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政策法规 > 正文

公务车改革 路漫漫其修远兮

2013-12-10 09:55出处:V讯网 [原创]责编:王思
  [V讯网  政策法规]2013年11月25日,新华社发布新闻,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条例》分总则、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和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宣传教育、监督检查、责任追究、附则12章65条,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在关于公务用车的部分中,有四条尤其引人关注:1.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2.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3.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4.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公务车改革 路漫漫其修远兮
  “公车”改革原因何在?
 
  从印发的《条例》上不难看出此次改革的目的。首先就是节约政府开支。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是公务接待费的4倍。这其中包括公务车采购、维修保养以及专职驾驶员工资等费用,着实不少。而根据《条例》规定,所有一般公务车取消后,无疑将节省很多财政支出,政府也可以将省下的资金更多地用于为人民服务上。其次,是希望通过公务车改革有效缓解中大型城市的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很多政府机关以及国有企业都驻扎在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大型城市,所以相关公务车就给这些城市带来了很大的交通困扰。这首先是因为目前公务车数量严重泛滥导致的,再加上公务车驾驶员“横行霸道”、“蛮横驾车”等恶习。使得城市道路“凶险异常”。而交通拥堵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尾气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这两者是属于从属连带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因为公务车带来了交通拥堵,那么也就带来了环境污染。
 
  “公车”改革效果将会如何?
 
  《条例》公布后,尽管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但尽展都比较缓慢,目前仅有少量地区和部门对多余公务车进行公开拍卖。但拍卖效果很是一般,原因主要是价格太高。不少参与拍卖的群众表示拍卖价格和车况车型严重不匹配,有虚高的成分。民众比较关心的是政府部门会把拍卖公车所得拍卖金用在何处,怎样处理。焦点在于,政府既然决心削减“三公经费”,省钱为百姓办实事。可现在将公务车拍卖,岂不是又在赚老百姓的钱?这其实是很敏感的事情,所以目前拍卖公务车还是少数。另外,由于《条例》上没有明确普遍关心的“补贴”金额规定,所以各有关部门还是要优先考虑公务交通补贴问题,然后才能,也才敢彻底将公务车“请出”自家大门。
 
  “公车”改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对于公务车改革来说,民众大可不必急于看到效果。毕竟“公车”这个概念在我们国家已经存在了60多年,此等顽疾是不可能一日痊愈的。对于政府来说,及时公布公务交通补贴政策是目前公务车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明确了具体补贴额度,才能真正将公务车“扫地出门”。不过,这仍然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过程。毕竟在百姓心中,公务车改革就是政府塑造清廉节俭、勤政爱民形象的重要举措之一,但如果在补贴环节没有从事实出发,反而成为一种变相福利的话,恐怕又会遭到大家的质疑了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公务交通补贴的额度却很难界定,到底怎么补贴?补贴多少?都是各个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这需要民众们给与政府部门一些宽松的环境和足够的耐心。其实我们可以从《条例》上看到政府对于此次公务车改革的决心和信心,相信通过这次公务车改革,“公车”所引发的“顽疾”能够在中国得到根除。但就像古话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公务车的改革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探索,寻找到最有效的办法,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还需要政府各部门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记者 黄河)

责任编辑:王思 
V讯网

公务车改革 路漫漫其修远兮

2013-12-10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王思

  [V讯网  政策法规]2013年11月25日,新华社发布新闻,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条例》分总则、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和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宣传教育、监督检查、责任追究、附则12章65条,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在关于公务用车的部分中,有四条尤其引人关注:1.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2.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3.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4.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公务车改革 路漫漫其修远兮
  “公车”改革原因何在?
 
  从印发的《条例》上不难看出此次改革的目的。首先就是节约政府开支。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是公务接待费的4倍。这其中包括公务车采购、维修保养以及专职驾驶员工资等费用,着实不少。而根据《条例》规定,所有一般公务车取消后,无疑将节省很多财政支出,政府也可以将省下的资金更多地用于为人民服务上。其次,是希望通过公务车改革有效缓解中大型城市的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很多政府机关以及国有企业都驻扎在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大型城市,所以相关公务车就给这些城市带来了很大的交通困扰。这首先是因为目前公务车数量严重泛滥导致的,再加上公务车驾驶员“横行霸道”、“蛮横驾车”等恶习。使得城市道路“凶险异常”。而交通拥堵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尾气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这两者是属于从属连带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因为公务车带来了交通拥堵,那么也就带来了环境污染。
 
  “公车”改革效果将会如何?
 
  《条例》公布后,尽管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但尽展都比较缓慢,目前仅有少量地区和部门对多余公务车进行公开拍卖。但拍卖效果很是一般,原因主要是价格太高。不少参与拍卖的群众表示拍卖价格和车况车型严重不匹配,有虚高的成分。民众比较关心的是政府部门会把拍卖公车所得拍卖金用在何处,怎样处理。焦点在于,政府既然决心削减“三公经费”,省钱为百姓办实事。可现在将公务车拍卖,岂不是又在赚老百姓的钱?这其实是很敏感的事情,所以目前拍卖公务车还是少数。另外,由于《条例》上没有明确普遍关心的“补贴”金额规定,所以各有关部门还是要优先考虑公务交通补贴问题,然后才能,也才敢彻底将公务车“请出”自家大门。
 
  “公车”改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对于公务车改革来说,民众大可不必急于看到效果。毕竟“公车”这个概念在我们国家已经存在了60多年,此等顽疾是不可能一日痊愈的。对于政府来说,及时公布公务交通补贴政策是目前公务车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明确了具体补贴额度,才能真正将公务车“扫地出门”。不过,这仍然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过程。毕竟在百姓心中,公务车改革就是政府塑造清廉节俭、勤政爱民形象的重要举措之一,但如果在补贴环节没有从事实出发,反而成为一种变相福利的话,恐怕又会遭到大家的质疑了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公务交通补贴的额度却很难界定,到底怎么补贴?补贴多少?都是各个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这需要民众们给与政府部门一些宽松的环境和足够的耐心。其实我们可以从《条例》上看到政府对于此次公务车改革的决心和信心,相信通过这次公务车改革,“公车”所引发的“顽疾”能够在中国得到根除。但就像古话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公务车的改革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探索,寻找到最有效的办法,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还需要政府各部门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记者 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