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一场5级风为京城“吹”来了难得的蓝天。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今年准备的议案也在这一天正式对外公布。2014年的“两会”期间,李书福提出的议案涉及“空气质量”“出租车体制改革”、“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三个方面,今年的议案李书福再次瞄准出租车体制改革,这也是李书福连续第三年在“两会”上提出出租车体制改革的议案。
“尽管公众要求推动出租车改革的声音喊了多年,但进展总显得缓慢,对于呼声很高的打破垄断、完善出租车准入制度等,还没有根本性动作,以至于社会性事件频发,这就使得出租车体制到底应该怎样改革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李书福如此表示。而连续第三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关于出租车体制改革的提案,也充分说明了李书福对于改革进展缓慢的不满,在他看来,要真正体现“市场发挥决定作用”,还要牵住出租车体制改革的“牛鼻子”。
东风渐起?
“出租车问题具有行业性与地方性叠加的特殊性。”回顾出租车行业发展的历史,李书福一针见血地指出,“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和地方探索之间的良性互动、相向而行。”近些年来出租车体制暴露出的弊端不断显现,打车难、乱收费、拒载挑活儿等问题都令老百姓叫苦不迭,而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就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局部调整。
近期湖北襄阳取消了几乎成为惯例的“份儿钱”,把司机的收入与服务质量和社会评价挂钩,这一模式深受好评。江苏提出将公示出租车份儿钱构成,并调整收费标准使之更加合理。辽宁省在地方两会提出“逐步实现出租汽车运营服务经营权无偿有限期使用”,而湖南湘潭则实施公司化经营、规模化管理、取消份儿钱模式等举措,都具有积极的改革探索意义。
李书福所呼唤的“顶层设计”也终于在2015年1月份正式出台,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科学调节出租汽车总量,推进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等方式配置出租汽车的车辆经营权。
《意见》一出,业界普遍认为旧有体制的基础正在松动,而为改革提供助力的东风已然吹起。“为全面深化出租车改革指明了方向,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李书福对此表示,“我们深切期待有关部门能够把这些改革实践和措施,当成一次行业改革的契机,直面硬骨头,乘势而上推动出租车改革。”
打破坚冰
“要让这种备受期待的改革真正落地,关键还是要打破出租车牌照的垄断式管理。”李书福将矛头直指“牌照垄断”。在他看来,如果出租车牌照仍维持在相对不变的状态,并且被少数人或公司所控制,那么就算取消了“份儿钱”,那些稀有的出租车牌照,依旧需要通过高价竞得。对于出租车行业来说,现有的矛盾仍然不能解决。
而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虽然并未直接回应出租车垄断经营权改革的核心问题,但其鼓励发展多样化约车服务等多项原则性要求,其实就是对垄断的一种否定。“我建议这一点要加强其指导性,对出租车体制改革的内容和要求有一个务实的指导意见。”
在李书福看来,出租车经营权是否允许社会力量有序进入,正当竞争;出租车运营权是否还需要行政审批;出租车数量控制是否完全放开,出租车车型选择是否在准入标准前提下,放开市场,打破地区垄断;高品质需求的“预车服务”怎么界定等问题都是值得有关部门深入思考和着手解决的。
“要使各地的出租车体制改革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目标清晰,就目前情况来看,针对出租车领域的小改小动,已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政出多门的改革也不利于这项改革的深入推进。”李书福坦言,要打破坚冰,还须各方努力。
以点带面
事实上,各地方所进行的出租车体制改革的实践和措施,已经为交通运输部这样的主管部门提供了足够的经验和启示。“应加以借鉴和吸收其经验教训,并运用到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以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改革的整体推进。”李书福如此表示。他同时认为,发挥试点城市效应,以点带面,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李书福表示:“我建议根据不同城市规模,设立相应出租车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对各项改革措施进行分类指导、科学评估,使各地改革有方向、有目标、有榜样,最终为全国性出租车行业体制改革奠定基础真正使出租车改革成为今年一个改革重点,在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实现突破。”
在2014年的政协会议上,李书福就已经在提案中建议进行体制上的改革,打破利益固化的“坚冰”。而在今年的提案中,李书福再次重申“改革的方向应是破除上述两大垄断,实行完全市场化”。此前曾经有易到用车、AA租车算不算“黑车”的问题发生过不小的争议,2015年情人节滴滴打车和快递打车由“相杀”走向“相爱”而宣布合并,诸多变化都在预示着市场化的出租车环境正在形成。
将出租车数量的配置彻底交还给市场,直接向符合准入的一线司机开放出租车经营权,允许他们绕过“坐收渔利”的出租车公司,通过向政府交纳一定的运营管理费用和公共资源占有费用,直接向市民提供出租车服务。唯有如此,才能牵住“牛鼻子”。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5-03-11 出处:杨亚楠 [原创] 责编:田大鹏
3月3日,一场5级风为京城“吹”来了难得的蓝天。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今年准备的议案也在这一天正式对外公布。2014年的“两会”期间,李书福提出的议案涉及“空气质量”“出租车体制改革”、“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三个方面,今年的议案李书福再次瞄准出租车体制改革,这也是李书福连续第三年在“两会”上提出出租车体制改革的议案。
“尽管公众要求推动出租车改革的声音喊了多年,但进展总显得缓慢,对于呼声很高的打破垄断、完善出租车准入制度等,还没有根本性动作,以至于社会性事件频发,这就使得出租车体制到底应该怎样改革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李书福如此表示。而连续第三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关于出租车体制改革的提案,也充分说明了李书福对于改革进展缓慢的不满,在他看来,要真正体现“市场发挥决定作用”,还要牵住出租车体制改革的“牛鼻子”。
东风渐起?
“出租车问题具有行业性与地方性叠加的特殊性。”回顾出租车行业发展的历史,李书福一针见血地指出,“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和地方探索之间的良性互动、相向而行。”近些年来出租车体制暴露出的弊端不断显现,打车难、乱收费、拒载挑活儿等问题都令老百姓叫苦不迭,而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就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局部调整。
近期湖北襄阳取消了几乎成为惯例的“份儿钱”,把司机的收入与服务质量和社会评价挂钩,这一模式深受好评。江苏提出将公示出租车份儿钱构成,并调整收费标准使之更加合理。辽宁省在地方两会提出“逐步实现出租汽车运营服务经营权无偿有限期使用”,而湖南湘潭则实施公司化经营、规模化管理、取消份儿钱模式等举措,都具有积极的改革探索意义。
李书福所呼唤的“顶层设计”也终于在2015年1月份正式出台,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科学调节出租汽车总量,推进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等方式配置出租汽车的车辆经营权。
《意见》一出,业界普遍认为旧有体制的基础正在松动,而为改革提供助力的东风已然吹起。“为全面深化出租车改革指明了方向,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李书福对此表示,“我们深切期待有关部门能够把这些改革实践和措施,当成一次行业改革的契机,直面硬骨头,乘势而上推动出租车改革。”
打破坚冰
“要让这种备受期待的改革真正落地,关键还是要打破出租车牌照的垄断式管理。”李书福将矛头直指“牌照垄断”。在他看来,如果出租车牌照仍维持在相对不变的状态,并且被少数人或公司所控制,那么就算取消了“份儿钱”,那些稀有的出租车牌照,依旧需要通过高价竞得。对于出租车行业来说,现有的矛盾仍然不能解决。
而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虽然并未直接回应出租车垄断经营权改革的核心问题,但其鼓励发展多样化约车服务等多项原则性要求,其实就是对垄断的一种否定。“我建议这一点要加强其指导性,对出租车体制改革的内容和要求有一个务实的指导意见。”
在李书福看来,出租车经营权是否允许社会力量有序进入,正当竞争;出租车运营权是否还需要行政审批;出租车数量控制是否完全放开,出租车车型选择是否在准入标准前提下,放开市场,打破地区垄断;高品质需求的“预车服务”怎么界定等问题都是值得有关部门深入思考和着手解决的。
“要使各地的出租车体制改革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目标清晰,就目前情况来看,针对出租车领域的小改小动,已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政出多门的改革也不利于这项改革的深入推进。”李书福坦言,要打破坚冰,还须各方努力。
以点带面
事实上,各地方所进行的出租车体制改革的实践和措施,已经为交通运输部这样的主管部门提供了足够的经验和启示。“应加以借鉴和吸收其经验教训,并运用到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以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改革的整体推进。”李书福如此表示。他同时认为,发挥试点城市效应,以点带面,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李书福表示:“我建议根据不同城市规模,设立相应出租车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对各项改革措施进行分类指导、科学评估,使各地改革有方向、有目标、有榜样,最终为全国性出租车行业体制改革奠定基础真正使出租车改革成为今年一个改革重点,在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实现突破。”
在2014年的政协会议上,李书福就已经在提案中建议进行体制上的改革,打破利益固化的“坚冰”。而在今年的提案中,李书福再次重申“改革的方向应是破除上述两大垄断,实行完全市场化”。此前曾经有易到用车、AA租车算不算“黑车”的问题发生过不小的争议,2015年情人节滴滴打车和快递打车由“相杀”走向“相爱”而宣布合并,诸多变化都在预示着市场化的出租车环境正在形成。
将出租车数量的配置彻底交还给市场,直接向符合准入的一线司机开放出租车经营权,允许他们绕过“坐收渔利”的出租车公司,通过向政府交纳一定的运营管理费用和公共资源占有费用,直接向市民提供出租车服务。唯有如此,才能牵住“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