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验车场频现“黄牛” 检测存人为操纵(2)

2014-03-12 09:26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转载]责编:王思

  车主诉求催生“黄牛”群体

  “为什么不找‘黄牛’验车?”一位车主在面对记者提出此疑问时这样反问道。该车主认为,在现行制度下,代验车的业务为车主“省了不少事”。

  这位车主告诉记者,此前自己也曾去验车,排队、交款、各种不合格、车辆调试后再排队……这个流程下来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也没有顺利拿到检测结果。之后,在通过修理厂关系找到“黄牛”,把车交由黄牛,人不用到场,半天时间,车辆就顺利通过检验,交回自己手中。

  在费用上,验车费用在200元左右,而“黄牛”收费300~500元不等。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车主过程中,车主普遍认为代验车的性价比“很合适”。

  记者跟随一位验车的车主前往检测场进行车辆检测。一位检测场工作人员私下告诉记者,新车建议自己验车,首次验车一般都可以顺利通过,可以节省找“黄牛”的费用。

  如果是第二次检验的车,车主自己验车的通过率基本为零,这时“黄牛”成了不二选择。一位汽车修理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四年的使用或改装,车主自己调制的灯光、刹车以及轮胎都逐渐成为习惯,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一定要求达到检测场的相关标准并 “没有必要”。以灯光为例,“黄牛”将车检测完毕之后,车主一般仍会要求调回此前的灯光“模式”。

  “黄牛”的检测利益链条

  一位从事验车代理业务的“资深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2001年左右,他开始从事代验车业务,当时车主验车的花费在80元左右,交由他代理的收费为120元。

  “与十年前相比,验车科目和流程都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费用一涨再涨。”上述人士表示,验车对于车辆的监管的确必不可少,但是由于检测流于形式,并没有取得期待中的效果。

  在这条“产业链”中,“黄牛”们的“职业操守”也参差不齐,多数为熟人介绍。但是如果没有人“搭线”,车主们的权益一旦受到侵害,将申诉无门。北京的一位车主向记者表示,由于他去年在车辆年检时尾气多次检测后才最终通过,今年又到验车时,为了省事,他特意去找了“黄牛”,双方约定好400元的价格;但在检测灯光时,该“黄牛”告诉他“有问题无法通过”,需要另交200元的灯光调试费。随后,又以车辆外观有损伤为由,这位车主再次被索要300元。最终,该车主付出了900元的检测费用。

  “这种事儿多是游荡在检测场边的闲散‘黄牛’干的。”上述“资深人士”向记者介绍,多数与检测场形成“承包”关系的“黄牛”都不会这样做,而是通过和检测场维持长期合作关系,进行“流水线合作”。

  由于北京的检测场数量较多,竞争比较激烈,一些检测场更是靠黄牛“包线”维持。所谓“包线”就是指,“黄牛”一年固定给检测场一些钱或带来多少车辆,只要是黄牛带来检测的车,在协议好的次数内通过就可以,并不会多收费。

  据了解,一些检测场为了尽快收回设备的投资,也会给“黄牛”们有一些“优惠政策”,如免费增加上线的次数,把灯光、刹车及车身等检测标准降低,对一些尾气检测标准也相对模糊等,鼓励“黄牛”把客户带到场里来,事实上这些“黄牛”就成了检测场的非在编“业务员”。

  “验车制度在绝大多数国家都存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但是现在我国这一制度存在一些不足,解决起来并不容易,需要一个过程。

责任编辑:王思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验车场频现“黄牛” 检测存人为操纵(2)

2014-03-12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转载] 责编:王思

  车主诉求催生“黄牛”群体

  “为什么不找‘黄牛’验车?”一位车主在面对记者提出此疑问时这样反问道。该车主认为,在现行制度下,代验车的业务为车主“省了不少事”。

  这位车主告诉记者,此前自己也曾去验车,排队、交款、各种不合格、车辆调试后再排队……这个流程下来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也没有顺利拿到检测结果。之后,在通过修理厂关系找到“黄牛”,把车交由黄牛,人不用到场,半天时间,车辆就顺利通过检验,交回自己手中。

  在费用上,验车费用在200元左右,而“黄牛”收费300~500元不等。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车主过程中,车主普遍认为代验车的性价比“很合适”。

  记者跟随一位验车的车主前往检测场进行车辆检测。一位检测场工作人员私下告诉记者,新车建议自己验车,首次验车一般都可以顺利通过,可以节省找“黄牛”的费用。

  如果是第二次检验的车,车主自己验车的通过率基本为零,这时“黄牛”成了不二选择。一位汽车修理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四年的使用或改装,车主自己调制的灯光、刹车以及轮胎都逐渐成为习惯,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一定要求达到检测场的相关标准并 “没有必要”。以灯光为例,“黄牛”将车检测完毕之后,车主一般仍会要求调回此前的灯光“模式”。

  “黄牛”的检测利益链条

  一位从事验车代理业务的“资深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2001年左右,他开始从事代验车业务,当时车主验车的花费在80元左右,交由他代理的收费为120元。

  “与十年前相比,验车科目和流程都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费用一涨再涨。”上述人士表示,验车对于车辆的监管的确必不可少,但是由于检测流于形式,并没有取得期待中的效果。

  在这条“产业链”中,“黄牛”们的“职业操守”也参差不齐,多数为熟人介绍。但是如果没有人“搭线”,车主们的权益一旦受到侵害,将申诉无门。北京的一位车主向记者表示,由于他去年在车辆年检时尾气多次检测后才最终通过,今年又到验车时,为了省事,他特意去找了“黄牛”,双方约定好400元的价格;但在检测灯光时,该“黄牛”告诉他“有问题无法通过”,需要另交200元的灯光调试费。随后,又以车辆外观有损伤为由,这位车主再次被索要300元。最终,该车主付出了900元的检测费用。

  “这种事儿多是游荡在检测场边的闲散‘黄牛’干的。”上述“资深人士”向记者介绍,多数与检测场形成“承包”关系的“黄牛”都不会这样做,而是通过和检测场维持长期合作关系,进行“流水线合作”。

  由于北京的检测场数量较多,竞争比较激烈,一些检测场更是靠黄牛“包线”维持。所谓“包线”就是指,“黄牛”一年固定给检测场一些钱或带来多少车辆,只要是黄牛带来检测的车,在协议好的次数内通过就可以,并不会多收费。

  据了解,一些检测场为了尽快收回设备的投资,也会给“黄牛”们有一些“优惠政策”,如免费增加上线的次数,把灯光、刹车及车身等检测标准降低,对一些尾气检测标准也相对模糊等,鼓励“黄牛”把客户带到场里来,事实上这些“黄牛”就成了检测场的非在编“业务员”。

  “验车制度在绝大多数国家都存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但是现在我国这一制度存在一些不足,解决起来并不容易,需要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