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北京市2014年新一轮小客车摇号结果出炉,令人诧异的是,尽管此轮在传统汽车摇号领域的中签比例已经高达140:1,而在今年2月26日的首批北京新能源小客车摇号的中签者中,依然有980人选择了弃号,占整个中签者的比例高达68.63%。此前为了鼓励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北京市政府特意将原有的半年持号期,延长两个月,以至购买新能源汽车减免购置税政策正式实施之后,然而最终结果依然差强人意。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北京新能源小客车在私人领域的推广,高达60%中签者的弃购事件又说明了什么?要推动北京新能源小客车在私人领域的普及还需要做哪些工作?本期汽车商报邀请业内多位专家共同探讨,北京新能源小客车60%持号者弃购背后的隐情。
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 王秉刚
当务之急是解决电动车充电难
说到我国电动汽车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目前当务之急是深入基层解决充电难的实际问题。
据统计至2015年,全国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城市计划完成总量为33万辆,而2014年一季度全国完成的总数不及7000辆,许多城市至今还在原地踏步。其中原因很多,而充电难是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不时看到媒体报导消费者遇到的充电难的问题,但难以看到各地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报导与经验介绍文章。
充电难已经成为现阶段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巨大障碍。在不少城市,消费者怀着满腔热情购买了电动汽车,但不知如何申请安装充电桩。小区的物业公司没有得到上级的指令,不能提供安装服务。有的消费者从高楼上放下来一根带着普通插座的电线给电动汽车充电,却不知这样做隐藏着火灾的危险。有的城市虽然建了几座充电站,但是要开车到这里充电,对大多数消费者很不现实,况且,目前不少充电站还不对私人车辆提供服务。多数地方,给电动汽车充电的电费如何计算,还没有明确。总之,说起充电难,大家一头雾水,不知谁来解决?
充电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拦路石,需要有人去做深入的具体的工作,如果大家都在等待观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计划难免会落空。
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副院长 宋健
新能源汽车应该让老百姓切身感到实惠
这回有60%的持号者选择弃号,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电动汽车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还没有真正让消费者感受到方便、实惠。老百姓选择汽车时其实很简单,就是要选择新能源汽车我能得到什么好处?我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如果,老百姓感觉从选择新能源汽车比选择传统动力汽车我能得到的好处更多,我花的钱更少,新能源汽车就自然推动起来了。说白了,我们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在价格和质量性能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即便政府给补贴也还是推不动。
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国际上,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有开始被推动的迹象了,这就是技术日渐成熟、成本不断下降、再加上点环保意识的结果。在法国,主要是核电和水电,晚上的用电基本不花钱、法国人的收入也很高、国家也给补贴,但电动汽车依然推不动,为什么?实际还是电动汽车的性能不行,比不过传统汽车。
所以,我觉得咱们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主要应该放在混合动力汽车上,因为在目前的阶段混合动力汽车更实用、更现实,然而,我们国家却只把混合动力汽车归为节能汽车,不应该也不合适。如果,纯电动汽车的成本降不下来,性能上不去,国家给再多的补贴也推不动。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 迟亦枫
北京尚未形成购买电动汽车的氛围
北京电动车摇号出现大批弃号现象只能说明:目前在北京远还没有构成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的氛围,不仅氛围没有,购买的条件也不成熟。消费者不会因为有几万块钱的补贴,去放弃传统动力汽车转而买电动汽车,因为大家都担心,鉴于目前北京的电动汽车发展情况,买了之后会有不少麻烦。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地充电,北京是特大型城市,很多人上班要跑几十公里,目前的电动车的行驶里程大多只有100多公里,一个人如果上班往返50公里,电三天就用完,充电是在家也不好充,在单位也不好充,很多人住十几、二十层的高层,不可能抻根电线下去;到单位也是,现在找个停车的地都不好找,更不要说还能充电的地。而且,现在很多人喜欢自己开车去外地旅游或者出差,一旦在高速上没了电,更是麻烦。
另外,北京是相对比较成熟的汽车市场,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多,与电动汽车太多的未知相比,大家更愿意买比较成熟的传统汽车。还有,近两年关于电动汽车电池着火的新闻也不少,就连大名鼎鼎的特斯拉,我听说都着了三次火了,所以,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也很担心。”
据我了解,不仅在北京,全国领域内的私人购买电动汽车也是乏善可陈,尽管国家从2010年开始就开始出台私人购买纯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但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国家出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政策一年期间,50亿元补贴金额只发放了不到1亿元,全国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只有800辆,新一轮补贴政策实施后,据说好一点,比如上海免费发牌之类的,但好的也非常有限。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 崔东树
60%的人弃购不可怕,重要的是那40%购买者的感受
其实,我觉得这回首批参加电动摇号的人有60%弃购,很正常,因为,当初这些人参加摇号的时候,目的可能并非真的想买电动汽车,可能不少人都是出于凑热闹或一时图新鲜的目的,另外,他们也不知道,要买电动车,还需要出示,可以安装充电桩的证明,等一系列手续。
我觉得重要的不是这60%人的充购,而是真正选择购买电动汽车那40%人的感受,如果,这些人用电动车真是感觉不错,口碑传开了,那对北京电动汽车的推广是有真正推动意义的,而如果,这些人使用电动车普遍感觉很麻烦,没有什么好的感受,那才是真正的问题,因为这样一来传开了,等于是给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做负面宣传。
目前,在北京购买电动车确实存在充电难问题,于是有人呼吁,北京应该赶快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也纳入新能源汽车的范围参加摇号,据说,比亚迪的秦在上海就卖得不错,但最近,我听说,比亚迪的秦在上海也出现问题了,秦在上海虽然可以免费上牌,但有调查者发现买秦的人很多人并不用电动模式,而是一直用燃油模式行驶,这样的话根本实现不了节能环保,所以,有消息说,上海也要学北京,不再给秦免费牌照。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 徐长明
电动车对老百姓的吸引力还不够
这回北京有60%首批电动车摇号获得者选择弃购的事我也听说了,本来,按照原先的北京摇号规定,一个号持有时间是半年,后来北京市政府为了进一步鼓励市民购买电动车,特意又把时效延长了两个月,放到减免购置税政策生效之后,让消费者利益最大化,但最后,还是有60%的人选择了弃号。
我觉得这充分表明,目前的电动汽车对私人消费者的吸引力还不够,一方面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充电难;另一方面是,车本身的性能对传统汽车还没有足够的优势,甚至不如传统汽车,性价比不行。我认为后者的原因更大一些,就是目前电动汽车的性价比,还不高,虽然有国家和地方加起来十几万的补贴,还有减免购置税的优惠,但我们看到,目前可以选购的新能源汽车,在扣除补贴后,依然价格不菲,老百姓普遍认为,即便花一半的价钱买电动汽车也是不值。
所以,电动汽车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性价比也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它对老百姓的吸引力够了,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推起来。
《北京娱乐信报》汽车版主编 孟京涛
要解决充电难,非一朝一夕
前几天有人要借我辆电动车试驾,我说:“开不了!没地充电。”
这回这么多人弃号,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推不动电动车,主要就是充电桩的建设和落实。这两年一直在说,充电桩要进入居民小区,但始终不见动静,为什么?据我了解,两个方面,一是没人牵头来做这事;另一方面,牵扯利益众多、工程浩大,实施起来难度极大。
首先,一个小区需要装多少充电桩?装多了,整个小区的电路要全面改造,变压器要全面更换,用电量要预留出几倍、十几倍以上,线路也要重新铺设;安装少了,以后一旦买电动车的人多了,可能就会出现今天到处没地停车的现象,而且一旦用电量过大也会产生火灾。
另外,给电动车充电不像给传统车加油,五分钟好了,充电即便是快充也要两三个小时,慢充要八到十个小时,居民从自家拉出接线板,低层可以,高层怎么办?目前,这些问题,根本无法解决。据说,今年年底前北京要再增加1000个充电桩,可是对于北京这么大的城市,可谓杯水车薪,要解决北京充电难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要我说,根据目前的中国国情,推广混合动力倒是一个折中的方案,即可以做到节能环保,又避免了电动车充电难的麻烦。
《每日经济新闻》汽车版主编 丛刚
北京推新能源小客车,应该将插电式混合动力纳入
此次北京有60%多的首批电动车中签者最终选择弃号,说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可度还不够。而我认为,这其中的原因不是基础设施不够,充电桩不足的问题,而是电动汽车在性能以及电池方面还有待革命性的进步,因为电动汽车要实现产业化的时候还没有到。
我记得国际上有一种说法就是,电动汽车要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发展,至少还需要三个诺贝尔奖出现,也就是说,目前的电动汽车在电机、电控以及电池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什么时候能够实现真正的产业化,这个时间我不敢下定论,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甚至二十年,要看技术的发展进步情况。
当前,在北京交通非常拥堵的情况下,北京很多车主已经不再把私家车用作上下班的交
通工具,而更多的是作为周末出行的工具。试想,如果我开车去一趟古北水库,往返300多公里,按照一般的纯电动车,去可以,回来呢?
而目前,插电式混合动力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发展,但北京却恰恰不给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上牌,虽然今年7月国务院出台政策取消了各地方的新能源汽车目录,但北京方面一直没有执行,目前,在北京能上新能源汽车牌拿北京地方政府补贴的还是年初,北京地方目录公布的那几种车。相反,比亚迪的秦和荣威550在上海卖得都不错,它们都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有人说,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的人不用电,都用油开,但我觉得如果上海的充电桩多了,那些车主自然就会用电去开。所以,我觉得北京也应该尽快把插电式混合动力纳入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范围,这样更有助于北京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4-11-12 出处:芦楠 [原创] 责编:石腾
10月26日,北京市2014年新一轮小客车摇号结果出炉,令人诧异的是,尽管此轮在传统汽车摇号领域的中签比例已经高达140:1,而在今年2月26日的首批北京新能源小客车摇号的中签者中,依然有980人选择了弃号,占整个中签者的比例高达68.63%。此前为了鼓励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北京市政府特意将原有的半年持号期,延长两个月,以至购买新能源汽车减免购置税政策正式实施之后,然而最终结果依然差强人意。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北京新能源小客车在私人领域的推广,高达60%中签者的弃购事件又说明了什么?要推动北京新能源小客车在私人领域的普及还需要做哪些工作?本期汽车商报邀请业内多位专家共同探讨,北京新能源小客车60%持号者弃购背后的隐情。
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 王秉刚
当务之急是解决电动车充电难
说到我国电动汽车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目前当务之急是深入基层解决充电难的实际问题。
据统计至2015年,全国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城市计划完成总量为33万辆,而2014年一季度全国完成的总数不及7000辆,许多城市至今还在原地踏步。其中原因很多,而充电难是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不时看到媒体报导消费者遇到的充电难的问题,但难以看到各地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报导与经验介绍文章。
充电难已经成为现阶段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巨大障碍。在不少城市,消费者怀着满腔热情购买了电动汽车,但不知如何申请安装充电桩。小区的物业公司没有得到上级的指令,不能提供安装服务。有的消费者从高楼上放下来一根带着普通插座的电线给电动汽车充电,却不知这样做隐藏着火灾的危险。有的城市虽然建了几座充电站,但是要开车到这里充电,对大多数消费者很不现实,况且,目前不少充电站还不对私人车辆提供服务。多数地方,给电动汽车充电的电费如何计算,还没有明确。总之,说起充电难,大家一头雾水,不知谁来解决?
充电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拦路石,需要有人去做深入的具体的工作,如果大家都在等待观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计划难免会落空。
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副院长 宋健
新能源汽车应该让老百姓切身感到实惠
这回有60%的持号者选择弃号,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电动汽车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还没有真正让消费者感受到方便、实惠。老百姓选择汽车时其实很简单,就是要选择新能源汽车我能得到什么好处?我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如果,老百姓感觉从选择新能源汽车比选择传统动力汽车我能得到的好处更多,我花的钱更少,新能源汽车就自然推动起来了。说白了,我们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在价格和质量性能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即便政府给补贴也还是推不动。
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国际上,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有开始被推动的迹象了,这就是技术日渐成熟、成本不断下降、再加上点环保意识的结果。在法国,主要是核电和水电,晚上的用电基本不花钱、法国人的收入也很高、国家也给补贴,但电动汽车依然推不动,为什么?实际还是电动汽车的性能不行,比不过传统汽车。
所以,我觉得咱们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主要应该放在混合动力汽车上,因为在目前的阶段混合动力汽车更实用、更现实,然而,我们国家却只把混合动力汽车归为节能汽车,不应该也不合适。如果,纯电动汽车的成本降不下来,性能上不去,国家给再多的补贴也推不动。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 迟亦枫
北京尚未形成购买电动汽车的氛围
北京电动车摇号出现大批弃号现象只能说明:目前在北京远还没有构成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的氛围,不仅氛围没有,购买的条件也不成熟。消费者不会因为有几万块钱的补贴,去放弃传统动力汽车转而买电动汽车,因为大家都担心,鉴于目前北京的电动汽车发展情况,买了之后会有不少麻烦。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地充电,北京是特大型城市,很多人上班要跑几十公里,目前的电动车的行驶里程大多只有100多公里,一个人如果上班往返50公里,电三天就用完,充电是在家也不好充,在单位也不好充,很多人住十几、二十层的高层,不可能抻根电线下去;到单位也是,现在找个停车的地都不好找,更不要说还能充电的地。而且,现在很多人喜欢自己开车去外地旅游或者出差,一旦在高速上没了电,更是麻烦。
另外,北京是相对比较成熟的汽车市场,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多,与电动汽车太多的未知相比,大家更愿意买比较成熟的传统汽车。还有,近两年关于电动汽车电池着火的新闻也不少,就连大名鼎鼎的特斯拉,我听说都着了三次火了,所以,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也很担心。”
据我了解,不仅在北京,全国领域内的私人购买电动汽车也是乏善可陈,尽管国家从2010年开始就开始出台私人购买纯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但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国家出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政策一年期间,50亿元补贴金额只发放了不到1亿元,全国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只有800辆,新一轮补贴政策实施后,据说好一点,比如上海免费发牌之类的,但好的也非常有限。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 崔东树
60%的人弃购不可怕,重要的是那40%购买者的感受
其实,我觉得这回首批参加电动摇号的人有60%弃购,很正常,因为,当初这些人参加摇号的时候,目的可能并非真的想买电动汽车,可能不少人都是出于凑热闹或一时图新鲜的目的,另外,他们也不知道,要买电动车,还需要出示,可以安装充电桩的证明,等一系列手续。
我觉得重要的不是这60%人的充购,而是真正选择购买电动汽车那40%人的感受,如果,这些人用电动车真是感觉不错,口碑传开了,那对北京电动汽车的推广是有真正推动意义的,而如果,这些人使用电动车普遍感觉很麻烦,没有什么好的感受,那才是真正的问题,因为这样一来传开了,等于是给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做负面宣传。
目前,在北京购买电动车确实存在充电难问题,于是有人呼吁,北京应该赶快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也纳入新能源汽车的范围参加摇号,据说,比亚迪的秦在上海就卖得不错,但最近,我听说,比亚迪的秦在上海也出现问题了,秦在上海虽然可以免费上牌,但有调查者发现买秦的人很多人并不用电动模式,而是一直用燃油模式行驶,这样的话根本实现不了节能环保,所以,有消息说,上海也要学北京,不再给秦免费牌照。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 徐长明
电动车对老百姓的吸引力还不够
这回北京有60%首批电动车摇号获得者选择弃购的事我也听说了,本来,按照原先的北京摇号规定,一个号持有时间是半年,后来北京市政府为了进一步鼓励市民购买电动车,特意又把时效延长了两个月,放到减免购置税政策生效之后,让消费者利益最大化,但最后,还是有60%的人选择了弃号。
我觉得这充分表明,目前的电动汽车对私人消费者的吸引力还不够,一方面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充电难;另一方面是,车本身的性能对传统汽车还没有足够的优势,甚至不如传统汽车,性价比不行。我认为后者的原因更大一些,就是目前电动汽车的性价比,还不高,虽然有国家和地方加起来十几万的补贴,还有减免购置税的优惠,但我们看到,目前可以选购的新能源汽车,在扣除补贴后,依然价格不菲,老百姓普遍认为,即便花一半的价钱买电动汽车也是不值。
所以,电动汽车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性价比也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它对老百姓的吸引力够了,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推起来。
《北京娱乐信报》汽车版主编 孟京涛
要解决充电难,非一朝一夕
前几天有人要借我辆电动车试驾,我说:“开不了!没地充电。”
这回这么多人弃号,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推不动电动车,主要就是充电桩的建设和落实。这两年一直在说,充电桩要进入居民小区,但始终不见动静,为什么?据我了解,两个方面,一是没人牵头来做这事;另一方面,牵扯利益众多、工程浩大,实施起来难度极大。
首先,一个小区需要装多少充电桩?装多了,整个小区的电路要全面改造,变压器要全面更换,用电量要预留出几倍、十几倍以上,线路也要重新铺设;安装少了,以后一旦买电动车的人多了,可能就会出现今天到处没地停车的现象,而且一旦用电量过大也会产生火灾。
另外,给电动车充电不像给传统车加油,五分钟好了,充电即便是快充也要两三个小时,慢充要八到十个小时,居民从自家拉出接线板,低层可以,高层怎么办?目前,这些问题,根本无法解决。据说,今年年底前北京要再增加1000个充电桩,可是对于北京这么大的城市,可谓杯水车薪,要解决北京充电难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要我说,根据目前的中国国情,推广混合动力倒是一个折中的方案,即可以做到节能环保,又避免了电动车充电难的麻烦。
《每日经济新闻》汽车版主编 丛刚
北京推新能源小客车,应该将插电式混合动力纳入
此次北京有60%多的首批电动车中签者最终选择弃号,说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可度还不够。而我认为,这其中的原因不是基础设施不够,充电桩不足的问题,而是电动汽车在性能以及电池方面还有待革命性的进步,因为电动汽车要实现产业化的时候还没有到。
我记得国际上有一种说法就是,电动汽车要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发展,至少还需要三个诺贝尔奖出现,也就是说,目前的电动汽车在电机、电控以及电池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什么时候能够实现真正的产业化,这个时间我不敢下定论,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甚至二十年,要看技术的发展进步情况。
当前,在北京交通非常拥堵的情况下,北京很多车主已经不再把私家车用作上下班的交
通工具,而更多的是作为周末出行的工具。试想,如果我开车去一趟古北水库,往返300多公里,按照一般的纯电动车,去可以,回来呢?
而目前,插电式混合动力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发展,但北京却恰恰不给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上牌,虽然今年7月国务院出台政策取消了各地方的新能源汽车目录,但北京方面一直没有执行,目前,在北京能上新能源汽车牌拿北京地方政府补贴的还是年初,北京地方目录公布的那几种车。相反,比亚迪的秦和荣威550在上海卖得都不错,它们都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有人说,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的人不用电,都用油开,但我觉得如果上海的充电桩多了,那些车主自然就会用电去开。所以,我觉得北京也应该尽快把插电式混合动力纳入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范围,这样更有助于北京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