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淮南高瞻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司破产调查

2014-07-22 16:48出处:V讯网 [原创]责编:张丁

  【政策法规】9月1日,安徽淮南高瞻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司总经理李远红的一封“歇业申请书”,将李远红及淮南政府的“电动汽车梦”公之于众。李远红称,因市政府对其报批的电动汽车及运营项目不支持,高瞻陷入债务危机最终“歇业”。

     高瞻因何歇业?高瞻与淮南政府之间又为何产生纠葛?纠葛背后又有哪些内情?

    梦起电动车

     淮南,作为安徽省省辖市,是省会合肥经济圈带动沿淮、辐射皖北的中心城市及门户。与合肥“新能源双试点”城市不同的是,淮南并非试点城市之一。

     所谓双试点城市,即为2009年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启动“十城千辆”工程示范推广与补贴示范城市。借助“双试点城市”之力,合肥的新能源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既给当地政府挣足了面子,也使当地企业江淮的电动车卖得风风火火。

     既然合肥能够搞电动汽车产业,为什么同属合肥经济圈的淮南不能搞呢?启发淮南动车梦想的是本地人李远红。

     今年4月25日,从淮南市工商局消费者协会转投淮南市沛新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李远红,筹资5万元注册了安徽淮南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司,并开始向淮南政府描绘一个庞大的电动车“蓝图”。李先后向淮南市政府报备了十多份项目申请,并声称按照自己的计划,淮南2015年全市电动汽车保有量将突破10000辆,却只需要投入100亿人民币,两年之后就会有近400亿的回报。

     李远红的计划就是“代理招商”—— 以淮南市政府为主导、以高瞻电动车为基地招募有实力的国内大车企来投资建厂或展开合作。经记者调查,淮南政府似乎也对这个能够产生400亿回报的计划兴趣满满。

     唯一的问题就是找到合作方。

    潜在的大买家

     “方西屏书记当时很看好我的想法。”李远红对记者表示,“当我把淮南如何构建新能源样板城市的想法告诉方书记(注:淮南市委书记方西屏)时,方书记当即表示会积极申请示范城市以及制定相关补贴政策。”

     随即,淮南市政府提出要求:要有一家大型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到淮南投资建厂,李远红则表示可以代理招商,主动承担吸引电动汽车企业来淮的任务。从本报记者拿到的李远红报备给淮南市政府的材料中可以看到,国家电网、普天新能源、北汽、江淮、山东威能等众多新能源企业都曾进入李远红的视野。

     然而,最接近淮南和它“助手”李远红的是比亚迪。

     2011年,作为“十城千辆”试点城市的北京针对新能源车推出出租车示范运营项目。当时,北汽、长安以及比亚迪都想进入该市场,但最终北汽胜出。熟悉内情的相关人员向记者表示:“北京市相关部门当时要求,准入企业必须具有本地运营经验。按照这个标准,不具备上述经验的比亚迪自然难以入围。正是进入北京市场受阻,让比亚迪选择了向外扩张的方式。”

     “不在当地建厂,我们就进不了当地市场,这实际上成为企业进入外地市场的一个准入条件。”比亚迪总经理助理李云飞告诉记者,在进入北京市场失败后比亚迪通过异地建厂的方式进入了天津、武汉等市场。

     在李远红的眼中,急于开拓外地市场的比亚迪是最合适的“被招商”对象。“比亚迪在业内很有名,淮南政府也十分看好,希望它能来淮南投资建厂”。

     但是比亚迪却没有像淮南市政府和李远红希望的那样出现在淮南。

    分道扬镳

     安徽,是新能源汽车竞争比较激烈的一个省份。除了扎根合肥的江淮、从芜湖走出来的奇瑞,还有做客车的安凯。

     “本地激烈的竞争是比亚迪一直比较犹豫的原因,另一个就是淮南市政府不承认我代理招商的身份,致使比亚迪逐渐放弃在淮南投资建厂的想法。”李远红如此描述与淮南市政府分道扬镳的原因。

     然而,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高瞻电动车若想拉拢比亚迪到淮南投资建厂还必须满足另外一个严苛的条件,那就是汽车生产资质,因为国内相关政策要求整车企业异地建厂必须要在当地兼并重组一家具有生产资质的企业。但高瞻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淮南还有陕汽重工一家企业具有这样的资质。”李远红向记者表示,“比亚迪如果需要可以对其进行重组。”据记者调查,李远红所说的陕汽重工是指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该公司并非生产乘用车,而是生产搅拌车等专用车,该公司的官网上显示陕汽淮南本身也涉及新能源车型,它是否愿意被李远红“招安”也是疑问。

     随着李远红“代理招商”四处碰壁,淮南市对这个“助手”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前述业内人士称“李远红自己的高瞻电动车,很可能是一个没什么技术根基、攒起来的企业,一没技术,二没可用以出让的资质,他能给淮南的帮助也就很苍白。”

     调查中,记者试图从公开的信息渠道了解高瞻电动车的技术背景,但没有任何相关资料。同时,采访中对这些问题李远红也从不提及。他更愿意讲的是自己的资金实力。“是我最先提出的这个想法,而且已经有一些财团表示支持我的想法,我可以筹集一个亿的启动资金去做这件事,但淮南市政府想撇开我单干。淮南市政府相关人员曾跟我说手里有十个亿的融资,而这些钱可能会用到新能源项目上,但迟迟没有行动。”李远红向记者抱怨。

    梦碎

      流水无情,落花有意。尽管淮南政府已经对李远红逐渐失去信任,但后者并未放弃,而是拿出了最后方案,做最后一搏。

     “看到比亚迪的兴趣不浓,于是我向淮南市政府提出搞电动公交、出租车运营公司的方案。这样还可以为比亚迪来淮南增加说服力。如果当地政府做足姿态,积极地去推进这件事,还是有可能的。”李远红告诉记者,“但是政府的热心还是不够,对我的申请不理不睬”。

     然而,出租车方案不被接受的原因并不难解释。采访中,李远红透露,自己希望能占出租车运营公司10%~20%股份。“李的手里没有任何筹码,其实就是个中间人,凭什么政府会让你拿干股?这想法太浪漫。再者,全国可以搞电动车出租的城市很多,这不能成为吸引比亚迪来投资的理由。”一位长期关注电动车产业的媒体人对记者表示。

     采访中,比亚迪的态度印证了这一点。9月3日,李云飞向记者表示:“几乎每天都会有各个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人员到比亚迪的总部来商讨合作、招商引资等等项目,你说的淮南高瞻我确实不太清楚。”而李远红提及的比亚迪绿色公交发展事业部总经理王杰也对淮南高瞻印象模糊:“我不清楚淮南的事,而且比亚迪也不会去淮南。”

     但是,就在比亚迪否认要去淮南投资建厂的同时,有传言说比亚迪将会在广州增城投资建厂,并有媒体表示比亚迪某内部人士称要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全部组建组装厂用以打破地方保护。

     “在当前政策框架内,比亚迪异地建厂也是为了突破地方保护的大网。这种模式也不失为一种务实的选择。但如果每一家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为了发展都需要异地建厂,将是一场产业悲剧。”前述业内人士称,“淮南也好李远红也好,看到了新能源企业的这种无奈,这正是他们投机冲动的来源。要杜绝这种投机,必须从政策源头上破除地方保护。”

     “地方保护确实是阻碍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每家电动车生产企业想要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外地就必须要在异地建厂,这不太现实。”王秉刚还表示,“现在有一种说法是新的补贴政策就要出来,还有人说新的补贴政策会取消地方补贴政策,用以打破地方保护,但这些都只是猜测。所以,因为地方保护而衍生的一些问题或许还会发生。”

     值得玩味的是,在采访当中,淮南市发改委主任胡东辉曾询记者,是否认识比亚迪的高层,是否可以代为引荐,看起来淮南对比亚迪依然没断了念想。

责任编辑:张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淮南高瞻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司破产调查

2014-07-22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张丁

  【政策法规】9月1日,安徽淮南高瞻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司总经理李远红的一封“歇业申请书”,将李远红及淮南政府的“电动汽车梦”公之于众。李远红称,因市政府对其报批的电动汽车及运营项目不支持,高瞻陷入债务危机最终“歇业”。

     高瞻因何歇业?高瞻与淮南政府之间又为何产生纠葛?纠葛背后又有哪些内情?

    梦起电动车

     淮南,作为安徽省省辖市,是省会合肥经济圈带动沿淮、辐射皖北的中心城市及门户。与合肥“新能源双试点”城市不同的是,淮南并非试点城市之一。

     所谓双试点城市,即为2009年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启动“十城千辆”工程示范推广与补贴示范城市。借助“双试点城市”之力,合肥的新能源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既给当地政府挣足了面子,也使当地企业江淮的电动车卖得风风火火。

     既然合肥能够搞电动汽车产业,为什么同属合肥经济圈的淮南不能搞呢?启发淮南动车梦想的是本地人李远红。

     今年4月25日,从淮南市工商局消费者协会转投淮南市沛新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李远红,筹资5万元注册了安徽淮南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司,并开始向淮南政府描绘一个庞大的电动车“蓝图”。李先后向淮南市政府报备了十多份项目申请,并声称按照自己的计划,淮南2015年全市电动汽车保有量将突破10000辆,却只需要投入100亿人民币,两年之后就会有近400亿的回报。

     李远红的计划就是“代理招商”—— 以淮南市政府为主导、以高瞻电动车为基地招募有实力的国内大车企来投资建厂或展开合作。经记者调查,淮南政府似乎也对这个能够产生400亿回报的计划兴趣满满。

     唯一的问题就是找到合作方。

    潜在的大买家

     “方西屏书记当时很看好我的想法。”李远红对记者表示,“当我把淮南如何构建新能源样板城市的想法告诉方书记(注:淮南市委书记方西屏)时,方书记当即表示会积极申请示范城市以及制定相关补贴政策。”

     随即,淮南市政府提出要求:要有一家大型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到淮南投资建厂,李远红则表示可以代理招商,主动承担吸引电动汽车企业来淮的任务。从本报记者拿到的李远红报备给淮南市政府的材料中可以看到,国家电网、普天新能源、北汽、江淮、山东威能等众多新能源企业都曾进入李远红的视野。

     然而,最接近淮南和它“助手”李远红的是比亚迪。

     2011年,作为“十城千辆”试点城市的北京针对新能源车推出出租车示范运营项目。当时,北汽、长安以及比亚迪都想进入该市场,但最终北汽胜出。熟悉内情的相关人员向记者表示:“北京市相关部门当时要求,准入企业必须具有本地运营经验。按照这个标准,不具备上述经验的比亚迪自然难以入围。正是进入北京市场受阻,让比亚迪选择了向外扩张的方式。”

     “不在当地建厂,我们就进不了当地市场,这实际上成为企业进入外地市场的一个准入条件。”比亚迪总经理助理李云飞告诉记者,在进入北京市场失败后比亚迪通过异地建厂的方式进入了天津、武汉等市场。

     在李远红的眼中,急于开拓外地市场的比亚迪是最合适的“被招商”对象。“比亚迪在业内很有名,淮南政府也十分看好,希望它能来淮南投资建厂”。

     但是比亚迪却没有像淮南市政府和李远红希望的那样出现在淮南。

    分道扬镳

     安徽,是新能源汽车竞争比较激烈的一个省份。除了扎根合肥的江淮、从芜湖走出来的奇瑞,还有做客车的安凯。

     “本地激烈的竞争是比亚迪一直比较犹豫的原因,另一个就是淮南市政府不承认我代理招商的身份,致使比亚迪逐渐放弃在淮南投资建厂的想法。”李远红如此描述与淮南市政府分道扬镳的原因。

     然而,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高瞻电动车若想拉拢比亚迪到淮南投资建厂还必须满足另外一个严苛的条件,那就是汽车生产资质,因为国内相关政策要求整车企业异地建厂必须要在当地兼并重组一家具有生产资质的企业。但高瞻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淮南还有陕汽重工一家企业具有这样的资质。”李远红向记者表示,“比亚迪如果需要可以对其进行重组。”据记者调查,李远红所说的陕汽重工是指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该公司并非生产乘用车,而是生产搅拌车等专用车,该公司的官网上显示陕汽淮南本身也涉及新能源车型,它是否愿意被李远红“招安”也是疑问。

     随着李远红“代理招商”四处碰壁,淮南市对这个“助手”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前述业内人士称“李远红自己的高瞻电动车,很可能是一个没什么技术根基、攒起来的企业,一没技术,二没可用以出让的资质,他能给淮南的帮助也就很苍白。”

     调查中,记者试图从公开的信息渠道了解高瞻电动车的技术背景,但没有任何相关资料。同时,采访中对这些问题李远红也从不提及。他更愿意讲的是自己的资金实力。“是我最先提出的这个想法,而且已经有一些财团表示支持我的想法,我可以筹集一个亿的启动资金去做这件事,但淮南市政府想撇开我单干。淮南市政府相关人员曾跟我说手里有十个亿的融资,而这些钱可能会用到新能源项目上,但迟迟没有行动。”李远红向记者抱怨。

    梦碎

      流水无情,落花有意。尽管淮南政府已经对李远红逐渐失去信任,但后者并未放弃,而是拿出了最后方案,做最后一搏。

     “看到比亚迪的兴趣不浓,于是我向淮南市政府提出搞电动公交、出租车运营公司的方案。这样还可以为比亚迪来淮南增加说服力。如果当地政府做足姿态,积极地去推进这件事,还是有可能的。”李远红告诉记者,“但是政府的热心还是不够,对我的申请不理不睬”。

     然而,出租车方案不被接受的原因并不难解释。采访中,李远红透露,自己希望能占出租车运营公司10%~20%股份。“李的手里没有任何筹码,其实就是个中间人,凭什么政府会让你拿干股?这想法太浪漫。再者,全国可以搞电动车出租的城市很多,这不能成为吸引比亚迪来投资的理由。”一位长期关注电动车产业的媒体人对记者表示。

     采访中,比亚迪的态度印证了这一点。9月3日,李云飞向记者表示:“几乎每天都会有各个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人员到比亚迪的总部来商讨合作、招商引资等等项目,你说的淮南高瞻我确实不太清楚。”而李远红提及的比亚迪绿色公交发展事业部总经理王杰也对淮南高瞻印象模糊:“我不清楚淮南的事,而且比亚迪也不会去淮南。”

     但是,就在比亚迪否认要去淮南投资建厂的同时,有传言说比亚迪将会在广州增城投资建厂,并有媒体表示比亚迪某内部人士称要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全部组建组装厂用以打破地方保护。

     “在当前政策框架内,比亚迪异地建厂也是为了突破地方保护的大网。这种模式也不失为一种务实的选择。但如果每一家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为了发展都需要异地建厂,将是一场产业悲剧。”前述业内人士称,“淮南也好李远红也好,看到了新能源企业的这种无奈,这正是他们投机冲动的来源。要杜绝这种投机,必须从政策源头上破除地方保护。”

     “地方保护确实是阻碍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每家电动车生产企业想要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外地就必须要在异地建厂,这不太现实。”王秉刚还表示,“现在有一种说法是新的补贴政策就要出来,还有人说新的补贴政策会取消地方补贴政策,用以打破地方保护,但这些都只是猜测。所以,因为地方保护而衍生的一些问题或许还会发生。”

     值得玩味的是,在采访当中,淮南市发改委主任胡东辉曾询记者,是否认识比亚迪的高层,是否可以代为引荐,看起来淮南对比亚迪依然没断了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