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讯网 政策法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期限将至,不少车企抢先宣布提前推出“三包”,比亚迪、上汽、东风标致均提前了一个月。
实施“三包”的准备工作推进到了什么程度?消费者集中关注的争议鉴定、仲裁机构的筹备情况又如何?10月1日前,这些工作是否能准备停当?
“专家库”筹备参差不齐
自今年年初汽车三包政策推进时间表公布以来,关于谁来鉴定汽车质量纠纷问题就开始争论不休。接近10月1日三包政策实施,外界对各省质监局组建鉴定“专家库”的关注达到高潮。
根据质检总局相关人士此前透露,各地汽车产品三包争议技术咨询专家库正在遴选组建中,计划8月上旬完成。但本报记者实际调查中却发现,计划似乎没有想象中顺利。
9月1日,一位不愿具名的东风汽车内部人士告知汽车商报记者,截至目前,企业没有接到湖北省质监局的人才举荐需求,企业内部符合国家要求的汽车质监专家没有输送的渠道。对于省质监局是否提前通气省内专家库成员人选,东风汽车方面表示,未接到相关消息。
同一天,记者致电湖北省质监局询问相关消息,但在接触过程中,湖北省质监局相关单位似乎责任不明,稽查局办公室李主任向本报记者表示暂不清楚汽车三包筹备情况,随即告知质量处罗处长联系方式,但该电话截至记者发稿前不是占线就是未接听状态。
湖北的“专家库”筹备情况难以获知,山西省则是欲言又止。
9月2日,记者拨通了山西省质监局具体负责汽车三包“专家库”组建工作的冀科长。
据冀科长介绍,山西省质监局于8月初开展遴选三包专家,包括有当地4S店的质检技术人员、科研院所成员参与。8月15日已完成了申报及专家培训,对于目前组建是否完毕、共计多少人、哪些企业内部质检专家涉及在内的追问,冀科长表示晚些时候再联系,随即挂断电话。
9月3日,有业内关注汽车三包消息人士透露,吉林省在各省内率先完成了汽车三包“专家库”组建,而当记者致电吉林省质监局质量处相关负责人时,他拒绝对外公布三包专家库筹备情况。该质监局宣传部工作人员进而向记者表示,此前从未对外公布吉林省汽车三包专家队伍组建完毕的消息。
专家名单不公开
地方上“专家库”筹备情况参差不齐,给“谁来处理争议的专家”这一核心问题蒙上了一层面纱。为确保三包鉴定的公平性,有业内人士呼吁质检总局应公布专家库名单。
此前,质检总局出台了《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信息和争议处理咨询人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规定了三包的技术支持和人员支持。“管理办法”仅限定了专家库成员的主要来源:全国2.4万家4S店、8家国家汽车质检中心、36家汽车工程实验室,以及60所开设汽车专业的大专院校。同时,根据《管理办法》对入选专家库的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专家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在汽车设计制造、维修、检测、教学科研、质量鉴定,以及法律政策、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等领域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对于汽车维修领域专家,应有汽车诊断、维修或索赔等相关专家技术学习和培训经历,并取得相关资质。另外,还要熟悉汽车三包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程序。
尽管有规范化操作说明,但涉及到各省专家的具体情况,公众并不知情。就“专家库”主要来源覆盖全国2.4万家4S店一条,有消费者表示质疑:明明车有了毛病,4S店却坚持不说有毛病,发生争议后找当地检测机构举证,若发现前来举证的专家正是该4S店的员工,这样会公平吗?
对于这些质疑,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主任陈玉忠表示,专家库中的专家名单不对外公示。
厂家、4S店不同步
除了“专家库”筹备进展不明,厂家与地方4S店的步调不统一也成了眼下明显的漏洞。
日前,记者向较早宣布实施汽车三包的各品牌地方4S店进行了解,却发现地方4S店还未与厂家同步。
比亚迪宣布从8月31日起提前实施汽车三包服务政策,同时企业内部推行的“4年或10万公里”超长质保继续执行。但据山西精华伟业比亚迪4S店销售人员称,对于厂家要求的提前实施三包还不知情。
东风标致太原钢运精致4S店工作人员贾女士9月2日向本报记者表示,已知晓厂家要求9月1日起提前实施汽车三包,但目前4S店工作人员还未进行培训,暂不了解三包争议处理流程,若此前发现问题,交由4S店质检人员检测认定问题。
在随后记者的采访中,唯一知晓“三包”争议处理流程的长安马自达山西某4S店销售人员称,厂家要求7月1日起提前实施汽车三包,此前已经过相关培训。对于4S店与消费者长期争议不下的质量问题会交给当地质监局专家库成员处理,期间产生的费用由双方协商承担。
截稿前,某关注汽车三包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鉴定专家组成立状况堪忧,企业与4S店协同进展低于预期。在这种背景下,10月1日以后,三包即使开始执行,也会在实施中遇到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