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北京市副市长张工在北京市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表示,北京市将研究更严格的分时分区限行措施。消息一出,再次引起人们对北京市机动车限行措施的关注。人们迫切想知道,新的分时分区限行措施的内容是什么,又将在何时推出?
确有其事
“现在本来就有一天不能开车,又要推出分时分区限行措施,看来以后想自己开车出去越来越难了。”一位北京市民在听到北京将推出新的分时分区限行措施后抱怨道。
分时分区限行并非空穴来风。3月28日的北京市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北京市副市长张工表示,为改善北京的大气质量,北京市委、市政府研究制订了《北京市2013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将以控制PM2.5和大气污染减排为重点,重点抓好七大工程。而这七大工程内容中与汽车相关的包括:今年,公交系统将示范运营欧Ⅵ标准公交车、淘汰18万辆老旧车辆以及进一步控制机动车过快增长,研究更加严格的机动车分区分时限行。
4月1日,为了了解实施分时分区限行措施的进展,汽车商报记者致电北京市发改委,发改委办公室的一位女士表示:“制定分时分区限行措施,不归我们管,你还是问问交通委吧。”
随后,记者又致电北京市交通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目前的确正在研究机动车分时分区的限行措施,但具体方案还不能透露,等最终设计完备了,会向媒体公布。”
看来,北京市实施机动车分时分区限行已是板上钉钉。业内专家认为,采取分时分区限行措施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是治理近来日益严重的北京大气污染,另一个则是治理北京依旧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实施这一政策真的能解决北京的大气污染及交通拥堵问题?
治污效果难显
张工副市长的报告中表示,自1998年以来,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了空气质量连续14年改善,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分别下降了76.7%、29.7%和42%,但是与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广大市民新期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PM2.5污染浓度超标1.5倍左右,成为全市上下最关心的环境问题。
“北京大气污染防治既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攻坚战,必须下大力气,‘啃硬骨头’,以具体行动让市民看到希望,以实际成效接近市民期望。”张工说。
然而,不认可分时分区限行能有效治理空气污染的大有人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对汽车商报记者表示:“我认为从治理大气污染上来看,分时分区限行作用可谓微乎其微。首先,今年两会前,人们认为北京的大气污染60%来自汽车尾气,但今年两会上,北京市代表已经明确表示,汽车尾气的污染占整个北京大气污染来源的22%左右。所以,在这22%里做文章,效果肯定是不明显的。”
同样,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总经理迟亦枫也认为:“近来的雾霾天气是整个华北地区的现象,不是光北京一地,或北京局部地区的现象,仅仅在北京某时某地实施限行以缓解雾霾天气,恐怕作用不会太大。”
如果分时分区限行对治理北京大气污染有些杯水车薪,其对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是否能起到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的机动车数量已达520万辆。而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指出,即便在目前的限购政策下,到2015年,北京的机动车数量仍将达到700万辆。“目前,全国汽车饱有量达到200万辆以上的城市只有7个,超过300万辆规模的只有北京一个。”迟亦枫说。
事与愿违
据了解,北京自2009年开始实行汽车尾号轮换制度,2010年底又开始实行旨在遏制机动车过快增长的限牌摇号制度,但这些措施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市民毛女士告诉汽车商报记者,近日,她从车公庄大街到儿童医院附近与朋友聚会,短短3.7公里,却走了55分钟,而实际行车时间只有7分钟,其中48分钟在堵车。而北京市交通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做的“交通缓堵民意调查”也显示,有76.75%的投票者认为,实施“摇号限牌”后,北京的堵车状况并未得到实质缓解。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为了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北京市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但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及汽车饱有量,这些措施依旧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断恶化的交通状况迫切要求北京市进一步采取新的措施。
然而,对于分时分区限行的“治堵”功效,同样有怀疑的声音。苏晖认为,分时分区限行需要信息及时和快速的公布,让本来准备前往该区域的司机及时改变出行计划,“这项措施实施后,如果不能及时快速地公布局部区域的限行措施,本来准备前往这些地区的车辆就会拥堵在周边,就像过去的交通管制一样,反而是制造和加重了交通拥堵。”
据了解,从2010年4月起,北京市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开始实行错峰上下班,即上班时间从早8点30分调整为9点,下班时间由17点30分调整为18点。但政策实施后,对交通拥堵的缓解并不明显。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3-04-18 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 责编:孙放
3月28日,北京市副市长张工在北京市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表示,北京市将研究更严格的分时分区限行措施。消息一出,再次引起人们对北京市机动车限行措施的关注。人们迫切想知道,新的分时分区限行措施的内容是什么,又将在何时推出?
确有其事
“现在本来就有一天不能开车,又要推出分时分区限行措施,看来以后想自己开车出去越来越难了。”一位北京市民在听到北京将推出新的分时分区限行措施后抱怨道。
分时分区限行并非空穴来风。3月28日的北京市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北京市副市长张工表示,为改善北京的大气质量,北京市委、市政府研究制订了《北京市2013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将以控制PM2.5和大气污染减排为重点,重点抓好七大工程。而这七大工程内容中与汽车相关的包括:今年,公交系统将示范运营欧Ⅵ标准公交车、淘汰18万辆老旧车辆以及进一步控制机动车过快增长,研究更加严格的机动车分区分时限行。
4月1日,为了了解实施分时分区限行措施的进展,汽车商报记者致电北京市发改委,发改委办公室的一位女士表示:“制定分时分区限行措施,不归我们管,你还是问问交通委吧。”
随后,记者又致电北京市交通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目前的确正在研究机动车分时分区的限行措施,但具体方案还不能透露,等最终设计完备了,会向媒体公布。”
看来,北京市实施机动车分时分区限行已是板上钉钉。业内专家认为,采取分时分区限行措施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是治理近来日益严重的北京大气污染,另一个则是治理北京依旧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实施这一政策真的能解决北京的大气污染及交通拥堵问题?
治污效果难显
张工副市长的报告中表示,自1998年以来,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了空气质量连续14年改善,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分别下降了76.7%、29.7%和42%,但是与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广大市民新期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PM2.5污染浓度超标1.5倍左右,成为全市上下最关心的环境问题。
“北京大气污染防治既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攻坚战,必须下大力气,‘啃硬骨头’,以具体行动让市民看到希望,以实际成效接近市民期望。”张工说。
然而,不认可分时分区限行能有效治理空气污染的大有人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对汽车商报记者表示:“我认为从治理大气污染上来看,分时分区限行作用可谓微乎其微。首先,今年两会前,人们认为北京的大气污染60%来自汽车尾气,但今年两会上,北京市代表已经明确表示,汽车尾气的污染占整个北京大气污染来源的22%左右。所以,在这22%里做文章,效果肯定是不明显的。”
同样,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总经理迟亦枫也认为:“近来的雾霾天气是整个华北地区的现象,不是光北京一地,或北京局部地区的现象,仅仅在北京某时某地实施限行以缓解雾霾天气,恐怕作用不会太大。”
如果分时分区限行对治理北京大气污染有些杯水车薪,其对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是否能起到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的机动车数量已达520万辆。而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指出,即便在目前的限购政策下,到2015年,北京的机动车数量仍将达到700万辆。“目前,全国汽车饱有量达到200万辆以上的城市只有7个,超过300万辆规模的只有北京一个。”迟亦枫说。
事与愿违
据了解,北京自2009年开始实行汽车尾号轮换制度,2010年底又开始实行旨在遏制机动车过快增长的限牌摇号制度,但这些措施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市民毛女士告诉汽车商报记者,近日,她从车公庄大街到儿童医院附近与朋友聚会,短短3.7公里,却走了55分钟,而实际行车时间只有7分钟,其中48分钟在堵车。而北京市交通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做的“交通缓堵民意调查”也显示,有76.75%的投票者认为,实施“摇号限牌”后,北京的堵车状况并未得到实质缓解。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为了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北京市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但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及汽车饱有量,这些措施依旧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断恶化的交通状况迫切要求北京市进一步采取新的措施。
然而,对于分时分区限行的“治堵”功效,同样有怀疑的声音。苏晖认为,分时分区限行需要信息及时和快速的公布,让本来准备前往该区域的司机及时改变出行计划,“这项措施实施后,如果不能及时快速地公布局部区域的限行措施,本来准备前往这些地区的车辆就会拥堵在周边,就像过去的交通管制一样,反而是制造和加重了交通拥堵。”
据了解,从2010年4月起,北京市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开始实行错峰上下班,即上班时间从早8点30分调整为9点,下班时间由17点30分调整为18点。但政策实施后,对交通拥堵的缓解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