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讯网 行业新闻]4月18日,车展前夕,2014(第十三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相关人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场“熬战”。
车展数十天前,各大汽车企业已马不停蹄地布置展馆,有些车企将战略车型抢先一步在车展前夕上市,以防淹没在数以万计的北京车展媒体日首发车型中;有的车企则打算车展当日盛装登场,打响产品形象第一张牌。
18日,凌晨2点,公关公司人员还在配合车企向媒体记者发邀请函,几十封电子邀请函往记者邮箱蜂拥而去,欲邀请最庞大的汽车媒体队伍见证当天车型首发的盛事。早在20日北京车展媒体日一个多月前,媒体记者们已开始绞尽脑汁策划车展特刊,期待最全面、最精彩的北京车展内容。
这些还仅仅是开头……“每年一到车展媒体日,一天下来记者们参加企业的新闻发布会小腿都要跑瘦一圈。”资深汽车圈媒体人说道,这被圈内形容为“北京车展节奏”。
北京车展盛事背后也出现了“冷”思考:《福布斯》杂志4月7日发文便从三个角度泼了冷水,认为2014北京车展可能盛极而衰。事实果真如此吗?
“泼冷水”
《福布斯》这篇名为《China Auto Show 2014: Where Too Much Success Can Be A Bad Thing》(参考译文:2014北京车展:盛极而衰)的文章结合中国汽车发展环境给即将到来的北京车展找了“痛点”。
文章第一点便指明了目前汽车行业在中国政府那里已经开始是处于“失宠”的产业,其中提到中国政府财政收紧,对汽车行业刺激投资开始越发谨慎,汽车行业向以往一样获得大笔投资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据了解,此前中国汽车行业,一度是国家政策制定者的宠儿产业,在国务院4万亿元刺激投资中占有较大份额。
另外,中国目前最为困扰大众的空气污染问题,政府将汽车污染认为是“罪魁祸首”。政策制定者们逐渐转向削减道路上车辆的数量。的确,4月15日,北京市环保局局长陈添发表言论称,北京的PM2.5来源中,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比重超过三成,居所有污染来源之首。
文章最后一点指出,车企老总们在此类盛事上面临的提问基本上涉及投产环保车、提振中国本土品牌和在华扩张市场份额等,而当宏观环境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后,有些话题将不再是热点话题。
《福布斯》甚至称本届北京车展将存在这样一些可笑的现象:来自美国的特斯拉似乎成为中国绿色环保车型的未来;在中国的外资品牌比本土品牌更吸引消费者已经成为定律,这也让自主品牌开始考虑是否要随波逐流加大车展阵容以吸引眼球;同时,与跨国车企们激进的扩张相比,中国政府减少空气污染的政策对购车不利,加上未能解决的道路拥堵问题,车主将不得不屈从接受汽车限购、限行等政策。
上述包括空气污染、政策导向等中国汽车发展环境确实存在,但这意味着2014北京车展便会盛极而衰么?
“史上最庞大A级”车展
其实,《福布斯》所说的问题,北京车展组委员已经有所察觉。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4月16日,北京车展组委会确立今年车展的主题为“汽车让未来更美好”,这明显考虑到了汽车对交通、环境以及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
当然,如果从参展规模和车型数量来看,北京车展丝毫没有“盛极而衰”的迹象。
统计显示,2014北京车展共有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家厂商参展,几乎所有跨国公司均参展,共展示车辆1134辆,全球首发车118辆,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31辆、跨国公司亚洲首发车45辆、概念车71辆、新能源车79辆,有的企业甚至推出了两款以上的全球首发车,再次刷新北京车展的纪录。同时,商用车及零部件企业也集中展示了最新的前沿科技产品以及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趋势。
而在呈现方式上,各大车企也是力求创新,比如大众汽车集团带来5辆首发车,将“先驱科技,为你而来”的技术大众形象呈现给中国消费者;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不惜花重金分别请来了韩国热播剧“欧巴”金秀贤和李敏镐坐镇新车首发。据知情人士透露,明星广告代言不少于七位数,而这种方式成为了北京车展的潮流,苏菲·玛索、贝克汉姆等国际巨星届时分别在DS、捷豹展台露面为厂家新车助阵。
北京车展规模空前。拿展馆面积来说,上届北京车展就达到23万平方米,可以和全球展馆面积最大的法兰克福车展相媲美。规模新高的背后,是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作为支撑。而这之后北京车展会给人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国内车展,不管是北京车展还是上海车展,整体参加下来并没有国外车展留下的印象深刻。”某参加过多次国际车展的知名汽车媒体人士告诉汽车商报,像日内瓦车展、法兰克福车展、巴黎车展、底特律车展、东京车展等国际顶级车展都会有其独特的车展“印象”。比如日内瓦以科技为主,所有企业的最新科技车型会在车展上首发;底特律车展彰显美国汽车产业的厚重,虽然近年受到了一定影响,但独有的印象仍存在。
有幸参加过以上所有车展的媒体人士也介绍说,从国际化程度、展馆面积、参展企业数量、展车水平、首发车数量等硬件指标来看,北京车展不比其他国际顶级车展差,但是在专业化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和参观环境等方面,的确存在差距。
此前,北京车展组委会秘书长王侠也公开承认过,北京车展规模虽然很大,但是管理还是粗放式的,服务也还有很多不如人意之处。
4月18日,临北京车展媒体办证最后两天,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办公楼里,数位外籍媒体人士经与工作人员沟通无果后遗憾,汽车商报记者从现场局面来看,似乎因为没有“盖章”等因素导致办证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