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商道 > 电商观察 > 正文

车企电商和新媒体运营的创新性思维

2015-06-24 11:08出处:搜狐汽车 [转载]责编:石腾

  一、新媒体运营方式更是新商业模式运营方式

  与其说是新媒体的运营方式策略,还不如说是新商业模式的运营策略更为恰当。因为新媒体已经超越其旧有媒体属性,成为构建新商业模式和新的用户关系融合的趋势。在新媒体模式之下,产品本身即是媒体,一个人性化的设计给用户带来的便利乃至于愉悦本身即是其媒体属性的一个传播路径和载体,更是产品制造者与用户关联的媒介,又是用户与产品制造者,乃至用户与用户之间关系的桥梁。在产品人格化的塑造和媒体传播、商业模式、生活方式乃至观念的价值取向趋同,不仅可以塑造新媒体的功能和应用的价值,更能凸显新商业模式生态下的制造商与用户更为直接的连接方式的变更,以移动互联网为根基的真正的互联网思维主导的商业生态下,产品与用户如果没有连接,是极其危险的,而如小米构建的产品与用户、用户与用户的关系生态系统就是未来新商业模式典范。

  建议方向:从微博微信等各大新媒体平台的利用,到自主开发平台产品,以及自主开发产品平台对接微博微信等公共平台API的模式,进而对新媒体平台的运营战略思维得以扩展,视野得以延伸。当然,在独立产品上更可以逐步增加功能性应用,这是构建在用户手机上的与产品和品牌制造商直接连接的沟通渠道,可适时增加车联网等智能化应用,比如车辆定位、交通流量、远距离开锁(用户车钥匙丢失且经过身份核实),甚至可以达到远距离诊断车辆并提供维修意见与建议。为车主增值服务,不仅可以让新媒体增辉,更能使新商业模式生态体系规模出具。

  二、构建人格化的品牌形象

  品牌人格化就是将品牌打造成具有独特魅力和情感影响力的人性化品牌符号,让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品牌黏性,产生由然而生的情感磁场效应,触动心灵共识,促进价值认可。通俗的说法就是品牌由消费品时代进入粉丝时代。消费者的购物决策不仅仅追求性价比之类,更多的是基于人与人的信任,可能因为“偶像”的推荐或因为好友的信任关系就选择了购买。品牌和人的互惠互利,选择为品牌付费也是为人格买单。这方面小米手机和自媒体逻辑思维已经开了先河。

  建议方向: 创造品牌核心价值取向的人格化具象代表,一个卡通人物、一个虚拟的保姆管家等等形象,进行人格化塑造,并按照其真实与虚拟的双重融合讲一系列故事,可以以漫画形式,也可以以文字或者视频的方式,但需要讲这个故事一直延续,深化塑造品牌的人格化,并积极引导用户参与其中。因为当下社交媒体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过时,同样是一个“我们”两个字,普通人发布不会有人问津,而范冰冰发布却可以在两天以内产生过百万的转发一个亿的曝光量。比如给汽车品牌贴上“国民车”的标签。

  三、利用平台化思维构建产品生态系

  所谓的产品平台化,是在移动互联网里更多的理解是指在一条产业链里,实现上中下游的打通和联系的一个平台。大量新用户的涌入必然会带动产品向更深的方向发展,这时候就需要用平台化思维建立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从用户购买到用户使用贯穿整个消费的交易系统的对接等一个完整流畅的闭环。在这方面微信平台仅仅只是开了一扇窗而已,要实现上中下游的互通,还需品牌商独立来开发适合全产业链的平台,打造一个统一的平台来重新构建B端和C端乃至C端和C端的直接连接和关系。

  其实品牌真正的代言人不是别人,也不是创造者,而是消费者。古之所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正是这个道理。聘请别人需要掷千金,是沽名钓誉;自我代言,总给人以“王婆卖瓜”之嫌;只有消费者才是真正的代言人,“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产品价值的塑造也同样是创造者和用户共同打造的。

  建议方向:招募车主微代言人,并展开各类内容与活动等互动传播项目,包括碎片化的微车评(将产品车型的点评碎片化为外观、内饰、空间、性能、操控、配置、油耗、价格等模块进行点评,且可增加印象应用),微车评更适合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和用户新的需求。

  四、自媒体一定会转型成为“自商业体” 传播人人化也就是价值传播的最大化

  自从自媒体风靡后,我个人认为下一个一定是“自商业体”----当下被称为微商,乃至于微商群体联盟等的构建,将成为未来新商业模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业态。当下是微时代的“自商业体”也必将成为O2O云生活的主流业态,并成为精准聚合人人参与其中的商业互动服务经济模式,其独具体验经济的效能将得到极大发展的时代。于是一个人的人脉关系就是他们的传播路径,同时也是他的商业路径。

  随着移动电商的去“中心化”,全民电商和营销人人化的时代到来。每个人都被动或主动成为信息的传播者。看到一款好玩的游戏,一篇优美的文章,一段感人的视频,甚至一件漂亮的衣服,即使在没有利益驱使的情况下也会情不自禁去转发分享。这种现象在朋友圈里极为常见,因为低门槛、零成本许多微商们跃跃欲试,未来当所有的社交分享都实现互通时,这种营销将会更加普遍。当然,营销说白了还是单方面地绞尽脑汁地算计消费者,当下最好的方式是传播,和消费者在一个平台上互动传播产品理念和产品需求的,并借此可以优化产品,消费者此时与商家是平等的,同时消费者也是产品制造和优化升级及流通的参与者之一,且不可或缺。

  建议方向:构建形同本人创办的咖猫网模式平台产品的理念基础上的新商业模式,如给用户及准用户通过分享获得红包、获得佣金,乃至悬赏奖金的模式传播品牌价值,甚至于直接销售产品。

  五、汽车社区是个伪命题 不是汽车的社区而是人的社区

  移动汽车社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一定需要全新的产品模型和商业模型构建,寻求更适合移动汽车社区的产品模式和商业模式,平台化产品最大的特性就是要以用户为核心,找到用户的兴奋点并直至击中用户的痛点是成败的关键。这分三个层次,一是聚合用户,二是激活用户,三是构建用户个体与个体的关系而形成真正的社群关系。移动互联网的社群关系更趋近于社会现实关系,而绝非PC端的纯虚拟状态,这种关系已经由在线向在场的转换之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入,人和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强化,直接的表现是更加人性化、更加真实化、更加实时互动关联无缝隙化,而且可以做到时间与空间无缝隙化。

  建议方向:建立满足用户从功能需求到情感需求升级与融合的社群体系。可参照时下车友会的模式,但必须更多依赖意见领袖的作用,突出用户本身价值观的趋同,也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社群模式的车友会。

  六、互联网+制造新商业模式让传统颠覆传统互联网

  未来经济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结合,这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所有的商业将变成电子化的商业,都会运用互联网工具,与大数据和云计算相结合。同时,“电子商务”本身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在网上开个店,得一个订单卖出一件商品,就叫电子商务。今天彻底不同了,我甚至思考,“电子商务”四个字未来会消失,“商业的电子化”将取而代之。这背后是对商业四大核心领域的彻底重塑——重塑供应链,重塑消费者营销,重塑企业信息化,重塑组织架构。

  建议方向:创建自主的电商平台,以互联网思维制造汽车,用户定制和订单生产,当然可以按照用户需求制造用户喜欢的更适合电商的车型。这个平台的产品逻辑我之前及在我的最近出版的《被颠覆的汽车帝国》一书中有论述。

责任编辑:石腾 

车企电商和新媒体运营的创新性思维

2015-06-24 出处:搜狐汽车 [转载] 责编:石腾

  一、新媒体运营方式更是新商业模式运营方式

  与其说是新媒体的运营方式策略,还不如说是新商业模式的运营策略更为恰当。因为新媒体已经超越其旧有媒体属性,成为构建新商业模式和新的用户关系融合的趋势。在新媒体模式之下,产品本身即是媒体,一个人性化的设计给用户带来的便利乃至于愉悦本身即是其媒体属性的一个传播路径和载体,更是产品制造者与用户关联的媒介,又是用户与产品制造者,乃至用户与用户之间关系的桥梁。在产品人格化的塑造和媒体传播、商业模式、生活方式乃至观念的价值取向趋同,不仅可以塑造新媒体的功能和应用的价值,更能凸显新商业模式生态下的制造商与用户更为直接的连接方式的变更,以移动互联网为根基的真正的互联网思维主导的商业生态下,产品与用户如果没有连接,是极其危险的,而如小米构建的产品与用户、用户与用户的关系生态系统就是未来新商业模式典范。

  建议方向:从微博微信等各大新媒体平台的利用,到自主开发平台产品,以及自主开发产品平台对接微博微信等公共平台API的模式,进而对新媒体平台的运营战略思维得以扩展,视野得以延伸。当然,在独立产品上更可以逐步增加功能性应用,这是构建在用户手机上的与产品和品牌制造商直接连接的沟通渠道,可适时增加车联网等智能化应用,比如车辆定位、交通流量、远距离开锁(用户车钥匙丢失且经过身份核实),甚至可以达到远距离诊断车辆并提供维修意见与建议。为车主增值服务,不仅可以让新媒体增辉,更能使新商业模式生态体系规模出具。

  二、构建人格化的品牌形象

  品牌人格化就是将品牌打造成具有独特魅力和情感影响力的人性化品牌符号,让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品牌黏性,产生由然而生的情感磁场效应,触动心灵共识,促进价值认可。通俗的说法就是品牌由消费品时代进入粉丝时代。消费者的购物决策不仅仅追求性价比之类,更多的是基于人与人的信任,可能因为“偶像”的推荐或因为好友的信任关系就选择了购买。品牌和人的互惠互利,选择为品牌付费也是为人格买单。这方面小米手机和自媒体逻辑思维已经开了先河。

  建议方向: 创造品牌核心价值取向的人格化具象代表,一个卡通人物、一个虚拟的保姆管家等等形象,进行人格化塑造,并按照其真实与虚拟的双重融合讲一系列故事,可以以漫画形式,也可以以文字或者视频的方式,但需要讲这个故事一直延续,深化塑造品牌的人格化,并积极引导用户参与其中。因为当下社交媒体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过时,同样是一个“我们”两个字,普通人发布不会有人问津,而范冰冰发布却可以在两天以内产生过百万的转发一个亿的曝光量。比如给汽车品牌贴上“国民车”的标签。

  三、利用平台化思维构建产品生态系

  所谓的产品平台化,是在移动互联网里更多的理解是指在一条产业链里,实现上中下游的打通和联系的一个平台。大量新用户的涌入必然会带动产品向更深的方向发展,这时候就需要用平台化思维建立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从用户购买到用户使用贯穿整个消费的交易系统的对接等一个完整流畅的闭环。在这方面微信平台仅仅只是开了一扇窗而已,要实现上中下游的互通,还需品牌商独立来开发适合全产业链的平台,打造一个统一的平台来重新构建B端和C端乃至C端和C端的直接连接和关系。

  其实品牌真正的代言人不是别人,也不是创造者,而是消费者。古之所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正是这个道理。聘请别人需要掷千金,是沽名钓誉;自我代言,总给人以“王婆卖瓜”之嫌;只有消费者才是真正的代言人,“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产品价值的塑造也同样是创造者和用户共同打造的。

  建议方向:招募车主微代言人,并展开各类内容与活动等互动传播项目,包括碎片化的微车评(将产品车型的点评碎片化为外观、内饰、空间、性能、操控、配置、油耗、价格等模块进行点评,且可增加印象应用),微车评更适合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和用户新的需求。

  四、自媒体一定会转型成为“自商业体” 传播人人化也就是价值传播的最大化

  自从自媒体风靡后,我个人认为下一个一定是“自商业体”----当下被称为微商,乃至于微商群体联盟等的构建,将成为未来新商业模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业态。当下是微时代的“自商业体”也必将成为O2O云生活的主流业态,并成为精准聚合人人参与其中的商业互动服务经济模式,其独具体验经济的效能将得到极大发展的时代。于是一个人的人脉关系就是他们的传播路径,同时也是他的商业路径。

  随着移动电商的去“中心化”,全民电商和营销人人化的时代到来。每个人都被动或主动成为信息的传播者。看到一款好玩的游戏,一篇优美的文章,一段感人的视频,甚至一件漂亮的衣服,即使在没有利益驱使的情况下也会情不自禁去转发分享。这种现象在朋友圈里极为常见,因为低门槛、零成本许多微商们跃跃欲试,未来当所有的社交分享都实现互通时,这种营销将会更加普遍。当然,营销说白了还是单方面地绞尽脑汁地算计消费者,当下最好的方式是传播,和消费者在一个平台上互动传播产品理念和产品需求的,并借此可以优化产品,消费者此时与商家是平等的,同时消费者也是产品制造和优化升级及流通的参与者之一,且不可或缺。

  建议方向:构建形同本人创办的咖猫网模式平台产品的理念基础上的新商业模式,如给用户及准用户通过分享获得红包、获得佣金,乃至悬赏奖金的模式传播品牌价值,甚至于直接销售产品。

  五、汽车社区是个伪命题 不是汽车的社区而是人的社区

  移动汽车社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一定需要全新的产品模型和商业模型构建,寻求更适合移动汽车社区的产品模式和商业模式,平台化产品最大的特性就是要以用户为核心,找到用户的兴奋点并直至击中用户的痛点是成败的关键。这分三个层次,一是聚合用户,二是激活用户,三是构建用户个体与个体的关系而形成真正的社群关系。移动互联网的社群关系更趋近于社会现实关系,而绝非PC端的纯虚拟状态,这种关系已经由在线向在场的转换之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入,人和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强化,直接的表现是更加人性化、更加真实化、更加实时互动关联无缝隙化,而且可以做到时间与空间无缝隙化。

  建议方向:建立满足用户从功能需求到情感需求升级与融合的社群体系。可参照时下车友会的模式,但必须更多依赖意见领袖的作用,突出用户本身价值观的趋同,也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社群模式的车友会。

  六、互联网+制造新商业模式让传统颠覆传统互联网

  未来经济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结合,这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所有的商业将变成电子化的商业,都会运用互联网工具,与大数据和云计算相结合。同时,“电子商务”本身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在网上开个店,得一个订单卖出一件商品,就叫电子商务。今天彻底不同了,我甚至思考,“电子商务”四个字未来会消失,“商业的电子化”将取而代之。这背后是对商业四大核心领域的彻底重塑——重塑供应链,重塑消费者营销,重塑企业信息化,重塑组织架构。

  建议方向:创建自主的电商平台,以互联网思维制造汽车,用户定制和订单生产,当然可以按照用户需求制造用户喜欢的更适合电商的车型。这个平台的产品逻辑我之前及在我的最近出版的《被颠覆的汽车帝国》一书中有论述。