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政策法规 > 正文

公车改革再陷谜团 国企公车数量成谜(2)

2014-01-16 09:19出处:新京报 [转载]责编:王思

  ■ 公车消费百态

  发车补

  东航十年前已开始车改

  昨日东方航空[微博](2.51, -0.02, -0.79%)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公司大约在十年前已进行了公车改革。目前,公司都是员工自己购车,公司给予车补。

  同属航空行业的深圳航空,在2010年被国航收购前一直是民营企业。现在身为国企的深航,公务车也不多。一名在深航工作近十年的中层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现在深航是员工自己买车,公司给车补。据他介绍,深航大概有十几辆捷达,还有部分接待访客的商务用车,“深圳各类交通比较发达,并不需要配车。”

  租车用

  商飞成立伊始就没配车

  与东航同在上海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研发国产大型飞机。从公司成立伊始,商飞就没有像老牌国企一样根据不同级别配备公车。

  商飞宣传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成立“较晚”,2008年才组建,身处商业氛围浓厚的上海,汽车租赁行业又比较发达,公司自成立开始就没有配备太多公务车。“目前公司应该只有几辆所谓的公务车,我们用车基本都是租车。”据介绍,商飞与上海的租车公司已开展战略合作,“省心省力又省钱”。

  与商飞类似,四川长虹[微博](3.52, -0.03, -0.85%)也是采用“租车”模式。

  长虹内部人士昨日表示,公司在2006年就进行了公车改革。“现在,长虹内部已经没有‘公车’的概念了,长虹的车队由下属子公司长虹酒店运营,集团用车都要向长虹酒店租。”上述人士说。

  压缩

  淮北矿业“不敢换车”

  淮北矿业集团是安徽省一家地方经营煤炭化工的大型国有企业,2013年在国内煤炭企业排名18位。

  昨日,集团内部一位长期从事车务管理的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煤炭业近年来不景气,加上八项规定出台,去年开始集团在公车管理上的费用已趋紧。

  上述人士介绍,前几年煤炭市场火爆的时候,集团内部公车费用都很“粗放”,很多管理层的车都“超标”。

  “公司去年出台规定,明确不准再购置新车。八项规定出来谁也不敢明目张胆违规。想喝酒不敢喝,车子再破再烂也不敢换。”同时该人士也表示,集团目前没有明确要削减公车总量、拍卖公车等。“公车费用仍然属于企业内部支出,管理政策由企业自行决定。”

  增加

  为“保密”中航考虑增车

  中航工业集团宣传部门负责人昨日表示,在2003年,中航工业进行了车改,仅保留少量公务用车。2012年,按照国资委的规定,集团对公务车作了进一步规范。但在制度执行过程中,由于公务车太少,一些单位也出现了使用出租车等社会交通工具携带国家秘密,造成泄密事件发生。为此,中航工业集团也在评估有关车改政策,考虑适当增加特殊公务用车,以保证国家秘密安全。

  ■ 那些年的规定

  ●2007年实施的《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的指导意见》要求企业负责人公开包括公务用车配备在内的职务消费。

  ●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涉及用车方面,《规定》指出:“企业在发生非政策性亏损或者拖欠职工工资期间,不得购买或者更换小汽车。”

  ●2011年,新华社的报道显示,公车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在答疑时表示,对国有企业用车配备管理,重点是严格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管理暂行规定》。

  ●2012年2月,财政部等四部委下发《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不得“超标准购买公务车辆。”

  ●2012年11月,财政部等三部委下发《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严格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

  ●2013年1月,国资委制定《八项规定》的24条落实措施,提出要严格执行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责任编辑:王思 
V讯网

公车改革再陷谜团 国企公车数量成谜(2)

2014-01-16 出处:新京报 [转载] 责编:王思

  ■ 公车消费百态

  发车补

  东航十年前已开始车改

  昨日东方航空[微博](2.51, -0.02, -0.79%)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公司大约在十年前已进行了公车改革。目前,公司都是员工自己购车,公司给予车补。

  同属航空行业的深圳航空,在2010年被国航收购前一直是民营企业。现在身为国企的深航,公务车也不多。一名在深航工作近十年的中层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现在深航是员工自己买车,公司给车补。据他介绍,深航大概有十几辆捷达,还有部分接待访客的商务用车,“深圳各类交通比较发达,并不需要配车。”

  租车用

  商飞成立伊始就没配车

  与东航同在上海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研发国产大型飞机。从公司成立伊始,商飞就没有像老牌国企一样根据不同级别配备公车。

  商飞宣传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成立“较晚”,2008年才组建,身处商业氛围浓厚的上海,汽车租赁行业又比较发达,公司自成立开始就没有配备太多公务车。“目前公司应该只有几辆所谓的公务车,我们用车基本都是租车。”据介绍,商飞与上海的租车公司已开展战略合作,“省心省力又省钱”。

  与商飞类似,四川长虹[微博](3.52, -0.03, -0.85%)也是采用“租车”模式。

  长虹内部人士昨日表示,公司在2006年就进行了公车改革。“现在,长虹内部已经没有‘公车’的概念了,长虹的车队由下属子公司长虹酒店运营,集团用车都要向长虹酒店租。”上述人士说。

  压缩

  淮北矿业“不敢换车”

  淮北矿业集团是安徽省一家地方经营煤炭化工的大型国有企业,2013年在国内煤炭企业排名18位。

  昨日,集团内部一位长期从事车务管理的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煤炭业近年来不景气,加上八项规定出台,去年开始集团在公车管理上的费用已趋紧。

  上述人士介绍,前几年煤炭市场火爆的时候,集团内部公车费用都很“粗放”,很多管理层的车都“超标”。

  “公司去年出台规定,明确不准再购置新车。八项规定出来谁也不敢明目张胆违规。想喝酒不敢喝,车子再破再烂也不敢换。”同时该人士也表示,集团目前没有明确要削减公车总量、拍卖公车等。“公车费用仍然属于企业内部支出,管理政策由企业自行决定。”

  增加

  为“保密”中航考虑增车

  中航工业集团宣传部门负责人昨日表示,在2003年,中航工业进行了车改,仅保留少量公务用车。2012年,按照国资委的规定,集团对公务车作了进一步规范。但在制度执行过程中,由于公务车太少,一些单位也出现了使用出租车等社会交通工具携带国家秘密,造成泄密事件发生。为此,中航工业集团也在评估有关车改政策,考虑适当增加特殊公务用车,以保证国家秘密安全。

  ■ 那些年的规定

  ●2007年实施的《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的指导意见》要求企业负责人公开包括公务用车配备在内的职务消费。

  ●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涉及用车方面,《规定》指出:“企业在发生非政策性亏损或者拖欠职工工资期间,不得购买或者更换小汽车。”

  ●2011年,新华社的报道显示,公车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在答疑时表示,对国有企业用车配备管理,重点是严格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管理暂行规定》。

  ●2012年2月,财政部等四部委下发《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不得“超标准购买公务车辆。”

  ●2012年11月,财政部等三部委下发《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严格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

  ●2013年1月,国资委制定《八项规定》的24条落实措施,提出要严格执行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