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潜伏一年 京津冀统一限行再次浮出水面

2015-03-19 10:01出处:汽车商报 [原创]责编:石腾

  3月1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其中,关于车辆限行限购议题再次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

  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建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应该把限行(编者注:主要指尾号限行)统一起来。记者发现,陈国鹰代表于去年“两会”期间同样提过类似方案,但由于推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操作难度,一直没有落实。

  时隔一年,京津冀地区机动车统一限行的议题在经历了“长期潜水”后再次浮出水面,这仅是代表愿望的重申,还是该举措即将“瓜熟蒂落”的信号?

  “交通一体化”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之前,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表示,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的交通一体化规划即将颁布实施,并确定了一批率先启动的重大项目、工程和政策,第一批有99个项目启动建设,项目包括国道、省道、铁路和港口、机场等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据悉,目前有些工作已经见到了成效。例如,2014年年底建成的国道111和对京石高速的扩容。除修建道路以外,去年下半年,京津冀还联合建立了超限超载源头及末端负面清单以及超限车辆黑名单制度,并实现信息共享,推进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异地处罚。另外,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3月5日还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交通发展规划将会在2015年出台,这无疑使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离实现更进了一步。

  除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外,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也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表示了对于京津冀联合治霾问题的关心,他说:“APEC蓝的实现就是京津冀协同治理的成果。”由于北京、天津、河北的联合参与,才成就了APEC期间的蓝天白云,这让很多政府官员认识到加强区域联系对于治霾的重要性。

  陈国鹰的“限行统一”也正是基于联合指霾的想法,他举例说,比如某一天,A城市污染重,启动了应急响应,采取机动车限行措施,但这个时候B城市的污染没那么严重,没达到应急反应的要求,就不启动。但是过两天B城市达到了,可A城市又没达到,这样两个城市启动的应急响应次数不一样,限行的号就不一致了。而且,京津冀距离又那么近,污染源很容易扩散到相邻的区域。

  公开消息称,京津冀晋鲁内蒙古六省区市机动车排放控制工作协调小组将于近期挂牌成立。而这是否限号统一的前兆呢?

  然而,一位在环保部工作的官员告诉寰球汽车传媒记者:“政府一般不会采取一刀切的态度,目前大范围限行的措施没有听说。”另外,记者致电河北交通管理局,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现在还未接到有关京津冀限号统一的通知。

  限行统一意义何在

  目前,北京、天津、石家庄都根据自身需要,实行单独的机动车限行(限购)措施。然而,就在“两会”期间,有些代表和委员认为限行限购治标不治本,有些提议还需要加强。

  关于京津冀限行统一的效力问题,寰球汽车传媒记者采访到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移动源污染控制研究室副研究员岳欣。他认为,限行统一的问题要比小范围限行复杂得多,涉及到多个方面,要统一考察限行的车辆和地域范围。“对于车流量较小的地区,限行没有意义。例如,在北京市内限行就对道路拥堵和雾霾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偏远的郊区限号就起不到什么作用。”岳欣说,“限行要限得灵活”。

  另外,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王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限行统一很可能会导致人们购买更多的车辆。“如果人们为了出行方便,购买两辆车交替使用,限行就没有意义了。”而且,关于统一限行后,汽车尾气排放对雾霾有多大影响的问题,环保部某退休官员告诉记者现在还没论证清楚。

  岳欣和王健在谈到如何能够有效控制车辆排污时都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实施经济措施要比强制限行合理、公平。

  “香港人口密集,街道相比内地普遍狭窄且弯道居多,政府通过有效调控汽车使用费和公共交通费这一对经济杠杆,很好地实现了道路畅通,即使在高峰时段也很少出现长时间堵车的状况。”王健谈及香港的交通时说。

  难在何处

  对于京津冀限行统一,陈国鹰厅长在两会期间也承认有难度:“我去年就呼吁过京津冀限行措施要一致,但在推行过程中有实际问题或者操作难度。”

  据了解,统一限行的困难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难以得到法律上的支持,另一方面是现实阻碍多。

  “限行统一首先缺乏法理上的支持。”王健说,“限行统一在某些方面违反了上位法,也违背了‘公平、有效’的原则。”所以要规划京津冀的限行统一,必须要有一套合理、有效的法律做依托。目前,虽然限行制度已在部分城市实行,但因其缺乏合理的法理解释,难以大范围实行。所以,京津冀三地要想将限行统一起来,还得先过“法理关”。

  目前,京津冀三地的限号措施并不相同,因为河北省的人均车辆保有量并不高,所以各地方、区域根据雾霾的严重情况,实行不同的限行措施——蓝色、黄色预警限特殊车辆,红色预警单双号限行等。由此可见,将尚未限行统一的河北与北京、天津联合在一起实行限行在短时间内未必现实。

  另外,限行统一可能会对北京、天津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陈国鹰在谈及京津冀限行统一时也对此方面表示了担忧。北京、天津本身就是外来车辆较多的地区,如果北京、河北实行限行统一,持有外地车牌的车主办进京证时更为方便,不用考虑限行尾号冲突的情况,那么这样不仅不会减轻北京、天津两地的雾霾情况,还有可能导致污染加重。

  从京津冀一体化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执法”是一种趋势,这不仅是三地在地域上紧密相连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加强合作的重要条件。但是,京津冀限号统一的议题是否现实、是否有必要、是否能解决问题,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讨论。

责任编辑:石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潜伏一年 京津冀统一限行再次浮出水面

2015-03-19 出处:汽车商报 [原创] 责编:石腾

  3月1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其中,关于车辆限行限购议题再次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

  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建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应该把限行(编者注:主要指尾号限行)统一起来。记者发现,陈国鹰代表于去年“两会”期间同样提过类似方案,但由于推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操作难度,一直没有落实。

  时隔一年,京津冀地区机动车统一限行的议题在经历了“长期潜水”后再次浮出水面,这仅是代表愿望的重申,还是该举措即将“瓜熟蒂落”的信号?

  “交通一体化”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之前,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表示,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的交通一体化规划即将颁布实施,并确定了一批率先启动的重大项目、工程和政策,第一批有99个项目启动建设,项目包括国道、省道、铁路和港口、机场等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据悉,目前有些工作已经见到了成效。例如,2014年年底建成的国道111和对京石高速的扩容。除修建道路以外,去年下半年,京津冀还联合建立了超限超载源头及末端负面清单以及超限车辆黑名单制度,并实现信息共享,推进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异地处罚。另外,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3月5日还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交通发展规划将会在2015年出台,这无疑使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离实现更进了一步。

  除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外,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也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表示了对于京津冀联合治霾问题的关心,他说:“APEC蓝的实现就是京津冀协同治理的成果。”由于北京、天津、河北的联合参与,才成就了APEC期间的蓝天白云,这让很多政府官员认识到加强区域联系对于治霾的重要性。

  陈国鹰的“限行统一”也正是基于联合指霾的想法,他举例说,比如某一天,A城市污染重,启动了应急响应,采取机动车限行措施,但这个时候B城市的污染没那么严重,没达到应急反应的要求,就不启动。但是过两天B城市达到了,可A城市又没达到,这样两个城市启动的应急响应次数不一样,限行的号就不一致了。而且,京津冀距离又那么近,污染源很容易扩散到相邻的区域。

  公开消息称,京津冀晋鲁内蒙古六省区市机动车排放控制工作协调小组将于近期挂牌成立。而这是否限号统一的前兆呢?

  然而,一位在环保部工作的官员告诉寰球汽车传媒记者:“政府一般不会采取一刀切的态度,目前大范围限行的措施没有听说。”另外,记者致电河北交通管理局,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现在还未接到有关京津冀限号统一的通知。

  限行统一意义何在

  目前,北京、天津、石家庄都根据自身需要,实行单独的机动车限行(限购)措施。然而,就在“两会”期间,有些代表和委员认为限行限购治标不治本,有些提议还需要加强。

  关于京津冀限行统一的效力问题,寰球汽车传媒记者采访到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移动源污染控制研究室副研究员岳欣。他认为,限行统一的问题要比小范围限行复杂得多,涉及到多个方面,要统一考察限行的车辆和地域范围。“对于车流量较小的地区,限行没有意义。例如,在北京市内限行就对道路拥堵和雾霾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偏远的郊区限号就起不到什么作用。”岳欣说,“限行要限得灵活”。

  另外,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王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限行统一很可能会导致人们购买更多的车辆。“如果人们为了出行方便,购买两辆车交替使用,限行就没有意义了。”而且,关于统一限行后,汽车尾气排放对雾霾有多大影响的问题,环保部某退休官员告诉记者现在还没论证清楚。

  岳欣和王健在谈到如何能够有效控制车辆排污时都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实施经济措施要比强制限行合理、公平。

  “香港人口密集,街道相比内地普遍狭窄且弯道居多,政府通过有效调控汽车使用费和公共交通费这一对经济杠杆,很好地实现了道路畅通,即使在高峰时段也很少出现长时间堵车的状况。”王健谈及香港的交通时说。

  难在何处

  对于京津冀限行统一,陈国鹰厅长在两会期间也承认有难度:“我去年就呼吁过京津冀限行措施要一致,但在推行过程中有实际问题或者操作难度。”

  据了解,统一限行的困难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难以得到法律上的支持,另一方面是现实阻碍多。

  “限行统一首先缺乏法理上的支持。”王健说,“限行统一在某些方面违反了上位法,也违背了‘公平、有效’的原则。”所以要规划京津冀的限行统一,必须要有一套合理、有效的法律做依托。目前,虽然限行制度已在部分城市实行,但因其缺乏合理的法理解释,难以大范围实行。所以,京津冀三地要想将限行统一起来,还得先过“法理关”。

  目前,京津冀三地的限号措施并不相同,因为河北省的人均车辆保有量并不高,所以各地方、区域根据雾霾的严重情况,实行不同的限行措施——蓝色、黄色预警限特殊车辆,红色预警单双号限行等。由此可见,将尚未限行统一的河北与北京、天津联合在一起实行限行在短时间内未必现实。

  另外,限行统一可能会对北京、天津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陈国鹰在谈及京津冀限行统一时也对此方面表示了担忧。北京、天津本身就是外来车辆较多的地区,如果北京、河北实行限行统一,持有外地车牌的车主办进京证时更为方便,不用考虑限行尾号冲突的情况,那么这样不仅不会减轻北京、天津两地的雾霾情况,还有可能导致污染加重。

  从京津冀一体化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执法”是一种趋势,这不仅是三地在地域上紧密相连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加强合作的重要条件。但是,京津冀限号统一的议题是否现实、是否有必要、是否能解决问题,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