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讯网 政策法规]3月25日19时,杭州市政府召开“本市机动车总量调控”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从26日零时起杭州市正式实施汽车限购。
对身处杭州跟踪采访的汽车商报记者而言,意味着这一天长达8个小时从各个有关部门汇总到的“不限购”说法全部沦为“谎言”。
辟谣、辟谣、不断地辟谣……从飞机当天上午11时降落到杭州萧山机场,到新闻发布会开始的前一个小时,杭州市有关部门乃至浙江省交通厅都在向汽车商报记者传递着同样且唯一的信息:“杭州市今天不会实施汽车限购政策”。
遗憾的是,这一次杭州“食言”了。在这一天当中,深陷于限购传闻的杭州市民、杭州车市作何反应?汽车商报记者对此尽最大努力获取信息,试图还原杭州限购前的24小时,以及限购到来前的杭州车市5小时“震荡”。
“狼”又来了?
3月25日早上5点30分,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的某公司总部大楼内,值夜班的张林正急匆匆的收拾背包准备提前下班回家。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要来杭州,这让她非常兴奋。
熟悉杭州的人知道,滨江区江陵路是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汽车销售商的聚集地。当张林从公司大门出来后发现,对面的这三家汽车经销商店内灯火通明。本不宽阔的道路两旁停放着一排装载新车的大型货车,门前员工们也正在悬挂“限购最后一天营业至零点”的条幅。
看到条幅的内容,张林不禁一笑,因为就在下班前,她收到了一条与条幅内容几乎相同的短信:“XX汽车经销商温馨提示,由于市政府决定自3月26日起正式实行汽车限购政策,本店将营业至凌晨零点,为您提供购车服务。”
杭州限购,在当地市民眼里已不是什么新闻。就在一周前,媒体曝出的市民购百辆车屯牌的消息已经被杭州市政府辟谣。更多人惯性认为,这估计又是汽车经销商刻意制造出的“狼来了”假象。
近年来,随着杭州经济发展与人口的日益增多,交通拥堵已经成为这座城市难以解决的城市问题。据资料显示,2003年至2009年,杭州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是同期道路里程增长量的4倍。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00万辆,而且还在以每月1万辆的速度增长。
相比之下,杭州市近年来对交通道路实际建设进度严重滞后。例如之前的主干道延安路维修时间一度超过五年,东部的道路集中整修也加剧了杭州市区交通拥堵的阵痛。
扩建道路进展缓慢,但杭州似乎已无法容忍交通拥堵继续下去。早在2013年6月,杭州市政协城市建设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和平曾向记者坦言:“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距离上海只有150公里的路程,依靠特殊的地理优势,杭州逐渐显现出向国际化商务城市发展的趋势。为了实现这一城市定位,顺畅的交通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前提。”
在经济发展与交通拥堵一时难以协调的矛盾下,杭州从2013年开始传出了汽车限购风声。2013年6月14日,杭州市政协十届八次常委会听取了市政协城市建设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关于“多管齐下,克难攻坚,全面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巧合的是,浙江省法制办在当天也召开了《浙江省城市交通管理若干规定(草案)》(下简称《草案》)恳谈会,并且两次会议在谈到治理交通拥堵时都提及了“汽车限行、限购”。
虽然此后两家单位分别向汽车商报记者澄清,只是将限购作为一种研究并不会实行,但杭州限购的风声自此传开。梳理此前的限购传闻汽车商报记者发现,从去年至今杭州市治堵办已辟谣10次有余。
“狼来了”是真的吗?
发布会前的“隐瞒”
3月25日10时起,汽车商报记者陆续向杭州市委办公厅、市交管局以及车管所进行了求证,相关办公室工作人员得知咨询限购的消息后,还没等记者详问,市委办公室及交管局便回应记者“不清楚”,车管所工作人员则表示“没有收到限购实施政策。”交警部门的态度则是“我们只是最后的执行部门,不是政策制定和决策部门,没有接到相关文件。”
根据之前的几座城市限购流程显示,一般在限购政策颁布前,市交管局以及市委办公厅是文件制定的主要参与和发布单位,但此次杭州市官方的回应却显得十分模糊。
3月25日14时左右,刚刚到达杭州市滨江区的汽车商报记者来到了位于江陵路的和诚宝马5S店。进入店内,记者看到尽管销售人员一再保证限购消息确凿,但大部分人对此依然持观望态度。
与此同时,在贵宾室内一位即将支付购车款的顾客踌躇不定。记者通过了解后得知,由于此前看中的产品色系不全,该消费者本决定再等一段时间提车。但限购传闻传出后,他便匆匆来店准备交款提走另外一辆不同颜色的产品。但在没有得到官方消息的情况下,这位“准车主”在“等”与“不等”依然之间难以做出选择。
为了进一步确认杭州限购消息是否属实,3月25日16时,汽车商报辗转从浙江省交通厅获悉,目前交通厅暂未得知杭州将有相关限购政策出台。同时交通厅还明确向汽车商报表示:目前外界传出的关于3月25日杭州限购的“确切”方案为“不怀好意分子”的恶意操作。
浙江省交通厅的回应似乎再次证实了杭州限购又是外界炒作,但当记者准备对外发布这一消息时,下午17时记者获悉:杭州市政府将在两个小时后,也就是19时整举行“本市机动车总量调控”的新闻发布会。
对此,浙江当地媒体同行向汽车商报记者透露,新闻发布会只是简单的通报目前杭州的交通状况,但与汽车商报记者同行的部分媒体已经嗅到事情可能并不是那么简单:单在发布会的时间选择上与天津相同这一点上就十分令人怀疑。
虽然距离发布会还有一个多小时,单发布会现场已经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家媒体到场,而杭州本地媒体《钱江晚报》在新闻会发布召开前的几分钟,甚至将杭政函2014年55号红头文件《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的通稿》以图片方式公布到了网络上。
19时,政府宣布杭州限购,并且明确表示:市公安局、车管部门、交管部门已做好所有准备工作,今天将连夜加班保障市民的购车上牌服务。这与记者7个小时前得到的“不知情”、“不清楚”形成了明显反差。至此,杭州市相关部门瞬间从之前对记者的“模棱两可”转为“全力以赴”应对限购。此时,离限购政策执行的26日只有不到5个小时。
限牌通知发出后
在限购政策正式发布后,19时30分左右,汽车商报记者赶到了滨江区一家汽车4S店。令人意外的是,除了一些之前犹豫不决的客户在紧急提车外,并没有出现疯狂挤购的现象,工作人员设立的排队护栏也没有派上用场。
20时25分,汽车商报记者又来到城北汽车交易市场,随着限购消息的传出,这里的购车者相对较多。不到一个小时,上海大众4S店内300辆库存车就已全部售罄。
此时,新闻发布会现场杭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仍在解答记者们的各项提问。对于限购后的摇号、拍卖牌照等问题,该负责人均胸有成竹的表示,相关部门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但对于本报记者委托同行提出的“为何在限购实施5小时前才发布消息”、“限购政策是否曾通过民意讨论”等问题,杭州市没有做出回应。
由于时间仓促,汽车商报记者没能到达车管所了解当晚具体的上牌情况。但据介绍,车管部门在3月26日零点之前将会满足市民上牌需求。
“政府需要给市民一个合理的限购理由。”3月25日晚,多位购车者向汽车商报记者表示,效仿天津限购模式搞突然袭击是否符合政府出台文件的法律程序值得商榷。
采访过程中,杭州市某企业代表来先生告诉汽车商报记者,他曾在2013年参加过由省政府举办的相关听证会,并且省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授权了杭州市政府制定相关文件的权利。
据来先生介绍,2013年6月,《浙江省城市交通管理若干规定(草案)》恳谈会在杭州举行,由于《草案》涉及“限牌”,社会各界对“治堵”的手段展开了热烈讨论。
2013年9月,由浙江省省政府发布的第316号字号文件显示,《浙江省城市交通管理若干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3年11月1日起施行,杭州限购由此有了依据。当时,对外界的解释仍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限购”,不过什么情况是万不得已,一直没有衡量标准。
下一个限购多米诺牌推向谁?
3月25日稍晚,杭州当地媒体向汽车商报记者披露:杭州市政府此前举行过一次闭门会议,其中提到杭州交通治理“四步走”的计划,大致为第一步实施错峰出行政策,第二步是优化市区停车位等基础设施,第三步进行类似北京的全天限行,第四步才是考虑限购。
在杭州当地诸多媒体看来,限购目前还不是杭州的“终极办法”。但事实上,政策却从“第一步”直接跳到了“第四步”,速度明显加快,这是否与杭州市交通发展速度相匹配也值得深究。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2月底,杭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59.8万辆,过去一年净增量达到27.6万辆,年增长率为12.17%,机动车保有量位居全国36个大城市第7位。2013年杭州交通拥堵指数为8以上,即严重拥堵的天数已达35天,全年市区早晚高峰平均车速已低于国际拥堵警戒线20公里/小时。
2013年12月,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高级经济师徐长明对限购城市的分析是千人保有量前十位的城市中,除北京已经实施限购政策外,深圳、杭州、成都均为传言限购城市,考虑到这些城市人口密度与天津相仿,所以不排除也有限购风险。
下一个限购城市是否以同样的方式“更多”、“更快”的方式展开,中国城市是否自此形成一个“突袭”的怪圈?“谁将成为下一个限购城市”成为诸多生活在一二线城市居民随时会触动神经的话题。
今年1月,汽车商报记者独家采访了成都市政协常委、民建成都市参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广力律师事务所律师蒲虎,他向汽车商报预言“成都或即将成为下一个限购的城市”。
据了解,蒲虎已向全国政协成都市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在我市取消汽车尾号限行实行汽车限购的建议》提案,根据蒲虎提供的时间周期,最迟在今年6月份将会有限购实施与否的消息。
与此同时,记者从其他媒体渠道了解到,包括西安、宁波等地区随着杭州限购的证实,民间也开始传出了汽车限购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