未来的一个消费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接受寰球汽车传媒记者采访表示。

  记者观察到,日前宝马某车型上已经可以搭载腾讯QQ进行即时通讯。正如叶盛基所言,这类互联网元素在汽车上的体现正是年轻人愿意看到的。

  车归车,网归网

  日前刚从美国旧金山试驾奔驰无人驾驶概念汽车F015归来的本报总编辑吴迎秋认为,互联网革汽车的命,首先需要区分的是互联网和汽车的本质。互联网强调的是通过数据将事物进行连接,而汽车是传统机械制造的工具,其最初的主要用途是代步。

  但为什么作为“工具”用途的汽车会向强调“数据”的互联网靠近?吴迎秋认为,这正是未来汽车强调智能的一个很小的方面,未来汽车的核心是智能,而智能的最终阶段是达到无人驾驶。

  初级智能和高级智能汽车的关键是能否对汽车使用环境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不仅包括驾驶人本身的行为分析,更包括周围环境的物理分析,而周围环境的数据就涉及到伦理和法律的问题。

  比如今年3月26日,沃尔沃全球首个自动驾驶项目来到中国,选择在北京实际公共道路上进行高度自动驾驶测试和展示,如果按照自动驾驶设定的数据碰上了不守交通规则的行人如何处理,这时汽车是否应该撞上去?显然不可能。这就说明了互联网的数据仍然无法穷尽当下正在发生的所有人的行为。

  在亲身体验奔驰F015无人驾驶概念车过程中,寰球汽车传媒记者对此也深有体会,每一次试驾,汽车工程们都会重新调试使用环境数据,这证明了互联网的那一套在汽车身上仍然是要被重新架构。

  诸多接受寰球汽车传媒记者采访的专家、资深媒体人表示互联网要革汽车命的说法略为夸张,车还是车,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只是眼下的趋势是传统汽车行业正越来越向互联网靠近。

  未来汽车是开放性的

  传统汽车有100多年的历史发展,当1886 年世界上出现人类史上一辆真正意义的汽车“奔驰”时,人们并不知道未来汽车会演变成什么样、满足人们哪些多样化的需求。

  随着外界环境发生的变化,汽车也在进行改变,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让人们对于环保、智能的需求旺盛,于是新能源汽车、汽车共享以及互联网汽车等概念被迅速炒热。

  “目前国际汽车巨头都跟互联网企业有合作,特别是在车内娱乐设施、安全辅助、智能交通等方面,已经有相对成熟的研发。”叶盛基称,“汽车与互联网之间并非谁革谁的命,每一次技术的更新,都需要它的载体。而汽车作为一个开放的载体,正好为当前最热门的互联网技术提供了‘阵地’,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当汽车不需要互联网时,还会有一个新的技术要革互联网的命。”

责任编辑:田大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互联网能否革汽车的命?

2015-04-07 出处:陶梦兰 [原创] 责编:田大鹏

  2015年,中国智能汽车领域迎来互联网企业追随者:3月23日,腾讯与富士康、和谐汽车共同签订了关于“互联网+智能电动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几乎同一天,乐视又宣布将与中国大型汽车厂商之一北京汽车联手生产智能电动汽车,并将在4月的上海车展展示其首辆智能汽车。百度CEO李彦宏在今年两会期间回应媒体有关百度智能汽车的进程表示:百度智能汽车有望今年推出。

  国内互联网企业都纷纷“磨刀霍霍”对准汽车行业,造成一大波互联网企业袭来要变革汽车行业的景象,这就绕不开一个老话题:互联网能否革汽车的命?

  “互联网”汽车概念先行

  对于国内这三家互联网企业的智能汽车计划,大多是停留在“雾里看花”炒作概念的局面。

  百度是这三家互联网公司中最早宣布智能汽车计划的。据了解,百度在2014年9月便宣布了与宝马公司携手研发无人驾驶技术。李彦宏日前也明确对外表示,百度不会自己做硬件,肯定是与第三方汽车厂商合作。但是否与宝马合作,百度暂时并未透露。

  乐视在2014年年底宣布了“超级汽车”智能汽车计划,2015年1月又发布了智能汽车LeUI系统,“乐视的目标不仅要制造智能电动汽车,还要打造一套垂直整合的汽车互联网生态系统。”乐视智能终端事业群COO梁军认为乐视造车的底气在生态系统的打造。

  腾讯与富士康、和谐汽车联手进军智能汽车领域,根据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来看,并未明确透露是打算生产无人驾驶汽车还是仅仅加入诸多互联网连接元素。

  “从现在的消费人群来看,年轻消费者依然成了购车主力,而这部分人群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互联网化’。他们每天的工作、休闲、消费几乎都离不开互联网。所以‘互联网+汽车’将是未来的一个消费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接受寰球汽车传媒记者采访表示。

  记者观察到,日前宝马某车型上已经可以搭载腾讯QQ进行即时通讯。正如叶盛基所言,这类互联网元素在汽车上的体现正是年轻人愿意看到的。

  车归车,网归网

  日前刚从美国旧金山试驾奔驰无人驾驶概念汽车F015归来的本报总编辑吴迎秋认为,互联网革汽车的命,首先需要区分的是互联网和汽车的本质。互联网强调的是通过数据将事物进行连接,而汽车是传统机械制造的工具,其最初的主要用途是代步。

  但为什么作为“工具”用途的汽车会向强调“数据”的互联网靠近?吴迎秋认为,这正是未来汽车强调智能的一个很小的方面,未来汽车的核心是智能,而智能的最终阶段是达到无人驾驶。

  初级智能和高级智能汽车的关键是能否对汽车使用环境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不仅包括驾驶人本身的行为分析,更包括周围环境的物理分析,而周围环境的数据就涉及到伦理和法律的问题。

  比如今年3月26日,沃尔沃全球首个自动驾驶项目来到中国,选择在北京实际公共道路上进行高度自动驾驶测试和展示,如果按照自动驾驶设定的数据碰上了不守交通规则的行人如何处理,这时汽车是否应该撞上去?显然不可能。这就说明了互联网的数据仍然无法穷尽当下正在发生的所有人的行为。

  在亲身体验奔驰F015无人驾驶概念车过程中,寰球汽车传媒记者对此也深有体会,每一次试驾,汽车工程们都会重新调试使用环境数据,这证明了互联网的那一套在汽车身上仍然是要被重新架构。

  诸多接受寰球汽车传媒记者采访的专家、资深媒体人表示互联网要革汽车命的说法略为夸张,车还是车,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只是眼下的趋势是传统汽车行业正越来越向互联网靠近。

  未来汽车是开放性的

  传统汽车有100多年的历史发展,当1886 年世界上出现人类史上一辆真正意义的汽车“奔驰”时,人们并不知道未来汽车会演变成什么样、满足人们哪些多样化的需求。

  随着外界环境发生的变化,汽车也在进行改变,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让人们对于环保、智能的需求旺盛,于是新能源汽车、汽车共享以及互联网汽车等概念被迅速炒热。

  “目前国际汽车巨头都跟互联网企业有合作,特别是在车内娱乐设施、安全辅助、智能交通等方面,已经有相对成熟的研发。”叶盛基称,“汽车与互联网之间并非谁革谁的命,每一次技术的更新,都需要它的载体。而汽车作为一个开放的载体,正好为当前最热门的互联网技术提供了‘阵地’,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当汽车不需要互联网时,还会有一个新的技术要革互联网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