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汽车商报记者接到某知名电商企业人士曝料,目前该网站由于涉及商品比价行为(即市场原价、折后价对比)遭到发改委责令修改,并遭到数十万元的罚款。
同时知情人士还称,发改委近三个月内会严查商品比价行为,包括商场、超市、电商企业等,并出台更加严格的规定,禁止涉嫌价格欺诈的商品促销行为,同时“5折”等折扣字眼将严格排除在商品价格促销之外,要求“一口价”(明码实价)。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对搭乘淘宝、京东等购物网站“5折狂欢节”快车而刚刚有所发展的汽车电商来说,会是一次挫折。当“5折车”这样的字眼不再被用来吸引消费者,汽车电商的发展会何去何从?
比价禁止?
为了核实事情的准确性,7月21日,汽车商报记者拨通了发改委官网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是否会颁布政策不方便告知,商品比价行为确实遭到了不少消费者的投诉,为了防止恶意抬高原价,实施价格促销欺诈消费者,电商一直是发改委严查的对象,但效果不太理想。
不过,记者观察淘宝、京东的网站商品促销的变化发现,主页上显示有价格的促销商品均是电商“一口价”,而只有进入部分商品介绍页面后,才会出现原价及促销价的比价。
同时,记者走访北京部分华堂商场也发现,商场促销商品的价格促销没有了以往“X折起”的标语,转而是明码促销价格区,如99元区、199元区等。
上述价格促销形式在6月初还没有这些变化,以京东刚刚过去的“6·18购物狂欢节”为例,在“地面宣传”上仍使用了比价宣传攻势,比如地铁大幅海报上,标注某日本品牌的空气净化器市场指导价1000多元,商城售价200多元,价格差距悬殊确实吸引眼球,但真实性惹人关注。
来自北京的消费者张先生就上了“价格戏法”促销的当,张先生在某购物网站电商大促销活动中,购买了网页上标记原价300元、促销价150元的30片日抛隐形眼镜促销装,但日后发现同一品牌的日抛眼镜30片一盒售价115元,同时该日抛眼镜官网上平时30片装也就卖也就150元,没有原价300元一说。
“一口价”参差不齐
有业内人士进行梳理发现,目前国内的汽车电商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一种是在淘宝、京东这种大型购物网站开设官方旗舰店进行汽车订单销售,如吉利、江淮等;一种是在汽车之家、易车网等汽车垂直网站平台推出了汽车商城频道,车型较多元化;一种是专业汽车电商平台,如抢车族;还有一种是汽车厂家推出的电商平台,如上汽“车享网”。
目前这几种汽车电商的售卖形式,均是网上订车、实体店售车的模式,但从促销形式来看,价格促销仍是核心,比如汽车之家的车商城频道推出的车型均是优惠后的促销价格,君越 2013款 2.0T SIDI智享旗舰型,网页上标出是原定指导价优惠4.1万元后的价格25.89万元。按照上述的已被罚款网站人士的说法,此类做法今后可能将面临整治。
易车商城则是将商城价和市场指导价比价促销,推出商城“一口价”;车享网则是展开购车送礼、线下议价。
通过观察记者发现,价格促销各大电商都有涉及,但促销形式上仍然主打比价。抢车族相关负责人表示,汽车厂家的原定指导价是全国统一的,价格促销是厂家、经销商与商城合作促销行为,真实性有保证。不过也有消费者反馈,汽车电商上优惠的部分车型是指定的某家经销商,没有挑选经销商的自由度。
而此前有记者对易车商城的售车流程做过购车体验,以2014款1.6L手自一体时尚型速腾(白色)为例,官方指导价为14.38万元,易车商城“一口价”13.08万元,在支付99元订金之后24小时内陆续收到了五个报价,分别为11.93万元、13.78万元、11.78万元,11.83万元、10.92万元。显而易见,易车商城“一口价”的报价也并非绝对。
比价不如体验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早在2006年就出台过关于价格欺诈的部门规章,其中规定,原价是指本次降价之前7天内有交易凭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果7天内没有交易,降价前的最后一次交易作为原价。所以原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吊牌价、标签价作为原价,会构成虚标原价。
如果价格戏法不再好用,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邱宝昌接受汽车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让汽车电商在消费者的推广上或受一定影响,现在网上的消费者已经被各大购物狂欢节培养了折扣消费的习惯,若通过汽车电商平台无法再获取足够的优惠,消费者很有可能放弃通过电商转而寻求传统4S店模式的优惠。
不过,也有互联网研究人士认为,电商“人工造节”已经走过了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期,进入了品质竞争与体验消费的提升期。现在看来,汽车电商打破底价不如去优化用户体验,满足用户需求,这才是今后电商竞争的着力所在。
J.D.Power全球零售服务副总裁Charles Mills先生赞同用户体验对汽车电商推广的作用,其认为在全球的汽车网络销售趋势上,消费者总是有体验车的需求,所以在线售车的第三方供应商需要是“真正的经销商”,让消费者用在线的方式去体验到这辆车。(汽车商报 陶梦兰)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4-07-24 出处:汽车商报 [原创] 责编:黄河
7月18日,汽车商报记者接到某知名电商企业人士曝料,目前该网站由于涉及商品比价行为(即市场原价、折后价对比)遭到发改委责令修改,并遭到数十万元的罚款。
同时知情人士还称,发改委近三个月内会严查商品比价行为,包括商场、超市、电商企业等,并出台更加严格的规定,禁止涉嫌价格欺诈的商品促销行为,同时“5折”等折扣字眼将严格排除在商品价格促销之外,要求“一口价”(明码实价)。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对搭乘淘宝、京东等购物网站“5折狂欢节”快车而刚刚有所发展的汽车电商来说,会是一次挫折。当“5折车”这样的字眼不再被用来吸引消费者,汽车电商的发展会何去何从?
比价禁止?
为了核实事情的准确性,7月21日,汽车商报记者拨通了发改委官网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是否会颁布政策不方便告知,商品比价行为确实遭到了不少消费者的投诉,为了防止恶意抬高原价,实施价格促销欺诈消费者,电商一直是发改委严查的对象,但效果不太理想。
不过,记者观察淘宝、京东的网站商品促销的变化发现,主页上显示有价格的促销商品均是电商“一口价”,而只有进入部分商品介绍页面后,才会出现原价及促销价的比价。
同时,记者走访北京部分华堂商场也发现,商场促销商品的价格促销没有了以往“X折起”的标语,转而是明码促销价格区,如99元区、199元区等。
上述价格促销形式在6月初还没有这些变化,以京东刚刚过去的“6·18购物狂欢节”为例,在“地面宣传”上仍使用了比价宣传攻势,比如地铁大幅海报上,标注某日本品牌的空气净化器市场指导价1000多元,商城售价200多元,价格差距悬殊确实吸引眼球,但真实性惹人关注。
来自北京的消费者张先生就上了“价格戏法”促销的当,张先生在某购物网站电商大促销活动中,购买了网页上标记原价300元、促销价150元的30片日抛隐形眼镜促销装,但日后发现同一品牌的日抛眼镜30片一盒售价115元,同时该日抛眼镜官网上平时30片装也就卖也就150元,没有原价300元一说。
“一口价”参差不齐
有业内人士进行梳理发现,目前国内的汽车电商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一种是在淘宝、京东这种大型购物网站开设官方旗舰店进行汽车订单销售,如吉利、江淮等;一种是在汽车之家、易车网等汽车垂直网站平台推出了汽车商城频道,车型较多元化;一种是专业汽车电商平台,如抢车族;还有一种是汽车厂家推出的电商平台,如上汽“车享网”。
目前这几种汽车电商的售卖形式,均是网上订车、实体店售车的模式,但从促销形式来看,价格促销仍是核心,比如汽车之家的车商城频道推出的车型均是优惠后的促销价格,君越 2013款 2.0T SIDI智享旗舰型,网页上标出是原定指导价优惠4.1万元后的价格25.89万元。按照上述的已被罚款网站人士的说法,此类做法今后可能将面临整治。
易车商城则是将商城价和市场指导价比价促销,推出商城“一口价”;车享网则是展开购车送礼、线下议价。
通过观察记者发现,价格促销各大电商都有涉及,但促销形式上仍然主打比价。抢车族相关负责人表示,汽车厂家的原定指导价是全国统一的,价格促销是厂家、经销商与商城合作促销行为,真实性有保证。不过也有消费者反馈,汽车电商上优惠的部分车型是指定的某家经销商,没有挑选经销商的自由度。
而此前有记者对易车商城的售车流程做过购车体验,以2014款1.6L手自一体时尚型速腾(白色)为例,官方指导价为14.38万元,易车商城“一口价”13.08万元,在支付99元订金之后24小时内陆续收到了五个报价,分别为11.93万元、13.78万元、11.78万元,11.83万元、10.92万元。显而易见,易车商城“一口价”的报价也并非绝对。
比价不如体验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早在2006年就出台过关于价格欺诈的部门规章,其中规定,原价是指本次降价之前7天内有交易凭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果7天内没有交易,降价前的最后一次交易作为原价。所以原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吊牌价、标签价作为原价,会构成虚标原价。
如果价格戏法不再好用,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邱宝昌接受汽车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让汽车电商在消费者的推广上或受一定影响,现在网上的消费者已经被各大购物狂欢节培养了折扣消费的习惯,若通过汽车电商平台无法再获取足够的优惠,消费者很有可能放弃通过电商转而寻求传统4S店模式的优惠。
不过,也有互联网研究人士认为,电商“人工造节”已经走过了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期,进入了品质竞争与体验消费的提升期。现在看来,汽车电商打破底价不如去优化用户体验,满足用户需求,这才是今后电商竞争的着力所在。
J.D.Power全球零售服务副总裁Charles Mills先生赞同用户体验对汽车电商推广的作用,其认为在全球的汽车网络销售趋势上,消费者总是有体验车的需求,所以在线售车的第三方供应商需要是“真正的经销商”,让消费者用在线的方式去体验到这辆车。(汽车商报 陶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