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方案已初步形成,预计规划将在6月底出台,机动车管理将首当其冲,或将推出统一限行。当我们看到数米之内看不见人的景象,也发生在天津、河北的不少地区后,也终于意识到防污治污已不是一个地区的战斗。
今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提出,京津冀地区在交通方面,要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
要达成上述目标,京津冀联动管理机动车辆就似乎势在必行。比如在机动车限行问题上,重污染天气启动应急预案,但三个地区之间限行的尾号数不同,而河北又是交通大动脉,有多条高速公路穿越京津,现实中如何协调联动,这就需要同北京、天津的限号措施配合起来。
然而,在一个区域内,特别是经济相对发达、交通信息网络以形成各自体系的区域,要统一机动车管理政策,也确实会产生很多统筹管理的矛盾。比如,北京、天津及石家庄等地都实施了外地车准入政策,这是否违背了京津冀联动管理机动车辆的“承诺”,但如果不实行,后果又会怎样?
此外,除了乘用车外,黄标车问题又该如何统一标准?目前,京津冀三地的环境质量标准都执行国家标准,但三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不相同,完全统一似乎又不太现实。
机动车京津冀联动管理是否势在必行,又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又会面对哪些执行问题,如何打破地方间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联动能起多大作用,是否会有什么负面效应?
让我们来一起听听专家观点。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4-06-20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陈冬菊
近日,有消息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方案已初步形成,预计规划将在6月底出台,机动车管理将首当其冲,或将推出统一限行。当我们看到数米之内看不见人的景象,也发生在天津、河北的不少地区后,也终于意识到防污治污已不是一个地区的战斗。
今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提出,京津冀地区在交通方面,要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
要达成上述目标,京津冀联动管理机动车辆就似乎势在必行。比如在机动车限行问题上,重污染天气启动应急预案,但三个地区之间限行的尾号数不同,而河北又是交通大动脉,有多条高速公路穿越京津,现实中如何协调联动,这就需要同北京、天津的限号措施配合起来。
然而,在一个区域内,特别是经济相对发达、交通信息网络以形成各自体系的区域,要统一机动车管理政策,也确实会产生很多统筹管理的矛盾。比如,北京、天津及石家庄等地都实施了外地车准入政策,这是否违背了京津冀联动管理机动车辆的“承诺”,但如果不实行,后果又会怎样?
此外,除了乘用车外,黄标车问题又该如何统一标准?目前,京津冀三地的环境质量标准都执行国家标准,但三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不相同,完全统一似乎又不太现实。
机动车京津冀联动管理是否势在必行,又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又会面对哪些执行问题,如何打破地方间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联动能起多大作用,是否会有什么负面效应?
让我们来一起听听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