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山东校车事故!11月19日,山东蓬莱发生一运沙车与一幼儿园接送面包车相撞造成11名幼儿和1名司机死亡;11月24日,山东青岛一家职业学校的校车与货车相撞,造成13名学生受伤,司机不治身亡;12月2日,山东东营一小学校车发生侧翻翻入水沟造成3名学生死亡;12月4日,山东德州市平原县王杲铺镇发生一起涉校车交通事故,造成8人受伤。
短短15天,山东连续发生四起校车事故,引发了社会对校车安全的再一次强烈关注。不禁让人发问:校车为何屡次遭遇事故?在山东官方的新闻通报中,对蓬莱校车事故的初步判定是“黑校车”超载引起,东营的事故校车虽为正规校车且未超载,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避让车辆造成侧翻,另外两起事故或与司机不当驾驶行为有关。
四起校车事故通报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此前国家公布的6个校车“试点”城市中,山东是唯一占了两个校车“试点”城市名额的省份,“榜样”作用背后蕴藏的问题是什么。
正规校车去哪了?
每有发生校车事故,看到媒体报道“黑校车”“超载”等事故原因时,不少网友质疑:正规“大鼻子”校车去哪了?
我国校车发展起步较晚,校车事故频发。有媒体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至今就发生了50余起校车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接近20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幼儿。
此前,2011年甘肃正宁校车惨案,19名儿童遇难,曾震惊全国。次年,国务院正式公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而条例的发布也仅仅是拉开我国校车发展的序幕,在实际校车普及过程中又出现了诸多怪现象,乡村地区的“黑校车”事故仍然时常发生。
盘点以往汽车商报记者报道的校车诸多怪现象中发现,校车运营的费用入不敷出、公私立学校补贴差别对待、管理“推诿”等较为严重,对于校车“试点”强省山东来说,上述问题在媒体报道中少见,更多的是在校车发展经验上被屡次提到。
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介绍称,目前,山东省共有接送学生车辆(5座以上客车)2.5万辆,其中政府统购、学校自备或长期租用的普通客运车8600辆。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省校车基本满足乘车学生需要的目标。
校车发展强省?
2012年《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辽宁省桓仁县、黑龙江省鸡西市、浙江省德清县、山东省威海市、山东省无棣县、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成为我国6个校车试点地区。
两年多来,山东省两个试点地区在校车运营管理、财政补贴以及加强安全方面取得了诸多经验。威海市主要采取的是在城乡接合部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公司运营和在偏远农村地区政府投资购车,专业公司运营的模式。通过在城乡接合部,采取延长或调整城市公交、城郊公交等运营线路,或租赁专业客运公司车辆投入运营等方式,满足学生上下学乘车需求。
“无棣模式”市场化改革的路子则更是在全国被传为佳话,还被《南方周末》等媒体报道为校车发展典型。
无棣县是在2010年8月组建了全国第一家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合作、具有公益性质的校车管理运营公司。由当地一家爱心企业投资购买校车,按照市场规律运营管理,政府每年投入500多万财政补贴用于学生乘车费用补贴,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运作、公司化管理”的校车管理办法实现了校车在县域内的“全覆盖”,还有效破解了校车安全管理难题。截至目前,无棣县未发生一起学生交通安全事件。
此外,除了早期威海市、无棣县的校车发展模式,山东青岛等地这两年来对校车发展颇有心得。山东青岛市校车管理作为全国校车管理的一个试点模式,引来外省争相前来学习。据了解,青岛市先后两年把校车工程列为市政府每年10件为民办实事之一,共投入1200辆国际校车,并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补贴乘车费用。
综上看来,不管是普及还是运营管理、校车模式发展等方面,山东省拥有充分的优势,但这一次在省内频发事故似乎暴露了什么。
内生机制怎保障?
目前,校车问题最主要的矛盾被认为是就近入学问题不能合理解决,距离学校较远的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均有校车使用需求,如何保障内生机制下的校车安全运营?
此前,在山东省安监局等部门对蓬莱校车事故的通报信息称,“事故中接送学生的面包车不具备校车资格,核载8人,事发时载有15人,非法从事接送幼儿园学生活动已有近3年时间。事发路段尚未启用。”
近3年时间,内生机制下的校车安全运输隐患却未被发现,究竟谁最应该为这起惨祸负责?拉起横幅“请还十一位孩子的无辜生命”遇难孩子的家长们没有想出答案。
11月28日,山东日照一位“校车”车主兼司机任福龙的想法引起了媒体对内生机制下个人经营校车的关注。任福龙,有着8年的营运、驾驶经验。他也是日照市第一台“大鼻子”校车的车主。频发的校车安全事故让任福龙老早萌生出了开办正规校车公司的想法,但在创办公司的过程中却屡屡碰壁,3年多了还没个眉目。
根据日照市交通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日照市并没有个人开办校车公司的先例。
据了解,按照现行的山东省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校车安全管理要实行“以县为主、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并且格外强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用于协调各部门对校车的管理分工。
但对于“校车安全管理联系会议制度”,任福龙颇有不满:目前日照市根本没有形成一个对校车实行有效监管的联动机制,那么校车管理方面的空缺理应由个人通过开办公司的形式来填补,政府完全可以通过招标的形式来选择“合伙人”,个人开校车公司,仍接受安监、教育、交警、交通等主管部门的管理,多一层公司化管理,会更加规范和安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4-12-11 出处:陶梦兰 [原创] 责编:田大鹏
又见山东校车事故!11月19日,山东蓬莱发生一运沙车与一幼儿园接送面包车相撞造成11名幼儿和1名司机死亡;11月24日,山东青岛一家职业学校的校车与货车相撞,造成13名学生受伤,司机不治身亡;12月2日,山东东营一小学校车发生侧翻翻入水沟造成3名学生死亡;12月4日,山东德州市平原县王杲铺镇发生一起涉校车交通事故,造成8人受伤。
短短15天,山东连续发生四起校车事故,引发了社会对校车安全的再一次强烈关注。不禁让人发问:校车为何屡次遭遇事故?在山东官方的新闻通报中,对蓬莱校车事故的初步判定是“黑校车”超载引起,东营的事故校车虽为正规校车且未超载,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避让车辆造成侧翻,另外两起事故或与司机不当驾驶行为有关。
四起校车事故通报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此前国家公布的6个校车“试点”城市中,山东是唯一占了两个校车“试点”城市名额的省份,“榜样”作用背后蕴藏的问题是什么。
正规校车去哪了?
每有发生校车事故,看到媒体报道“黑校车”“超载”等事故原因时,不少网友质疑:正规“大鼻子”校车去哪了?
我国校车发展起步较晚,校车事故频发。有媒体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至今就发生了50余起校车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接近20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幼儿。
此前,2011年甘肃正宁校车惨案,19名儿童遇难,曾震惊全国。次年,国务院正式公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而条例的发布也仅仅是拉开我国校车发展的序幕,在实际校车普及过程中又出现了诸多怪现象,乡村地区的“黑校车”事故仍然时常发生。
盘点以往汽车商报记者报道的校车诸多怪现象中发现,校车运营的费用入不敷出、公私立学校补贴差别对待、管理“推诿”等较为严重,对于校车“试点”强省山东来说,上述问题在媒体报道中少见,更多的是在校车发展经验上被屡次提到。
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介绍称,目前,山东省共有接送学生车辆(5座以上客车)2.5万辆,其中政府统购、学校自备或长期租用的普通客运车8600辆。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省校车基本满足乘车学生需要的目标。
校车发展强省?
2012年《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辽宁省桓仁县、黑龙江省鸡西市、浙江省德清县、山东省威海市、山东省无棣县、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成为我国6个校车试点地区。
两年多来,山东省两个试点地区在校车运营管理、财政补贴以及加强安全方面取得了诸多经验。威海市主要采取的是在城乡接合部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公司运营和在偏远农村地区政府投资购车,专业公司运营的模式。通过在城乡接合部,采取延长或调整城市公交、城郊公交等运营线路,或租赁专业客运公司车辆投入运营等方式,满足学生上下学乘车需求。
“无棣模式”市场化改革的路子则更是在全国被传为佳话,还被《南方周末》等媒体报道为校车发展典型。
无棣县是在2010年8月组建了全国第一家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合作、具有公益性质的校车管理运营公司。由当地一家爱心企业投资购买校车,按照市场规律运营管理,政府每年投入500多万财政补贴用于学生乘车费用补贴,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运作、公司化管理”的校车管理办法实现了校车在县域内的“全覆盖”,还有效破解了校车安全管理难题。截至目前,无棣县未发生一起学生交通安全事件。
此外,除了早期威海市、无棣县的校车发展模式,山东青岛等地这两年来对校车发展颇有心得。山东青岛市校车管理作为全国校车管理的一个试点模式,引来外省争相前来学习。据了解,青岛市先后两年把校车工程列为市政府每年10件为民办实事之一,共投入1200辆国际校车,并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补贴乘车费用。
综上看来,不管是普及还是运营管理、校车模式发展等方面,山东省拥有充分的优势,但这一次在省内频发事故似乎暴露了什么。
内生机制怎保障?
目前,校车问题最主要的矛盾被认为是就近入学问题不能合理解决,距离学校较远的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均有校车使用需求,如何保障内生机制下的校车安全运营?
此前,在山东省安监局等部门对蓬莱校车事故的通报信息称,“事故中接送学生的面包车不具备校车资格,核载8人,事发时载有15人,非法从事接送幼儿园学生活动已有近3年时间。事发路段尚未启用。”
近3年时间,内生机制下的校车安全运输隐患却未被发现,究竟谁最应该为这起惨祸负责?拉起横幅“请还十一位孩子的无辜生命”遇难孩子的家长们没有想出答案。
11月28日,山东日照一位“校车”车主兼司机任福龙的想法引起了媒体对内生机制下个人经营校车的关注。任福龙,有着8年的营运、驾驶经验。他也是日照市第一台“大鼻子”校车的车主。频发的校车安全事故让任福龙老早萌生出了开办正规校车公司的想法,但在创办公司的过程中却屡屡碰壁,3年多了还没个眉目。
根据日照市交通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日照市并没有个人开办校车公司的先例。
据了解,按照现行的山东省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校车安全管理要实行“以县为主、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并且格外强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用于协调各部门对校车的管理分工。
但对于“校车安全管理联系会议制度”,任福龙颇有不满:目前日照市根本没有形成一个对校车实行有效监管的联动机制,那么校车管理方面的空缺理应由个人通过开办公司的形式来填补,政府完全可以通过招标的形式来选择“合伙人”,个人开校车公司,仍接受安监、教育、交警、交通等主管部门的管理,多一层公司化管理,会更加规范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