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讯网 政策法规]4月初汽车商报记者获悉,目前有一份名叫“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征求意见函(以下简称试点意见函)”的文件正在国家各决策部门之间流传。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官方网站上4月4日发布的一份公告中则证实了此事。据介绍,该试点意见函已由商务部交给汽车工业协会、汽车流通协会、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等单位征求意见。而此前曾有一份《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的文件出台,试点意见函正是针对这一《试点方案》。
业内分析认为,此方案出台,将挑动中国汽车产业的神经,因为平行进口可将使自贸区内进口车价格下探,而随着自贸区范围扩大,还会在国内形成连锁效应,进一步冲破现有进口车的价格体系。4月15日,原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及亚太区经济首席分析家谢国忠就此问题向汽车商报记者表示:“老百姓有买便宜车的需求,但毕竟是试点,所以对市场影响短期有限。”
“小贸车”的福音
“这个方案最终能否报批还不好说,但可以看出自贸区正在努力在尝试,对现在小批量进口的车是个好消息。”国机汽车市场部经理王存告诉汽车商报记者。
所谓汽车平行进口,是针对汽车品牌企业授权进口商而言,简单理解即非授权进口商从国外相关品牌零售市场等渠道进口汽车至国内,免去一些中间环节,与授权进口渠道之间形成一种“平行关系”。
举例来说,宝马进口车进入国内,主要通过宝马的授权经销商宝马中国,而与此同时有大量的非授权进口商存在,多集聚于大连、天津、上海等几大贸易港口。这些进口商也从事宝马的进口业务,不过这些车辆并非中国规格,因此也叫非中规车,俗称“小贸车”。
“这些车也是合法车辆,通过3C认证的。缺点是这些车辆并非针对中国消费者生产,也称非中规车,同时管理也不规范。”王存认为。
据记者了解,非中规车涉及的利益方包括海关、公安、质检等部门,关系复杂。不仅如此,众多的经销商由于管理松散、缺少监管,有着散乱差的特点,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是非法产品。
该领域的相关政策也变幻莫测。在2013年3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曾出台《关于严格进口汽车注册登记工作的通知》,治理小3C和小批量进口车,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进口车,不予注册登记。因此,许多城市闹出“买了美规车不能上牌”的事情。
据汽车商报记者观察,自去年以来国内非中规车经过改造符合中国规定后,在各地已经陆续可以上牌。亚运村一位小贸车经销商说,现在趋势好了些,销到外地的车辆基本没有上牌方面的问题。一位分析人士称,在国内汽车总经销商垄断进口车市场多年,推动自贸区平行汽车进口试点方案的是国家有关反垄断部门,目的是为了保护经销商权益和消费者权益。关于进口车价格垄断的报道,引起国家监管部门的重视。
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方面认为,上海自贸区的“平行进口汽车”试点,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的方法,可以达到秉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强化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小贸车长期以来在灰色边缘游走,平行进口本身也存在,《试点方案》的出台就像给平行进口穿上了合法外衣。”王存说。
旧体制受冲击
国内现有进口车机制奉行2005年商务部、发改委、工商总局联合颁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设置的总经销商制度,使现有进口车由汽车品牌企业授权经销商把控,在进口、销售、售后等流通领域享受着暴利。
据汽车商报记者了解,目前去4S店购买一辆进口宝马X5,起步价格在70万元以上,而去非中规车渠道购买,该车的价格则只需50万~60万元,优惠幅度明显。
“平行进口车对进口车市场首要的影响就是对进口车价格的拉低,因为平行进口来的车一般都是国外零售渠道的打折车或者放置了一段时间的车,价格优势明显。”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对汽车商报记者说。
据了解,上海自贸区内现在有20多家进口商从事进口汽车生意,未来这些经销商也将首先因《试点方案》受益。自贸区准备成立“自贸试验区进口汽车交易中心”,负责经销商管理、售后服务保障、消费者权益保障、零部件供应保障等工作。
非中规车一直以来被业内诟病的一点是售后服务保障较差,但本次《试点方案》显然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在具体实施方案中,经销商准入方面,除自贸区已有的汽车经销企业外,上海地区有汽车销售资质、有海外采购渠道和国内销售渠道的企业,也可申请加入此交易中心,并在指定的上海外高桥汽车市场建店经营。交易中心对这些经销商进行客户档案、销售全程、经销商信用档案、经销商金融和培训等相关内容的监管与支持服务。
而在售后上,在现有基础上,与品牌4S店和社会综合维修服务店商谈合作。同时,拟设立“专项基金”对维权消费者进行先行赔付,并引入保险公司理赔机制。零部件供应方面,进行全球范围集中采购,并与社会范围4S店、配件零售商等合作。此外,交易中心还负责办理车辆上牌过户的全部相关手续。
“大家都知道进口车价格偏高,因为现行的进口车定价体系是由总经销商来决定的,处于一个垄断地位,而平行进口就是撕开这个可谓价格桎梏的利剑。”某知名汽车分析师告诉汽车商报记者。目前国内经销商就是针对《办法》中所设置的总经销商制度,绕开总经销商的高额批发价,从国外低价市场进口汽车,并在国内以低于总经销商授权规定的价格销售进口车,构成了“平行进口”。
“对经销商来说是一大利好,对消费者同样如此。这样才更体现公平原则。”上述汽车分析师补充说。
然而,据汽车商报记者观察,目前国内各进口总经销商,即平行汽车进口的利益受损方还没动静。克莱斯勒中国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汽车商报记者:“这项政策公司有关注到,包括《办法》我们也都在研究,但是目前还没有具体规定,范围也只是在自贸区内,因此我们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突破仍有障碍
拉低进口车价格、打破现有进口车定价机制,这个“看起来很美”的政策,实施起来可能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更多方面的完善。有分析指出,方案中提出的“先行赔付”,可能会助长“无理取闹”的事件发生,并且会伤害现有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不利于公平有序市场环境的建立。
另外,交易中心通过平行进口销售的汽车,是否能在目前全国其他绝大部分地区,与通过总经销商制度进口销售的同款汽车享受同等级别的售后服务保障值得商榷。
罗磊指出:“这个是由平行进口汽车的规模决定的,目前全国年平行进口汽车的数量在2万辆左右,这种规模难以支撑其经销商去建立售后保障体系。”目前国内绝大部分进口汽车通过总经销商制度销售,有着巨大的利润支撑,其可以通过扩大延长质保时间和里程,增强服务水平和车辆的竞争力。而如果让消费者通过平行进口的交易中心享有同样售后服务,交易中心是否有足够资金和能力保障?
同时,自贸区以外的汽车品牌公司、社会品牌4S店、综合维修服务店、零部件供应商,与自贸区内经销商和交易中心,原本就是平行进口模式权益矛盾体和对立方,很难再合作达成一致和共识,也就削弱了平行进口汽车售后、配件服务方面的基础。
“真正制约平行进口的,还是《办法》中‘国内总经销商统一汽车进口制度’对汽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的限制。”上述克莱斯勒中国内部人士分析称。他同时认为,平行进口一般在国外难以获得优质低价的车辆货源;而在国内汽车市场,在售后、配件等环节与自贸区交易中心难以配合,从而影响它们在国内的市场竞争地位,进而影响消费者利益,最终影响试点效应的扩大化。
王存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进口车市场未来肯定是更加走向市场化,而不是目前的政策主导。”
相关言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 黄永和
国外汽车销售政策允许汽车平行进口
日本、美国、欧盟、台湾等地区的汽车销售政策都允许汽车平行进口。而在欧盟,汽车流通法规的核心内容便是禁止限制竞争和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论在新车销售领域还是售后服务领域。而反观国内的政策,由于《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有关汽车总经销商的规定,汽车平行进口的空间被大大挤压,长期以来难以在市场上展开充分竞争,从这一角度来说,国内的总经销商制度涉嫌垄断经营。中国进口汽车市场要充分实现市场化,打破现有体制,允许平行进口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罗磊
平行进口汽车价格低但售后弱
目前国内平行进口的汽车多以“小贸车”的形式存在,这些车是进口商从国外零售渠道、改装厂等渠道获得,通常都是一些打折车或放置时间较长的车,但都是新车,因此天然具有低价的特点,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欢迎。然而其总量并不大,一年大概有2万辆的规模,所以这个规模难以为消费者提供充分的售后保障服务,因此自贸区开展的汽车平行进口,要说冲击力,短时间内还不会特别明显。
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贾屹
平行汽车进口试点效应尚难评估
上海自贸区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的影响目前还难以评估,不过我们在对2013~2014年市场预判的过程中,考虑到《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修订及反垄断调查对进口车市场所造成的影响,它会减弱汽车厂家的强势地位,对“高供给”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