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由质检总局指导,中国质检报刊社举办,主题为“质量 创新 共治”的首届中国汽车质量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在京举行。
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出席峰会并讲话。他强调指出,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充分凸显出“质量”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基础保障和发展导向作用。对汽车产业而言,要深刻认识并牢牢把握质量发展战略,把推动产业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放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来。
峰会上,来自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科研院校、汽车企业的代表,就我国汽车召回、三包、标准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严冯敏、国家认监委副主任刘卫军分别做了题为《缺陷汽车召回保障公众安全》、《汽车强制认证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演讲,就国家在汽车召回、强制性认证等方面的政策和工作进行了介绍。
汽车质量安全是质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在整车政策法规上也不断完善,在召回、三包、汽车标准、强制认证、进口汽车以及配件执法等方面,质检总局一直在加强质量服务举措,取得了扎扎实实的经济社会效果。缺陷召回统计数据表明,该制度实施以来累计实施汽车召回827次,涉及1887万辆;今年以来实施汽车召回159次,涉及412万辆,占全部召回数量的22%。2013年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表明,全国汽车零配件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6.1%,高于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
峰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应朝阳、国家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主任陈玉忠、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驻会副理事长王铁夫、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冯屹、清华大学汽车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等业内人士,还分别从专家、协会的角度,对我国汽车发展的产业政策、汽车召回、品牌发展等角度进行主旨发言和探讨。博世中国总部、北汽福田、亚新科等企业的相关人员,则从企业的角度,带来了他们在汽车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方面的做法与经验。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车销量1168万辆,同比增长8.4%,预计全年产销量2400万辆,将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规模超过6800亿元,有效拉动了汽车内需的增长。
在数量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汽车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部分汽摩配件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显示,汽车灯具为85%、制动器衬片为86.8%、发动机冷却液为91.3%、制动软管为92%、汽车传动带为94%,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汽车三包规定实施一年来专项调查中,59%的消费者反映,购买汽车时经营者没有介绍三包期限、三包责任等信息;72 %的消费者反映,不同程度存在“未在指定4S店保养不予三包”等霸王条款等等。上述问题在12315、中消协、中国汽车质量网等投诉举报数据统计中也得到印证。
峰会上,质检总局还公布了2014年全国汽车经销商售后服务质量标杆单位名单,大众汽车服务中心(北京)有限公司(进口大众)等19家单位成为标杆单位。汽车流通行业还发出了在全国汽车经销商企业开展 “贯彻落实汽车三包规定 提升汽车售后服务质量”对比提升活动的倡议书,并邀请有关企业做了汽车售后服务质量标杆单位经验介绍。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4-12-17 出处:陶梦兰 [原创] 责编:陶梦兰
12月17日,由质检总局指导,中国质检报刊社举办,主题为“质量 创新 共治”的首届中国汽车质量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在京举行。
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出席峰会并讲话。他强调指出,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充分凸显出“质量”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基础保障和发展导向作用。对汽车产业而言,要深刻认识并牢牢把握质量发展战略,把推动产业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放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来。
峰会上,来自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科研院校、汽车企业的代表,就我国汽车召回、三包、标准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严冯敏、国家认监委副主任刘卫军分别做了题为《缺陷汽车召回保障公众安全》、《汽车强制认证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演讲,就国家在汽车召回、强制性认证等方面的政策和工作进行了介绍。
汽车质量安全是质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在整车政策法规上也不断完善,在召回、三包、汽车标准、强制认证、进口汽车以及配件执法等方面,质检总局一直在加强质量服务举措,取得了扎扎实实的经济社会效果。缺陷召回统计数据表明,该制度实施以来累计实施汽车召回827次,涉及1887万辆;今年以来实施汽车召回159次,涉及412万辆,占全部召回数量的22%。2013年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表明,全国汽车零配件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6.1%,高于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
峰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应朝阳、国家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主任陈玉忠、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驻会副理事长王铁夫、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冯屹、清华大学汽车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等业内人士,还分别从专家、协会的角度,对我国汽车发展的产业政策、汽车召回、品牌发展等角度进行主旨发言和探讨。博世中国总部、北汽福田、亚新科等企业的相关人员,则从企业的角度,带来了他们在汽车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方面的做法与经验。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车销量1168万辆,同比增长8.4%,预计全年产销量2400万辆,将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规模超过6800亿元,有效拉动了汽车内需的增长。
在数量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汽车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部分汽摩配件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显示,汽车灯具为85%、制动器衬片为86.8%、发动机冷却液为91.3%、制动软管为92%、汽车传动带为94%,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汽车三包规定实施一年来专项调查中,59%的消费者反映,购买汽车时经营者没有介绍三包期限、三包责任等信息;72 %的消费者反映,不同程度存在“未在指定4S店保养不予三包”等霸王条款等等。上述问题在12315、中消协、中国汽车质量网等投诉举报数据统计中也得到印证。
峰会上,质检总局还公布了2014年全国汽车经销商售后服务质量标杆单位名单,大众汽车服务中心(北京)有限公司(进口大众)等19家单位成为标杆单位。汽车流通行业还发出了在全国汽车经销商企业开展 “贯彻落实汽车三包规定 提升汽车售后服务质量”对比提升活动的倡议书,并邀请有关企业做了汽车售后服务质量标杆单位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