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国汽车召回十年创新高 或迎来转折点

2014-12-26 09:40出处:陶梦兰 [原创]责编:黄河

  从2004年10月1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到2012年10月10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对外发布,再到2013年1月1日《条例》正式执行,迄今为止,中国汽车召回制度已整整走过10年的时间。

  10年来,中国汽车召回制度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12月17日,在2014中国汽车质量峰会上,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严冯敏表示,中国汽车召回制度实施以来,2014年中国召回水平超过美国,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召回数量10年最多

  从2004年我国实施第一起汽车召回开始,我国汽车召回的次数和召回数量一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国家质检总局缺陷召回统计数据表明,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实施以来,我国累计实施汽车召回827次,涉及车辆共1887万辆。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实施汽车召回133次,涉及车辆531.1万辆,已创历史新高。

年份 召回次数(次) 召回数量(万辆)
2004 13 33.2
2005 27 5.8
2006 40 34
2007 31 61
2008 47 54
2009 57 136
2010 123 118
2011 85 183
2012 113 320
2013 133 531.1
2014 159(截至12月17日) 412(截至12月17日)
数据来源:公开报道及国家质检总局相关领导公开场合发言记录

表:历年召回汽车产品次数和数量

  而在此次中国汽车质量峰会上,国家质检总局缺陷召回相关领导公开表示,2014年目前累计实施汽车召回则为159次,涉及车辆412万辆,占10年全部召回数量的22%,是10年来召回数量最多的一年。

  同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有关负责人还告诉记者,在现阶段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工作中,按引发召回的形式划分,主要分为两类:生产者自主召回和受调查影响召回。不完全数据统计,今年9月30日前,因国家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影响召回15次,召回汽车111.5万辆,占召回数量的52.2%。

  汽车商报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网站盘点2014召回事例发现,今年以来汽车整车召回次数明显增多,平均不到两天半就有一次召回,其中超过六成是受质检部门缺陷调查影响展开的召回。

  中美召回仍有差距

  “中国今年受调查影响召回的比例已在美国平均水准之上。”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严冯敏表示。据她介绍,中国汽车召回制度实施以来,受国家质检总局展开缺陷调查影响而实施的召回也在不断升温,其召回数量所占比例已接近甚至超越汽车发达国家水平。

  据了解,2012年受政府监管部门缺陷产品调查影响的召回数量占据整体召回数量的29%,2013年占到37%,今年则飙升至63%,增幅高达70%。而美国40年实施缺陷汽车召回,受美国政府调查影响而实施召回的平均值则为57%。

  不过,有媒体提出对比受调查影响召回数量比例来衡量两国召回水平不大准确。据了解,与中国不同的是,在美国汽车召回案例中,大多数是由厂家主动召回,但也有一些是因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影响或NHTSA通过法院强制厂家召回。

  “美国采用的是企业自查的召回制度,也就是说企业觉得产品质量过关了就可以上市销售,出现问题了企业要负主要责任。而国内是国家审批制度,国家觉得产品好了才可以上市销售,所以产品质量出问题了要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然后才启动召回程序,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再加上单靠一个部门显然不能对所有汽车产品的缺陷及时发现,所以召回数量相对少一些,不过随着新召回条例的出台,召回数量和频次明显增多了。”《每日经济新闻》汽车版主编丛刚告诉汽车商报记者。

  质检总局有关领导也坦言,我国汽车召回工作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仍有部分企业未主动履行召回义务,相当多的企业从未实施过召回。

  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内森·内勒表示,委员会下属的缺陷调查部门在过去7年间,引导发布了929次召回,涉及车辆达到5500万辆。目前中国10年来的召回数量不及美国一半。

  “互联网”首次被重视

  “中国受调查影响召回数量比例提升与新实施的汽车召回条例直接相关。”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告诉汽车商报,“从责令改正、处5万以上直至处缺陷汽车产品货值金额10%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有关许可,在这样的力度下,极少还有企业敢心存侥幸。”邱宝昌认为,新的《召回条例》最大亮点在于其巨大的惩罚力度。

  而汽车商报记者注意到,从今年受调查召回的力度来看,投诉取证渠道互联网化成为今年召回比例多的一大特点。

  “在取证缺陷产品信息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跟厂家、经销商接触,更是进入到群众中去,通过电话以及论坛、微博等互联网渠道全面了解取证缺陷产品信息,确保信息准确。”严冯敏介绍称。

  “通过近期速腾热门召回事件看到了今后召回互联网化的趋势,这说明过去依靠大媒体大平台息事宁人的公关效果不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更加扁平化,消费者通过微博、微信维权效果一点也不差,中国汽车消费更加成熟。”汽车行业分析师封士明接受汽车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还是表达了对召回的遗憾:“召回是负责任的表现,不是质量差的表现。国内还有部分自主品牌企业没有正确看待召回,没有召回的举动。”

  记者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查阅发现,2014年目前已有东风乘用车A60、奇瑞汽车风云2、长安汽车逸动、长安汽车欧力威、长城汽车风骏、奇瑞瑞麟X1等自主品牌汽车车型进行过召回。

  “新版《汽车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出台之后,国内汽车企业的召回主动性大大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也有所提升,相信假以时日,随着国内汽车召回制度会更加的完善,消费者对于汽车召回也不至于妖魔化,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也能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表示。

责任编辑:黄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汽车召回十年创新高 或迎来转折点

2014-12-26 出处:陶梦兰 [原创] 责编:黄河

  从2004年10月1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到2012年10月10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对外发布,再到2013年1月1日《条例》正式执行,迄今为止,中国汽车召回制度已整整走过10年的时间。

  10年来,中国汽车召回制度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12月17日,在2014中国汽车质量峰会上,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严冯敏表示,中国汽车召回制度实施以来,2014年中国召回水平超过美国,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召回数量10年最多

  从2004年我国实施第一起汽车召回开始,我国汽车召回的次数和召回数量一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国家质检总局缺陷召回统计数据表明,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实施以来,我国累计实施汽车召回827次,涉及车辆共1887万辆。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实施汽车召回133次,涉及车辆531.1万辆,已创历史新高。

年份 召回次数(次) 召回数量(万辆)
2004 13 33.2
2005 27 5.8
2006 40 34
2007 31 61
2008 47 54
2009 57 136
2010 123 118
2011 85 183
2012 113 320
2013 133 531.1
2014 159(截至12月17日) 412(截至12月17日)
数据来源:公开报道及国家质检总局相关领导公开场合发言记录

表:历年召回汽车产品次数和数量

  而在此次中国汽车质量峰会上,国家质检总局缺陷召回相关领导公开表示,2014年目前累计实施汽车召回则为159次,涉及车辆412万辆,占10年全部召回数量的22%,是10年来召回数量最多的一年。

  同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有关负责人还告诉记者,在现阶段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工作中,按引发召回的形式划分,主要分为两类:生产者自主召回和受调查影响召回。不完全数据统计,今年9月30日前,因国家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影响召回15次,召回汽车111.5万辆,占召回数量的52.2%。

  汽车商报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网站盘点2014召回事例发现,今年以来汽车整车召回次数明显增多,平均不到两天半就有一次召回,其中超过六成是受质检部门缺陷调查影响展开的召回。

  中美召回仍有差距

  “中国今年受调查影响召回的比例已在美国平均水准之上。”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严冯敏表示。据她介绍,中国汽车召回制度实施以来,受国家质检总局展开缺陷调查影响而实施的召回也在不断升温,其召回数量所占比例已接近甚至超越汽车发达国家水平。

  据了解,2012年受政府监管部门缺陷产品调查影响的召回数量占据整体召回数量的29%,2013年占到37%,今年则飙升至63%,增幅高达70%。而美国40年实施缺陷汽车召回,受美国政府调查影响而实施召回的平均值则为57%。

  不过,有媒体提出对比受调查影响召回数量比例来衡量两国召回水平不大准确。据了解,与中国不同的是,在美国汽车召回案例中,大多数是由厂家主动召回,但也有一些是因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影响或NHTSA通过法院强制厂家召回。

  “美国采用的是企业自查的召回制度,也就是说企业觉得产品质量过关了就可以上市销售,出现问题了企业要负主要责任。而国内是国家审批制度,国家觉得产品好了才可以上市销售,所以产品质量出问题了要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然后才启动召回程序,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再加上单靠一个部门显然不能对所有汽车产品的缺陷及时发现,所以召回数量相对少一些,不过随着新召回条例的出台,召回数量和频次明显增多了。”《每日经济新闻》汽车版主编丛刚告诉汽车商报记者。

  质检总局有关领导也坦言,我国汽车召回工作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仍有部分企业未主动履行召回义务,相当多的企业从未实施过召回。

  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内森·内勒表示,委员会下属的缺陷调查部门在过去7年间,引导发布了929次召回,涉及车辆达到5500万辆。目前中国10年来的召回数量不及美国一半。

  “互联网”首次被重视

  “中国受调查影响召回数量比例提升与新实施的汽车召回条例直接相关。”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告诉汽车商报,“从责令改正、处5万以上直至处缺陷汽车产品货值金额10%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有关许可,在这样的力度下,极少还有企业敢心存侥幸。”邱宝昌认为,新的《召回条例》最大亮点在于其巨大的惩罚力度。

  而汽车商报记者注意到,从今年受调查召回的力度来看,投诉取证渠道互联网化成为今年召回比例多的一大特点。

  “在取证缺陷产品信息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跟厂家、经销商接触,更是进入到群众中去,通过电话以及论坛、微博等互联网渠道全面了解取证缺陷产品信息,确保信息准确。”严冯敏介绍称。

  “通过近期速腾热门召回事件看到了今后召回互联网化的趋势,这说明过去依靠大媒体大平台息事宁人的公关效果不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更加扁平化,消费者通过微博、微信维权效果一点也不差,中国汽车消费更加成熟。”汽车行业分析师封士明接受汽车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还是表达了对召回的遗憾:“召回是负责任的表现,不是质量差的表现。国内还有部分自主品牌企业没有正确看待召回,没有召回的举动。”

  记者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查阅发现,2014年目前已有东风乘用车A60、奇瑞汽车风云2、长安汽车逸动、长安汽车欧力威、长城汽车风骏、奇瑞瑞麟X1等自主品牌汽车车型进行过召回。

  “新版《汽车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出台之后,国内汽车企业的召回主动性大大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也有所提升,相信假以时日,随着国内汽车召回制度会更加的完善,消费者对于汽车召回也不至于妖魔化,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也能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