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北京国际车展
地点:北京康莱德酒店会议室
受访人:海兹曼教授,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
问:刚才您特别谈到了大众汽车集团的电动车型将在2016年实现本土生产,我特别想了解这里“本土生产”的含义是什么?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汽车很大部分是在CKD方面做本地化生产,而我们也知道竞争对手会实现混合动力核心动力总成的本地化生产,您谈到的大众汽车集团本土化生产的含义是什么,能详细谈一下吗?
海兹曼教授:2016年,大众汽车集团将在中国开始生产电动车型:大众汽车集团与合资公司一汽-大众共同研发的奥迪A6混合动力车型,和与合资公司上海大众共同研发的大众汽车C级轿车,这是首先实现国产的两款电动车型。
在习近平主席三个星期之前访问德国的时候,我们与合作伙伴在这方面签署了一个联合声明。
这两款车型都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有两种动力模式,第一种是纯电动模式,在纯电动模式下的续航里程大概可以达到50公里左右。对于城市驾驶来说,这样的续航里程是足够的。如果客户要长途驾驶,比如周末出去玩,就可以使用内燃机动力模式。我想奥迪A6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奥迪A6车型目前使用的内燃机是在长春工厂生产的。我们将来会把目前现有奥迪A6车型作为奥迪A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基础,这两款车会使用同一条生产线。
跟其他的汽车公司进行比较,大众汽车集团在研发和开发电动车型方面实施的是不同的产品战略。比如,我们使用了模块化平台的技术和战略。模块化平台有两个平台,一个是MLB——纵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还有MQB——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开发电动车的模块化平台。
这一点是大众汽车集团一个很大的优势,因为我们可以利用这样一个电动车的模块化平台向客户提供非常丰富的产品,包括电动车型,也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如果跟内燃机车型的模块化平台进行比较,电动车的模块化平台会进行一些微调,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继续使用现有的设备和生产线——我们可以在这些现有设备和生产线上共同生产内燃机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问:我想请您预测一下,2016年大众汽车集团推出奥迪A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大众汽车C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时候,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消费环境?
海兹曼教授:我们现在看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出台限行政策,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把焦点放在了降低燃油消耗上。在这些有限行政策的大城市,与购买内燃机车型相比,购买电动车型可以更快地拿到牌照。我想这也是将来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会不断增加的一个原因。
我希望,将来所有限行城市都能对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一视同仁。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的燃油消耗目标和政策变得一年比一年严格。中国的目标是在2020年将平均燃油消耗量要降至5升/百公里。对于包括所有车型、特别是SUV和大型轿车的综合车队而言,要使车队平均油耗达到这一目标,一定需要考虑新能源车,需要把新能源车放在战略之内,考虑所有能够采取的措施和技术去实现降低燃油消耗。
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之前已经把国内车型的燃油消耗降低了20%。到2015年我们要再次把油耗量降低11%。
问:最近大家都猜测大众汽车集团会推出一个廉价的小型车品牌,这个品牌会挂VW标吗?大概什么时候推出来?
海兹曼教授:我们在廉价车型项目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很快会做出最终的决定。
问:之前上海大众说不久以后会投产一款高档车型,大家都在猜可能会是保时捷车型,现在这个项目进展得怎么样了?
海兹曼教授:我们没有计划国产保时捷车型。将来上海大众会推出一款C级车型,这款车会有不同的动力系统,包括插电式混动动力版,也包括内燃机版。这是一个更加高端的车型,比上海大众现有车型更加高端。
问:按照大众汽车集团之前的规划,到2018年大众汽车集团要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汽车企业,中国市场显然会成为最重要的贡献者,我的问题是,在未来几年中国的销量将占到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销量的多少?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大众汽车有对中国的依赖症,你怎么看这个评价?
海兹曼教授:大众汽车集团去年全球销量达到970万辆,也包括我们商用车的业务。如果不包括商用车的业务,去年全球的销量达到了950万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去年销量将近330万辆,同比增长16%。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在中国销量其实占我们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我们比较全球销量的增长和中国销量的增长,可以看出中国销量的增长比全球销量的增长更快。今年一季度,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销量达到了88万辆,同比增长14.5%。
关于到2018年中国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重,我不能给你一个具体的回答,但是有一个方面是非常清楚的,将来中国市场的销量会进一步增加,中国市场的比重也会进一步增加。我们预测中国的汽车产业和市场将来也会继续增长,比世界其他国家的平均增长更快。
我不想使用大众汽车集团依赖于中国市场这样一个说法,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考虑中国市场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机会,我们怎么来应对这些机会。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需要充分地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将来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会出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我们也需要充分了解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有哪些独特的方面,所有这些因素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发展变化。
我认为我们需要向中国的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车型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提供更广阔、更丰富的产品线的原因。
与此同时,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在中国本土的研发。正因为如此,我们也需要增加在中国的研发人员。目前,从事研发工作的人数已经达到2,700名左右。
我想说这些方面其实与我们“人为本”的战略息息相关。“人为本”的战略,一切皆源自于人,包括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员工和社会。“以人为本”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基础。从员工这方面来讲,我们需要良好的工作人员,我们需要留住这些工作人员。除此之外,我们对社会负责、注重保护环境。
问:我觉得大众汽车的产品实力已经到了消费者很认可的阶段,但是大众汽车的售后服务相比竞争对手始终没有进展,竞争对手在调查排名中总是排在大众汽车的前面。大众汽车在这个方面有没有想法想解决这个问题?
海兹曼教授:大众汽车集团把客户满意度放在首位,其中包括售后服务的满意度。就目前我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来看,大多数客户对我们的售后服务是满意的。但是,售后服务一直有可以提升的空间。我们会对经销商的售后服务进行定期而系统的评估,来确保经销商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我自己也会走访一些经销商、了解和询问经销商的情况。同时,我们对经销商的售后服务有非常清楚的目标,并根据目标来不断提升售后服务。我们还有实地调研项目,项目组专家团队会进店充分了解出现的问题、客户的需求,并迅速找到解决方案。
问:关于大众汽车集团在2016年推出国产电动车,现在关键的电池、电控系统方面有没有解决?因为我们知道上汽在关键零部件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布局,如果我们跟上海大众来推出这方面的电动车,会使用上汽的系统还是我们自己的系统?
海兹曼教授:一方面,我们会依靠自己的研发力量、利用我们的电动车模块化工具,自己研发、生产核心零部件,包括电池系统将来也会在中国进行生产。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和中国的供应商共同研发。我还清楚在哪些具体领域可能和上汽进行合作,不排除和任何中国供应商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将来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借助中国的供应商、与他们合作。
问:大众汽车去年在中国的整体销量已经超过了竞争对手,您认为这对大众汽车而言意味着什么?目前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发展状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里,我们的关健词或者说思路是什么?
海兹曼教授:在乘用车方面,多年来我们的销量一直是领先竞争对手的,而乘用车就是我们在中国市场关注的重点。关于新阶段的关健词,就是我们新的“趋向未来”规划。也就是说,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发展趋势,比如最近出现单独家庭两孩政策会对汽车也产生什么影响、这对大众汽车意味着什么。以及大城市和人口在100万左右的小城市的发展趋势,中国燃油消耗标准的发展趋势,商用车和重型卡车的发展趋势,是否会像其他国家一样出现对小型车的更多需求等。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在汽车移动互联技术方面,中国将来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很复杂的问题,不像市场增长5%或10%那么简单。但是我们需要充分地了解这些问题,一旦我们了解这些问题之后,我们需要考虑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应该做出一些什么样的回应。我经常也会问我们的员工能不能寻找一些答案,我想我们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