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讯网 行业新闻]2014年两会已经开幕,外界开始围绕两会表达各种关注。汽车行业中,“雾霾”、“新能源”、“股比”等均成为热议话题,甚至连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都对雾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把雾霾归结于汽车尾气一辈子治不好”。两会前夕,汽车商报记者对汽车业相关的资深人士进行了采访,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董扬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强国战略
由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涉及众多行业,汽车社会的建设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建议成立由国务院领导牵头的综合指导汽车产业发展的机构或领导小组,指导汽车强国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中国汽车业经过60年已经初步形成其制造体系,同时还具有世界第一的生产力和市场。但是中国汽车产业还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源于核心竞争力的缺乏,汽车产业发展、汽车产品使用和资源能源、环境、交通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是品牌不够强。
汽车工业的发展程度是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能够牵动和凝聚整个社会的工业创新力量和社会进步力量的战略性平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经研究认为,中国汽车发展战略,首先是创新能力的发展;其次,要达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比如有两到三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前十,形成三到五个世界知名品牌;第三,在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要达到人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效率,循环利用排放等方面都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实施汽车发展战略的条件,首先要明确顶层设计和战略指引,汽车行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再一个,就是要制定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引导汽车产品向节能环保循环利用方面发展,还有一系列政策支持研发,支持结构调整,支持优化充足,支持进一步引进核心的先进材料和原器件技术,支持中国品牌。
(孙雯 整理)
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薛旭
自主品牌战略亟需自身创新
两会前,关于合资品牌股比放开的消息已经被外界广泛讨论,但我不赞成两会期间汽车界的委员们对该政策继续倾斜,原因是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鲜明的“合资强、自主弱”格局下,若合资股比进一步放开,自主品牌有限的生存空间将被挤压——不是任何一家本土品牌都可以像吉利控股沃尔沃一样全资控股一个外资品牌。
此时,若自主品牌企业自身不去创新,寻求产品、营销、人力等各方面的突破,接下来的机会更是所剩无几。很明显,现在自主品牌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缺乏有力的政策疏导,更谈不上战略转移。
同时,国家要有所舍、有所得,有所为、有所不为。特别是在国家资源的使用运用上要向支持自主创新倾斜,通过局部带动全局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自主创新战略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但从目前的国家政策趋势来看,本届两会在自主品牌国家战略领域不会有所突破。
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自主汽车品牌自身的创新战略显得非常重要,要构建相对优势的汽车产品体验和价值,在本土市场上做大做强,从过去的低价低质转变到中价中质,实现汽车产业的突破性的成长。
(陶梦兰 采写)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叶青
公车改革需要更多发挥市场的作用
公车改革可以说已经走上了正轨,下一步,我认为车补将成为公车改革最核心的问题:发车补,老百姓有意见;不发,干部有意见。所以最好的均衡点就是“适度发放”。
从2013年印发的《反浪费条例》的内容来看,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并不影响公务出行。具体方法有三点:一是“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二是公务人员对公务出行有最大限度的自由选择权,三是单位或者个人出行可以选择租车付费的方式。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中央委员,我每年到北京参加全会,一般选择不让工作人员接站,自己前往指定地点,由会议报销出租车费,最后可以集中送站,每次可送三人,有规模效益。市场能做的事就让市场来做,这是三中全会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一种表现。
现在对交通补贴还没有更详细的信息,但是仅从“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来看,补贴额度应该不会太高:“适度”,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与工资水平决定,很明显,东中西部同级别的官员可能不会有一致的车补;“公务交通”,也就是说“私务交通”不在补贴范围之内。过去,有的地方官员觉得发的车补不够用,是因为他把公事私事算在一起了。
下一步,将是国务院规定中央部委的车补数额,各省在国务院的大体框架下制定、公布车补数额。
(宋文豪 采写)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 陈光祖
汽车产业改革需要以非常规思维应对
“两会”期间,我最关心汽车产业如何改革。我国是汽车工业大国,汽车产业全球领先,但这种领先仅仅是数量大,与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相比,我国汽车工业无论从本身实力还是国际竞争力方面,差距都比较大。如何缩短差距、进而超越成为汽车产业改革的核心。
我认为,在我国的汽车产业改革过程中,依靠过去的老办法——努力跟上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步伐并不可靠,一定要树立非常规思维,思想要变革、科技要创新,从而实现我国汽车跨越式发展。
到目前为止,全球汽车产业经历了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大规模T型车时代,第二次是以丰田为代表的精益生产时代,现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是大规模个性化订制时代。目前,不少发达国家正在向第三时代推进,而我国的汽车工业总体上还处在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这在本质上是一种时代性、量级化、系统性、结构性的差距,决定了下一步的改革要努力实现跨越性发展。如果不从产业结构改革入手,我国的汽车工业就不会取得长足进步,甚至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现在外界都在讨论汽车是不是“雾霾”的罪魁祸首,但我认为这不是主要问题。据我所知,汽车尾气排放绝对不是导致“雾霾”的最主要因素。汽车保有量增多带来的城市空气恶化、拥堵等问题,是汽车工业发展中所遭遇的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许多发达国家的首都也曾面临过同样的问题,这是工业现代化国家必须经历的“负熵”。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肯定汽车工业是经济复兴最快的行业,汽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容忽视。
重要的是,对汽车工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应该用创新、科技积极克服,汽车企业也要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但这些负面影响绝对不能成为不发展汽车工业的理由。
(刘艺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