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讯网 政策法规]尽管限购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但杭州限购令的发布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骚动”。汽车商报记者在杭州采访期间,不断听到群众的反映。令记者意外的是,不少人表示对“限购”本身可以“容忍性”接受,但政府消息发布的公开透明性值得质疑。当天,官方的不断“辟谣”,让随后正式发布的限购充满了戏剧性。继北京、上海、广州、天津之后,杭州的“限购”折射出了哪些问题,消费者如何从更广的层面来看待限购?3月25日晚间,汽车商报报采访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听听他们对此次杭州限购的看法。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牛凤瑞
城市得病,不能仅仅让汽车“吃药”
限购几乎都是基于两点:治堵和治霾。从社会舆论看,治霾的压力似乎更大些。但限购是否能实现目的,我看还是治标的成分多些。尽管现在已经限购了,但是从汽车的存量来看,还是处在不断增加的状态,只不过增速有所放缓。这也是不少地方“限购”的理由之一。
“限购”肯定有其合理性,也是缓堵的直接有效办法。但如果把治污治堵看作治病,我认为限购只是“止血”的包扎阶段,后期还要涉及消炎、治疗,甚至动手术、输血的治疗步骤。但从现状来看,大家似乎觉得一“限”就万事大吉了,后期如何更深入去解决问题,没有看到多少有诚意的行动。
其实,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拥堵都不是个案,特别是在中国一些城市表现的尤为明显。这就说明,拥堵不仅仅是车的问题,是这个城市“得病”了。轿车进入家庭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现在一说治堵,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拿汽车开刀,逐渐形成了“技术依赖”。这反应的深层次问题就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问题。一直以来,“政府说了算”的做法让优质资源集中到了一线大城市,随之而来的是这些资源的分配问题。由于形成的时候是“政府说了算”,所以后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还是“政府说了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或者说发挥的不明显。
(牛立志 采写)
2014-03-27 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 责编:王思
[V讯网 政策法规]尽管限购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但杭州限购令的发布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骚动”。汽车商报记者在杭州采访期间,不断听到群众的反映。令记者意外的是,不少人表示对“限购”本身可以“容忍性”接受,但政府消息发布的公开透明性值得质疑。当天,官方的不断“辟谣”,让随后正式发布的限购充满了戏剧性。继北京、上海、广州、天津之后,杭州的“限购”折射出了哪些问题,消费者如何从更广的层面来看待限购?3月25日晚间,汽车商报报采访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听听他们对此次杭州限购的看法。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牛凤瑞
城市得病,不能仅仅让汽车“吃药”
限购几乎都是基于两点:治堵和治霾。从社会舆论看,治霾的压力似乎更大些。但限购是否能实现目的,我看还是治标的成分多些。尽管现在已经限购了,但是从汽车的存量来看,还是处在不断增加的状态,只不过增速有所放缓。这也是不少地方“限购”的理由之一。
“限购”肯定有其合理性,也是缓堵的直接有效办法。但如果把治污治堵看作治病,我认为限购只是“止血”的包扎阶段,后期还要涉及消炎、治疗,甚至动手术、输血的治疗步骤。但从现状来看,大家似乎觉得一“限”就万事大吉了,后期如何更深入去解决问题,没有看到多少有诚意的行动。
其实,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拥堵都不是个案,特别是在中国一些城市表现的尤为明显。这就说明,拥堵不仅仅是车的问题,是这个城市“得病”了。轿车进入家庭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现在一说治堵,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拿汽车开刀,逐渐形成了“技术依赖”。这反应的深层次问题就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问题。一直以来,“政府说了算”的做法让优质资源集中到了一线大城市,随之而来的是这些资源的分配问题。由于形成的时候是“政府说了算”,所以后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还是“政府说了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或者说发挥的不明显。
(牛立志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