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平行进口试点箭在弦上 能否撼动垄断奶酪

2014-11-13 09:25出处:V讯网 [原创]责编:石腾

  【记者 崔建芳报道】11月6日,商务部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进行解读, 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率先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工作。”在解读中,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负责人表示:“现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实施9年来,在规范汽车销售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开展平行进口有利于促进竞争、维护公平的市场流通秩序,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的作用,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支持上海自贸区尽快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工作。同时,抓紧完善汽车销售管理有关规定,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同一天,有媒体报道称,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方案已经获得商务部的批复,方案已经发给上海市政府,但目前尚未公布。

  所谓平行进口指的是未经品牌厂商授权,从国外相关品牌零售市场等渠道进口汽车至国内,免去一些中间环节,与授权进口渠道之间形成一种“平行关系”。“平行进口车”即大众消费者口中的“小贸车”,由于政策因素,长期得不到进口汽车厂家及4S店的认可,2013年,某豪华品牌4S店甚至拒绝对正规进口渠道以外的汽车进行维修保养。而业内人士以及消费者对于进口豪华车厂家及4S店价格垄断已经颇有微词,此次试点如果得以实行,能否“一石激起千层浪”,撼动整个豪华进口车价格体系,甚至引起“蝴蝶效应”推动《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改革,成为本次媒体主编讨论的话题。

  高巍 新浪汽车副主编:要用互联网思维看待这个变化。

  在上海自贸区开放销售平行进口车,对整个行业都将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消费者而言,开放的信号可以提供更多的价格选择,这对4S店、厂家的价格垄断将有影响。不过,我们更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来看待这件事情对行业的影响。这相当于020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的影响。如果网络代购也算是平行进口的话,亚马逊海外购,消费者直接可以购买美国商品,这对传统行业的冲击不言而喻,移动互联网使得信息扁平化,上游资源扁平化,这也是电商为何如此火爆的原因。平行进口车试点的实行,相当于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的变化,将原来人流量入口只能是4S店的局面进行扭转,加之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的进一步完善,这种冲击可想而知。所以无论是厂家还是4S店都要敞开心扉看待这个问题。

  丛刚 《每日经济新闻》汽车版主编:影响力有多大还要看政策

  从目前信息看,整件事情还处于讨论当中,所以,此次事件的影响力还要看政府政策的力度。不言而喻,平行进口车试点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从去年发酵的行业普遍对进口豪华车的垄断声讨,以及主流媒体对进口豪华车暴利的清算报道,让消费者深知即使不算关税、物流等项目,进口豪华车的价格比国外贵一倍。对于中国一个拥有2200万保有量规模的汽车市场来说,进口豪华车价格不能与国外市场拉平,这个市场就是畸形的。

  不过据了解,今年进口汽车行业库存深度从6月份开始大幅度攀升,截至到8月份,行业库存深度接近2012年历史最高点。同时,随着官方对进口平行车态度的变化,因为在2013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曾出台《关于严格进口汽车注册登记工作的通知》,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进口车,不予注册登记。许多城市闹出“买了美规车不能上牌”的事情。可以说,平行进口试点是个契机。但是在保险机构、金融服务等原来“小贸车”不能解决的售后服务问题上,只有有关部委、商务部提供的方案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真正对进口车厂家、总经销商等销售渠道、甚至原来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形成冲击。

  赵云《华夏时报》汽车版主编:目前来看影响不大

  由于整个政策及信息还未落梃,因此目前看来,没有开放的政策和开放的环境,平行进口车试点对于汽车行业影响不大。一方面是因为此次开放平行进口车只是在上海自贸区实行试点。自贸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并不适用于整个市场,同时,只在这一个地方试点,政策推开不会很快,影响也不会很大。另一方面,如果全面放开与政府某些政策也是一种抵触。目前的政策大势仍然是在一定的保护期内,把自主品牌做起来。这与自贸区自由开放的政策明显相悖。

  孟京涛《北京娱乐信报》汽车版主编:试点是一个杠杆

  目前据我掌握的信息是除了在上海自贸区以外,还有其他试点将开放平行进口车渠道。这势必会成为撬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行业的一个杠杆,而这个杠杆必须有。2004年颁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对进口车品牌价格、渠道的垄断进行了规定。随着多个试点的执行,势必会对其形成压力。而且,随着平行进口车客户群的积累膨胀,4S店售后服务也将无法无视这块蛋糕。政策的出台、政府的支持,之前的垄断行为势必会瓦解。这个现象将很快来临。

  王平胜 《汽车商报》副总编辑:自贸区的平行进口 初衷很好 任重道远

  关于平行进口,这是一个争论了上百年的市场贸易行为。在市场法规、政策较为完善的欧洲、美国等地一直存在,甚至被称为“灰色贸易”。我们现在所说的汽车平行进口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也是探索阶段。姑且认为是上海自贸区的进口“物品”中有代表性的尝试。这个撬动尝试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贸易平衡问题,更是牵涉到国内利益最为集中的汽车贸易问题。好在目前国产车消费是主流,进口车主要集中在高档车这一单一领域。国内汽车进口更多是总经销模式,以前路虎、捷豹包括奔驰的进口经营权在某一个大型经销商手中。因为这些经销商在厂商不看好中国消费市场的时候,已经开始投资耕耘中国市场。例如来自新加坡的利星行,收获不仅是用利润来衡量的,更是在这一领域中的绝对话语权。而平行进口想打破这种绝对的垄断,特别是整车销售价格。但是国外车源渠道也至关重要,国内销售渠道也是平行进口需要突破的一道难关,因为渠道同时关系着售后服务问题。这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对于普通消费者,价高或者价低的买了一辆车,维修保养可是一个大问题。

责任编辑:石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平行进口试点箭在弦上 能否撼动垄断奶酪

2014-11-13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石腾

  【记者 崔建芳报道】11月6日,商务部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进行解读, 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率先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工作。”在解读中,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负责人表示:“现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实施9年来,在规范汽车销售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开展平行进口有利于促进竞争、维护公平的市场流通秩序,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的作用,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支持上海自贸区尽快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工作。同时,抓紧完善汽车销售管理有关规定,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同一天,有媒体报道称,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方案已经获得商务部的批复,方案已经发给上海市政府,但目前尚未公布。

  所谓平行进口指的是未经品牌厂商授权,从国外相关品牌零售市场等渠道进口汽车至国内,免去一些中间环节,与授权进口渠道之间形成一种“平行关系”。“平行进口车”即大众消费者口中的“小贸车”,由于政策因素,长期得不到进口汽车厂家及4S店的认可,2013年,某豪华品牌4S店甚至拒绝对正规进口渠道以外的汽车进行维修保养。而业内人士以及消费者对于进口豪华车厂家及4S店价格垄断已经颇有微词,此次试点如果得以实行,能否“一石激起千层浪”,撼动整个豪华进口车价格体系,甚至引起“蝴蝶效应”推动《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改革,成为本次媒体主编讨论的话题。

  高巍 新浪汽车副主编:要用互联网思维看待这个变化。

  在上海自贸区开放销售平行进口车,对整个行业都将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消费者而言,开放的信号可以提供更多的价格选择,这对4S店、厂家的价格垄断将有影响。不过,我们更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来看待这件事情对行业的影响。这相当于020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的影响。如果网络代购也算是平行进口的话,亚马逊海外购,消费者直接可以购买美国商品,这对传统行业的冲击不言而喻,移动互联网使得信息扁平化,上游资源扁平化,这也是电商为何如此火爆的原因。平行进口车试点的实行,相当于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的变化,将原来人流量入口只能是4S店的局面进行扭转,加之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的进一步完善,这种冲击可想而知。所以无论是厂家还是4S店都要敞开心扉看待这个问题。

  丛刚 《每日经济新闻》汽车版主编:影响力有多大还要看政策

  从目前信息看,整件事情还处于讨论当中,所以,此次事件的影响力还要看政府政策的力度。不言而喻,平行进口车试点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从去年发酵的行业普遍对进口豪华车的垄断声讨,以及主流媒体对进口豪华车暴利的清算报道,让消费者深知即使不算关税、物流等项目,进口豪华车的价格比国外贵一倍。对于中国一个拥有2200万保有量规模的汽车市场来说,进口豪华车价格不能与国外市场拉平,这个市场就是畸形的。

  不过据了解,今年进口汽车行业库存深度从6月份开始大幅度攀升,截至到8月份,行业库存深度接近2012年历史最高点。同时,随着官方对进口平行车态度的变化,因为在2013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曾出台《关于严格进口汽车注册登记工作的通知》,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进口车,不予注册登记。许多城市闹出“买了美规车不能上牌”的事情。可以说,平行进口试点是个契机。但是在保险机构、金融服务等原来“小贸车”不能解决的售后服务问题上,只有有关部委、商务部提供的方案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真正对进口车厂家、总经销商等销售渠道、甚至原来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形成冲击。

  赵云《华夏时报》汽车版主编:目前来看影响不大

  由于整个政策及信息还未落梃,因此目前看来,没有开放的政策和开放的环境,平行进口车试点对于汽车行业影响不大。一方面是因为此次开放平行进口车只是在上海自贸区实行试点。自贸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并不适用于整个市场,同时,只在这一个地方试点,政策推开不会很快,影响也不会很大。另一方面,如果全面放开与政府某些政策也是一种抵触。目前的政策大势仍然是在一定的保护期内,把自主品牌做起来。这与自贸区自由开放的政策明显相悖。

  孟京涛《北京娱乐信报》汽车版主编:试点是一个杠杆

  目前据我掌握的信息是除了在上海自贸区以外,还有其他试点将开放平行进口车渠道。这势必会成为撬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行业的一个杠杆,而这个杠杆必须有。2004年颁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对进口车品牌价格、渠道的垄断进行了规定。随着多个试点的执行,势必会对其形成压力。而且,随着平行进口车客户群的积累膨胀,4S店售后服务也将无法无视这块蛋糕。政策的出台、政府的支持,之前的垄断行为势必会瓦解。这个现象将很快来临。

  王平胜 《汽车商报》副总编辑:自贸区的平行进口 初衷很好 任重道远

  关于平行进口,这是一个争论了上百年的市场贸易行为。在市场法规、政策较为完善的欧洲、美国等地一直存在,甚至被称为“灰色贸易”。我们现在所说的汽车平行进口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也是探索阶段。姑且认为是上海自贸区的进口“物品”中有代表性的尝试。这个撬动尝试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贸易平衡问题,更是牵涉到国内利益最为集中的汽车贸易问题。好在目前国产车消费是主流,进口车主要集中在高档车这一单一领域。国内汽车进口更多是总经销模式,以前路虎、捷豹包括奔驰的进口经营权在某一个大型经销商手中。因为这些经销商在厂商不看好中国消费市场的时候,已经开始投资耕耘中国市场。例如来自新加坡的利星行,收获不仅是用利润来衡量的,更是在这一领域中的绝对话语权。而平行进口想打破这种绝对的垄断,特别是整车销售价格。但是国外车源渠道也至关重要,国内销售渠道也是平行进口需要突破的一道难关,因为渠道同时关系着售后服务问题。这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对于普通消费者,价高或者价低的买了一辆车,维修保养可是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